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71
1
作者 刘永强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对近40年来ENSO当年和次年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异常进行了合成分析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ENSO当年我国以少雨、低温为主,次年则相反。降水和温度异常季节变化也基本呈相反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显著降水异常并不发生在夏季,... 对近40年来ENSO当年和次年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异常进行了合成分析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ENSO当年我国以少雨、低温为主,次年则相反。降水和温度异常季节变化也基本呈相反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显著降水异常并不发生在夏季,而在ENSO当年春、秋季和次年春季;东北地区最显著的低温也不在夏季,而在ENSO当年秋季至次年春季。根据本文。结果对目前ENSO影响研究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温度异常 季节变化 合成分析 厄尔尼诺
下载PDF
气象场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中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09
2
作者 施能 魏风英 +1 位作者 封国林 沈桐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55-359,共5页
指出了气象要素及气象要素场显著性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解决这种问题的蒙特卡洛模拟试验方法。若干要素及气象场相关场检验的蒙特卡洛试验表明,所得结果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合成分析 蒙特卡洛检验 气象场
下载PDF
长江流域、华北降水特征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08
3
作者 黄燕燕 钱永甫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4,共7页
利用多年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典型旱涝年降水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发现两地区的典型旱涝现象与南亚高压的异常增强或减弱、中心位置的经纬度偏差均有关。南亚高压异常增强,易造成长江... 利用多年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典型旱涝年降水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发现两地区的典型旱涝现象与南亚高压的异常增强或减弱、中心位置的经纬度偏差均有关。南亚高压异常增强,易造成长江流域涝、华北地区旱;南亚高压异常减弱,易造成长江流域旱、华北地区涝。同时发现,长江流域、华北地区的典型旱涝现象具有明显的反位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长江流域旱涝 华北地区旱涝 合成分析
下载PDF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10
4
作者 陈思蓉 朱伟军 周兵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3-710,共8页
利用1951—2005年雷暴和冰雹观测资料,统计出中国743个站点的雷暴以及冰雹发生日数。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雷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和日变化差异,日间与夜间强对流天气分布变化很大。中国雷暴发生频繁的区域共... 利用1951—2005年雷暴和冰雹观测资料,统计出中国743个站点的雷暴以及冰雹发生日数。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雷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和日变化差异,日间与夜间强对流天气分布变化很大。中国雷暴发生频繁的区域共有5个,分别是青藏高原东部、云南中南部、四川境内、华南两广地区及新疆西部,各区域雷暴日数存在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全国雷暴日数除青藏高原地区略有上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冰雹发生频繁的区域主要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天山地区和华北北部为冰雹活动的次频繁中心。冰雹日的年际变化也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由中国雷暴日数的REOF分析可以看出,华南、长江流域等地区都存在独立的异常时空分布,与特定的大尺度环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雷暴 冰雹 合成分析 REOF分析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 被引量:97
5
作者 刘晓东 安芷生 +1 位作者 方建刚 陈广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3-519,共7页
利用最近 5 0年气象站观测的降水量以及根据史料和树轮重建的近 40 0年来的降水量 ,根据回归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降水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 ,全球平均气温偏高 (低 )与黄河中游地区年降水量偏少 (多 )... 利用最近 5 0年气象站观测的降水量以及根据史料和树轮重建的近 40 0年来的降水量 ,根据回归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降水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 ,全球平均气温偏高 (低 )与黄河中游地区年降水量偏少 (多 )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夏末秋初的 8~ 9月是决定全年降水变化的关键时期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 8~ 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扩大 ,从而有利于东亚夏季风锋面位置北移 ,进而使东亚夏季风北界南侧黄河中游一带的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干旱 全球变暖 回归分析 合成分析 降水变化 降水量
下载PDF
近49年贵州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68
6
作者 伍红雨 王谦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0,共6页
利用近 49年 (195 1— 1999年 )贵州省 19个站和全国 16 0个站月降水资料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EOF分析、功率谱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降水气候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贵州降水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贵州夏... 利用近 49年 (195 1— 1999年 )贵州省 19个站和全国 16 0个站月降水资料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EOF分析、功率谱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降水气候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贵州降水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贵州夏季降水异常存在 2 .8年的显著周期。贵州夏季降水与长江、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呈同位相 ,而与陕、甘、宁交界处的夏季降水呈反位相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降水 气候特征 周期 时空分布 模糊聚类分析 功率谱分析 合成分析
