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中部大中型钼矿发现过程中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
作者 史致元 周志恒 +4 位作者 王玉增 孟广才 杨志光 于宏伟 李诚 《吉林地质》 2008年第2期90-96,共7页
从全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的新一轮化探找矿方法应用开始,在吉林省中部相继发现和评价了一批有价值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矿(化)点。最为突出的是从1998年始至今,通过不懈地努力、探索、研究与实践,发现和评价(有的正在评价过程中)... 从全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的新一轮化探找矿方法应用开始,在吉林省中部相继发现和评价了一批有价值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矿(化)点。最为突出的是从1998年始至今,通过不懈地努力、探索、研究与实践,发现和评价(有的正在评价过程中)舒兰市福安堡、舒兰市季德屯、永吉县一心屯、磐石市后倒木、桦甸市四方甸子、永吉县芹菜沟等几处中型规模以上矿床。总结其矿床发现过程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其找矿方法的应用与效果,对指导今后的地质找矿、尤其勘查地球化学方法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的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大中型钼矿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 找矿实践与效果
下载PDF
吉林中部漂河川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带的特征:对华北东北缘构造带性质和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12
2
作者 颉颃强 张福勤 +2 位作者 苗来成 李铁胜 刘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0-822,共13页
漂河川镍矿的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222Ma±8Ma的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不属于蛇绿岩的成员,而是热侵位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侵位时代在区域性的变质变形事件之前。结合地球化学资料、相邻地区的... 漂河川镍矿的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222Ma±8Ma的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不属于蛇绿岩的成员,而是热侵位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侵位时代在区域性的变质变形事件之前。结合地球化学资料、相邻地区的大地构造相及热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区域上的造山作用主幕很可能发生在中生代,而不是原来认为的二叠纪末。漂河川和相关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应该形成于碰撞造山之前,很可能属于大陆边缘裂谷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锆石SHKIMP U—Pb定年 造山作用 大陆边缘裂谷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吉林中部硅质岩中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春艳 张兴洲 夏庆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61,共6页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的硅质岩带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地区。前人在本区确认出红帘石硅质岩的存在,并结合周边岩石特征研究,提出本区为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地点。岩石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所研究硅质岩的原岩为火山岩。锆石阴极...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的硅质岩带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地区。前人在本区确认出红帘石硅质岩的存在,并结合周边岩石特征研究,提出本区为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地点。岩石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所研究硅质岩的原岩为火山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中,韵律环带结构明显,说明其为早期岩浆锆石。LA-ICP-MS颗粒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硅质岩变形和变质作用年代为(239±11)M a,结合呼兰群变质作用时代的研究,确定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代为中生代(三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硅质岩 锆石年龄 古亚洲洋 中生代
下载PDF
吉林中部烟筒山早白垩世辉长闪长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枫 许文良 +2 位作者 李军 裴福萍 曹花花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均匀的震荡生长条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63~1.49),暗示其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206Pb/238U年龄为(118±1)~(125±1)Ma(n=24),其加权平...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均匀的震荡生长条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63~1.49),暗示其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206Pb/238U年龄为(118±1)~(125±1)Ma(n=24),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22±1)Ma(MSWD=4.5),代表了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早白垩世。岩体的SiO2含量为52.41%~53.38%,TiO2=1.27%~1.95%,MgO、TFe2O3含量分别为3.34%~4.27%和8.42%~9.48%,Mg#值为44~47。Na2O含量为3.99%~4.31%,K2O含量为1.54%~1.97%,Na2O/K2O为2.05~2.75,Al2O3=16.87%~19.60%,具有相对富钠、高铝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其具有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贫重稀土元素(HREE)以及微弱的Eu的正或负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岩体具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等特点。烟筒山辉长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类似弧后盆地性质的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烟筒山 辉长闪长岩 U—Pb测年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吉林中部小蜂蜜顶子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海洪 许文良 +1 位作者 王枫 曹花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8-1429,共12页
本文对出露于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小蜂蜜顶子组标准剖面的流纹岩(样品号:JH21-1)和非标准剖面小蜂蜜顶子组的安山岩(样品号:JX1-1)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2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CL图像上显示条... 本文对出露于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小蜂蜜顶子组标准剖面的流纹岩(样品号:JH21-1)和非标准剖面小蜂蜜顶子组的安山岩(样品号:JX1-1)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2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CL图像上显示条痕状吸收或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合其Th/U比值(0.27~0.81),均暗示了它们的岩浆成因。定年结果表明:流纹岩(JH21-1)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2±2)Ma(MSWD=4.8),其形成于早侏罗世;安山岩(JX1-1)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2±1)Ma(MSWD=0.27),表明其形成于中侏罗世。前者与标准剖面时代一致,后者与小蜂蜜顶子组并非同一套火山岩。