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再论印支期龙门山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王金琪
-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西南石油局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118-119,共10页
-
文摘
龙门山位于中国地质构造东、西交界部位,印支期褶皱冲断成山后,由于燕山期、喜山期的构造叠加、改造和掩盖,印支龙门山的原貌难以恢复,因而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为澄清该问题,依照盆山耦合规律,侧重研究了四川盆地内的钻井、地震资料,结合山区构造形迹及其演化规律,再次探讨了印支龙门山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四川盆地油气成藏的关系。结论认为:①须下盆沉积物源与印支早期活动有关,印支早幕秦岭缝合隆升,提供物源在包括与泸州古隆起所夹海滨堆积,诺利期末,松潘—甘孜地区南、北两侧古特提斯洋先后封闭、缝合,极其强烈对冲挤压产生的合力推向稳定陆块边缘形成龙门山逆冲推覆带;②安县运动褶皱冲断形成巍峨高耸的龙门山,该运动是龙门山印支期的主要造山幕;③须上盆具规模宏大的磨拉石冲积扇联扇体系,并表现为北强南弱的活动特征;④造山运动后经历了较长的构造稳定期,以剥蚀夷平和缓慢湖进沉积为主,侏罗纪前不存在"印支末期运动";⑤须上盆、须下盆是两个性质不同且"反扣"的盆地,各自控制其油气成藏的有利领域,其中须下盆以陆缘转变后的川西坳陷为主,须上盆则以盆中湖沼及入湖河流砂体配置条件为主。
-
关键词
印支运动
龙门山
古特提斯洋
对冲挤压
合力分支
磨拉石
后期改造
反扣盆地
-
Keywords
Indosinian Movement,Longmen Shan Mountain,Paleo-Tethys Ocean,molasse,later reformation,inverted basin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