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1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0
1
作者 邓广铭 《社会科学战线》 1986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一、应当建立一支研究宋史的宏大队伍就我国目前对各个断代史的研究情况来说,辽宋金史的研究是断代史研究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与日本的辽宋金史研究情况相较,我们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辽金史的研究方面,也得承认是落后一些的。现在只... 一、应当建立一支研究宋史的宏大队伍就我国目前对各个断代史的研究情况来说,辽宋金史的研究是断代史研究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与日本的辽宋金史研究情况相较,我们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辽金史的研究方面,也得承认是落后一些的。现在只谈谈宋史的研究。宋史研究在近代之所以不曾得到长足的发展,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 宋代 王安石 封建社会 司马光 研究方法 精神文明 研究工作 中国古代史 研究情况
原文传递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海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7年第1期157-173,共16页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刘海峰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从政的精英人才。经过激烈竞争、层层筛选而金榜题名的科举人才,构成了中国1300年历史上官员队伍中平均文化素养最高的基干和主体。由于科举制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刘海峰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从政的精英人才。经过激烈竞争、层层筛选而金榜题名的科举人才,构成了中国1300年历史上官员队伍中平均文化素养最高的基干和主体。由于科举制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各个地区的应试者必须接受同样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北方士人 司马光 东南地区 欧阳修 科举考试 朱元璋 进士科 国子监 南北榜
原文传递
王安石变法简论 被引量:53
3
作者 王曾瑜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3期131-154,共24页
本文就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问题,对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文章认为,王安石不应算做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更未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是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所以,应予基本否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免役法 反变法派 青苗法 小地主 保甲法 农田水利 宋朝 乡村
原文传递
史学的求真与致用问题 被引量:41
4
作者 刘家和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2-118,共7页
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不同学术传统对于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的不同看法,这部分也可以说是问题提出的缘由;第二,关于史学的求真问题;第三,关于史学的致用问题;第四,关于史学的求真与致用关系问题。以下让我们来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 史学 求真与致用 经世致用 中国史学 相对主义 客观主义 司马 优良传统 司马光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学史的数学学科德育内涵课例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汪晓勤 邹佳晨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2,19,共7页
1引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言和立功后来就被称为“三不朽”德才兼备一直是中国古代对人才的要求,司马光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 1引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言和立功后来就被称为“三不朽”德才兼备一直是中国古代对人才的要求,司马光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1]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倡导以陶冶人的美德和训练人的理性作为教育的目标,其中,美德包括正义、智慧、勇敢和节制.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弗吉利奥(P.P.Vergerio,1349-1420)认为,学问和品行是一个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学问从属于道德.[2]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人文主义教育 课例分析 数学教育研究 数学史 三不朽 司马光 苏格拉底
原文传递
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 被引量:34
6
作者 辛德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0,178,共46页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在1930年代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提出,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诏",体现了其治国路线的转变,正是依赖这一转变,使得已经动荡的西汉王朝得以保全。其后,中国学者唐长孺述及相关问题,亦持有同样看法。至1980...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在1930年代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提出,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诏",体现了其治国路线的转变,正是依赖这一转变,使得已经动荡的西汉王朝得以保全。其后,中国学者唐长孺述及相关问题,亦持有同样看法。至1980年代中期,田余庆发表《论轮台诏》一文,更系统地论述说,汉武帝刘彻在其去世前两年,大幅度转变政治取向,由横征暴敛,穷兵黩武,转向所谓"守文",从而"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导致了所谓‘昭宣中兴’,使西汉统治得以再延续近百年之久"。这一重大论断,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产生了相当普遍的社会影响。其实上述论断不能成立:(1)见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所谓"轮台诏",只是一种调整对外作战策略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从根本上转变汉廷的政治路线;(2)市村瓒次郎、唐长孺和田余庆诸人认为汉武帝晚年的治国路线出现了重大转变,主要依据的史料是《资治通鉴》,而《通鉴》相关记载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汉代基本史籍,而是出自南朝刘宋王俭著的小说《汉武故事》,完全不可信据;(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采录《汉武故事》,是刻意构建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汉武帝形象;(4)进一步追溯,可以看到,王俭在《汉武故事》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是基于他对宋文帝刘义隆与太子刘劭之间政治斗争的感情倾向,有意而为。(5)《汉武故事》中的汉武帝形象,虽属艺术创作,但在西汉的历史上自有原型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汉武故事 汉武帝 轮台诏 重构
