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管窥《吉陵春秋》中李永平的流散书写与原乡追寻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怡涵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99-104,共6页
《吉陵春秋》是台湾马华作家李永平的代表作之一,在对吉陵镇和万福巷的刻画中,李永平展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熟知和向往,再现了婆罗洲时期的年少记忆。通过分析《吉陵春秋》中的人物形象、文化习俗、地理描写,可以发现小说体现...
《吉陵春秋》是台湾马华作家李永平的代表作之一,在对吉陵镇和万福巷的刻画中,李永平展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熟知和向往,再现了婆罗洲时期的年少记忆。通过分析《吉陵春秋》中的人物形象、文化习俗、地理描写,可以发现小说体现了李永平早年的流散状态,表现了李永平对原乡的向往和追寻。对于一个随祖辈迁移至婆罗洲的海外华人,中国文化给予了李永平一个精神归宿,对于一个被婆罗洲养育大的孩子,婆罗洲的记忆成为了李永平另一个精神归宿。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记忆中的婆罗洲,都承载着一个游子对原乡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
陵
春秋
李永平
边缘化
模糊性
原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镇寓言:《吉陵春秋》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
作者
辜友维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2022年第9期7-9,共3页
李永平作为旅台马华作家,其作品带有马来西亚婆罗洲、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这三个地域文化生活的印迹,很值得学者关注和研究。《吉陵春秋》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该作品问世后,其笔下的吉陵镇就被很多研究者们认为是一个中国小镇的塑像。作者...
李永平作为旅台马华作家,其作品带有马来西亚婆罗洲、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这三个地域文化生活的印迹,很值得学者关注和研究。《吉陵春秋》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该作品问世后,其笔下的吉陵镇就被很多研究者们认为是一个中国小镇的塑像。作者序言里直言“吉陵是一个象征,春秋是一则寓言。”他认为“吉陵可以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也可以是台湾,马来西亚,它不是一个具象化的实地,而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一个任意的场所。”[1]李永平塑造了一个比鲁迅笔下的鲁镇更加礼崩乐坏的地方,在这里,罪恶、暴力、欲望当道,知识与文明退位。笔者以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吉陵春秋》的伦理环境、伦理意识、伦理身份进行分析,阐释及挖掘“长笙事件”这一伦理悲剧背后的道德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吉
陵
春秋
》
文学伦理学
伦理悲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绘逝去的时空——论《吉陵春秋》的美学追寻与罪恶书写
3
作者
李欣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吉陵春秋》刻意遵照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模型,移植了传统、属于过去的世界的古典文学符号体系,写实意味与难以捉摸的象征意义构成了小说的美学矛盾。小说通过互文、不断重写的文本,重复、循环的时间与事件,呈现出一个神灵死亡、人类堕...
《吉陵春秋》刻意遵照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模型,移植了传统、属于过去的世界的古典文学符号体系,写实意味与难以捉摸的象征意义构成了小说的美学矛盾。小说通过互文、不断重写的文本,重复、循环的时间与事件,呈现出一个神灵死亡、人类堕落的罪恶世界,显示出作者对人世风情的生动还原之外关于罪恶、命运、人类存在深刻、沉重的思考。作者对原乡、古老中国的追寻与人类对救赎希冀交织在一起,最终以文字的异彩作为救赎,展现了亦真亦幻的美学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永平
《
吉
陵
春秋
》
美学
文本
时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仰与道德的彷徨——评李永平《吉陵春秋》
4
作者
余凡
《东吴学术》
CSSCI
2017年第6期37-42,共6页
《吉陵春秋》呈现出"满龛香火耀吉州"与"乱葬岗"并存的乖谬局面,"满龛香火"的信仰看似虔诚实则虚假,"乱葬岗"则是当地信仰丧失和道德标准崩塌所结出的恶果。小说在对吉陵人的信仰变异和道德沦...
