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6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的犯的法理探究 被引量:157
1
作者 陈兴良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2-81,共10页
目的犯是指以超过的主观要素为罪责要素的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存在目的犯的规定。从犯罪构成理论分析,目的犯之目的是犯罪规定之外的主观要素,它与规定之内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目的犯的设立,为控方的举证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应当采用推定... 目的犯是指以超过的主观要素为罪责要素的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存在目的犯的规定。从犯罪构成理论分析,目的犯之目的是犯罪规定之外的主观要素,它与规定之内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目的犯的设立,为控方的举证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应当采用推定的方法正确地认定目的犯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犯 司法认定 主观要素 刑法 犯罪构成 犯罪故意
原文传递
骗取贷款罪司法认定的误识与匡正 被引量:70
2
作者 孙国祥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7,共8页
骗取贷款罪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犯罪司法认定中使用率极高的罪名。然而,司法实务部门对骗取贷款罪构成要素把握不一,有令该罪沦落为"口袋罪"之虞。法益侵害是犯罪构成要素解释的指针,骗取贷款罪保护的不是抽象的金融秩序,而是... 骗取贷款罪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犯罪司法认定中使用率极高的罪名。然而,司法实务部门对骗取贷款罪构成要素把握不一,有令该罪沦落为"口袋罪"之虞。法益侵害是犯罪构成要素解释的指针,骗取贷款罪保护的不是抽象的金融秩序,而是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该罪的被害人是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担保人及其担保财产不应纳入该罪的保护对象。无论是"骗取"行为还是"严重情节",都需要从有无侵害金融机构贷款安全方面进行实质认定。在有足额担保并且未造成贷款人实际损失或者案发前归还贷款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贷款行为不构成骗取贷款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骗取贷款罪 金融秩序 司法认定 贷款安全
原文传递
论诉讼欺诈的可罚性及其立法完善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翔 黄京平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年第6期24-29,共6页
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以提起诉讼的方式(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通过利用虚假的证据,促使法院做出错误的判决或者裁定,破坏司法机关正常活动(即法院正常审判活动),而使自己或者他人获得财产或者财产性利益的行为。这类案件在目前的司法... 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以提起诉讼的方式(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通过利用虚假的证据,促使法院做出错误的判决或者裁定,破坏司法机关正常活动(即法院正常审判活动),而使自己或者他人获得财产或者财产性利益的行为。这类案件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屡有发生。诉讼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可罚性,从实然的角度看,诉讼欺诈行为和诈骗罪之间存在包容关系,以诈骗罪论处该行为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不会造成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冲击和破坏。但是诉讼欺诈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具有独特性,以诈骗罪论处不足以全面和准确评价之,因此,以诈骗罪论处诉讼欺诈行为是目前司法站在功利主义和社会本位立场上的无奈选择,是两害权衡取其轻的结果。最终还需要通过立法上的犯罪化来彻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欺诈行为 可罚性 诉讼方式 司法认定 罪刑法定原则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司法认定——基于372份裁判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江晓华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7,共14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农民享有所在集体经济组织权益的基点。集体成员资格案件中法院是否认定成员资格的司法态度呈现明显冲突,法院拒绝认定的理由包括:资格认定不是平等民事主体间的纠纷,资格认定属于村民自治范畴,资格争议应由...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农民享有所在集体经济组织权益的基点。集体成员资格案件中法院是否认定成员资格的司法态度呈现明显冲突,法院拒绝认定的理由包括:资格认定不是平等民事主体间的纠纷,资格认定属于村民自治范畴,资格争议应由行政机关处理,资格认定缺乏实体法依据等。拒绝司法认定反映法院误解成员与集体经济组织关系的属性、固化理解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割裂司法认定和成员集体自治的关系、误解司法认定的法律效力的问题。法院主要通过综合因素考量或要件模式认定集体成员资格,存在要素组合方式不一致和要素地位不确定的问题。明确集体成员资格司法认定的个案特征和依附含义,按照司法认定指南—司法指导案例—司法解释的实践过程,不断累积提炼司法经验和共识,最终上升为对集体成员资格的立法或立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对集体成员资格认定贡献智识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集体成员资格 司法认定 司法指南
原文传递
危险驾驶犯罪行为的刑法界定 被引量:42
5
作者 肖中华 王海桥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8,共6页
