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森严与松散:“名角制”京剧班社结构初探 |
陈恬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2
|
京剧“名角制”成因初探 |
陈恬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3
|
花部崛起与伶人偶像化 |
徐煜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4
|
京班名角制下的戏剧叙事 |
何萃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5
|
论私寓对京剧“名角制”形成的作用——以伶人名角化为中心 |
路露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6
|
“名角制”对于戏剧文学影响初探 |
汪飞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0 |
|
7
|
论婺剧流派新生的可能性与发展路径 |
管尔东
|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
2017 |
0 |
|
8
|
京剧名角制视域下《红娘》的叙事改编 |
王琳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9
|
中国京剧史略论 |
王鍾陵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0
|
程式的写实化与叙事化——谈新时期京剧电影对戏曲工法舞台意义的转译 |
王一冰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11
|
镜头本位对戏曲舞台表演的解构——20世纪50年代戏曲电影表演体制的建立 |
王一冰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2
|
从脚色制到名角制:近代京剧戏班薪酬分配的困境与转型 |
曹南山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3
|
“伶史”三种评述——兼论一种京剧史书写模式 |
陈恬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4
|
叶盛兰改旦与京剧小生的发展--从1937年剧评界的相关讨论说起 |
陈燕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5
|
试论清末民初时装新戏的商业运作模式 |
程丹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