原文传递
敦煌写本书仪中所见的唐代婚丧礼俗 被引量:30
7
作者 周一良 《文物》 1985年第7期17-25,共9页
古代所谓书仪,是写信的范本。有一种常称为吉凶书仪的,则是在书札的范文之外,还包括婚丧礼俗的叙述与规定,是书仪的三种类型之一。敦煌发现的斯1725号写本书仪残卷,即属此类型。其中以问答形式,相当仔细地讲述了婚礼和丧礼的某些细节。... 古代所谓书仪,是写信的范本。有一种常称为吉凶书仪的,则是在书札的范文之外,还包括婚丧礼俗的叙述与规定,是书仪的三种类型之一。敦煌发现的斯1725号写本书仪残卷,即属此类型。其中以问答形式,相当仔细地讲述了婚礼和丧礼的某些细节。本文以这个残卷为主,结合其他写本书仪,来探讨唐代婚丧礼俗。凡只称书仪的,都指斯1725号写本。 (上)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修成的《大唐开元礼》,应当是唐代社会礼俗的准绳。但它成书以后并未广泛宣传推行,而且它主要是讲有关皇室和各级官吏的礼制,往往不适用于一般庶民。因此,起到礼仪轨范作用的书仪,就在民间很受重视,广为流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仪 写本书 敦煌写本 唐代社会 开元 司马光 婚礼 礼俗 太平广记 三种类型
原文传递
张载礼学论纲 被引量:26
8
作者 林乐昌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8-53,共6页
关键词 礼学 张载 《乐器》 《正蒙》 发展史 司马光 王安石 祭礼
原文传递
“文学法理,咸精其能”(上)——试论两宋士大夫的法律素养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景良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6年第2期84-95,共12页
两宋之际,儒家知识分子——士大夫以群体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左右宋王朝政治局势的决定性力量,对此,学界已有专文论述,然而,以士大夫为契点来研究宋代法律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学界还鲜有人论及。本文认为,两宋之时,商品... 两宋之际,儒家知识分子——士大夫以群体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左右宋王朝政治局势的决定性力量,对此,学界已有专文论述,然而,以士大夫为契点来研究宋代法律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学界还鲜有人论及。本文认为,两宋之时,商品经济发展,私有制深化,社会关系的多样化及经济利益的多层面性既在客观上要求法律加以调整,同时也促进了士大夫法律意识的转变及法律素养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士大夫的法律素养,结论是:宋代士大夫对法律的重视和对律义的通晓是当时时代的一种风尚,并由此推动了宋代法律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王安石 法律素养 司马光 苏轼 自首 法律条文 宋代 谋杀 杀伤罪
下载PDF
论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吉军 《浙江学刊》 1988年第4期112-119,111,共9页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者把宋代文化高峰的形成称为“中国文化之谜”。本文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外文化交...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者把宋代文化高峰的形成称为“中国文化之谜”。本文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了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对“忧患意识”说和单纯的“经济基础”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化 中国古代历史 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教育事业 重文轻武 北宋 统治者 司马光 士大夫 资治通鉴
下载PDF
唐宋丧期考──兼论风水术对唐宋时期丧葬习俗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雷玉华 《四川文物》 1999年第3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唐宋时期 丧葬习俗 风水术 风水理论 《宋史》 风水学 道教 北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司马光
下载PDF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考辩 被引量:19
12
作者 庄春波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9-71,共13页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似成定论。然史、汉、通鉴记此事相异。董氏对策不在建元;建元尊儒发自御史大夫赵绾;《汉书》移秦“丞相绾奏”黜李斯奏议补建元元年;司马光移董策建元元年,始成此说。汉武尊儒未罢百家,而是“兼容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似成定论。然史、汉、通鉴记此事相异。董氏对策不在建元;建元尊儒发自御史大夫赵绾;《汉书》移秦“丞相绾奏”黜李斯奏议补建元元年;司马光移董策建元元年,始成此说。汉武尊儒未罢百家,而是“兼容并包”,“霸王道杂之”,以醇儒传经,能者为治。汉武删《今上本记》;杨恽等多人缮补《史记》;刘歆为刘氏中兴崇汉武,尊古文、神秘《周礼》,是易王绾奏议为卫绾奏议始作俑者。司马光以《通鉴》说宋神宗更化易政,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其伪造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基本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兼客并包 司马光
原文传递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 被引量:14
13
作者 沈松勤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43,共18页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沈松勤《宋史》卷三九○传论有“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之说。作为一种监察制度,北宋台谏在巩固君主集权的过程中,确曾起过积极作用;台谏对北宋学术文化的繁荣所起的促进作用,近来也为人们开始认识①。但这仅是...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沈松勤《宋史》卷三九○传论有“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之说。作为一种监察制度,北宋台谏在巩固君主集权的过程中,确曾起过积极作用;台谏对北宋学术文化的繁荣所起的促进作用,近来也为人们开始认识①。但这仅是一方面。由于台谏有与生俱来的封建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台谏制度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文字狱 御史中丞 “乌台诗案” 苏轼 新旧党争 侍御史 谏官