危险驾驶犯罪行为在刑法上应作广义理解,是否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进行规范评价需要区别对待,特殊情形的完全昏醉和作为原因自由行为的危险驾驶不属于交通肇事罪的范畴。在对危险驾驶犯罪行为进行刑法界定时,应当在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建立... 危险驾驶犯罪行为在刑法上应作广义理解,是否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进行规范评价需要区别对待,特殊情形的完全昏醉和作为原因自由行为的危险驾驶不属于交通肇事罪的范畴。在对危险驾驶犯罪行为进行刑法界定时,应当在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建立特定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尤其要特别考虑其主观状态和具体所侵犯的法益,而司法认定中,要在正确刑事司法理念指导下特别注意若干问题。考虑到社会发展现实,认为将来有必要将危险驾驶作为公共危险犯予以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驾驶 刑法界定 交通肇事罪 司法认定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挪用公款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作富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86,共8页
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 ,不应只局限于“公共财产” ,。如果行为人挪用公物的目的是将其转换为货币 ,也应视为挪用公款。为了个人私利 ,挪用公款给单位使用 ,也可构成本罪。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 ,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分别作出不... 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 ,不应只局限于“公共财产” ,。如果行为人挪用公物的目的是将其转换为货币 ,也应视为挪用公款。为了个人私利 ,挪用公款给单位使用 ,也可构成本罪。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 ,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分别作出不同的处理。对于多次挪用公款的 ,应区别不同情形进行处理。对承包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 ,应区别是“活包”还是“死包” ,前者也可构成本罪。对“集体”挪用行为 ,应根据职务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 ,符合共同犯罪条件的 ,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司法认定 国家工作人员 数额
原文传递
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宪权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5-94,共10页
近年来 ,信用卡诈骗发案率呈上升趋势。有关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认定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应包含借记卡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中的“信用卡” ,不包括伪卡或废卡 ;对拾得信用卡并获取密码而加以... 近年来 ,信用卡诈骗发案率呈上升趋势。有关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认定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应包含借记卡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中的“信用卡” ,不包括伪卡或废卡 ;对拾得信用卡并获取密码而加以使用的行为 ,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对伪造信用卡并加以使用的行为 ,应以伪造金融票证罪论处。对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侵吞行为的定性 ,应依照刑法规定综合加以考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司法认定 中国 刑法 借记卡 定性
原文传递
中学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目标纲要(讨论稿) 被引量:23
8
作者 聂幼犁 於以传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3,共7页
编者按:当我们在酝酿这篇按语的时候,媒体披露了广东某市用假造低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消息.报纸还附上一幅照片,照片上一群学生拿着笔和本,仰看着兵马俑在记着什么.这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中学历史课程开展研究性学... 编者按:当我们在酝酿这篇按语的时候,媒体披露了广东某市用假造低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消息.报纸还附上一幅照片,照片上一群学生拿着笔和本,仰看着兵马俑在记着什么.这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中学历史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的 案例 司法认定 要求 根据 感触 邻里 兵马俑 历史资料 历史系
下载PDF
走向现代刑法:违法性认识的规范展开 被引量:39
9
作者 田宏杰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80,共13页
在"刑民不分"的前现代法律中,"不知法不免责"之"法",主要是伦理法、民商法,"责"则主要是采客观归责的侵权责任。而在"刑民有别"的现代法律中,由"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 在"刑民不分"的前现代法律中,"不知法不免责"之"法",主要是伦理法、民商法,"责"则主要是采客观归责的侵权责任。而在"刑民有别"的现代法律中,由"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法益保护和不法制裁的部门法层级结构和比例分配所决定,客观构成要件中的规范要素以前置法的规范评价为核心,相应地,行为之前置法不法性认识乃主观构成要件的必备要素。是故,违法性认识错误实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违法性认识错误,仅指前置法不法性认识错误,系事实错误范畴;广义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则指传统的刑事违法性认识错误,系法律错误范畴。前者决定故意的有无,后者影响责任的轻重。实践中,两者均得或者依据裁判规则进行推论,或者运用刑事推定进行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前置法不法性认识 刑事违法性认识 司法认定
原文传递
新刑法中单位累犯之认定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凯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1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单位累犯特别是其认定是刑法理论上与刑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新刑法公布施行后,刑法界对于单位累犯特别是其认定认识不一,本文依据我国新刑法的有关规定,初步论述了单位累犯认定的问题。
关键词 刑法 单位累犯 司法认定 1997年 中国
下载PDF
犯罪数额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勇 高新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31,共4页
