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淡化族际差异抑或强化族际纽带? 被引量:34
1
作者 郝亚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5,共10页
当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存在一些理论误区,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人为淡化族际差异关联起来正是其中之一。从族际关系中张力来源学理辨识的角度而言,"族际冲突主要是由历史文化方面的族际差异所造成"的流行观念遭... 当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存在一些理论误区,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人为淡化族际差异关联起来正是其中之一。从族际关系中张力来源学理辨识的角度而言,"族际冲突主要是由历史文化方面的族际差异所造成"的流行观念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就使得其背后潜藏的以淡化族际差异来消解族际关系张力的政策理念失去了学理支撑。从同化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价值选择角度而言,人为淡化族际差异在当今已丧失了其道德与价值上的合法性,而强化族际纽带恰好具备超越两种价值对垒的现实意义。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结构限定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内部结构的多元要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以淡化族际差异为政策目标,而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性质又要求强化族际纽带。从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话语竞争的角度而言,单一民族国家理念追求对多样性的消解,倡导淡化族际差异;多民族国家理念重视对多样性的沟通,主张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强化族际纽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路径,旨在增强共同性而非同质性,坚持以强化族际纽带而非淡化族际差异作为实践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实践取向 族际差异 族际纽带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被引量:32
2
《中国民族》 2019年第11期12-13,共2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意见》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曹爱军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近现代以来,中华各民族在国家危亡的历史关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抗击外辱、民主建国的过程中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开始从"自在"走向"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一套以民族... 近现代以来,中华各民族在国家危亡的历史关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抗击外辱、民主建国的过程中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开始从"自在"走向"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一套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制度和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深度融合。现阶段,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思想,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造提供了理论指引。作为当代中国族际治理的核心议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国族认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20
4
作者 孔亭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33-43,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共识和力量。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民族分裂势力和地区分裂势力依然存在、民族问题掺杂政治因素使相关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共识和力量。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民族分裂势力和地区分裂势力依然存在、民族问题掺杂政治因素使相关问题变得复杂、部分学者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国际因素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等。狭隘民族意识和民族分裂思想的滋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有待深入、西方反华势力与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是以上挑战产生的主要原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应对以上挑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全面领导 民族团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下载PDF
民法典视野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理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田钒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通过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族际关系发生的机理来看,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纳入法治轨道,关键在于将各民族成员间的交往交流交... 通过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族际关系发生的机理来看,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纳入法治轨道,关键在于将各民族成员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行为纳入法治轨道。通过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有效规范各民族成员间的民事交往、市场交易行为,以及政府的公共服务、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活动,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而能否有效处理《民法典》与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则是通过《民法典》实施引导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认真对待的议题。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在认真评估《民法通则》等法律授权民族自治地方人大通过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来协调风俗习惯和民事法律之关系的实效,阐明《民法典》未规定授权变通或补充的原因的基础上,作出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是否可以继续对民事法律进行变通或补充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法律变通 冲突裁决 民事法治
原文传递
通过科学立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法理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田钒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6,120-121,共16页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而通过科学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的民族法律规范体系虽已...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而通过科学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的民族法律规范体系虽已基本建成,但仍存在一些法律原则的表达不够严谨、法律概念的界定不够准确、法律规则的内容不够明晰和完整、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够完备和和谐等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通过法治方式有效协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这就要求立法者应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科学立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要求,妥善处理法律规范体系与现实需要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由此才能为通过法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从科学立法与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的关系来看,遵循依法立法,是保障法的形式合理性的前提;坚持民主立法,则是保障法的实质合理性的根基。为提升立法的科学品质,必须健全违宪审查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和立法理论形成机制,确保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原则的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法治 科学立法 判断标准 实现机制
下载PDF
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10
7
作者 郝亚明 秦玉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集中体现出积极营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匹配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集中体现出积极营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匹配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蕴含着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共同性要素和互嵌性纽带,通过“全方位嵌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合理性;从现实层面来看,当下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现实背景内含着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方向和内在要求,通过“全方位嵌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时代必要性。概而言之,要深刻认识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对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不断系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联结纽带,发挥出以全方位嵌入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方位嵌入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气、神 被引量:13
