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南北朝镜赋探析
1
作者 赵倩妤 《新传奇》 2023年第8期16-18,共3页
魏晋南北朝现存较完整的镜赋是同题继作赋,它们既有对“镜”这一物品描写的共性,又具有时代和作家风格的个性。这些个性体现在谋篇布局、表达侧重、句法结构、艺术效果等方面。同题赋中不可避免存在比较,而各篇镜赋,尤以南北朝文学家庾... 魏晋南北朝现存较完整的镜赋是同题继作赋,它们既有对“镜”这一物品描写的共性,又具有时代和作家风格的个性。这些个性体现在谋篇布局、表达侧重、句法结构、艺术效果等方面。同题赋中不可避免存在比较,而各篇镜赋,尤以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镜赋》成就最高,为后续镜赋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同题
下载PDF
抒写与回应:韩愈《别知赋》的经典化内生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安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8,共9页
韩愈《别知赋》藉由送别题材抒泄"知己难得"的苦闷与焦灼,背后内寓的是其入仕用世的政治抱负与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结之间无法调解的心理矛盾。《别知赋》所以对后世赋家产生如此强大的集群效应,要在其始终符契着传统文人士大夫... 韩愈《别知赋》藉由送别题材抒泄"知己难得"的苦闷与焦灼,背后内寓的是其入仕用世的政治抱负与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结之间无法调解的心理矛盾。《别知赋》所以对后世赋家产生如此强大的集群效应,要在其始终符契着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历史文化心理常态——"知己意识",即情感上的"知音"与政治上的"知遇"。与传统送别赋单纯抒写"离情别思"不同,同题追拟的类型化文本实践在传达与韩愈共通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引起的"送别赋"流变史上的主旨变化,正构成韩愈《别知赋》经典化的合理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别知 送别 同题 知己 经典化
下载PDF
才情隐显与政治对话——曹丕曹植同题赋同题史论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瑞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1,189,共4页
在对曹丕曹植同题赋的比较中,曹植的个体情志显现较突出,曹丕则比较模糊。在同题史论中,曹丕曹植构成一种对话关系,且这种史论已成为言志的工具。
关键词 同题 同题史论 个体显隐 对话
下载PDF
建安同题西域赋的政治解读——以同题共作《迷迭赋》《玛瑙勒赋》《车渠椀赋》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卉 刘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03,共11页
建安西域题材的文学书写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其中以同题共作《迷迭赋》《玛瑙勒赋》《车渠椀赋》表现尤甚。根据迷迭香、玛瑙勒、车渠椀作为香料类、玉器类代表的特殊政治意涵,我们可以发现邺下文人集团在西域题材书写中的政治外交信息... 建安西域题材的文学书写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其中以同题共作《迷迭赋》《玛瑙勒赋》《车渠椀赋》表现尤甚。根据迷迭香、玛瑙勒、车渠椀作为香料类、玉器类代表的特殊政治意涵,我们可以发现邺下文人集团在西域题材书写中的政治外交信息。对建安同题《迷迭赋》《玛瑙勒赋》《车渠椀赋》的时代特殊性、地域特殊性、主体特殊性、题材特殊性的多方位考察,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魏晋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 同题 西域 政治 外交
下载PDF
论敦煌本《酒赋》及同题赋之主题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莉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5-29,共5页
敦煌本《酒赋》于清末得以重新问世,其在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上都与西汉以来的同题赋作有所不同,是对历代《酒赋》创作的重要补充,共同展现了历代赋的创作和主题嬗变脉络。由于"酒"与文学有极大粘连性,因此历代同题《酒赋》内... 敦煌本《酒赋》于清末得以重新问世,其在语言风格和情感态度上都与西汉以来的同题赋作有所不同,是对历代《酒赋》创作的重要补充,共同展现了历代赋的创作和主题嬗变脉络。由于"酒"与文学有极大粘连性,因此历代同题《酒赋》内涵、主题的流变也是对历史及文学的双重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酒 同题 主题流变 双重意义
下载PDF
韩愈《别知赋》对古朝鲜送别赋传统形成的意义
6
