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嘉庆十一年河东盐务改归商业档案史料选辑
被引量:
6
1
《盐业史研究》
1990年第1期74-80,共7页
河东盐区是清十三大产盐地之一,其主要盐池在今山西运城。乾隆五十七年实行盐课摊归地厂之制,代替了原行之商专卖制,停用盐引,私盐弛禁,任民贩运。此法实行之初;也曾给河东盐业带来了生机,然而弊端亦属不少。此法使国家盐课有了保障,但...
河东盐区是清十三大产盐地之一,其主要盐池在今山西运城。乾隆五十七年实行盐课摊归地厂之制,代替了原行之商专卖制,停用盐引,私盐弛禁,任民贩运。此法实行之初;也曾给河东盐业带来了生机,然而弊端亦属不少。此法使国家盐课有了保障,但有地丁负担之民不一定贩盐,盐课也得照纳,且无论田产之丰收,盐课不得拖欠,更不能蠲免。而有贩盐实力之豪富,多不置办田产,无地丁之负担,获利尽归于自己。这种民间纳无盐之课,豪富卖无课之盐现象,则是摊课归地丁之要害。从河东贩无课之盐,成本甚微,既无额引之数,又无掣盐之官。盐价轻贱,故贩运者越来越多,势力越出河东盐原定之引地。侵扰淮纲芦引,直接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为了查清河东盐政问题,嘉庆十一年派出了钦差大臣英和、初彭龄到山西了解潞盐行销问题,并令陕甘晋豫督抚与之会商。恰值此时原来负责吉兰泰盐池(在今宁夏阿拉善左旗)贩运之马君选出了问题,盐池无人经理,阿拉善王玛哈巴拉遂将盐池归还清政府,因两盐池主要行销地均在陕甘晋豫,嘉庆即令英和等将两地盐各一同办理。经过钦差大臣,当地督抚,大学士九卿实地踏勘及反复会商,提出只有恢复商运,实行发引销盐的商专卖制才能解决。嘉庆批准了这一提议,在规定了实施具体办法后,于十二年开始实行。 现从中国第一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嘉庆
专卖制
山西巡抚
蒙古盐
陕甘总督
阿拉善
录副奏折
吉兰泰
盐池
抚臣
档案史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吉兰泰盐务与嘉庆朝清廷治理阿拉善蒙古的政策转向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飞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25-133,共9页
乾隆年间,清廷对阿拉善蒙古采取较为宽松的治理政策。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由盐商马君选主导的吉兰泰盐池采销事业蓬勃发展,数万名内地回、汉平民与阿拉善蒙古人分工合作,互惠互利。嘉庆朝中期,政策收紧,马君选盐务犯案,吉兰泰盐务遂演...
乾隆年间,清廷对阿拉善蒙古采取较为宽松的治理政策。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由盐商马君选主导的吉兰泰盐池采销事业蓬勃发展,数万名内地回、汉平民与阿拉善蒙古人分工合作,互惠互利。嘉庆朝中期,政策收紧,马君选盐务犯案,吉兰泰盐务遂演变成事关蒙古"封禁"政策的藩务。嘉庆推行"蒙汉隔离"的保守政策,迫使阿拉善将内地民众全部驱逐,对吉盐严加限制,直接导致吉盐回、汉、蒙古等多族群合作局面的终结。此举既说明清廷在考量蒙古地区盐务时的复杂心态,亦昭示着康乾盛世之后在边地治理问题上清廷日趋保守的政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蒙古
吉兰泰
盐池
马君选
族群合作
吉盐
原文传递
中盐内蒙古化工:在红色基因的涵养下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3
作者
郭帅
曹美玲
《中国盐业》
2021年第9期28-34,共7页
雄伟秀丽的贺兰山下,美丽的吉兰泰盐湖碧波荡漾,在岁月的洗礼下,深情地向大家讲述着基因延续的故事……清康熙36年(1697年),阿拉善和硕特旗建立,吉兰泰盐池正式划归阿拉善旗,成为王府产业。在王府长达217年的开采史中,"盐伕子&quo...
