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舒先红 潘翠珍 +5 位作者 施月芳 崔洁 黄国倩 刘诗珍 潘文明 陈灏珠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645-64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技术分析心肌运动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研究对象分为二组,A组为8例临床和超声均无异常发现者,B组为7例超声发现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 目的初步探讨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技术分析心肌运动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研究对象分为二组,A组为8例临床和超声均无异常发现者,B组为7例超声发现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三维数据库进行定量评价,得到左室整体容积曲线、17节段容积曲线,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的平均最大容积(Vmax)及其标准差(Vmax-SD)、平均最小容积(Vmin)及其标准差(Vmin-SD),最小容积点距离心电图Q波起始点的平均时间(T)及其标准差(T-SD),17个节段中的最小容积点距离心电图Q波起始点的最大时间差(Tmax)。结果A、B两组的年龄、心率和EDV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的ESV显著大于A组(P<0.05),B组的LVEF显著小于A组(P<0.05)。A组和B组的Vmax、Vmin和T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Vmax-SD、Vmin-SD、T-SD和Tmax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以T-SD和Tmax更为显著(P=0.003和0.004)。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评价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T-SD和Tmax可作为评价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 心肌收缩 同步 心力衰竭 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左束支起搏在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圣杰 王松洁 +6 位作者 尚文轩 王良国 连莉优 何燕磊 徐蕾 苏蓝 黄伟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RVP)在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起搏参数、安全性及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善。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RVP)在房室传导阻滞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起搏参数、安全性及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善。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50%),且初次尝试LBBP或原RVP升级LBBP患者;回顾入选我院同时期具有相同入排标准及植入适应证且初次行RVP植入患者。比较两组基线及随访1年时起搏阈值、感知、QRS时限变化、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共入选62例患者,其中LBBP组34例,年龄(69.1±16.5)岁,其中男25例;RVP组28例,年龄(70.3±16.1)岁,其中男21例。LBBP组自身及起搏QRS时限分别为(132.1±35.6)ms和(109±21.5)ms,左束支夺获阈值(0.61±0.37)V/0.5 ms,感知(9.2±6.4)mV;RVP组自身及起搏QRS时限分别为(136.3±26.6)ms,(167.9±21.1)ms,阈值(0.73±0.34)V/0.5 ms,感知(10.4±2.8)mV。LBBP组随访1年时,LVEF增幅为8.3%,LVEDD减少幅度为3.9 mm;RVP组平均LVEF增幅为2.8%(P=0.024),但LVEDD反而增大1.9 mm。LBBP组LVEF增高≥10%比例高于RVP组(41.2%对25.0%,P=0.180),未见LVEF下降超过10%患者,而RVP组中17.9%(5/28)的患者LVEF下降超过10%。结论在房室传导阻滞伴LVEF下降患者,LBBP阈值低、感知良好,参数与RVP相似,有明显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程亚敏 成益 邵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CRT)和心脏再同步化除颤器(CRT—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7.2±9.4)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6例置...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CRT)和心脏再同步化除颤器(CRT—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7.2±9.4)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6例置入CRT,9例置入CRT—D,观察起搏器伤口及临床症状、体征,随访心电图、胸部X片、超声心动图,评估疗效。结果置入CRT患者中1例8个月后猝死;1例术后1个月出现膈肌跳动,再次手术1个月后仍有膈肌跳动,关闭左室电极,之后失访。置入CRT—D患者中2例发生持续性室速,自动除颤成功;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1例术后14个月出现囊袋皮肤发黑,清创后在同侧胸大肌下方置入原起搏器;1例术后19个月出现囊袋破溃,取出起搏器后5d死于室颤。剔除失访1例,术后6个月10例患者临床指标、超声测定指标好转,心功能改善,有效率71.4%。结论CRT能改善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CRT—D对预防猝死有效。再同步化治疗的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同步化治疗 起搏器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护理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玉香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7期158-159,共2页
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病进行同步化治疗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1例患者在治疗中的密切观察以及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了安全期,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 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病进行同步化治疗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1例患者在治疗中的密切观察以及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了安全期,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同步化治疗是现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同步化治疗 护理方法
下载PDF
超声检测在心衰患者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5
作者 林梅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247-248,共2页
心脏同步化治疗(CRT)是植入左室、右室电极,以此改善患者的房室、室间、室内同步性,逆转患者的左室重构情况,实现患者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可以做到同步收缩。应用CRT后的同步收缩,还能使左室充盈时间得到明显的提高,起到促进患者心排量的作... 心脏同步化治疗(CRT)是植入左室、右室电极,以此改善患者的房室、室间、室内同步性,逆转患者的左室重构情况,实现患者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可以做到同步收缩。应用CRT后的同步收缩,还能使左室充盈时间得到明显的提高,起到促进患者心排量的作用,以此改善心力衰竭。CRT也成为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案,其有效性得到了大量的证明。本文通过对超声心动图观察,可以对患者心脏机械同步性进行评价,适用于CRT患者筛选,对于超声检测在心衰患者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检测 心衰 同步化治疗 应用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61
6
作者 董洪玲 王中鲁 +2 位作者 张亮 石宇杰 张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46-248,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低下。临床上主要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表现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现今心衰的...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低下。临床上主要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表现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现今心衰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当今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衰的治疗亦呈多样化趋势,在优化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器械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心室辅助装置等,使心衰患者的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临床综合征 心脏泵血功能 心室辅助装置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95
