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后“同心圆复位”演变的系列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芳芳 刘双 +1 位作者 李连永 张立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7-22,共6页
目的通过系列磁共振影像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同心圆复位情况的演变规律。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经闭合复位治疗,并达到安全... 目的通过系列磁共振影像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同心圆复位情况的演变规律。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经闭合复位治疗,并达到安全、稳定复位的30例(35髋) DDH患儿的影像资料。其中男童6例,女童24例;左髋脱位17例,右髋脱位8例,双侧脱位5例;复位时平均年龄13. 7个月(3. 5~27. 6个月)。平均随访36. 3个月(28. 5~43. 9个月)。通过复位后系列磁共振影像测量关节间隙评估股骨头同心圆复位的情况。在骨盆正位片上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股骨头中心距离差(centre-head distance discrepancy,CHDD)探究髋关节发育情况。结果 35髋中,复位后仅3髋(8. 6%)达到同心圆复位,在术后当时未达到同心圆复位的32髋经石膏及支具制动,复位6个月后,21髋(21/32,65. 6%)自行达到同心圆复位,另11髋在复位后12个月时有6髋(6/11,54. 5%)达到同心圆复位。上方关节间隙,复位后为(3. 51±1. 51) mm,复位6个月后为(0. 79±1. 18)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 401,P <0. 001);内侧间隙,复位后为(3. 16±1. 17) mm,术后6个月时为(1. 28±1. 20)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594,P <0. 001)。复位前AI为(34. 4±5. 3)°,末次随访时为(23. 5±3.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 986,P <0. 001)。单侧DDH(25髋)去除制动后CHDD为(3. 28±4. 31)%,末次随访时为(3. 13±3. 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166,P=0. 869)。至末次随访时,8髋出现AVN,均为Kalamchi-MacEwenⅠ型。结论磁共振可清晰观察DDH闭合复位后同心圆复位情况的演变。达到安全、稳定复位的DDH,经术后关节制动,股骨头可逐渐靠港而达到同心圆复位,并可稳定维持复位,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生长和发育 闭合复位 同心圆复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骨性与软组织手术联合铰链支架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才德 胡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9期974-976,共3页
目的 评估骨性与软组织手术联合铰链支架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21-05采用骨性与软组织手术联合铰链支架固定治疗的1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作肘关节外侧弧形切口,从桡侧软组织破口进入,前侧关... 目的 评估骨性与软组织手术联合铰链支架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21-05采用骨性与软组织手术联合铰链支架固定治疗的1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作肘关节外侧弧形切口,从桡侧软组织破口进入,前侧关节囊、尺骨冠状突撕脱骨片套索缝合,然后进行桡骨头骨折复位固定,安装铰链支架固定,再进行环状韧带及桡侧副韧带修复重建。结果 术中所有患者肘关节均达到同心圆复位,尺骨冠突骨折及桡骨近端骨折基本解剖复位。15例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随访期间未再次发生肘关节脱位,活动时无肘关节不稳情况出现。4例术前合并桡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桡神经损伤症状基本消失。术后3~7个月骨折线基本消失,无切口感染、钉道感染、骨化性肌炎发生,铰链支架均未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采用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 骨性与软组织手术联合铰链支架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满意,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骨化性肌炎、肘关节再脱位、肘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尺骨冠状突骨折 桡骨头骨折 铰链支架 同心圆复位 软组织修复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后髋臼发育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韦敏荣 何义 廖凤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8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后儿童发育性髋臼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7年6月获得随访的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患儿32例。采用髋脱位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多数患儿同时行股骨转子下去旋转短缩截骨术,获得同... 目的观察分析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后儿童发育性髋臼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7年6月获得随访的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患儿32例。采用髋脱位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术,多数患儿同时行股骨转子下去旋转短缩截骨术,获得同心圆复位。术后连续观察4年通过X线骨盆正位照片观察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角)、头臼指数(AHI)、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的变化趋势。结果术后AI和AHI逐年缩小,术后3年AI稳定在15°左右,AHI达到正常;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和CE角逐年增加,一般在手术后2年达到正常。术前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角)、头臼指数(AHI)、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与术后相比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幼儿期,发育性髋脱位在获得同心圆复位的前提下,同时行骨盆Salter截骨术后2年,髋臼可获得快速良好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Salter截骨术 发育性髋脱位 髋臼发育 髋臼指数 头臼指数 同心圆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