下载PDF
ENSO对亚洲夏季风异常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6
7
作者 邹力 倪允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6-314,共9页
首先对ENSO过程中亚洲夏季风环流的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ElNino事件和LaNina事件中亚洲夏季风系统各成员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出现相反的变异特征。其次,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进行了EOF分析,并... 首先对ENSO过程中亚洲夏季风环流的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ElNino事件和LaNina事件中亚洲夏季风系统各成员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出现相反的变异特征。其次,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进行了EOF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赤道太平洋SS-TA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区域和程度,该影响与ENSO循环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降水 ENSO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山东省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研究 被引量:61
8
作者 杨晓霞 陈联寿 +2 位作者 刘诗军 薛德强 陈文选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6-250,共15页
应用1971—2003年的山东降水资料、常规天气图资料、台风年签和NCEP资料,对在华南沿海登陆和活动的热带气旋在山东造成远距离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环流形势场进行合成分析。建立了山东省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分别... 应用1971—2003年的山东降水资料、常规天气图资料、台风年签和NCEP资料,对在华南沿海登陆和活动的热带气旋在山东造成远距离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环流形势场进行合成分析。建立了山东省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分别计算分析了山东有和无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合成的水汽和温湿能的收支。结果表明:在华南沿海登陆和活动的热带气旋与西风带环流系统和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在山东造成的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年均2.5次。暴雨的范围广、强度大。出现暴雨的时间比热带气旋登陆时间滞后。在山东造成远距离暴雨的热带气旋在华南沿海登陆时,中心东部有一股东南风或偏南风低空急流指向内陆。中高纬度中低层西风带环流弱,位置偏北。500hPa西风带中的偏北气流与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在山东境内汇合。低层850—700hPa伴有低值系统影响,山东为气旋性环流控制。热带气旋登陆后其中心附近的中低层偏南风急流向北伸展,绕过副高脊线直达山东。在台风中心附近至山东之间建立起水汽和温湿能的输送通道,把高温高湿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在台风登陆后12—48小时内,山东暴雨区上空有大量的水汽和温湿能的净流入。暖湿气流与西风带气流相汇合,产生辐合上升,造成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远距离暴雨 天气气候特征 合成分析 天气学模型 水汽 温湿能
下载PDF
与低空急流相伴的暴雨天气诊断研究 被引量:47
9
作者 翟国庆 丁华君 +1 位作者 孙淑清 高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对江淮流域8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动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散度方程的计算看,在低空急流的左前侧有较强的辐合增强区,有利于该地区出现强暴雨天气。条件对称不稳定通常与α中尺度雨带的发展有关。本... 对江淮流域8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动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散度方程的计算看,在低空急流的左前侧有较强的辐合增强区,有利于该地区出现强暴雨天气。条件对称不稳定通常与α中尺度雨带的发展有关。本文发现当条件对称不稳定区与低空急流的加强相联系时,有利于湿位涡的发展,对该地区强天气的发生有利。最后就各种物理量诊断的综合分析,提出未来暴雨天气的落区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暴雨 物理量诊断 合成分析 天气诊断
下载PDF
索马里跨赤道气流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52
10
作者 李崇银 吴静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92,共8页
通过分析 NCEP/NCAR多年再分析资料,清楚地揭露了南海夏季风爆发与索马里跨赤道南风气流建立之间的重要关系。对应南海夏季风爆发,总是已先期在赤道印度洋地区有西风加强和索马里跨赤道南风气流的建立;而且,若南海夏季风... 通过分析 NCEP/NCAR多年再分析资料,清楚地揭露了南海夏季风爆发与索马里跨赤道南风气流建立之间的重要关系。对应南海夏季风爆发,总是已先期在赤道印度洋地区有西风加强和索马里跨赤道南风气流的建立;而且,若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赤道印度洋地区西风的加强和索马里跨赤道南风气流的建立也偏早(晚)。可以认为,索马里跨赤道南风气流的稳定建立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重要物理机制之一,它的建立导致赤道印度洋地区西风的持续加强和向东扩展,并最终在南海地区形成西南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跨赤道气流 南海 夏季风爆发 大气环流 合成分析
下载PDF