雄伟秀丽的贺兰山下,美丽的吉兰泰盐湖碧波荡漾,在岁月的洗礼下,深情地向大家讲述着基因延续的故事……清康熙36年(1697年),阿拉善和硕特旗建立,吉兰泰盐池正式划归阿拉善旗,成为王府产业。在王府长达217年的开采史中,"盐伕子"(当时对盐工的蔑称)地位卑微,劳动环境极其艰苦,作业条件非常简陋,加之手工挖盐本身就是一项重体力劳动,"盐伕子"生活苦不堪言。其间1946年产盐量5000吨算是最高了,颗颗晶盐都掺和着"盐伕子"的血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体力劳动
吉兰泰
盐湖
阿拉善旗
作业条件
红色基因
高质量发展
产盐量
吉兰泰
盐池
原文传递
蒙古族有关盐的习俗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鹏
《中国盐业》
2016年第8期12-,共1页
依据物产命名湖名是蒙古族文化习俗之一。在内蒙古以"达布苏"(盐)命名的湖很多。二连浩特境内有额仁达布森淖尔(汉语意为斑斓或幻象盐湖)。太卜寺旗境内有达布森淖尔(汉语意为盐湖)。正镶白旗境内有达布森淖尔(汉语意为盐湖)...
依据物产命名湖名是蒙古族文化习俗之一。在内蒙古以"达布苏"(盐)命名的湖很多。二连浩特境内有额仁达布森淖尔(汉语意为斑斓或幻象盐湖)。太卜寺旗境内有达布森淖尔(汉语意为盐湖)。正镶白旗境内有达布森淖尔(汉语意为盐湖)。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有布尔汗达布苏淖尔(汉语意为佛盐湖)。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有包日达布苏(汉语意为柴盐)、吉兰泰达布森淖尔(词意待考,今名吉兰泰盐池)。阿拉善右旗境内有达布斯图湖(汉语意为有盐的湖)。值得一提的是,以达布苏命名的陆地名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布
阿拉善右旗
吉兰泰
盐池
蒙古族文化
鄂托克
太卜
布尔汗
斯图
巴尔虎
正镶白旗
原文传递
题名
清嘉庆十一年河东盐务改归商业档案史料选辑
被引量:
6
1
机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出处
《盐业史研究》
1990年第1期74-80,共7页
文摘
河东盐区是清十三大产盐地之一,其主要盐池在今山西运城。乾隆五十七年实行盐课摊归地厂之制,代替了原行之商专卖制,停用盐引,私盐弛禁,任民贩运。此法实行之初;也曾给河东盐业带来了生机,然而弊端亦属不少。此法使国家盐课有了保障,但有地丁负担之民不一定贩盐,盐课也得照纳,且无论田产之丰收,盐课不得拖欠,更不能蠲免。而有贩盐实力之豪富,多不置办田产,无地丁之负担,获利尽归于自己。这种民间纳无盐之课,豪富卖无课之盐现象,则是摊课归地丁之要害。从河东贩无课之盐,成本甚微,既无额引之数,又无掣盐之官。盐价轻贱,故贩运者越来越多,势力越出河东盐原定之引地。侵扰淮纲芦引,直接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为了查清河东盐政问题,嘉庆十一年派出了钦差大臣英和、初彭龄到山西了解潞盐行销问题,并令陕甘晋豫督抚与之会商。恰值此时原来负责吉兰泰盐池(在今宁夏阿拉善左旗)贩运之马君选出了问题,盐池无人经理,阿拉善王玛哈巴拉遂将盐池归还清政府,因两盐池主要行销地均在陕甘晋豫,嘉庆即令英和等将两地盐各一同办理。经过钦差大臣,当地督抚,大学士九卿实地踏勘及反复会商,提出只有恢复商运,实行发引销盐的商专卖制才能解决。嘉庆批准了这一提议,在规定了实施具体办法后,于十二年开始实行。 现从中国第一历史?