8
作者 纳日碧力戈 邹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0,共6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涉及由多生一的形、气、神互联。形是物质现象,呈现丰富多彩的民生;气是活态的民族关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彼此依赖;神是精神升华,重在重叠凝聚,建构各民族向往的共有精神家园。...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涉及由多生一的形、气、神互联。形是物质现象,呈现丰富多彩的民生;气是活态的民族关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彼此依赖;神是精神升华,重在重叠凝聚,建构各民族向往的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推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神,首先是爱国主义,它凝聚在我国56个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中,属于高层次的精神引领,为中华民族的凝聚提供了巨大的势能和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形、气、神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理论内涵、实践维度与保障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伟 《前沿》 2023年第1期32-38,48,共8页
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从“促进相互嵌入”到“逐步实现全方位嵌入”反映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渐进性、多维性、全局性、整体性等特征。通过对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 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从“促进相互嵌入”到“逐步实现全方位嵌入”反映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渐进性、多维性、全局性、整体性等特征。通过对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实践维度的深入剖析,厘清各个维度的本质属性与着力点,从而构建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完整体系。新时代应积极创造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有利条件,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互嵌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光木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第3期141-153,共13页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有形、有感、有效构成统一整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中,“有形”是外在要求,强调实践性;“有感”是内在要求,强调精神性;“有效”是目标要...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有形、有感、有效构成统一整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中,“有形”是外在要求,强调实践性;“有感”是内在要求,强调精神性;“有效”是目标要求,强调导向性。在扎根理论视角下,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构成经验积累,即以“微场景化设置”实现铸牢的“有形”、以“小人物化设定”实现铸牢的“有感”、以“超常态化机制”实现铸牢的“有效”。随着实践深入进一步升华为实质理论和形式理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级指标体系由此生成。该指标体系中,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为一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的有形、有感、有效维度构成二级指标,以及包括若干三级指标。新时代新征程应在有形、有感、有效方面持续用力:进一步拓展“有形”载体,尤其是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有感”维度,重点强化新社交软件的灵活应用;进一步夯实“有效”基础,特别是不断调整和优化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困境与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秦玉莹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1年第6期39-44,共6页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不同地区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揭示,空间互嵌、文化互嵌、经济互嵌、社会互嵌与心理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重要维度。当前,民族互嵌...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不同地区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揭示,空间互嵌、文化互嵌、经济互嵌、社会互嵌与心理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重要维度。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在增进各民族成员的居住空间交融、日常文化交流、经济生活关联、社会保障服务和消减心理距离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加强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可采取推动社区空间交融、构建社区文化家园、系牢社区经济纽带、加强社区社会保障、凝聚社区心理认同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互嵌式社区 全方位嵌入
下载PDF
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伟 夏国锋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42,共8页
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新时代促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理念,彰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价值遵循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目标。从“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到“逐步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各民族... 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新时代促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理念,彰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价值遵循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目标。从“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到“逐步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必然选择、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新时代应把全方位嵌入理念深度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全过程,以宏观层面的政策法律保障、中观层面的资源支持与配套服务、微观层面有形有感有效的细节实践为切入点,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千灯互照、光光交彻,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嵌入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路径策略
下载PDF
以共同性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永梅 陈金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6,182,共10页
中华民族实体发展源于各民族历史和现实的共同性增长,其整体格局的话语演进和关系整合也逐渐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实体一致性的本质属性,该属性规约了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精神家园共同性建设的历... 中华民族实体发展源于各民族历史和现实的共同性增长,其整体格局的话语演进和关系整合也逐渐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实体一致性的本质属性,该属性规约了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精神家园共同性建设的历史维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是构建整体性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进共同性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华民族经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光木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3-25,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中华民族经济作为经济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增进认同的工作,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需要突出关注中华民族经济范畴的理论意涵和实践要求。中华民族经济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中华民族经济作为经济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增进认同的工作,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需要突出关注中华民族经济范畴的理论意涵和实践要求。中华民族经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经济发展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两个结合”的实践成果,既有各国经济的共性特征,更有基于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经过历史演进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中华民族经济深刻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经济向度、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经济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诉求,主要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凝聚经济动能、提供交融载体、确立发展目标等四个机制履行职能。以中华民族经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中华民族经济对强化国家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需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经济的理论共识;加大制度供给,充盈中华民族经济的增长源泉;畅循环促流通,完善中华民族经济的市场体系;完善分配机制,共享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人民中心逻辑,充分尊重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及中华民族经济的整体性、人民性、开放性,不断赋予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意义,不断为丰富文明新形态贡献雄厚力量,力避狭隘而机械地理解中华民族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经济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工作