而2个样品中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εHf(t)值为+5.25^+9.37,二阶省模式年龄为803~1 177 Ma,暗示它们起源于中—新元古代新增生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上所述,吉林中部地区侏罗纪岩浆事件至少可以划分为两期——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可以认为吉林省中部地区早—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欧亚大陆之下的地质作用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小蜂蜜顶子组 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组合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吉林中部敖花村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永刚 李碧乐 +4 位作者 王永胜 李良 张学海 赵昌吉 李翱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欧亚大陆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生的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吉林中部新发现的敖花村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定年显示,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早侏罗... 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欧亚大陆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生的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吉林中部新发现的敖花村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定年显示,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80.3±2.3 Ma),锆石εHf(t)值高且均一(9.6~11.3)。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样品低Si和Al,高Fe、Mg和Ca,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K和Sr),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具有弱Eu负异常(δEu=0.67~0.98)。岩石起源于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形成过程中分离结晶、地壳混染和堆晶作用不明显。结合东北地区东段早中生代火成岩组合及时空分布,认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开始于早侏罗世,敖花村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与古太平洋俯冲密切相关的弧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HF同位素组成 古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边秀芝 郭金瑞 +2 位作者 阎孝贡 刘剑钊 任军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41-43,共3页
通过不同施肥模式对比试验,研究玉米生长发育、需肥特性、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变化规律,构建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产施肥模式:底肥深施优质有机肥,无机肥N、P2O5、K2O施肥水平分别为350 kg/hm2、150 kg/hm2和190 ... 通过不同施肥模式对比试验,研究玉米生长发育、需肥特性、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变化规律,构建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产施肥模式:底肥深施优质有机肥,无机肥N、P2O5、K2O施肥水平分别为350 kg/hm2、150 kg/hm2和190 kg/hm2,补充施中、微量元素Zn、S、Mg、B、Mn等,采用底肥、口肥和分次追肥的施肥方式,玉米生育中后期不但追施氮肥,还要追施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玉米 高产 施肥模式
下载PDF
吉林长安堡钼铜矿床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毅 松权衡 +2 位作者 张勇 王岩 于城 《黄金》 CAS 2016年第7期25-29,共5页
长安堡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吉林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座大型矿床,钼铜矿化与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二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 LA-ICP-MS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了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0.2 Ma &... 长安堡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吉林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座大型矿床,钼铜矿化与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二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 LA-ICP-MS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了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0.2 Ma ±0.6 Ma,与已获得的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168.0 Ma ±1.0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长安堡钼铜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侏罗世。锆石εHf(t)值为7.0~10.08,Hf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417~542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570~768 Ma,揭示矿区二长花岗岩源自新元古代亏损地幔中增生的新生地壳。成岩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测年 Hf 同位素测年 长安堡钼铜矿床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吉林中部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永刚 王聚胜 +2 位作者 张辉 詹天宇 殷大分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1期68-79,共12页
为确定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时间,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 为确定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时间,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6±1) Ma,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富硅,高钾,低铁镁钙,富集LREE,相对富集LILE (Rb、Th、U、K),亏损HFSE (Nb、Ta、Ti),这些特征表明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是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相邻地区同时代火成岩的岩石组合特征与空间分布,笔者认为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西砬子沟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吉林省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牟芮霆 裴福萍 +1 位作者 时玉芹 魏敬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7-1131,共15页
吉林省中部伊通地区火山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而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伊通地区玄武安山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岩浆震荡生长环... 吉林省中部伊通地区火山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而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伊通地区玄武安山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岩浆震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值,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安山岩形成于(285±2)Ma,即早二叠世。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样品SiO2质量分数为51.29%~58.91%,Mg#值为39~66,属于拉斑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综合研究认为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岩浆来自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形成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华北板块北缘早二叠世处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作用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火山岩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吉林有节石铲初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永刚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22,共7页