作者 安生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4期146-152,202,共8页
在古朝鲜送别赋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批次韵韩愈《别知赋》而成同题赋的创作。这种跨文化视域下以“题材赓续,思想拟效”的集群性、类型化的文学现象,充分显示出韩愈《别知赋》的典范意义。这些次韵同题的送别赋不仅在“学... 在古朝鲜送别赋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批次韵韩愈《别知赋》而成同题赋的创作。这种跨文化视域下以“题材赓续,思想拟效”的集群性、类型化的文学现象,充分显示出韩愈《别知赋》的典范意义。这些次韵同题的送别赋不仅在“学习与逞才”的实践动机中内寓着“尚友古人”的崇古情怀,更在民族文化自任的自觉建构中通过融会楚骚“兮”字句式及化用典故的方式来突破韩愈《别知赋》形制律化的“影响焦虑”。其骚化、散化的尝试根本上取决于“宗骚”的赋学复古思潮在次韵困境中的实践,这正构成古朝鲜送别赋传统自在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别知 朝鲜辞 送别 同题
下载PDF
建安同题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俊娜 罗文军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8-19,共2页
同题赋创作在建安时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在学术界因传统实用文学观念的影响而倍受冷落,事实上,建安同题赋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充实、感情丰厚,并非只是一些无聊应制之作;艺术上,建安同题赋也为其他文体在体制、辞藻、... 同题赋创作在建安时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在学术界因传统实用文学观念的影响而倍受冷落,事实上,建安同题赋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充实、感情丰厚,并非只是一些无聊应制之作;艺术上,建安同题赋也为其他文体在体制、辞藻、结构等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 同题 特点
下载PDF
六朝同题诗、赋现象之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江菲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9-81,85,共4页
六朝文学活动中存在着颇为特殊的同题诗、赋创作现象。同题诗、赋创作兴起于建安,经过两晋的快速发展,至南朝时达到鼎盛。同题创作形式推动了诗与赋的发展,扩大了诗的描写范围,促使赋在篇幅上逐渐缩小,出现了诗、赋在咏物题材上的同咏现... 六朝文学活动中存在着颇为特殊的同题诗、赋创作现象。同题诗、赋创作兴起于建安,经过两晋的快速发展,至南朝时达到鼎盛。同题创作形式推动了诗与赋的发展,扩大了诗的描写范围,促使赋在篇幅上逐渐缩小,出现了诗、赋在咏物题材上的同咏现象,推动了这一时期咏物文学的发展。至于同题诗赋现象的出现原因,应与当时频繁的文学集团活动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题 同题 文学集团活动
下载PDF
赋可以群——唐代同题赋创作与唐赋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曹世瑞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诗可以群,赋亦可以群,唐代有数量可观的同题赋,根据《全唐赋》梳理统计出的唐代同题赋共509篇,占现存唐赋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中科举试赋数量最多,还有唱和赠答赋、献赋与奉诏作赋等多种类型。同题赋为唐赋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其... 诗可以群,赋亦可以群,唐代有数量可观的同题赋,根据《全唐赋》梳理统计出的唐代同题赋共509篇,占现存唐赋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中科举试赋数量最多,还有唱和赠答赋、献赋与奉诏作赋等多种类型。同题赋为唐赋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其同题共作的创作方式,体现了赋“可以群”的文学交流功能。同时,同题赋中有很多赋文学传播的线索,从中可窥见唐赋传播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题 四种类型 可以群 传播
原文传递
齐梁同题赋异同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卫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齐代同题赋所选题材,皆有所因袭,语言形式亦少出新,重在借旧题以抒"发雅咏","流素赏","必鸾凤而后集"之今情。梁代同题赋与齐代同题赋恰好相反,作家自我情愫之寄发并不突出,形式及语言风格变化则很明显,... 齐代同题赋所选题材,皆有所因袭,语言形式亦少出新,重在借旧题以抒"发雅咏","流素赏","必鸾凤而后集"之今情。梁代同题赋与齐代同题赋恰好相反,作家自我情愫之寄发并不突出,形式及语言风格变化则很明显,作家追求文学形式及技巧上之出新,主要表现为着意于人物情态描写技巧,并在赋中熟练运用五、七言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梁同题 寄发情愫 人物情态描写
