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唐代妇女名字的特点 被引量:3
1
作者 焦杰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9-84,共6页
由于唐代妇女地位的相对提高 ,妇女们在起名的权利上也有较大的自由。她们不但拥有小字 ,也拥有大名和字号。本文从几个方面入手 ,详细分析了妇女命名的特点 ,其中包括幼年女子的小字 ,成年女性的名讳与字 ,及奉佛妇女的名讳和字号。文... 由于唐代妇女地位的相对提高 ,妇女们在起名的权利上也有较大的自由。她们不但拥有小字 ,也拥有大名和字号。本文从几个方面入手 ,详细分析了妇女命名的特点 ,其中包括幼年女子的小字 ,成年女性的名讳与字 ,及奉佛妇女的名讳和字号。文章指出 ,唐代妇女名字双全是种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妇女的社会地位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女性 名字 名讳 小字 社会地位
原文传递
走进赵立新的艺术世界
2
作者 王力春 《中华书画家》 2023年第12期78-83,共6页
于今书法篆刻界,有颇活跃者,号日老汉。老汉者,汉晋堂主人赵立新也,印宗于汉、书宗于晋。老汉原籍吉林柳河,后定居辽沈,曾人于军旅,后从医济世,其书印多次人围国展,课徒会友,名扬四方。老汉自幼痴心书法篆刻,敏而好古,或因祖父名讳有晋... 于今书法篆刻界,有颇活跃者,号日老汉。老汉者,汉晋堂主人赵立新也,印宗于汉、书宗于晋。老汉原籍吉林柳河,后定居辽沈,曾人于军旅,后从医济世,其书印多次人围国展,课徒会友,名扬四方。老汉自幼痴心书法篆刻,敏而好古,或因祖父名讳有晋,父亲名讳有汉,汉印晋书,可谓有天赐之缘,故以汉晋堂为斋号。数十年来,老汉浸淫汉印,瑞摩古法,以古为徒,心无旁。故其印线条古质劲健,章法自然而然,运刀则近于汉人,布构轭盎然古意,若非终日乾乾,恐难臻于此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篆刻 汉印 古质 课徒 印宗 赵立新 汉晋 名讳
原文传递
论“邯郸”字形及地名的演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杰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第7期137-142,共6页
邯郸字形的演变轨迹为:甘丹—邯—邯单—邯郸。邯郸地名源于邯(甘)山,为了避赵孝成王名讳,甘丹(邯)遂改为邯单(郸)。复姓沿用下来不少,但自隋代以来,邯郸复姓未见使用。
关键词 古玺印 邯郸 字形 地名 姓氏 名讳
原文传递
明朝宗室避讳考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淼 徐梓又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1-67,共7页
明朝宗室成员名讳之命名与改易皆由朝廷掌控,如对于当朝君主、太子及本支祖辈的名讳均需回避,以防止小宗违礼擅权的情况出现。此外,嗣君与普通臣民亦需回避先帝名讳。为减少重名,明代严格实行五行偏旁为序的宗室名讳制度,并最终成为宗... 明朝宗室成员名讳之命名与改易皆由朝廷掌控,如对于当朝君主、太子及本支祖辈的名讳均需回避,以防止小宗违礼擅权的情况出现。此外,嗣君与普通臣民亦需回避先帝名讳。为减少重名,明代严格实行五行偏旁为序的宗室名讳制度,并最终成为宗藩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室 名讳 避讳
下载PDF
寸心若亮——杨亮书法漫谈
5
作者 王吉凯 《书画世界》 2022年第9期26-31,共6页
俗语云“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与先生相识八载有余,无论何时,吾未尝敢直呼先生名讳,窃以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尊师重道当如此。今遵师嘱作此小文,诚惶诚恐,却也只敢于题目中言及先生名讳。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尊师重道 名讳
下载PDF
清初词学大家成德名讳新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釋堅融 羅盛吉 黄一農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74,共12页
一、前言 清初词人纳兰成德(以下统称“成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病殁,六年后徐乾学(1631-1694)彙整其所著诗文,辑刻成《通志堂集》一书。
关键词 纳兰成德 清初 名讳 词学 《通志堂集》 康熙
下载PDF
高力士研究四题——以高力士及其后嗣的碑志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日初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6-101,共6页
关于高力士及其后嗣家族的生平事迹,传统的唐代史料虽有所提及,惜多语焉不详,某些重要史实依然缺载。幸好解放后新出土的数方高氏碑志,为此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以高氏碑志为中心,再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试考察与高力士相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高力士 名讳 佛教 历官与爵赏 后嗣