7
作者 王翔 易省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期10-12,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发病率和病死率高,5a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针对心力衰竭的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本文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最新指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B型脑钠肽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深入认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 被引量:62
8
作者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合理药物治疗 心衰患者 机械功能 心脏病治疗 非药物治疗 心脏病学 总死亡率 传统观念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功能、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黄丽 程婧 +2 位作者 吴继雄 许邦龙 何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42例,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订护理处方并进行随访。采用1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42例,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订护理处方并进行随访。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随访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减少,6 min步行距离增加,NT-Pro BNP水平减低,MLHFQ、HAMD17和HAMA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降低心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护理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心力衰竭治疗进展述评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永健 《西部医学》 2016年第3期297-299,303,共4页
随着人们对心衰发病机理的不懈探知,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方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目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脑啡肽酶的双重抑制剂、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抑制剂和补铁制剂等被证实有利于射血... 随着人们对心衰发病机理的不懈探知,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方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目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脑啡肽酶的双重抑制剂、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抑制剂和补铁制剂等被证实有利于射血分数减少型心衰(HFrEF)的治疗。但是有关急性心衰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治疗研究尚未取得突破,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就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做一述评,供基础与临床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药物治疗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7
11
作者 付敏 师聪红 张宝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来我院心血管科就诊的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来我院心血管科就诊的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6.6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1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脑栓塞1例,心律失常4例;对照组死亡5例,再发心肌梗死8例,脑栓塞4例,心律失常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较单独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期临床效果相近,两者都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联合治疗方案可提高心衰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心肌病 介入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程中伟 方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0-543,共4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明显改善部分中-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预后。笔者依据CRT研究的时间顺序结合研究结果,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研究结果表明CRT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中期研究结果表明CRT可逆转左室...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明显改善部分中-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预后。笔者依据CRT研究的时间顺序结合研究结果,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研究结果表明CRT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中期研究结果表明CRT可逆转左室重构和降低死亡率,近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扩大CRT适应证,强调轻微或无症状患者亦可从CRT中获益。同时指出心房颤动和窄QRS波时限中-重度心衰患者仍可能从CRT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综述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运动耐量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新立 周艳丽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5-497,共3页
文章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和治疗及其进展等方面描述了ICM是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但不能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解释。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 文章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和治疗及其进展等方面描述了ICM是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但不能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解释。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射血分数下降;最后,着重介绍了ICM治疗及其进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择血管重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干细胞治疗、人工辅助循环和心脏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起搏电极置入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景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287-290,共4页
左室起搏电极导线的放置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的关键。左室电极导线一般是通过冠状静脉放置实现的,包括冠状静脉窦(CS)插管寻找CS的开口,CS造影确定合适的靶静脉以及电极导线的选择和定位,其涉及很多技术和方法。同时由于左... 左室起搏电极导线的放置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的关键。左室电极导线一般是通过冠状静脉放置实现的,包括冠状静脉窦(CS)插管寻找CS的开口,CS造影确定合适的靶静脉以及电极导线的选择和定位,其涉及很多技术和方法。同时由于左室电极导线安置的复杂性以及心脏本身状况的不佳,又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熟悉左室电极的放置方法和了解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就有可能使放置左室电极的效果最好,风险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综述 左室电极导线 手术
