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cuate征在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
1
作者 李杨 王文良 +1 位作者 王彦鹏 王景贵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的相关性。【方法】自1995年2月-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20例具有areuate征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及开放性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前、后膝关节功... 【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的相关性。【方法】自1995年2月-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20例具有areuate征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及开放性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发现患者均有后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完整,术后患者平均随访32个月,(16—69)9个月,Dosterior-drawer试验和externalrotation—recurvatum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55.72±6.28)分增加至术后(89.24±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提示膝关节受到内翻的损伤机制,为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标志,导致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uate征 外侧稳定 交叉韧带
下载PDF
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术红 刘毅 熊华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探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模拟重建PLC的三大核心韧带治疗Fanelli B型或C型韧带实质部断裂的后外侧旋转不... 目的探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模拟重建PLC的三大核心韧带治疗Fanelli B型或C型韧带实质部断裂的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24例,均为多发韧带损伤,随访时间大于1年,比较手术前后伸膝0°位、屈膝30°位膝关节内翻、外旋试验(Dial-test)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伸膝无受限,轻度屈膝受限。内翻情况:术前伸膝0°位Ⅱ度11例,Ⅲ度13例。屈膝30°位Ⅱ度9例,Ⅲ度15例;术后伸膝0°位Ⅰ度2例,屈膝30°位Ⅰ度5例,其余阴性。Dial-test:术前胫骨外旋增加角度均大于10°,其中C级21例,D级3例;术后均小于10°,其中A级19例,B级5例。患者术前IKDC评分均为D级,术后患者均认为获得改善或明显改善,A级9例,B级15例。结论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PLC,基本再现了三根韧带的走形,能够较好地纠正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外侧复合体 外侧旋转稳定 关节镜
下载PDF
肘关节三联征治疗方案的深入讨论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宁鑫 杨朝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453-2460,共8页
背景:近年来肘关节三联征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目的:简单介绍肘关节三联征的定义、相关基本解剖及稳定结构、损伤机制、分型,深入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第一作者检索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的文献,以... 背景:近年来肘关节三联征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目的:简单介绍肘关节三联征的定义、相关基本解剖及稳定结构、损伤机制、分型,深入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第一作者检索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的文献,以“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elbow joint,Fracture disloc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肘关节骨折脱位”为中文检索词,查阅大量近年肘关节三联征的相关文献,全面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策略。结果与结论:对于肘关节三联征损伤患者,术前必须仔细检查,认真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打印3D模型,准确判断肘部骨性结构和韧带损伤程度;术中通常先通过单独外侧入路或内外联合入路重建桡骨头的稳定性、修复冠突骨折及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后,然后行肘关节稳定性检测,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复内侧韧带复合体或应用铰链式外固定器来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术后积极行早期康复功能锻。通过上述系统治疗可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肘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三联征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肘关节 骨折脱位 外侧旋转稳定 治疗方案 受伤机制 复杂肘关节
下载PDF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肖聪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综述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pos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PLRI)的病理解剖、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肘关节PLRI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肘外侧韧带复合体(lateral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LC... 目的综述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pos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PLRI)的病理解剖、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肘关节PLRI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肘外侧韧带复合体(lateral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LCLC)、桡骨头、肱骨小头及尺骨冠突损伤是导致肘关节PLRI的重要因素,跨越肘外侧的肌群起次要作用。临床检查主要包括侧方轴移试验、侧方轴移恐惧试验、撑椅征、俯卧撑试验、撑桌试验和后外侧旋转抽屉试验。影像学、关节镜及超声检查可以协助诊断PLRI。损伤的LCLC可采用骨性固定重建或软组织固定重建方式。结论 LCLC是PLRI的首要限制结构。超声能准确识别并测量正常的LCLC,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软组织固定重建方式避免了医源性骨折的缺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外侧旋转稳定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采用二次关节镜下外侧沟通过试验辅助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岳 张辉 +2 位作者 郑峒 张志军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4-999,共6页