于吉林省境内发现的石质生产工具中,有一面扁平一面琢磨凸起有棱的石器,形制很是独特,考察其形制与使用特点当是适于翻土或发掘的石铲,又因其胴体所饰凸棱呈竹节状最具特征,所以本文称之为“吉林有节石铲”。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吉林中部地区 西团山文化 生产工具 新石器文化 文物 制作工艺 岳石文化 吉林中部 编委会
原文传递
1981—2010年我国雾凇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文静 孙倩倩 +1 位作者 黄蔚薇 师鸿儒 《气象灾害防御》 2019年第4期39-43,共5页
利用1981-2010年全国723个观测站点的雾凇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雾凇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年、月、季节的30年平均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雾凇主要出现在江南中北部、贵州中西部及其以北地区,其中北方雾凇分布广、出现天数多,... 利用1981-2010年全国723个观测站点的雾凇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雾凇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年、月、季节的30年平均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雾凇主要出现在江南中北部、贵州中西部及其以北地区,其中北方雾凇分布广、出现天数多,新疆、甘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是北方雾凇出现最多的地区,尤其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部、吉林中部等地年雾凇日数在10d以上;我国雾凇主要集中出现在11月到次年3月,其中隆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是雾凇日数最多、范围最广的时节,尤以1月雾凇最多,12月、2月次之;1981-2010年,我国的年雾凇站次数呈现出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995年以后雾凇距平均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北部 雾凇 时空分布特征 统计分析 吉林中部 新疆北部 黑龙江
下载PDF
吉林中部江密峰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永刚 李碧乐 +3 位作者 王聚胜 王永胜 张旭 詹天宇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4期931-943,共13页
为研究吉林中部地区早燕山期岩浆作用,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起始时间,笔者对吉林中部江密峰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79±1)Ma,为早侏罗世岩浆作用... 为研究吉林中部地区早燕山期岩浆作用,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起始时间,笔者对吉林中部江密峰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79±1)Ma,为早侏罗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富SiO2、Na2O、K2O、Al2O3和TFe2O3,低MgO和CaO,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LREEs、LILEs(Rb、K)和HFSEs(Th),亏损HREEs、LILEs(Ba、Sr)和HFSEs(Nb、Ta、Ti、Zr),具有Eu负异常。岩石的形成经历了壳幔物质在源区混合形成原始岩浆,随后这一壳幔混源岩浆又经历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二阶段成岩过程。结合相邻地区同时代火成岩的岩石组合特征与空间分布,笔者认为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江密峰
下载PDF
吉林长安堡钼(铜)矿床成矿时代及物质来源:来自辉钼矿Re-Os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
14
作者 松权衡 邢树文 +3 位作者 张勇 李超 王岩 于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0-557,共8页
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地处中国东北部陆缘、兴蒙造山带的东段,目前已探明大中型钼矿床十余座,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长安堡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吉林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座大型斑岩型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工作至今尚未开展... 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地处中国东北部陆缘、兴蒙造山带的东段,目前已探明大中型钼矿床十余座,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长安堡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吉林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座大型斑岩型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工作至今尚未开展。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体系的定年研究,获得辉钼矿模式年龄值为167.3±2.4-168.7±2.4 Ma,加权平均值为168.0±1.0 Ma(MSWD=0.16),等时线年龄为168.0±6.2 Ma(MSWD=0.42),表明长安堡钼(铜)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属中国北方燕山期大规模钼成矿期成矿,结合已发表的钼矿床高精度年代学数据,认为吉林中东部地区的钼成矿作用发生在早-中侏罗世(167-196 Ma)。矿区辉钼矿的Re含量介于25.17-34.80μg/g,平均值为29.54μg/g,指示了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且更偏壳源特征,为准确认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进一步的制约。这些成果对于研究吉林地区钼矿资源的成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同位素测年 中侏罗世 长安堡钼(铜)矿床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吉林中部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晓路 梁秀娟 +2 位作者 王静 李淼 马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9-42,共4页
吉林中部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以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为基础,结合Access数据库,可调用的GIS控件组MapObject而开发的。实现了数据、文件的管理功能,图形图像的管理与编辑功能。以区域水资源经济净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 吉林中部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以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为基础,结合Access数据库,可调用的GIS控件组MapObject而开发的。实现了数据、文件的管理功能,图形图像的管理与编辑功能。以区域水资源经济净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调用运筹学软件LINDO进行求解,得到水资源利用的最佳方案,实现了水资源合理调配的目的,使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水资源多目标规划问题成为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决策支持系统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吉林中部伊通地区放牛沟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中彪 裴福萍 +4 位作者 王志伟 曹花花 路思明 许文良 周皓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1期46-55,共10页