《吉陵春秋》呈现出"满龛香火耀吉州"与"乱葬岗"并存的乖谬局面,"满龛香火"的信仰看似虔诚实则虚假,"乱葬岗"则是当地信仰丧失和道德标准崩塌所结出的恶果。小说在对吉陵人的信仰变异和道德沦丧进行鞭挞的同时,也对萧克三家族淳善温良的人情美给予了高度赞扬。《吉陵春秋》可以看作是一部描写萧克三家族的家族史。朱小七和萧克三各自彰显的西式宗教和传统家庭礼教以及新知识,是吉陵幽暗天空下微弱的光明与希望,为吉陵摆脱信仰与道德困境、在彷徨中重建完整人性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永平
《
吉
陵
春秋
》
信仰
道德
人性
原文传递
题名
管窥《吉陵春秋》中李永平的流散书写与原乡追寻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怡涵
机构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99-104,共6页
文摘
《吉陵春秋》是台湾马华作家李永平的代表作之一,在对吉陵镇和万福巷的刻画中,李永平展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熟知和向往,再现了婆罗洲时期的年少记忆。通过分析《吉陵春秋》中的人物形象、文化习俗、地理描写,可以发现小说体现了李永平早年的流散状态,表现了李永平对原乡的向往和追寻。对于一个随祖辈迁移至婆罗洲的海外华人,中国文化给予了李永平一个精神归宿,对于一个被婆罗洲养育大的孩子,婆罗洲的记忆成为了李永平另一个精神归宿。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记忆中的婆罗洲,都承载着一个游子对原乡的追寻。
关键词
吉
陵
春秋
李永平
边缘化
模糊性
原乡
Keywords
Retribution:The Jiling Chronicles
Li Yongping
marginalization
ambiguity
cultural hometown
memorial hometown
分类号
I338.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镇寓言:《吉陵春秋》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
作者
辜友维
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2022年第9期7-9,共3页
文摘
李永平作为旅台马华作家,其作品带有马来西亚婆罗洲、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这三个地域文化生活的印迹,很值得学者关注和研究。《吉陵春秋》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该作品问世后,其笔下的吉陵镇就被很多研究者们认为是一个中国小镇的塑像。作者序言里直言“吉陵是一个象征,春秋是一则寓言。”他认为“吉陵可以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也可以是台湾,马来西亚,它不是一个具象化的实地,而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一个任意的场所。”[1]李永平塑造了一个比鲁迅笔下的鲁镇更加礼崩乐坏的地方,在这里,罪恶、暴力、欲望当道,知识与文明退位。笔者以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吉陵春秋》的伦理环境、伦理意识、伦理身份进行分析,阐释及挖掘“长笙事件”这一伦理悲剧背后的道德乱象。
关键词
《
吉
陵
春秋
》
文学伦理学
伦理悲剧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绘逝去的时空——论《吉陵春秋》的美学追寻与罪恶书写
3
作者
李欣池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文摘
《吉陵春秋》刻意遵照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模型,移植了传统、属于过去的世界的古典文学符号体系,写实意味与难以捉摸的象征意义构成了小说的美学矛盾。小说通过互文、不断重写的文本,重复、循环的时间与事件,呈现出一个神灵死亡、人类堕落的罪恶世界,显示出作者对人世风情的生动还原之外关于罪恶、命运、人类存在深刻、沉重的思考。作者对原乡、古老中国的追寻与人类对救赎希冀交织在一起,最终以文字的异彩作为救赎,展现了亦真亦幻的美学中国。
关键词
李永平
《
吉
陵
春秋
》
美学
文本
时空
分类号
I338.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仰与道德的彷徨——评李永平《吉陵春秋》
4
作者
余凡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东吴学术》
CSSCI
2017年第6期37-42,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启蒙与文学思潮的双向互动"(项目批准号:16JJD750019)中期成果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号:13ZWA001)中期成果
文摘
《吉陵春秋》呈现出"满龛香火耀吉州"与"乱葬岗"并存的乖谬局面,"满龛香火"的信仰看似虔诚实则虚假,"乱葬岗"则是当地信仰丧失和道德标准崩塌所结出的恶果。小说在对吉陵人的信仰变异和道德沦丧进行鞭挞的同时,也对萧克三家族淳善温良的人情美给予了高度赞扬。《吉陵春秋》可以看作是一部描写萧克三家族的家族史。朱小七和萧克三各自彰显的西式宗教和传统家庭礼教以及新知识,是吉陵幽暗天空下微弱的光明与希望,为吉陵摆脱信仰与道德困境、在彷徨中重建完整人性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李永平
《
吉
陵
春秋
》
信仰
道德
人性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管窥《吉陵春秋》中李永平的流散书写与原乡追寻
李怡涵
《闽台文化研究》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城镇寓言:《吉陵春秋》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辜友维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绘逝去的时空——论《吉陵春秋》的美学追寻与罪恶书写
李欣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信仰与道德的彷徨——评李永平《吉陵春秋》
余凡
《东吴学术》
CSSCI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