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的统计与动力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小曼 丁治英 张兴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对1991、1996、1998年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进行了统计与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是1991、1998年梅雨期局部降水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1996年环流形势多变,难以在局地长久维持。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关系密切,暴雨多出现在西北... 对1991、1996、1998年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进行了统计与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是1991、1998年梅雨期局部降水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1996年环流形势多变,难以在局地长久维持。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关系密切,暴雨多出现在西北风高空急流的右前方或西南风高空急流的右后方。西南风高空急流造成梅雨暴雨的高层辐散场多由经向风辐散形成,西北风高空急流多出现纬向风辐散,当其与南亚高压东部的经向风辐散配合时往往会造成较强的暴雨,1998年这类情况出现最多。南亚高压东北象限的偏北风对雨区南侧季风反环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南亚高压 高空急流 统计 合成分析 灾害天气
下载PDF
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52
12
作者 于玉斌 杨昌贤 姚秀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6-886,共11页
应用1949-2003年共55年的《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给出热带气旋强度突变标准,对中国近海突然增强和突然减弱的两组热带气旋进行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海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 应用1949-2003年共55年的《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给出热带气旋强度突变标准,对中国近海突然增强和突然减弱的两组热带气旋进行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海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反相变化关系;环境风垂直切变小于5m/s是南海近海热带气旋突然增强的必要条件,热带气旋强度突变对环境风垂直切变变化的响应时间为18-36h;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存在数值在-6~6m/s之间纬向分布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密集带,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时刻,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经向梯度最大;风垂直切变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逐渐减弱,而在热带气旋突然减弱过程中逐渐增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是高低层相对涡度垂直切变的强负值区,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相对涡度垂直切变逐渐减小,在突然增强时刻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突变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北京夏季持续高温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郑祚芳 王迎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20,共5页
应用1996~2000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北京地区近5年夏季出现的11个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合成分析,总结了高温过程天气系统的共同特征,探讨了河套高压的形成机理及其与北京高温天气的联系。最后,给出了北京夏季高温天气的一个可... 应用1996~2000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北京地区近5年夏季出现的11个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合成分析,总结了高温过程天气系统的共同特征,探讨了河套高压的形成机理及其与北京高温天气的联系。最后,给出了北京夏季高温天气的一个可能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合成分析 河套高压
下载PDF
东移西南低涡空间结构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38
14
作者 潘旸 李建 宇如聪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70,共11页
对1991~2004年夏季(6~8月)西南四川盆地的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分类,比较分析了移出型和停滞型两类西南低涡生成初期的合成环流场,总结出影响低涡东移的三维环流结构的气候学特征: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冷空气入侵造成中高层气温偏... 对1991~2004年夏季(6~8月)西南四川盆地的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分类,比较分析了移出型和停滞型两类西南低涡生成初期的合成环流场,总结出影响低涡东移的三维环流结构的气候学特征: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冷空气入侵造成中高层气温偏低,位势高度降低,伴随冷偏差中心南侧20°N~30°N由对流层顶至850hPa都出现偏强西风,最大的西风偏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上空200hPa。一方面,高层风速差异的纬向梯度加强了长江中游地区的高空辐散,在西南低涡东部形成有利于降水和气旋性环流发展的动力抬升机制。另一方面,对流层低层的西风偏差在青藏高原南麓至我国东部长江以南形成一条异常的水汽输送带,加强了低涡南侧的偏西风水汽输送作用,为低涡东部的降水潜热反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西南低涡在这样有利的环流形势和水汽条件下更容易移出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合成分析 环流背景 三维结构 水汽输送
下载PDF
上海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15
作者 胡艳 端义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8-594,共7页
分析了上海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雷暴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市区少、郊区多的特点。上海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可能会增加城区和城乡交界地区雷暴的发生... 分析了上海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雷暴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市区少、郊区多的特点。上海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可能会增加城区和城乡交界地区雷暴的发生频数。通过小波分析得到上海地区雷暴日年变化的主周期约为6年。上海地区雷暴异常年6~8月平均大气环流与同期500hPa大气环流特征的关系为多雷暴年整个东亚的位势高度距平场出现大范围的负距平,当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东;少雷暴年则相反。持续型(秋季型)的El Nino事件可能会引起上海地区年雷暴日数异常偏多,而少雷暴年则多为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冷暖事件的更替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雷暴日 EOF分析 小波分析 合成分析 ENSO事件
