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殉情文学的叙事模式与寄寓性意象建构
- 1
-
-
作者
贠娟
-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8-74,共7页
-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哈萨克神话研究”(XJEDU080115C17)。
-
文摘
中国各民族以“殉情”为母题,以一体多元的民族文化为背景,创造了经典的殉情文学作品,“美的毁灭”产生了巨大的悲剧力量与审美效应。殉情文学多是“累世层积”的成果,是劳动人民与文人共同创作的艺术结晶,其叙事模式是相似的、程式化的,即“相爱—阻碍—反抗—殉情”,“殉情与合冢”是最核心的叙事元素。受中国传统审美价值取向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文学表达的影响,各民族殉情文学在结尾均基于本民族文化进行了寄寓性意象建构,使得殉情主人公“社会人”身份消解,在“彼世界”获得重生,实现了永恒的自由与幸福,从而结局“圆满”,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殉情文学的经典审美范式。
-
关键词
悲剧
殉情文学
合冢
意象
-
Keywords
tragedy
dying for love literature
buried in one place
image
-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