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房产税试点的效果评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 被引量:235
1
作者 刘甲炎 范子英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135,共19页
本文利用2011年2月在重庆实施的房产税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估计了房产税对试点城市房价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房产税对试点城市的房价上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房产税使得试点城市的平均房价相对于其潜在房价下降... 本文利用2011年2月在重庆实施的房产税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估计了房产税对试点城市房价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房产税对试点城市的房价上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房产税使得试点城市的平均房价相对于其潜在房价下降了156.61~350.80元/平方米,下降幅度达到5.27%。通过对这种效应的进一步分解可发现,受房产税政策影响的主要是大面积的住房,小户型住房由于受到大面积住房市场挤出的需求冲击,价格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涨,这提醒我们要谨慎考虑现阶段的房产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税 试点区房价 合成控制法 重庆
原文传递
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92
2
作者 王贤彬 聂海峰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53,共12页
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1997年重庆从四川独立出来设立直辖市这一省级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项目评价文献中最新出现的合成控制法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相... 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1997年重庆从四川独立出来设立直辖市这一省级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项目评价文献中最新出现的合成控制法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相关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大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重庆地区,对新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影响。这种促进作用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在考虑了中央的优惠政策与资金输入支持后,重庆行政区划升格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仍然存在。本文从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地方官员政治激励与地区竞争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减排政策效应研究 被引量:188
3
作者 刘传明 孙喆 张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8,共10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赋予商品属性,允许其在市场上交易的行为,通过市场机制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中国于2013年启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天津、湖北、重庆等七... 碳排放权交易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赋予商品属性,允许其在市场上交易的行为,通过市场机制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中国于2013年启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天津、湖北、重庆等七省市的碳排放交易权试点。为了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减排效应进行研究,本文基于199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对碳交易试点的减排效果进行考察,并将合成控制法与双重差分方法相结合对碳交易试点的减排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①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实施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但是由于各试点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试点省份的碳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合成控制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等试点省市的碳减排效果较为明显。②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意味着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结论较为稳健。③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于碳排放权的出售方而言通过市场收益诱导效应、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政府支持效应等效应实现碳减排;对于碳排放权的购买方而言则通过企业成本压力效应、工艺革新动力效应、市场引导效应等效应实现碳减排。④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各试点省市在制定减排政策时不能采取一刀切,应因地制宜的进行碳交易试点的建设,从而实现碳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碳减排 合成控制法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 被引量:156
4
作者 王利辉 刘志红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共13页
自贸区作为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不仅是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要通过先行先试的模式探索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的经验。本文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为... 自贸区作为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不仅是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要通过先行先试的模式探索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的经验。本文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与合成控制法,对比自贸区成立前后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差,揭示样本期内不同季度的实施效果,评估其对地区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评估下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地区实际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总额的影响效应分别为2.82%、1.25%、2.54%、2.34%及3.24%、1.05%、2.75%、2.23%,其中对人均GDP的影响较大,所得结果大于零且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自贸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效应为正,两种方法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 合成控制法 反事实
原文传递
长三角扩容能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增长吗 被引量:153
5
作者 刘乃全 吴友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97,共19页
英国公投"脱欧"以及中国城市群稳步"扩容"双重背景下,区域联盟发展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208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检验并比较了中国2010年长... 英国公投"脱欧"以及中国城市群稳步"扩容"双重背景下,区域联盟发展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208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检验并比较了中国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安慰剂法和秩检验法、迭代法和PSM-DID估计对上述结果分别进行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以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理论推演为手段,剖析并验证了城市群扩容促增长的内在机理,即经济联系机制、产业分工机制、市场统一机制。结论显示:2010年长三角扩容对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不同区域而言,此次扩容均显著促进了新进城市和原位城市的经济增长,且对新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原位城市。就不同内在机理而言,此次扩容促增长的产业分工机制、市场统一机制对原位城市与新进城市均产生正向的推进作用,经济联系机制的作用则是两极分化,一方面能够正向促使原位城市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却反向延缓新进城市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地域边界划定、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群扩容 区域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合成控制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1
