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与民族教育的同构互塑
1
作者
常江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语境中,增强中华民族对“共同体”的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生命塑造,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力、价值聚合力、社会归属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迫切需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与民族教育的内...
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语境中,增强中华民族对“共同体”的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生命塑造,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力、价值聚合力、社会归属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迫切需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与民族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以进一步达到理论自觉。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内蕴民族教育的育人理想,凝聚着民族认同教育的文化向心力;另一方面,基于民族教育本质上就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想自觉,以“平等团结进步”为实践旨归的民族认同教育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文明基础,进而在两者“同构互塑”中熔铸中华民族“多元创造”“向内凝聚”与文明共享的文化生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既体现中华民族自我理解、自我认同与自我创造的深化,也是对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种价值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
民族教育
同构
互
塑
叙事逻辑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异化批判逻辑及“同构互塑”辩证考察
2
作者
邹广文
沈丹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20年第4期54-69,共16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将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三种重要的思想批判资源进行尝试性综合,以人的类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在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相互关系中展开“同构互塑”的辩证考察,从而深化了异化批...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将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三种重要的思想批判资源进行尝试性综合,以人的类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在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相互关系中展开“同构互塑”的辩证考察,从而深化了异化批判的逻辑。基于思想发展史和文本之间的相互勾连视角,来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资源、逻辑起点、展开过程等,会清晰凸显马克思的哲学价值诉求,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本质
异化
异化劳动
同构
互
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与民族教育的同构互塑
1
作者
常江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2JJD720014)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专项”重点课题“加快推进体现时代精神、中国气派、吉林优势‘哲学学科体系’的着力点研究”(吉教科研办RD23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语境中,增强中华民族对“共同体”的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生命塑造,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力、价值聚合力、社会归属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迫切需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与民族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以进一步达到理论自觉。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内蕴民族教育的育人理想,凝聚着民族认同教育的文化向心力;另一方面,基于民族教育本质上就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想自觉,以“平等团结进步”为实践旨归的民族认同教育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文明基础,进而在两者“同构互塑”中熔铸中华民族“多元创造”“向内凝聚”与文明共享的文化生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既体现中华民族自我理解、自我认同与自我创造的深化,也是对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种价值确证。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
民族教育
同构
互
塑
叙事逻辑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克思的异化批判逻辑及“同构互塑”辩证考察
2
作者
邹广文
沈丹丹
机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出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20年第4期54-69,共16页
文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将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三种重要的思想批判资源进行尝试性综合,以人的类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在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相互关系中展开“同构互塑”的辩证考察,从而深化了异化批判的逻辑。基于思想发展史和文本之间的相互勾连视角,来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资源、逻辑起点、展开过程等,会清晰凸显马克思的哲学价值诉求,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类本质
异化
异化劳动
同构
互
塑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与民族教育的同构互塑
常江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马克思的异化批判逻辑及“同构互塑”辩证考察
邹广文
沈丹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