下载PDF
人口流动与河西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祁进玉 张瀚丹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33,共13页
文章梳理了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基本特征和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河西走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的人口流动与人类社会群体的整合,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该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文章梳理了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基本特征和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河西走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的人口流动与人类社会群体的整合,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该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为肃南县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历史与现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之间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于河西走廊自古至今人口流动的关注,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主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厘清民族交融的真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举措:民族互嵌格局研究进展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向东 高鹏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124,共9页
建构民族互嵌格局是党和国家为"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提出的重大创新举措,是对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阐... 建构民族互嵌格局是党和国家为"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提出的重大创新举措,是对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阐明民族互嵌格局的内在逻辑,从构成要素和价值内涵两个维度,提出民族互嵌格局的体系框架。在理论向度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总结梳理国内学术界关于民族互嵌格局的研究动态,指出民族互嵌格局研究领域的薄弱点。未来关于民族互嵌格局的理论研究应当从六个维度入手:依循民族互嵌格局的现实背景,揭明民族互嵌格局的理论渊源,厘清民族互嵌格局的历史演进,转变民族互嵌格局的研究范式,凝练民族互嵌格局的本土经验及提升民族互嵌格局的治理效能等,为深化民族互嵌格局的理论研究提供方法论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格局 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民族互嵌——作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视角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伟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7,共9页
民族互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视角,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资源库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伴随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始终的结构支撑,既是中华民族互嵌性的理论表述,展现出历史上各民族交往协作和动态互动的过程,又是中华民... 民族互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视角,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资源库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伴随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始终的结构支撑,既是中华民族互嵌性的理论表述,展现出历史上各民族交往协作和动态互动的过程,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舞台,成为民族研究的重要分析视角,在学理上对研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有益补充与理论拓展;同时民族互嵌理论具备丰富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进路:基于层递交往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庆文 韦兰明 《民族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1,共6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着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不断聚焦。基于“层递交往”的相关理论,从空间维度、主体维度、形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着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不断聚焦。基于“层递交往”的相关理论,从空间维度、主体维度、形式维度梳理了党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取得的经验。一是通过布局建校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空间向度;二是通过机会均等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体的交流机会;三是通过办民族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促进各民族的深度“三交”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常态化机制,该机制以“分层互动、逐层递进”为价值导向。要实现“层递交往”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就需打开“微观”主体交往新视界:搭建“三交”平台,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网络基础;加强深层互动,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贴近生活世界,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层递交往视角
原文传递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进路——基于CNKI期刊论文(2011—2022)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建军 胡宝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运用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424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学界关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的期刊论文呈现整体持续上升趋势...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运用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424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学界关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的期刊论文呈现整体持续上升趋势,但科研学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度低,研究规模小;热点问题主要集中为探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和谐民族关系,推动构建稳定繁荣、和谐共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智慧和力量等方面。未来研究进路趋向于多学科多机构合作研究、强化“走廊型”新型场域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以及注重民族地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研究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研究进展 未来进路
下载PDF
政治现代化视野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析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军 钟观福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5,共12页
国家政治建设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现代政治内涵。从政治哲学角度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种三维政治存在,第一维是规范性交往交流交融,第二维是制度性交往交流交融,第三维是其他政治实践中的交往... 国家政治建设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现代政治内涵。从政治哲学角度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种三维政治存在,第一维是规范性交往交流交融,第二维是制度性交往交流交融,第三维是其他政治实践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三者具有形而上、形而中和形而下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的逻辑闭环。规范性交往交流交融,表现为各民族要内化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之价值,远景表现为各民族要为未来的民族融合、人类大解放努力奋斗。制度性交往交流交融,以前述规范为前提,表现为各民族在基本政治制度框架内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共建伟大祖国的正式制度过程。其他政治实践中的交往交流交融,表现为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大解放,共同参与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以及共建中华民族大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代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价值规范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