原文传递
略论《诸儒鸣道集》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32-40,共9页
《宋史·艺文志》载:“《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濂溪、涑水、横渠等书”。《郡斋读书志附志》云:“《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右集濂溪、涑水、横渠、二程、上蔡、龟山、横浦诸公议论著述也,于中有江民表《心性说》一卷,安正《忘签集... 《宋史·艺文志》载:“《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濂溪、涑水、横渠等书”。《郡斋读书志附志》云:“《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右集濂溪、涑水、横渠、二程、上蔡、龟山、横浦诸公议论著述也,于中有江民表《心性说》一卷,安正《忘签集》十卷,崇安《圣传论》二卷”。《诸儒鸣道集》藏本今只有上海图书馆所藏宋端平中黄壮猷修补本和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宋抄本,其中所收宋代思想材料都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因此,这部书对子研究宋代思想,无论从内容或版本上看,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北京图书馆藏影宋抄本卷首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读书志 上蔡 直斋书录解题 艺文志 抄本 今本 吕祖谦 校定 司马光
原文传递
论司马光的家训及其教化特色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延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9,共6页
在中国传统家训尤其是仕宦家训的发展历程中 ,如果就其对宋代及以后的影响而言 ,司马光的家训堪称第一。本文挖掘了司马光家训里有关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家政管理中的积极见解 ,并对其教化特色作了分析 。
关键词 家政管理 司马光 家训 教化 家庭伦理 家庭教育
下载PDF
董仲舒对策年代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岳庆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16-122,共7页
一董仲舒对策年代涉及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由谁发起,以及当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之议由谁首倡。所以,历代学者对此颇多考证,然而迄今无定论,诸说纷陈。《中国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三期上的苏诚鉴先生《董仲... 一董仲舒对策年代涉及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由谁发起,以及当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之议由谁首倡。所以,历代学者对此颇多考证,然而迄今无定论,诸说纷陈。《中国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三期上的苏诚鉴先生《董仲舒对策在元朔五年议》一文,又创元朔五年(前124)说。但经认真拜读,发现其说似可商榷。今拟就此谈点浅见,敬祈苏先生及其他前辈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元光元年 公孙弘 汉武帝 汉书 举孝廉 司马光 贤良文学 中国史研究 独尊儒术
原文传递
古代家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节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2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道德教育思想 思想探析 司马光 古代家庭教育 范仲淹 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丛书综录》 家庭道德教育 中国古代
下载PDF
宋代的民间家礼建设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立军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宋代统治阶层充分认识到民间家礼的重要社会作用,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都积极投身于民间家礼的建设之中,他们倾注大量精力制订家礼条文,宣传家礼规范,试图通过家礼的推行来重建封建宗法宗族制度,强化家族对家庭及...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宋代统治阶层充分认识到民间家礼的重要社会作用,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都积极投身于民间家礼的建设之中,他们倾注大量精力制订家礼条文,宣传家礼规范,试图通过家礼的推行来重建封建宗法宗族制度,强化家族对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约束力,从而达到稳固基层统治的政治目的。在制订具体家礼条文时对古礼、俗礼的抉择取舍,体现了宋代家礼思想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家礼 司马光 朱熹
下载PDF
浊上变去见于南宋考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纶鑫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6,共4页
宋代司马光领衔编撰的《资治通鉴》294卷完成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浅学所能通。光门人刘女世尝撰《音义》十卷,世已无传。南渡后注者纷纷... 宋代司马光领衔编撰的《资治通鉴》294卷完成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浅学所能通。光门人刘女世尝撰《音义》十卷,世已无传。南渡后注者纷纷,而乖谬弥甚'。至宋末元初,胡三省历尽艰难,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汇合群书,订为补漏',完成了《资治通鉴音注》,成为'司马氏功臣'。现在流行的《资治通鉴》版本,是根据清代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音注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上变去 资治通鉴 全浊上声字 四库全书总目 切韵 辩误 实际语音 胡三省 南宋 司马光
原文传递
论传记文学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东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5-10,共6页
中国人谈到传记,首先总得提出二十四史,——特别是前四史当中的《史记》。我把这部《史记》彻头彻尾的读了,这才知道作者原来的目的,是把它作为经书的一部分,是《春秋》的扩大和发展。因此《汉书经笈志》把它列入春秋家,作为‘儒家者流... 中国人谈到传记,首先总得提出二十四史,——特别是前四史当中的《史记》。我把这部《史记》彻头彻尾的读了,这才知道作者原来的目的,是把它作为经书的一部分,是《春秋》的扩大和发展。因此《汉书经笈志》把它列入春秋家,作为‘儒家者流’的一部书。在写作方面,它运用了所谓“互见法”,例如在刘邦的记载中,从正面看,他是一个“宽大长者”,可是从侧面看,他既不宽大,也不是长者;在项羽的记载中,从正面看,他是“僄悍猾贼”,可是从侧面看“僄悍”可能有一些,‘猾贼’却说不上。所以要认识这两人的面貌,我们还必须从其他有关篇章看,不能停留在一篇作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司马光 史记 王安石 儒家 传记文学 朱熹 墓志铭 信陵君 刘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