下载PDF
唐代墓志中不书志主名讳现象探析——以濮阳郡《吴府君墓志铭》为例
8
作者 李梦梦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2年第8期31-34,共4页
古人立碑,往往是出于希望被后世所铭记的目的,因此,墓志中往往会记录志主生平、爵里、名讳等基本信息。然而从已出土墓志来看,其中有一小部分墓志中却不书志主名讳,这一现象和立碑的出发点明显不符。为探析这种不书名讳现象的背后原因,... 古人立碑,往往是出于希望被后世所铭记的目的,因此,墓志中往往会记录志主生平、爵里、名讳等基本信息。然而从已出土墓志来看,其中有一小部分墓志中却不书志主名讳,这一现象和立碑的出发点明显不符。为探析这种不书名讳现象的背后原因,笔者查阅了大量墓志资料,对其中不书名讳的墓志进行分析、释读,根据志文内容对该现象做出合理推测,并列出证据支撑推测。在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不书志主名讳的墓志主人均没有亲生儿子,因此倾向于“无后”或是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名讳 志主 无后
原文传递
试论道教内神名讳源起,兼论东晋上清经派存思修炼法门 被引量:1
9
作者 萧登福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82,F003,共12页
呼请神名讳以治病 ,在战国时应已存在 ,唯彼时所存思者为身外神。而存思身神名讳的 ,则似始于汉纬 ,本用以治病 ,至上清经派而用以修仙。上清经派认为身神有大小尊卑之别 ,且身中有一神 ,外界即有一神与之呼应。上清经派的特色在于 ,... 呼请神名讳以治病 ,在战国时应已存在 ,唯彼时所存思者为身外神。而存思身神名讳的 ,则似始于汉纬 ,本用以治病 ,至上清经派而用以修仙。上清经派认为身神有大小尊卑之别 ,且身中有一神 ,外界即有一神与之呼应。上清经派的特色在于 ,观想身中神 ,使外神与内神相合为一 ,而达炼形易质 ,长生不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经 名讳 源起 道教 法门 修炼 东晋 长生不死 治病 神祗 呼应 观想
原文传递
东北流人朱履中生平事迹拾零——兼与李兴盛、谭彦翘两位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树民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26-128,共3页
因李庚芸自缢案而谪戍东北的朱履中,因文献堙灭,当下对其研究还有诸多误解之处。本文在与李兴盛、谭彦翘两位先生的商榷之中,尝试解决了朱履中的名讳和仕途履历之一署理平和县的问题,并对朱履中主讲白山书院的始末时间作了深入的考查。
关键词 朱履中 名讳 平和县 白山书院
原文传递
契丹文史料所见安团将军及割烈司徒名讳考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鞑茹罕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16,共5页
辽朝统治贵族分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皇族世代与后族通婚.对辽朝后族各家族的研究一直是契丹辽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解读新近发现的契丹小字碑刻,考证国舅小翁帐阿古只之子安团及其孙割烈名讳及身份,得出相关史料中的“迷古德”“迷骨里... 辽朝统治贵族分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皇族世代与后族通婚.对辽朝后族各家族的研究一直是契丹辽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解读新近发现的契丹小字碑刻,考证国舅小翁帐阿古只之子安团及其孙割烈名讳及身份,得出相关史料中的“迷古德”“迷骨里”“迷古宁”均为阿古只之子安团的另一个名字.根据对应汉字之古音,为契丹小字原字和构拟了ku和之音,判断出辽史所载萧排押之父为相关文献中的“割烈”“讫列”,而并非萧挞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小字 安团 割烈 名讳
下载PDF
民间禁忌语的民俗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晓玲 《民族论坛》 2006年第8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民俗生活 禁忌语 文化内涵 民间 传统语言学 具体表现 禁忌民俗 超自然 名讳
下载PDF
清代满文避讳制度浅谈
13
作者 李易航 《黑河学刊》 2019年第2期94-95,共2页
本文以《钦定清汉对音字式》和《初学满文指蒙歌》两本古籍为依据,对清代满文避讳制度予以梳理,希望对读者解读满文古籍、档案有所帮助。
关键词 满文 避讳 名讳
下载PDF
新疆红钱年号铭文“避各讳”是伪命题
14
作者 周燕伟 《新疆钱币》 2016年第1期36-41,47,共7页
“名讳”现象,自古有之。但新疆红钱正面年号铭文究竟存在不存在名讳现象?要想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先把“名讳”和“年号”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什么是“名讳”?什么是“年号”?“名讳”和“年号”各自的政治意义和实际作用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 新疆红钱 年号 铭文 命题 政治意义 名讳
