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科技的协调与整合 被引量:30
1
作者 郑戈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1,共9页
与金融科技(FinTech)改变了金融业的实际运行状态一样,法律科技(LawTech或Legal Tech)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政府科技(Gov Tech)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司法程序的运转机制。在建设智慧法院的过程中,我国法院系统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 与金融科技(FinTech)改变了金融业的实际运行状态一样,法律科技(LawTech或Legal Tech)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政府科技(Gov Tech)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司法程序的运转机制。在建设智慧法院的过程中,我国法院系统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升法院的办案效率、公正水平和便民程度。但这些基本属性和应用场景迥异的信息技术在司法场域如何避免相互冲突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讨论的问题。本文旨在描述这些技术应用于法院工作时的各自优势、比较它们的不同应用场景,并分析它们可能产生冲突的情形,最后提出一种协调技术冲突,打造更具系统性和整合性的司法技术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技术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分析技术 技术整合
原文传递
制度角色和制度能力——以元杂剧为材料 被引量:24
2
作者 苏力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3-86,共14页
元杂剧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昏官与能吏(包括污吏)共存。从比较制度能力和个人制度角色来观察,中国古代官员需要借助胥吏来完成其政治任务,而这正是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过分重视道德文章而忽略司法技术知识所引发的一个... 元杂剧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昏官与能吏(包括污吏)共存。从比较制度能力和个人制度角色来观察,中国古代官员需要借助胥吏来完成其政治任务,而这正是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过分重视道德文章而忽略司法技术知识所引发的一个弊端。由此,也显示出从比较制度能力和个人制度角色论证司法独立的重要性比用权威断言和比较道德角色的论证来得更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技术 中国传统社会 司法独立 胥吏 政治任务 用权 政治生活 制度能力 个人 弊端
原文传递
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理念及技术的形成与确立 被引量:19
3
作者 侯欣一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51,共12页
本文根据陕甘宁边区司法档案、边区政府文件、当事人日记等第一手资料,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的司法制度、司法理念及司法技术形成的过程和基本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以及当时社会各界对其的反映和评... 本文根据陕甘宁边区司法档案、边区政府文件、当事人日记等第一手资料,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的司法制度、司法理念及司法技术形成的过程和基本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以及当时社会各界对其的反映和评价。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上述努力能加深对我国现实司法制度,特别是司法理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司法制度 司法理念 司法技术 技术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 政府文件 当事人
原文传递
作为治理技术的司法:家事审判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拥军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181,共11页
家事审判改革是国家为克服这种家庭危机所做出的司法应对,具有社会治理的意义。因为它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而启动,所以呈现出"政治动力学"的面相。这是一套致力于情感修复和心灵征服的技术,一套旨在别人帮助下实现自我转变... 家事审判改革是国家为克服这种家庭危机所做出的司法应对,具有社会治理的意义。因为它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而启动,所以呈现出"政治动力学"的面相。这是一套致力于情感修复和心灵征服的技术,一套旨在别人帮助下实现自我转变的"自我技术"。这些技术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仿古"。如果我们承认中国的家事纠纷有其特殊性的话,那么它就真的需要从实践主义出发提炼一套务实的司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事审判 家事纠纷 社会治理 司法 司法技术
原文传递
法律中的语言游戏与权力分配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少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64,共14页
既然法律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那么表达法律的语言就足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立法者通过语言,确立了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而语言所表征的分配方式本身,证明着规范的正当性。但是,立法者通过语言对社会权力所做的分配不可... 既然法律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那么表达法律的语言就足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立法者通过语言,确立了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而语言所表征的分配方式本身,证明着规范的正当性。但是,立法者通过语言对社会权力所做的分配不可能终局性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向后延伸到司法过程中。司法者通过对个案中具体权利的决断与平衡,将立法者对社会权力所做的初次分配现实化、具体化、个别化。所以说,法之正义是由立法者和司法者共同缔造的,在立法者和司法者那里,语言本身都是一种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立法技术 司法技术 权力分配
原文传递
政治性与司法技术之间:法院院长选任的复合二元结构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忠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9,共13页
司法职业主义和政治法学对于法院院长的选任存在尖锐冲突,两者分别以司法技术和政治性作为标准。在中国制度时态下,这一对立表现为知识类型的设置。司法政治基于各种考虑,在组织设计上,政治性和司法技术分别对应于法院院长、副院长和法... 司法职业主义和政治法学对于法院院长的选任存在尖锐冲突,两者分别以司法技术和政治性作为标准。在中国制度时态下,这一对立表现为知识类型的设置。司法政治基于各种考虑,在组织设计上,政治性和司法技术分别对应于法院院长、副院长和法院不同层级,表现出一种复合的二元结构知识类型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技术 政治性 知识类型 二元结构