犯罪数额是与犯罪行为相关联并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利益数量,它对我国刑法中许多罪名的定罪量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对犯罪数额的规定大致有概括型、具体型和比例型三种方式。实现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和概括性、立法稳定性和司法可... 犯罪数额是与犯罪行为相关联并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利益数量,它对我国刑法中许多罪名的定罪量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对犯罪数额的规定大致有概括型、具体型和比例型三种方式。实现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和概括性、立法稳定性和司法可操作性的和谐与平衡是犯罪数额立法的价值目标。司法实践中应当结合刑法基本理论,对未完成犯罪、共同犯罪和罪数形态中的数额进行准确地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数额 立法方式 司法认定
下载PDF
正当防卫的司法偏差及其纠正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1-57,共17页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对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者其他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偏差,主要表现为正当防卫与普通犯罪的混淆以及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混淆。之所...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对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者其他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偏差,主要表现为正当防卫与普通犯罪的混淆以及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混淆。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对正当防卫性质缺乏正确认识,此外,还与维稳观念和案件考评机制密切相关。为解决正当防卫的司法偏差,应当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并且通过指导性案例和司法解释等方式,形成正当防卫的司法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司法认定 司法规则
下载PDF
职务侵占罪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认定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祥青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6,共7页
职务侵占罪是一种常见多发性财产犯罪 ,但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 ,对于如何理解、掌握本罪的罪状及构成要件 ,如何确定本罪共犯的罪名等问题 ,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选择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等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 ,客观... 职务侵占罪是一种常见多发性财产犯罪 ,但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 ,对于如何理解、掌握本罪的罪状及构成要件 ,如何确定本罪共犯的罪名等问题 ,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选择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等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 ,客观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工作条件便利”的区别 ,如何理解“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罪状表述 ,以及不同身份者共同侵占单位财物行为的定性等四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 ,着重从刑法一般理论层面作了较为充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罪 罪状 职务侵占罪 司法认定 财物 客观方面 刑法理论 便利 单位 兼职人员
原文传递
侵占罪若干适用问题探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黄祥青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侵占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是目前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界共同关注、且分歧意见较多的问题。本文选择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特有支配关系该如何界定、遗忘物与遗失物有无区别、以及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行为的认定等三道难题 ,... 侵占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是目前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界共同关注、且分歧意见较多的问题。本文选择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特有支配关系该如何界定、遗忘物与遗失物有无区别、以及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行为的认定等三道难题 ,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占罪 立法分析 司法认定 刑法 遗忘物
原文传递
论财产犯罪的司法认定 在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演讲 被引量:30
15
作者 陈兴良 《东方法学》 2008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财产犯罪认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产犯罪的有因与无因的问题。如果客观上采取了属于财产犯罪的手段,但之前存在经济纠纷或其他特殊的原因,那么行为人即使实施刑法所规定的某些财产犯罪手段取得了财物,也不能构成财产犯罪。这在认定... 财产犯罪认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产犯罪的有因与无因的问题。如果客观上采取了属于财产犯罪的手段,但之前存在经济纠纷或其他特殊的原因,那么行为人即使实施刑法所规定的某些财产犯罪手段取得了财物,也不能构成财产犯罪。这在认定财产犯罪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财产犯罪与某些民事纠纷相区分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有因 无因 司法认定
