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髁突和下颌角横向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晓红 周彦恒 梁成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观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颌骨近心骨段的横向变化及长期稳定性。方法对42例行双颌手术+坚固内固定治疗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术前、术后一周以及术后12个月以上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观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颌骨近心骨段的横向变化及长期稳定性。方法对42例行双颌手术+坚固内固定治疗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术前、术后一周以及术后12个月以上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角间距及髁突间距在术中分别增加了4.04mm(P<0.01)和2.11mm(P<0.01);在术后观察期,二者分别减小了1.45mm(P<0.01)和1.80mm(P<0.01);下颌角间距术中增宽量越大,观察期减小的幅度越大。结论经过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骨远心骨段后,下颌骨近心骨段在横向上发生了一定的移位,后前位头颅定位片上表现为下颌角间距及髁突间距的明显增加;在平均20个月的观察期内,二者有不同程度的回复,下颌角间距较术前呈明显的净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近心骨段 头颅定位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正位颅面骨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陈晓红 周彦恒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通过后前位头颅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探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位颅面骨结构特征以及与正常(牙合)的差异。方法对4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共8项线距测量及12个颅面骨标志点的纵坐... 目的通过后前位头颅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探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位颅面骨结构特征以及与正常(牙合)的差异。方法对4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共8项线距测量及12个颅面骨标志点的纵坐标测量,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正常值比较。结果男女患者颅面骨宽度绝对值、而中部/面下部宽度比以及升支高度和髁突颏点间距,颏点、下中切牙中点、髁突上点和髁突外侧点等颅面骨标志点的纵坐标与正常参考值相应数据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位颅面骨结构与正常(牙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面部宽度比例以及某些骨性标志点的垂直向位置表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头影测量 头颅定位 颅面骨结构
原文传递
螺旋扩大器快速打开腭中缝后口颌系统横向变化的研究
3
作者 秦德川 王洪玲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半托式螺旋扩大器快速打开腭中缝后,口颌系统中牙齿、颌骨、肌肉的变化。方法 20例上颌骨发育不足伴上颌牙弓狭窄患者在快速打开腭中缝前后拍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同时测量颊肌压力变化。结果上颌中切牙冠间距... 目的探讨支架半托式螺旋扩大器快速打开腭中缝后,口颌系统中牙齿、颌骨、肌肉的变化。方法 20例上颌骨发育不足伴上颌牙弓狭窄患者在快速打开腭中缝前后拍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同时测量颊肌压力变化。结果上颌中切牙冠间距和根间距分别增大了(4.34±1.18)mm和(3.74±1.75)mm;上颌第一磨牙间距和上颌骨宽度分别增大了(7.83±1.49)mm和(5.07±1.07)mm;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了(6.79±1.82)mm;牙槽嵴间距、前鼻嵴间距和鼻腔宽度分别增大了(4.32±0.98)mm、(3.69±0.83)mm和(2.08±0.72)mm;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处颊肌压力分别增大了(857.01±300.96)Pa和(772.06±296.93)Pa。结论支架半托式螺旋扩大器可以快速打开腭中缝,牙齿、颌骨、颊肌压力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上颌扩大术 口颌系统 头颅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