目的:关节镜下外侧沟通过试验(lateral gutter drive-through sign,LGDT)对于诊断急慢性腘肌腱损伤具有高特异度和敏感度。但是,目前尚无文献报道该试验应用于评估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Ligament,PCL)和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 目的:关节镜下外侧沟通过试验(lateral gutter drive-through sign,LGDT)对于诊断急慢性腘肌腱损伤具有高特异度和敏感度。但是,目前尚无文献报道该试验应用于评估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Ligament,PCL)和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术后效果。本研究目的为报道PCL重建和PLC损伤术后随访结果,并用关节镜下LGDT试验辅助评估。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共74例接受PCL重建术和PLC手术治疗的连续病例。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8例。共46例患者获得33.1±10.3月的随访,年龄25.6±6.8岁。全部患者中,共26例A型损伤、10例B型损伤以及10例C型损伤。共20例急性、26例慢性病例。全部患者均在术前、术后4周、8周、1年、术后2年以及此后的每年进行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国际膝关节文件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Committee,IKDC)评分]以及体格检查(拨号试验外旋角侧侧差值、后方应力和外侧应力像测量),在内固定物取出术时行二次关节镜下外侧沟通过试验。结果:末次随访时,全部主观评分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应力像下胫骨后移侧侧差值从19.0±8.5 mm降低到5.4±4.9 mm(P<0.001),拨号试验外旋角侧侧差值从18.2±14.0°降低为1.2±7.1°(P<0.001)。另外,LGDT阴性患者与LGDT阳性患者相比,主观评分显著增加,应力像下胫骨后移侧侧差值以及拨号试验外旋角侧侧差值显著降低。结论:在PCL重建和PLC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末次随访时,患者术后的主客观结果均获得显著改善;(2)外侧沟通过试验阴性的患者较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外侧复合体 外侧沟通过试验 外侧旋转稳定
下载PDF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郁诗阳 王伟 +1 位作者 阮洪江 范存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2期67-69,共3页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是临床常见的不稳定机制,临床表现主要为肘关节疼痛、弹响、活动不利及前臂伸直旋后位受应力时的脱位感,根据其病理形态可分为3期。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完全损伤是引起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而肱桡关节...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是临床常见的不稳定机制,临床表现主要为肘关节疼痛、弹响、活动不利及前臂伸直旋后位受应力时的脱位感,根据其病理形态可分为3期。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完全损伤是引起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而肱桡关节、尺骨冠状突及由伸直-旋后肌群和肘肌组成的动力装置,在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稳定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就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外侧旋转稳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桡骨头前缘骨折合并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磊 田旭 +2 位作者 刘俊阳 张博 东靖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98-906,共9页
目的探讨桡骨头前缘骨折合并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5例桡骨头前缘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1例、女54例,年龄(38.84±13.63)岁(范围16~70岁)。基于Mason分型Ⅱ型桡骨头骨... 目的探讨桡骨头前缘骨折合并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5例桡骨头前缘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1例、女54例,年龄(38.84±13.63)岁(范围16~70岁)。基于Mason分型Ⅱ型桡骨头骨折的基础上,对单纯累及桡骨头前缘的病例,按照骨折块数量及移位类型,将桡骨头前缘骨折分为三个亚型:A型,桡骨头前缘一部分塌陷骨折,53例;B型,桡骨头前缘两部分及以上塌陷骨折,50例;C型,桡骨头前缘分离移位骨折,2例。所有类型骨折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B型骨折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拉长但连续性存在,早期的21例未行加强修复(未修复组)、后期的29例采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加强修复(修复组)。采用肘关节活动范围、撑桌试验、Mayo评分、Broberg Morrey评分评价术后疗效。撑桌试验按照实际完成时间记录,其余观察指标均于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4.08±1.52)个月(范围12~18个月)。A型骨折肘关节屈伸范围为115.7°±6.4°,撑桌试验完成时间为第(75.68±11.90)天,Mayo评分为(93.72±2.40)分,Broberg Morrey评分为(92.89±2.28)分。B型骨折中修复组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112.1°±4.4°,优于未修复组的105.8°±3.7°(t=5.31,P<0.001);修复组撑桌试验完成时间为第(77.72±6.51)天,早于未修复组的第(104.29±18.45)天(t=6.32,P<0.001);修复组Mayo评分为(90.21±5.88)分,与未修复组(87.14±5.26)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P=0.063);修复组Broberg Morrey评分为(90.93±6.43)分,高于未修复组的(86.95±6.37)分(t=2.17,P=0.035)。C型骨折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107°、106°;撑桌试验分别为第82天及第98天;Mayo评分分别为91分、87分;Broberg Morrey评分分别为93分、85分。B型骨折未修复组出现异位骨化伴肘关节僵硬1例。结论桡骨头前缘A型骨折肘关节稳定,无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侧副韧带 尺骨 外侧韧带复合体 肘关节 外侧旋转稳定
原文传递