对伊通地区的放牛沟火山岩,以及后期侵入该火山岩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3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合大多数锆石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3~3.55),暗示... 对伊通地区的放牛沟火山岩,以及后期侵入该火山岩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3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合大多数锆石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3~3.55),暗示了它们的岩浆成因。放牛沟火山岩由变玄武安山岩和变安山岩组成,其中变安山岩样品中锆石2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为3组:420±4 Ma,402±3 Ma及280±1 Ma,其中280±1 Ma代表了安山岩的形成年龄;变玄武安山岩样品中锆石30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为两组:401±1 Ma及279±1 Ma,后者代表了玄武安山岩的形成年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中锆石18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56±2 Ma。上述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放牛沟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对后庙岭侵入体的定年结果,进一步暗示放牛沟多金属硫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放牛沟火山岩 多金属硫铁矿 锆石U--Pb年代学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早白垩世泉头组-原始鸟脚类恐龙 被引量:4
17
作者 昝淑芹 陈军 +1 位作者 金利勇 李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93,共12页
报道了在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中首次发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并根据其头部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娇小长春龙(Changchunsaurus parvus gen.etsp.nov.)。化石产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山前泉头组上部紫红色含砾泥质砂岩中,同一层位还... 报道了在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中首次发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并根据其头部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娇小长春龙(Changchunsaurus parvus gen.etsp.nov.)。化石产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山前泉头组上部紫红色含砾泥质砂岩中,同一层位还产有兽脚类、鳄类、恐龙蛋、哺乳类等化石。娇小长春龙是一种混合了原始的和衍生性状的小型鸟脚类恐龙。它具有某些比多数鸟脚类和头饰龙类要原始的特征,例如,5颗前上颌齿、前上颌骨吻部只有很短一段齿缺、前上颌骨与上颌齿之间的间隙较小、颊齿两侧的釉质对称、前上颌骨腹侧边缘与上颌骨腹侧边缘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等。同时,娇小长春龙也具有一些与真鸟脚类类似的进步特征,比如眶前孔小、外下颌孔缺失。娇小长春龙具有颧骨突,这在鸟脚类恐龙中较为罕见,它的颧骨突表面具有鲕状构造,这一特征未见于其他已知鸟脚类。娇小长春龙的前齿骨形态与角龙类接近,腹支明显长于侧支,前齿骨与齿骨的愈合方式同角龙类相似。娇小长春龙的确切系统分类位置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早白垩世 泉头组 鸟脚类恐龙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地区石咀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群 任云生 +3 位作者 孙新浩 李京谋 裴福萍 吕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51-252,共2页
东北地区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域和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与叠加。研究表明,古亚洲洋沿西拉木伦—长春—延吉一线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闭合。而吉林中部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交汇部位,是研究古生代... 东北地区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域和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与叠加。研究表明,古亚洲洋沿西拉木伦—长春—延吉一线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闭合。而吉林中部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交汇部位,是研究古生代成矿作用的有利地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晚古生代矿床在吉林东部延吉地区陆续被识别出来,而吉林中部地区的古生代矿床却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石咀铜多金属矿床 矽卡岩 早二叠世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不同栽培模式大豆生育特征与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闫孝贡 盖嘉慧 +5 位作者 刘剑钊 郭金瑞 蔡红光 张洪喜 闫晓艳 任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7-950,955,共5页
对吉林省中部两种栽培模式下大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特征的分析,拟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植株生育特征及氮磷钾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模式产量为2 268.0kg·hm-2,比常规栽培模式增产16.3%;干物质积累较常规栽培模式提高26.8%。与... 对吉林省中部两种栽培模式下大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特征的分析,拟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植株生育特征及氮磷钾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模式产量为2 268.0kg·hm-2,比常规栽培模式增产16.3%;干物质积累较常规栽培模式提高26.8%。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高产栽培模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明显增加,较常规栽培模式分别提高52.6%、60.5%、65.71%。高产栽培模式下吸收高峰明显后移,可见增加后期养分供应对于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大豆 栽培模式 需肥规律
下载PDF
吉林官马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形成时代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京谋 任云生 +3 位作者 杨群 裴福萍 孙新浩 郝宇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8,共9页
官马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与兴蒙造山带东南端交汇部位,是吉林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型金矿床。矿床产于安山玢岩和中二叠统寿山沟组大理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矿体受NNW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明显。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磁... 官马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与兴蒙造山带东南端交汇部位,是吉林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型金矿床。矿床产于安山玢岩和中二叠统寿山沟组大理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矿体受NNW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明显。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闪锌矿和自然金等,非金属矿物有石榴子石、方解石、绿帘石等,围岩发育矽卡岩化、硅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现象。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时代,本次研究主要开展了黄铁矿的S-Pb同位素分析以及黄铁绢英岩中绢云母40Ar-39Ar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中3件黄铁矿的δ34S值分别为0.4‰,0.6‰,1.3‰,平均值为0.77‰,表现为深源硫的组成特征;黄铁矿中的206Pb/204Pb值为18.477,18.509和18.579,207Pb/204Pb值为15.599,15.603和15.611,208Pb/204Pb值为38.333,38.393和38.408,μ值为9.45,9.46和9.48,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90.88±4.09 Ma,限定其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根据官马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蚀变矿化特征以及与国内典型矽卡岩型金矿床的对比研究,综合确定官马金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根据本次测年结果,并结合区内其它金矿床的成矿时代,认为官马金矿床与吉林中部的兰家、夹皮沟、海沟等金矿床同属于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之下大规模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时代 矽卡岩型金矿 官马金矿床 吉林中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