6
作者 刘秉镰 吕程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66,共16页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月度面板数据,分别从货物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对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对比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各地区经济变量的实际值...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月度面板数据,分别从货物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对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对比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各地区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合成控制地区经济变量的"反事实"估计值之差,评估自贸区设立的政策影响。同时结合四大自贸区各自的功能定位,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自贸区对经济指标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大自贸区设立均对地区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且不同自贸区的经济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效应 合成控制法 反事实分析
原文传递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有效?--来自合成控制法的新证据 被引量:120
7
作者 苏治 胡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88,共15页
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IT)是一项追求长期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目前被二十多个国家采用。学界对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有效至今存在分歧。以往的政策评价方法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误及政策内生性问题,本文应用一种较新的非... 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IT)是一项追求长期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目前被二十多个国家采用。学界对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有效至今存在分歧。以往的政策评价方法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误及政策内生性问题,本文应用一种较新的非实验评估方法——合成控制法,对51个新兴国家1980年至2012年的通货膨胀率进行了研究,评估了IT对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合成控制法通过对多个控制对象加权以模拟目标国政策实施前的情况,比传统方法更为客观地定量评估IT在不同新兴市场国家的政策效果;IT实施国的通胀率明显低于同期假设其不实施IT时的通胀率,且波动更小,即使在外生冲击下,其通胀增长幅度也明显更窄。目前我国尚不完全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完善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合成控制法 货币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空间减排效应:准自然实验与政策溢出 被引量:103
8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6,共11页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然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环境规制手段之一,但碳交易市场建设在空间维度上的溢出减排效应评估仍然存在不足,减排作用发挥的具体渠道和综合效果亦有待明晰。基于我国碳交易试点2007—2017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合成控制...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然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环境规制手段之一,但碳交易市场建设在空间维度上的溢出减排效应评估仍然存在不足,减排作用发挥的具体渠道和综合效果亦有待明晰。基于我国碳交易试点2007—2017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准自然实验并结合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综合评估碳交易政策实施的空间减排效应;进而立足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技术进步渠道分析碳交易政策发挥减排作用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整体上有效促进试点地区的碳减排,其中天津、湖北等地响应迅速且显著。碳交易试点政策在有效抑制试点地区碳排放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溢出效应同时有助于抑制邻近地区的碳排放。碳交易政策减排效应发挥存在较长的周期性,长期内其减排作用逐渐显著,且直接减排作用要远强于间接减排作用。经济发展渠道是现阶段碳交易政策发挥减排作用的重要路径,但同时对周边地区碳排放具有促增威胁,而能源消费则是导致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阻碍。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将成为碳交易政策潜在减排效应有效发挥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积极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设,注重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均衡发展和有序推进,同时强化区域间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和知识技术交流合作,从而形成区域间良性协作的低碳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减排效应 合成控制法 政策溢出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6
9
作者 王为东 王冬 卢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8,共8页
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我国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重要环境规制之一,但此交易市场建设能否诱发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仍然不足。以我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16年全国282个城市的面... 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我国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重要环境规制之一,但此交易市场建设能否诱发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仍然不足。以我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16年全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诱发效果,并使用排列检验法进行有效性检验;进而,定量分析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运行后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探索七个试点效果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①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整体上诱发了试点地区的低碳技术创新活动。②各试点的政策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除重庆外的六个试点对政策响应较为迅速,其中北京、上海的诱发效果最显著,天津、广东、深圳和湖北次之,而重庆试点未能对政策作出充分的响应。③碳排放权交易对低碳技术创新作用中的政策"信号-预期"机制在我国首次得到验证,该机制在除重庆外的试点地区都得到了较好的构建。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良好的协同作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但其未能与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相同作用;除重庆外,碳排放权交易这一市场型环境规制与控制型环境规制也呈现出协同作用。据此,应积极推进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以发挥其对低碳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但在统一市场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地区差异,分步骤稳步推进;还应注重加强政府政策信号管理,引导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低碳技术创新 合成控制法 “信号-预期”机制
下载PDF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传导路径与动力机制比较 被引量:88
10
作者 王爱俭 方云龙 于博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144,共18页