下载PDF
地基GPS遥感的成都地区夏季可降水量的日循环合成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国平 黄丁发 刘碧全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利用成都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网2004年7—9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获得的气象资料计算出GPS遥感的可降水量(PWV)。与气象探空站观测资料算出的可降水量进行对比,确定出本次GPS遥感可降水量的精度为3.09mm。并对成都... 利用成都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网2004年7—9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获得的气象资料计算出GPS遥感的可降水量(PWV)。与气象探空站观测资料算出的可降水量进行对比,确定出本次GPS遥感可降水量的精度为3.09mm。并对成都、郫县夏季PWV的日循环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PWV呈明显的日循环,最小值出现在8:00(北京时间),成都和郫县分别为40.5mm和35.0mm;最大值出现在17:00左右,成都和郫县分别为43.5mm和38.0mm。白天PWV的变化较大,夜间相对稳定,日变幅为3mm。在盛夏静稳型天气下,成都地区的PWV日循环特征与地面气温基本一致,皆受太阳辐射日变化的控制。降水日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当PWV在下午达到最大之后,主降水阶段开始,使PWV明显减少,同时使地面空气比湿迅速增大;当PWV下降到一个稳定状态后,主降水过程随之结束。大气水汽总量的积累和释放与地面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WV的持续性递增和持续性递减预示着降水的开始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水量 日循环 合成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下载PDF
近55年广东“龙舟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伍红雨 李春梅 王迪龙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6,共9页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龙舟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广东"龙舟...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龙舟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广东"龙舟水"最主要的分布型是除雷州半岛外具有"空间一致型"分布。广东"龙舟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降水异常多年的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中层极涡明显偏强,东亚大槽北段减弱、南段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低层南海北部-华南的偏南气流偏强。"龙舟水"异常少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异常成因 合成分析 龙舟水 大气环流 广东
下载PDF
萜类驱避剂的研究与合成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宗德 姜志宽 宋湛谦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萜类驱避剂 合成分析 皮肤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华北春季降水及其与前期印度洋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28
19
作者 顾伟宗 陈海山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4-490,共7页
利用华北17站1951-2002年春季(3-5月)逐月降水资料和NOAA再分析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得知华北春季降水偏少年出现频次比偏多年频次高,但是年际变化明显,强度没有偏多年严重。华北地区春季降... 利用华北17站1951-2002年春季(3-5月)逐月降水资料和NOAA再分析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得知华北春季降水偏少年出现频次比偏多年频次高,但是年际变化明显,强度没有偏多年严重。华北地区春季降水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和周期性,降水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为4-6a,在70年代中期以后为6-8a。同时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为印度洋,发现印度洋在前一年11月到当年1月存在一个相关系数较高海区。用SVD方法证实了前期冬季印度洋海温正是与华北春季降水相关最显著的时段和地区。并用合成分析初步得到印度洋海温异常强迫影响大气环流,并通过遥相关影响华北地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 印度洋海温SVD分析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宁波海雾特征和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28
20
作者 周福 钱燕珍 +1 位作者 金靓 孙军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6,共9页
本文用1971—2011年石浦站资料及N(2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宁波各种强度海雾特征和合成分析其出现的天气背景。统计表明:海雾多发生于4—6月,主要出现在23时至次日11时,其中23时至次日02时最多,11时后消散。风力在2~3级的西南或东北风... 本文用1971—2011年石浦站资料及N(2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宁波各种强度海雾特征和合成分析其出现的天气背景。统计表明:海雾多发生于4—6月,主要出现在23时至次日11时,其中23时至次日02时最多,11时后消散。风力在2~3级的西南或东北风有利于海雾的发生。相对湿度在90%~95%,本站气压在990~1002 hPa时,海雾发生概率随着湿度的增加及气压的减小而增加,但对于能见度≤50 m的强浓雾来说,相对湿度和本站气压范围分别为92%~95%和990~999 hPa,且强浓雾随湿度及气压的增加而增加。宁波海雾通常出现在江淮气旋、冷空气影响前和梅雨锋中低涡东移前。合成分析表明:锋面雾一般形成于系统过境前2~3 d,局地上空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时;或静止锋南侧,局地上空风速较小,且前期有充足水汽汇聚并导致湿层增厚;平流雾形成时上空位于西南涡前部,长时间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形成一定厚度和范围的湿度层,在该天气背景下,下垫面的气-海温差维持在0~1.5℃左右,露点-海表温差在-0.5~0℃上下。浓雾(强浓雾)的形成需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长时间深厚的暖湿气流里,同时来自北方的冷海流不断注入宁波沿海。此外,雾的强度与暖平流及海表冷平流的强度有较大关系。这些对宁波海雾及其强度的预报有较好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海雾 统计特征 合成分析 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