下载PDF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肖晚祥 《东方法学》 2010年第5期42-52,共11页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具有行为的实质非法性、公开性、犯罪对象的不特定性和还本付息的承诺四个特征。构成该罪不以"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为构成要件,应当以行为是否"违反国家融资管理法律规定"作为要件。非法吸收公众...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具有行为的实质非法性、公开性、犯罪对象的不特定性和还本付息的承诺四个特征。构成该罪不以"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为构成要件,应当以行为是否"违反国家融资管理法律规定"作为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数额应当结合该罪的犯罪客体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认定。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委托理财,应当从合同是否存在保底条款、合同的签订是否针对不特定对象、资金的去向和用途、是否造成投资人损失四个方面综合认定。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应当从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行为人的经济能力、筹集的资金的实际用途和去向,是否实际归还等方面综合考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非法经营罪具有特别法和普通法的竞合关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应当适用特别法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犯罪构成 司法认定
下载PDF
积极预防型社会治理模式下危险作业罪的认定与检视 被引量:30
17
作者 钱小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23,共11页
积极预防型社会治理模式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刑法观,促进了刑法观的更新与发展。以积极预防刑法立法观为导向而创设的危险作业罪,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与安全生产风险预防的客观需要。在该罪认定上,应贯彻实质理性的刑法解释观,对现实... 积极预防型社会治理模式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刑法观,促进了刑法观的更新与发展。以积极预防刑法立法观为导向而创设的危险作业罪,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与安全生产风险预防的客观需要。在该罪认定上,应贯彻实质理性的刑法解释观,对现实危险、危险行为进行必要的限缩解释,将该罪罪过认定为故意具有实质的合理性;以协同治理的刑事一体观为导向,确立危险作业罪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行政合规制度,完善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的过程监督,实现对危险作业犯罪的妥当处罚,可以合理、有效地发挥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预防 社会治理 危险作业罪 司法认定
原文传递
监督过失的提倡及其司法认定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兰英 马文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5年第5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被监督者 过失责任 司法认定 从属关系 业务过失 实质问题 危害结果 过失行为 从业人员
原文传递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 被引量:28
19
作者 "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研究"课题组 丁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0-58,共9页
以刑法的实质解释论为立场,在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要素上能够实现罪刑法定原则下刑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吸收公众存款资格的金融机构能够成为该罪的主体;该罪的行为对象"公众"可界定为具有社会性(或特定的但具... 以刑法的实质解释论为立场,在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要素上能够实现罪刑法定原则下刑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吸收公众存款资格的金融机构能够成为该罪的主体;该罪的行为对象"公众"可界定为具有社会性(或特定的但具有随时向社会性发展的可能)的多数人;该罪中的"非法"是为特别提示司法工作人员注意:单位或个人依据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而吸收公众存款的,则具有违法阻却事由,不成立该罪;对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之中的"变相",应对其作实质性的理解,即通过各种手段不以"存款"的名义出现,可能吸收能够变现成资金的实物,最终达到了存款的目的,同样应入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司法认定 实质解释论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司法认定中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上)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宪权 吴允锋 《犯罪研究》 2002年第1期22-28,共7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有组织犯罪.在近期全国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列为打击重点.1997年修订后的我国刑法第294条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有组织犯罪.在近期全国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列为打击重点.1997年修订后的我国刑法第294条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为了更有力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2000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无疑对于司法实践中审理此类案件,正确适用法律是非常有帮助的.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解释>对刑法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发展组织成员"、"包庇"、"纵容"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时,仍然有很多问题,例如,究竟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中"入境"和"黑社会组织"的理解等都是值得探讨的理论与实践的难题.本文拟就司法实践中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一些难以把握的问题略抒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司法认定 有组织犯罪 “严打”整治斗争 刑法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