关键词
清嘉庆
专卖制
山西巡抚
蒙古盐
陕甘总督
阿拉善
录副奏折
吉兰泰
盐池
抚臣
档案史料
分类号
TS3-09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兰泰盐务与嘉庆朝清廷治理阿拉善蒙古的政策转向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飞
机构
深圳博物馆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基金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清灶户制度运作与福建盐场社会变迁研究"(编号:13CZS023)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种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盐政制度变革与明清东南沿海盐场地区经济变迁"(编号:YWHZ16-01)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7LZUJBWZY050)的成果
文摘
乾隆年间,清廷对阿拉善蒙古采取较为宽松的治理政策。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由盐商马君选主导的吉兰泰盐池采销事业蓬勃发展,数万名内地回、汉平民与阿拉善蒙古人分工合作,互惠互利。嘉庆朝中期,政策收紧,马君选盐务犯案,吉兰泰盐务遂演变成事关蒙古"封禁"政策的藩务。嘉庆推行"蒙汉隔离"的保守政策,迫使阿拉善将内地民众全部驱逐,对吉盐严加限制,直接导致吉盐回、汉、蒙古等多族群合作局面的终结。此举既说明清廷在考量蒙古地区盐务时的复杂心态,亦昭示着康乾盛世之后在边地治理问题上清廷日趋保守的政策转向。
关键词
阿拉善蒙古
吉兰泰
盐池
马君选
族群合作
吉盐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盐内蒙古化工:在红色基因的涵养下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3
作者
郭帅
曹美玲
机构
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盐业》
2021年第9期28-34,共7页
文摘
雄伟秀丽的贺兰山下,美丽的吉兰泰盐湖碧波荡漾,在岁月的洗礼下,深情地向大家讲述着基因延续的故事……清康熙36年(1697年),阿拉善和硕特旗建立,吉兰泰盐池正式划归阿拉善旗,成为王府产业。在王府长达217年的开采史中,"盐伕子"(当时对盐工的蔑称)地位卑微,劳动环境极其艰苦,作业条件非常简陋,加之手工挖盐本身就是一项重体力劳动,"盐伕子"生活苦不堪言。其间1946年产盐量5000吨算是最高了,颗颗晶盐都掺和着"盐伕子"的血泪。
关键词
重体力劳动
吉兰泰
盐湖
阿拉善旗
作业条件
红色基因
高质量发展
产盐量
吉兰泰
盐池
分类号
F4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蒙古族有关盐的习俗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鹏
出处
《中国盐业》
2016年第8期12-,共1页
文摘
依据物产命名湖名是蒙古族文化习俗之一。在内蒙古以"达布苏"(盐)命名的湖很多。二连浩特境内有额仁达布森淖尔(汉语意为斑斓或幻象盐湖)。太卜寺旗境内有达布森淖尔(汉语意为盐湖)。正镶白旗境内有达布森淖尔(汉语意为盐湖)。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有布尔汗达布苏淖尔(汉语意为佛盐湖)。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有包日达布苏(汉语意为柴盐)、吉兰泰达布森淖尔(词意待考,今名吉兰泰盐池)。阿拉善右旗境内有达布斯图湖(汉语意为有盐的湖)。值得一提的是,以达布苏命名的陆地名不多。
关键词
达布
阿拉善右旗
吉兰泰
盐池
蒙古族文化
鄂托克
太卜
布尔汗
斯图
巴尔虎
正镶白旗
分类号
K892.3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嘉庆十一年河东盐务改归商业档案史料选辑
《盐业史研究》
199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吉兰泰盐务与嘉庆朝清廷治理阿拉善蒙古的政策转向
李飞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
4
原文传递
3
中盐内蒙古化工:在红色基因的涵养下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郭帅
曹美玲
《中国盐业》
2021
0
原文传递
4
蒙古族有关盐的习俗
王鹏
《中国盐业》
2016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