原文传递
观世音简称观音绝非避唐太宗名讳
15
作者 郭绍林 《寻根》 2010年第6期90-92,共3页
"观世音"何以简称为"观音",近几十年来的解释异口同声,结论一致。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第473页"观世音"条说:"因唐讳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称‘观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任... "观世音"何以简称为"观音",近几十年来的解释异口同声,结论一致。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第473页"观世音"条说:"因唐讳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称‘观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三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观世音 观音 简称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名讳 中国佛教史
原文传递
论容庚精神——为纪念容庚师一百二十周年诞辰而作
16
作者 陈炜湛 《古文字研究》 2014年第1期4-8,共5页
也许有读者一看题目,便要责难:弟子直书恩师名讳且论其精神,可乎?大不敬也。也许有读者看到这题目,便要质疑:容庚有何"精神"可论?若每个学者都冠以某某精神,岂不"精神"满天飞?也许有读者看了这题目,便要摇头:弟子... 也许有读者一看题目,便要责难:弟子直书恩师名讳且论其精神,可乎?大不敬也。也许有读者看到这题目,便要质疑:容庚有何"精神"可论?若每个学者都冠以某某精神,岂不"精神"满天飞?也许有读者看了这题目,便要摇头:弟子论师多谀,不能公允,即使公允无谀,又有何意义?于世何益?炜湛愿先行作答。一、古有临文不讳之例,直书恩师名讳,只为行文方便且求一致,不得己耳,非敢有丝毫不敬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庚 临文不讳 名讳 精神 公允
下载PDF
施耐庵名讳、字讳和名号辨
17
作者 杨大忠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3-77,共5页
出现于不同材料有关施耐庵各种名讳、字讳和名号的说法多样,互不统属,也没有任何交集,并且这些称呼将苏北施氏先祖"施彦端"完全撇开的做法值得商榷。现有研究运用"避祸"之说和释文解字法来解释这些称号的迥异不仅... 出现于不同材料有关施耐庵各种名讳、字讳和名号的说法多样,互不统属,也没有任何交集,并且这些称呼将苏北施氏先祖"施彦端"完全撇开的做法值得商榷。现有研究运用"避祸"之说和释文解字法来解释这些称号的迥异不仅与史实相违背,而且缺乏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耐庵 名讳 字讳 名号 考辨
下载PDF
吴真人名讳考辨
18
作者 孙孝忠 《光明中医》 2011年第6期1088-1090,共3页
吴真人(979—1036年)是闽台两地共同尊奉膜拜的医神。生前为北宋名医,闽南人,死后被历代皇帝敕封为大道真人、忠显侯、英惠侯、保生大帝等,民间尊称为吴真人、大道公、保生大帝。有关吴真人的名讳,学术界和民间信众说法各异,有称吴本者... 吴真人(979—1036年)是闽台两地共同尊奉膜拜的医神。生前为北宋名医,闽南人,死后被历代皇帝敕封为大道真人、忠显侯、英惠侯、保生大帝等,民间尊称为吴真人、大道公、保生大帝。有关吴真人的名讳,学术界和民间信众说法各异,有称吴本者,有称吴夲者恼麓佣喔鼋嵌榷晕庹嫒说拿浣锌急妫衔蔽拔獗尽保罄匆蛭仔椿虮芑涞脑颍恍磐矫歉某莆?"吴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真人 保生大帝 吴本 吴夲 名讳
下载PDF
古代马屁的代际传递
19
作者 枕星子 《廉政瞭望》 2020年第16期25-26,共2页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作为一种“精神贿赂”,马屁蔓延于官场而经久不衰。薛昂是北宋杭州人,附会权相蔡京青云直上,做了高官。为了表示感恩戴德,薛昂要全家人都为蔡京避讳,绝口不提蔡京的名讳。有人不小心提到了,薛昂就毫不留情地笞...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作为一种“精神贿赂”,马屁蔓延于官场而经久不衰。薛昂是北宋杭州人,附会权相蔡京青云直上,做了高官。为了表示感恩戴德,薛昂要全家人都为蔡京避讳,绝口不提蔡京的名讳。有人不小心提到了,薛昂就毫不留情地笞责。要是薛昂自己口误说了蔡京的名讳,就当场扇自己嘴巴,如此做派将马屁拍到了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传递 蔡京 名讳 附会
下载PDF
王羲之子孙辈为何不讳“之”字?
20
作者 祁小春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6,共4页
大约是因了笔者研究王羲之的缘故,常有朋友询问我这个问题:王羲之父子及子孙之名为何不讳“之”字名讳?因此我也一直想找个机会专门谈一下。以下这篇小文就是对此问题所做的解答。
关键词 “之”字 王羲之 名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