下载PDF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马长生 刘少伟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期11-15,共5页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2种新的流行病。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7%,经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为0.61%:而心衰在我国的患病率达0.9%。据估算.目前我国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超过264万例。对合并房颤...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2种新的流行病。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7%,经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为0.61%:而心衰在我国的患病率达0.9%。据估算.目前我国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超过264万例。对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的治疗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物 经导管消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邱春光 黄振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目前的热点问题。CRT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地使电活动顺序正常化,从而使心脏先后、左右、局部收缩的协调,达到心脏最大做功,而耗能量最少。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CRT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简称心...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目前的热点问题。CRT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地使电活动顺序正常化,从而使心脏先后、左右、局部收缩的协调,达到心脏最大做功,而耗能量最少。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CRT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率减少,全因死亡率下降。双室起搏被列入治疗心衰的Ia类适应证。但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如适应证的范围是否有待扩展、评价手段的指标是否科学、最佳电极位置和参数如何确定等有待研究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起搏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郭涛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3-24,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证实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心力衰竭总死亡率。因此,被认为是与药物同等重要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1999年7月至2006年11月,笔者在院内外成功实施CRT起搏67例,...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证实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心力衰竭总死亡率。因此,被认为是与药物同等重要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1999年7月至2006年11月,笔者在院内外成功实施CRT起搏67例,平均随访22月,无1例手术死亡,但术后并发症为26.2%,明显高于普通DDD起搏。本文对CRT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减少和救治的方法学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术后并发症 慢性心力衰竭 DDD起搏 总死亡率 生存质量 手术死亡 CRT
下载PDF
合并符合新诊断标准的左束支阻滞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汤雪柏 徐伟 +1 位作者 李晓宏 张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符合新诊断标准的左束支阻滞(LBBB)(真性LBBB)能否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更能获益。方法:研究入选2005-06至2013-05接受CRT的19例患者,依据术前体表心电图QRS波的形态,符合新诊断标准即为真性LBBB组(n...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符合新诊断标准的左束支阻滞(LBBB)(真性LBBB)能否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更能获益。方法:研究入选2005-06至2013-05接受CRT的19例患者,依据术前体表心电图QRS波的形态,符合新诊断标准即为真性LBBB组(n=13),符合传统诊断标准即为假性LBBB组(n=6);比较所有入选患者CRT术前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QRS波时限(QRSd)及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VEF、LVEDD、QRSd、IVMD、16节段达最小收缩末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及16节段达最小收缩末容积时间的最大差值(Tmsv16-Dif)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CRT术后的LVEF、LVEDD、IVMD及QRSd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而且与假性LBBB组比,真性LBBB组的LVEDD[(5.95±0.72)mm vs(7.13±0.78)mm,P<0.01]、IVMD[(22.45±8.00)ms vs(27.63±13.09)ms,P<0.01]及QRSd[(140.38±5.80)ms vs(153.68±14.38)ms,P<0.01]改善更明显;术后两组患者的Tmsv16-SD、Tmsv16-Dif及LVE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真性LBBB和假性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均能从CRT中获益,合并真性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获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左束支阻滞
下载PDF
再同步化治疗的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义秀 宿燕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05,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但CRT后由于心室激动顺序发生改变,使QT间期延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室性早搏、单形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术前选择带有除颤功能的CRT,...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但CRT后由于心室激动顺序发生改变,使QT间期延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室性早搏、单形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术前选择带有除颤功能的CRT,可降低CRT患者因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住院与死亡。CRT的致心律失常机制以及对策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杜鑫 万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3-267,共5页
越来越多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超声心动图的作用已经扩展到术前测定机械不同步和筛选患者、术中指导起搏电极放置部位、术后优化起搏器参数设置和评估、预测患者的长期预后。许多单中心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指标... 越来越多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超声心动图的作用已经扩展到术前测定机械不同步和筛选患者、术中指导起搏电极放置部位、术后优化起搏器参数设置和评估、预测患者的长期预后。许多单中心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指标在预测CRT反应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是,2008年底公布的多中心PROSPECT研究的结果令许多学者重新审视这些超声心动图指标的预测价值。然而,PROSPECT研究本身有很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努力改进超声技术并开展设计合理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超声心动图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