下载PDF
唐代同题赋创作与唐赋传播
11
作者 曹世瑞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3期217-217,共1页
诗可以群,赋亦可以群,唐代有数量可观的同题赋,根据《全唐赋》梳理统计出的唐代同题赋共509篇,占现存唐赋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中科举试赋数量最多,还有唱和赠答赋、献赋与奉诏作赋等多种类型。同题赋为唐赋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其... 诗可以群,赋亦可以群,唐代有数量可观的同题赋,根据《全唐赋》梳理统计出的唐代同题赋共509篇,占现存唐赋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中科举试赋数量最多,还有唱和赠答赋、献赋与奉诏作赋等多种类型。同题赋为唐赋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其同题共作的创作方式,体现了赋“可以群”的文学交流功能。同时,同题赋中有很多赋文学传播的线索,从中可窥见唐赋传播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题 文学交流 科举试 同题共作 三分之一 文学
原文传递
论魏晋南北朝的同题共作赋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予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6-59,共4页
同题共作属于集体性的创作活动,赋的同题共作以魏晋南北朝为盛,这与当时文学集团的兴盛有直接关系。同一命题、相同环境下的创作,及其所固有的切磋品评的创作目的,使同题共作赋呈现出相反相成的两种倾向:一是题材范围和艺术风格上的趋同... 同题共作属于集体性的创作活动,赋的同题共作以魏晋南北朝为盛,这与当时文学集团的兴盛有直接关系。同一命题、相同环境下的创作,及其所固有的切磋品评的创作目的,使同题共作赋呈现出相反相成的两种倾向:一是题材范围和艺术风格上的趋同,二是同中求异的竞胜争高。这种方式的创作对于赋体文学表现领域的拓展和艺术技巧的提高都产生了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同题共作赋的文学史意义,则主要表现在促进了短赋的发展,并加快了多诗少赋的文学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同题共作 文学集团 趋同倾向 争高意识
下载PDF
邺下文学集团同题共作赋的兴盛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甘比海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1期89-97,共9页
同题共作是建安邺下文学集团辞赋创作的主要形式,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学的集体自觉。此期辞赋的同题共作多在宴集游乐、应教进献、骋辞竞采、触物兴感、唱和往来等活动形式中产生。同题共作赋的整体特点体现为同中求异与异中有同的并举,昭... 同题共作是建安邺下文学集团辞赋创作的主要形式,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学的集体自觉。此期辞赋的同题共作多在宴集游乐、应教进献、骋辞竞采、触物兴感、唱和往来等活动形式中产生。同题共作赋的整体特点体现为同中求异与异中有同的并举,昭示着此期赋家对辞赋创作策略和艺术的自觉实践和探索。同题共作这一集体性的创作方式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一方面刺激了此期辞赋创作的兴盛;另一方面也助推了赋家写作策略的改变和辞赋自身体式的演变,使得建安邺下时期成为赋体文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下文学集团 同题共作 集体自觉 创作策略 体演变
下载PDF
擅场诗与易代之际的文学风尚
14
作者 胡媚媚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6,共10页
擅场诗是集会唱和时技压全场的作品,在批评话语里也能突破同时共场的束缚。唐代擅场诗不乏奉和应制之作,它们参与了近体诗的定型与发展过程。后世诗论认为唐代擅场诗提高了创作的技法,却损害了情感的表达。宋元、元明、明清等易代之际,... 擅场诗是集会唱和时技压全场的作品,在批评话语里也能突破同时共场的束缚。唐代擅场诗不乏奉和应制之作,它们参与了近体诗的定型与发展过程。后世诗论认为唐代擅场诗提高了创作的技法,却损害了情感的表达。宋元、元明、明清等易代之际,涌现出了许多具有文学价值的擅场诗,同题共赋,评定甲乙,从而奠定了王朝初年的诗坛格局。元末,饶介组织的诗会推动了以高启为中心的诗人群体的形成,作者的性情通过应酬性的擅场诗被有意隐匿或曲折表现。明末,黎遂球参加影园诗会的擅场之作不断得到其他诗人的响应,逐渐成为清代咏物诗的典范。由场内走向场外,擅场诗接受再批评,相应的评价将有可能随着时空的转移而发生改变。清初,王士禛、朱彝尊等名家通过擅场诗的颠覆与标举,积极建构新一代的诗学审美和文学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擅场诗 易代之际 文学风尚 清代 同题