本文基于制度创新视角,探讨了中国情境下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双重差分检验以及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的识别过程表明,自贸区这一制度创新不仅驱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而且是众多驱动因素中的“关键... 本文基于制度创新视角,探讨了中国情境下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双重差分检验以及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的识别过程表明,自贸区这一制度创新不仅驱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而且是众多驱动因素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2)“投资贸易”这一自贸区建设中最原始的核心功能的快速发展,是自贸区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素,这意味着在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反复的宏观背景下,自贸区建设应积极借鉴上海、浙江自贸区在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上的做法,回归自由贸易本源,在扩大贸易开放与提升投资便利方面积极寻求政策支持;(3)利用合成控制法,本文发现不同地区因设立自贸区而带来的“实验效应”存在较大差距——沿海型自贸区优于内陆型自贸区,且设立时间越晚,效果越不明显。因此,中国自贸区建设应针对区位特征和禀赋特征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来减少同质化竞争,并实现沿海型自贸区与内陆型自贸区的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动力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自贸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来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准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85
11
作者 刘秉镰 王钺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74,共10页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分析技术,构建"反事实"样本,实证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前后创新变量的...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分析技术,构建"反事实"样本,实证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前后创新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上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的功效、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地区创新 合成控制法
下载PDF
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77
12
作者 黎绍凯 李露一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6,共8页
利用我国省级季度数据,采用前沿“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加工程度高度化的政策效应较弱,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30.61... 利用我国省级季度数据,采用前沿“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加工程度高度化的政策效应较弱,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30.61和-1.84。通过自贸区成立时点变化、安慰剂检验及DID平均效应检验,以上结论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短期内对其他省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负向效应。积极引导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自贸区建设的区域示范溢出效应将是未来自贸区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合成控制法 产业结构升级 “反事实”框架
下载PDF
房产税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来自重庆和上海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6
13
作者 刘友金 曾小明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116,共19页
如何开征房产税是亟待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与以往注重房产税能否抑制房价、调节收入分配等研究不同,本文重点关注房产税能否有效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功能。本文利用2011年重庆和上海房产税改革试点事件作为自然实验,引入项目评... 如何开征房产税是亟待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与以往注重房产税能否抑制房价、调节收入分配等研究不同,本文重点关注房产税能否有效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功能。本文利用2011年重庆和上海房产税改革试点事件作为自然实验,引入项目评估中新近发展的合成控制法,客观评估房产税政策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房产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为房产税征收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房价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庆开征一定强度的房产税,对工业、服务业的相对产值和相对就业率均具有"促增作用",这种"促增作用"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总体表现为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入。然而,在房价已经很高、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上海开征强度较低的房产税,却降低了工业和服务业的相对产值,增加了服务业的相对就业率,没有改变已经形成的产业转出态势,但也没有达到"腾笼换鸟"的理想预期。本文研究发现,不同的房产税政策设计以及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的地区,房产税的征收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效果有很大差异,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房产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税 产业转移 异质性劳动力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视角 被引量:75
14
作者 韩瑞栋 薄凡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5,共10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试验田",深化国际投融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基于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样本期内上海、天津...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试验田",深化国际投融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基于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样本期内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设立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资本"引进来"和国内资本"走出去",国际资本双向流动效应明显;整体上,自贸区对ODI的影响效应大于FDI;具体而言,由于各自贸区改革的重点领域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自贸区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完善金融监管、分类管理对外投资、深化金融创新以及与国内市场衔接等方面推进自贸区建设,维护国际资本平稳有序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资本流动 FDI ODI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自贸区的影响与资本流动--以上海为例的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73
15
作者 项后军 何康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5,共13页
自贸区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及应对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而先行先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基于此,本文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从自然实验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样本期内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上海地区资本... 自贸区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及应对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而先行先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基于此,本文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从自然实验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样本期内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上海地区资本流动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得到对照组(广东),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发现,自贸区对上海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对对外投资的影响力度要远大于实际利用外资;(2)采用改进后的合成控制法发现,通过基于控制省市的权重所得到的"合成上海"对上海设立自贸区之前的模拟程度更高;(3)通过安慰剂检验,证实了自贸区政策对包括上海在内的相关省市都是有效的,尤其在促进对外投资方面;此外,为了排除其他地区也可能通过自贸区进行资本流动这一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比例模拟进行了相关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资本流动 自然实验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碳交易机制倒逼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被引量:66