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治疗急性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蔡贵泉 何继业 +2 位作者 王晖 张家红 王栋梁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治疗急性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20例,其中手术组11例,对照组(保守治疗)9例.20例患者均有肘关节脱位史.... 目的探讨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治疗急性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20例,其中手术组11例,对照组(保守治疗)9例.20例患者均有肘关节脱位史.在麻醉下检查时,20例患者侧方轴移试验和后外侧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手术组患者均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术后随访评估患者的疼痛、活动范围及稳定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和评级.结果 20例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手术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0.27±0.19)分和(1.56±0.41)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1.27±2.28)分和(77.78±4.96)分,手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正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取非常重要.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术可以很好地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 外侧旋转稳定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与切开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岳 张辉 +2 位作者 张志军 郑峒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0-915,共6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共81名患者接受腘肌腱重建术治疗。其中3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被分为关节镜组(A组,n=21)和切开手术组(B组,n=17),术...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共81名患者接受腘肌腱重建术治疗。其中3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被分为关节镜组(A组,n=21)和切开手术组(B组,n=17),术后4周、8周、1年以及此后的每年进行主观、客观临床评估以及二次关节镜检查(外侧沟通过试验)。结果:本研究A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0±5.5个月,B组患者平均随访34.4±12.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主客观评估指标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IKDC主观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客观评估方面,两组间应力像下胫骨后移侧侧差值(A组:4.0±3.2 mm,B组:5.0±2.9 mm; P=0.336)以及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率(A组:1/21,4.8%,B组:2/17,11.8%; P=0.426)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和切开腘肌腱重建术均可以显著改善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术后的主客观临床效果,二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肌腱 膝关节 外侧旋转稳定
下载PDF
一期修复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建平 杨勇 +1 位作者 朱涛 杨海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观察一期修复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例肘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简单脱位23例,复杂脱位8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其中16患者1期行切开探查并修复外侧... 目的观察一期修复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例肘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简单脱位23例,复杂脱位8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其中16患者1期行切开探查并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15例患者1期予以肘关节铰链支具固定治疗,未行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对比2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试验(PLRI test)及肱桡比例,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组间MEPS评分、PLRI te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间肱桡比例比较,非应力状态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力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肘关节脱位患者,当恢复肘关节的骨性稳定结构后,一期修复肘关节后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增加肘关节的后外侧旋转稳定性,进而降低慢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发生率,同时可加速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 一期修复 外侧旋转稳定 肘关节
下载PDF
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疗效对比研究
11
作者 李岳 洪雷 +4 位作者 王雪松 李旭 张志军 郑峒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满足下列要求的患者入选本研究:(1)在我院行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或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的A型... 目的:比较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满足下列要求的患者入选本研究:(1)在我院行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或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的A型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2)最少2年随访,并有麻醉下查体及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组为A组,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组为B组。评估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IKDC主观评分,拨号试验侧侧差值、应力像下胫骨后移以及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率的组内和组间变化。结果:本研究A组患者40例,平均随访时间34.9±9.2个月,B组患者38例,平均随访33.7±3.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主客观评估指标均较术前获得了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显示,两组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IKDC主观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客观评估方面,拨号试验侧侧差值为A组2.8±2.9,B组2.4±2.6,应力像下胫骨后移A组4.4±3.4 mm,B组4.4±3.2 mm,无显著差异(P=0.988),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率A组5.0%(2/40),B组2.6%(1/38),无显著性差异(P=0.964)。结论: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且二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肌腱 膝关节 外侧旋转稳定
下载PDF
一种膝后外侧旋转不移定的测试方法
12
《吉林医学情报》 1992年第4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外侧旋转稳定 测试方法 胫骨内旋 马蹄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