原文传递
魏晋“寡妇赋”的创作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15
作者 王青树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1-46,共6页
魏晋时期,女性题材的赋作得到大量的抒写;女性角色呈类型化趋势,如思妇、怨妇、去妇等其中最为特殊的莫过于寡妇角色的抒写。其特殊性一是表现为写作主体的不同,二是其写作时间集中在魏晋时期,魏晋已降则不见蛛迹。立足其特殊性,逐层分... 魏晋时期,女性题材的赋作得到大量的抒写;女性角色呈类型化趋势,如思妇、怨妇、去妇等其中最为特殊的莫过于寡妇角色的抒写。其特殊性一是表现为写作主体的不同,二是其写作时间集中在魏晋时期,魏晋已降则不见蛛迹。立足其特殊性,逐层分析魏晋"寡妇赋"的创作特色,探究兴盛于魏晋之缘由,展现出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寡妇 同题 特色 缘由 内涵
下载PDF
《牡丹赋》与“甘露之变”——李德裕、舒元舆《牡丹赋》新论
16
作者 路成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0-197,共8页
中唐著名政治人物李德裕和舒元舆曾分别创作过一篇《牡丹赋》,两篇赋的创作时间基本相同,大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甘露之变"爆发之前的大和八年或九年暮春,并且这两篇《牡丹赋》很可能带有同题共赋的性质。不仅如此,这两篇《牡... 中唐著名政治人物李德裕和舒元舆曾分别创作过一篇《牡丹赋》,两篇赋的创作时间基本相同,大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甘露之变"爆发之前的大和八年或九年暮春,并且这两篇《牡丹赋》很可能带有同题共赋的性质。不仅如此,这两篇《牡丹赋》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德裕、舒元舆"甘露之变"前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状态。其中,舒元舆曾参与文宗及李训、郑注等人密谋诛杀宦官的行动,事败罹祸。他的《牡丹赋》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自己得遇明主、骤然显贵的志得意满,流露出其在"甘露之变"爆发前踌躇满志的心态。李德裕因与李训等人政见不合而在大和八年末离朝外任,他的《牡丹赋》除流露出对朝政的隐忧和对个人升沉荣辱的感慨,似乎还包含对于李训、郑注等朝中妄倖之辈的冷眼和暗讽。"甘露之变"中罹难朝臣的命运,竟被其《牡丹赋》不幸而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裕 舒元舆 《牡丹 同题 “甘露之变”
下载PDF
论谢惠连、刘璠同题《雪赋》之异同
17
作者 李聪聪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2-36,共5页
南朝谢惠连与北周刘璠的同题《雪赋》,在艺术价值、赋作意境方面有同有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艺术两个方面。谢赋采用主客问答、架虚写实的撰写模式,运用对偶、夸张、用典的艺术表现,呈现出文章主题、文辞、立意的完美融合;刘赋则融景、... 南朝谢惠连与北周刘璠的同题《雪赋》,在艺术价值、赋作意境方面有同有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艺术两个方面。谢赋采用主客问答、架虚写实的撰写模式,运用对偶、夸张、用典的艺术表现,呈现出文章主题、文辞、立意的完美融合;刘赋则融景、情、理于一体,以对偶、用典的修辞手法,糅合特殊的人生经历,更侧重于呈现家国之思与向深层心理的开拓。而谢赋较刘赋流传更广,则与其赋作艺术成就更胜一筹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惠连 刘璠 同题《雪 艺术成就
下载PDF
曹丕和曹植同题共作赋的比较
18
作者 陈秋邑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曹丕的现存赋作28篇,曹植的现存赋作47篇,在整个建安的赋创作中从数量、质量上都是很高的。曹植更是以《洛神赋》而享誉千古,赋在其文学创作中占有了极大的分量。二曹赋的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特色在他们的同题共作赋中是表现的最为突... 曹丕的现存赋作28篇,曹植的现存赋作47篇,在整个建安的赋创作中从数量、质量上都是很高的。曹植更是以《洛神赋》而享誉千古,赋在其文学创作中占有了极大的分量。二曹赋的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特色在他们的同题共作赋中是表现的最为突出也最为淋漓尽致的,但似未曾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与讨论。本文拟将从文学本位出发,具体分析二人的同题共作赋,希求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发掘二曹的文学成就具有新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曹植 同题共作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