16
作者 谭静 张建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4-119,共16页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3年设立的7个碳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机制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法对碳交易机制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出探索性回答。研究发现...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3年设立的7个碳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机制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法对碳交易机制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出探索性回答。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倒逼"效应,效应大小因试点地区特征不同呈现差异性,其中,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最大,重庆市最小。本文还发现,碳交易机制对促进技术创新、增加FDI流入具有积极作用,对国际贸易、投资需求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技术创新、FDI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投资需求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了阻碍作用,这可能与中国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的相关配套政策和环境,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合理利用外资,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机制 产业结构升级 合成控制法 中介效应模型 技术创新 FDI 国际贸易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否实现区域减排? 被引量:58
17
作者 张彩江 李章雯 周雨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99,共7页
基于中国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并用中介效应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明显抑制了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增长;碳交易市场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 基于中国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并用中介效应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明显抑制了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增长;碳交易市场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碳减排,而技术创新在碳交易试点政策降低区域碳排放中为遮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试点政策 污染减排 政策评估 作用机制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低碳省区试点政策的净碳减排效应 被引量:55
18
作者 董梅 李存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3-74,共12页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探索和推广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低碳建设的做法及经验。客观评估低碳省区试点政策效果,有助于更好积累和推广省级层面的低碳建设经验,进而全面推进绿色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作者基于2...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探索和推广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低碳建设的做法及经验。客观评估低碳省区试点政策效果,有助于更好积累和推广省级层面的低碳建设经验,进而全面推进绿色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作者基于2000—2017年中国26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从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两个方面,对辽宁、广东、陕西、湖北、云南和海南等6个“低碳省区”试点政策的净碳减排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和双重差分(DID)估计对政策效应的稳健性进行验证和补充分析。研究发现:低碳省区试点政策下,辽宁和湖北的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均显著下降,即政策效应双有效;广东和云南的人均碳排放显著下降,而这两个省区的碳强度变动并非源于低碳试点政策;低碳省区试点对陕西和海南的碳减排均无效,相反,这两个省区的碳强度以及陕西的人均碳排放显著上升。分析认为,导致各省区净碳减排效应异质性的因素有以下四点:①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越低,越有利于人均碳排放控制;省区经济水平越高,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越有利于碳强度控制。②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叠加有效促进碳减排。③政策实施前,省区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指标越低,其减排空间越小,减排难度越大。④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惯性作用会长效推进碳减排。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在省级层面合理布局低碳产业,特别是低能耗、低排放的第三产业,有效降低能源消费;推动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较高的省区率先减排;加大对经济欠发达省区的节能减排资金与技术支持;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形成长效的低碳发展机制,实现生态绿色和经济增长和谐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省区试点 碳减排 政策效应 合成控制法 双重差分
下载PDF
我国经济特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评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被引量:51
19
作者 杨经国 周灵灵 邹恒甫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51,共11页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对经济增...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到了90年代这一效应有所减弱,2000年后进一步下降。后设的经济特区会呈现出某种"后发劣势"。就地区而言,在东部省份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中西部地区收效不明显。因此,不能过于依赖经济特区来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应加快转变特区的发展方式,通过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金融等资源配置,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特区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政府推动型城市化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吗 被引量:49
20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张东杰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8,共10页
文章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政策实验,使用一种纯数据推动的合成控制评估思路,分析了政府推动型城市化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在大多数地区发挥了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援助作用,但是... 文章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政策实验,使用一种纯数据推动的合成控制评估思路,分析了政府推动型城市化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在大多数地区发挥了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援助作用,但是短期内未能带来人口的实质性城市化;(2)在影响渠道上,这一城市化进程增强了县域财政的收支能力,同时强化了辖区政府在公共服务事务上的支出,进而发挥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政府推动型高速城市化背景下,需要警惕假性城市化及延缓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隐患,过快或干预过多的城市化模式也可能会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推动型城市化 撤县设区 县域经济 合成控制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