原文传递
人民法庭法官的司法过程与司法技术——全国32个先进人民法庭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其才 黄宇宁 赵小蜂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共11页
对32个先进人民法庭的实证分析可为中国基层司法之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各先进法庭法官的司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表现为在基本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以社会效果为核心的基于法律的预裁判——社会效果预测——调解/说服(利用法律、政策、情... 对32个先进人民法庭的实证分析可为中国基层司法之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各先进法庭法官的司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表现为在基本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以社会效果为核心的基于法律的预裁判——社会效果预测——调解/说服(利用法律、政策、情理等各种方式)——达成调解协议/裁判——社会效果实现的混合的纠纷解决过程。人民法庭法官的司法技术包括涉及关系、地位与权力预裁判调整的调解/说服术、弥合法律与现实差距的预裁判的调整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法庭 司法过程 司法技术
原文传递
行政首长应当出庭应诉吗?——在司法的技术、权能与功能之间 被引量:17
8
作者 吕尚敏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103,共6页
从司法技术的角度看,首长应诉制度存在"去专业化"之倾向,无助于提升司法的公正性。但此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法院司法审查权能之实际不足所引发的行政诉讼之整体危机,并对行政纠纷之彻底解决有所助益,故其在当下具有一... 从司法技术的角度看,首长应诉制度存在"去专业化"之倾向,无助于提升司法的公正性。但此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法院司法审查权能之实际不足所引发的行政诉讼之整体危机,并对行政纠纷之彻底解决有所助益,故其在当下具有一种作为权宜性策略的适行性。但是,《行政诉讼法》不宜直接规定首长应诉制度,而仅需对被告委派代理人出庭作出一般性宣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首长 出庭应诉 司法技术 司法权能
原文传递
《送法下乡》:一个读本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芝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5-113,共9页
本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读《送法下乡》。首先 ,进入该书的语境 ,以贴近作者的视角 ,“重构”中国基层司法制度 :肯定任何司法知识都是地方性知识 ,而且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还包括许多“无言之知” ;认识中国特定的政法传统、“转型时期... 本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读《送法下乡》。首先 ,进入该书的语境 ,以贴近作者的视角 ,“重构”中国基层司法制度 :肯定任何司法知识都是地方性知识 ,而且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还包括许多“无言之知” ;认识中国特定的政法传统、“转型时期”的司法特点以及基层司法的特殊性 ;考察基层法院的法官在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各种知识解决纠纷 ,以此“正当化”法官在司法运作中所使用的知识和技术。其次 ,从一般读者的角度进入 ,展示该书给予人的智识的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法下乡》 基层司法制度 司法知识 司法技术 法官
原文传递
裁判上之类比推论辨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林林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0,共8页
裁判上类比推论的妥当性,取决于裁判者对类比点的选择,以及如何确定被比较个案的特征。与一般类比不同的是,裁判者必须考察法规范所隐含的价值判断,运用评价才能展开法律上的类推。因此,虽然类推适用具有逻辑推论的形式,但其实质是一种... 裁判上类比推论的妥当性,取决于裁判者对类比点的选择,以及如何确定被比较个案的特征。与一般类比不同的是,裁判者必须考察法规范所隐含的价值判断,运用评价才能展开法律上的类推。因此,虽然类推适用具有逻辑推论的形式,但其实质是一种可辩驳的论辩性论证。类比推论的关节和难点,是规范事实和个案事实之间的"相似性"判断,这需要裁判者观照构成要件理论和类型理论,综合各种与类推相关的司法技术,在规范与事实、方法与结果之间寻求一种反思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推论 评价 相似性 司法技术
原文传递
民法典中参照适用条款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雷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3,共16页
参照适用又被称为授权式类推适用、法定类推适用等,是指法律明定将关于某种事项所作的规定,适用于最相类似的其他事项。《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大量参照适用条款,给我们在用法学方法论找法、用法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新的命题,有... 参照适用又被称为授权式类推适用、法定类推适用等,是指法律明定将关于某种事项所作的规定,适用于最相类似的其他事项。《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大量参照适用条款,给我们在用法学方法论找法、用法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新的命题,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寻找法律”环节的方法论。参照适用、类推适用、拟制、直接适用、补充适用属于不同的法律思考方法和法律适用方法。参照适用的核心难题是规范参照适用司法技术,防止法官恣意,增强法律安定性。参照适用较之类推适用具有更高的确定性。参照适用可以引导我们探索立法者在实定法中的未尽之言。参照适用是释放民法典体系效益、避免重复规定的立法技术。参照适用立法技术有助于避免重复规定,实现立法简约;对法律条文适用范围的妥当安排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参照适用。参照适用有意识地弥补《民法典》的漏洞,是具有“造法”功能的司法技术,但参照适用也不是对法律漏洞的终结。经由参照适用技术可以“创造”法律,推动法律发展,实现民法典的再体系化和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参照适用 立法技术 司法技术 类推适用
下载PDF
认真对待事实与将常理引入司法——减少争议判决之司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红海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法院的判决越来越容易为公众所知晓,其结果之一是有些判决引发了社会争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争议判决的出现,从技术上看是源于法官对案件事实的不当剪辑,实质上却是因为法官对法外因素的... 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法院的判决越来越容易为公众所知晓,其结果之一是有些判决引发了社会争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争议判决的出现,从技术上看是源于法官对案件事实的不当剪辑,实质上却是因为法官对法外因素的考虑及对社会常理的忽视。只有要求法官必须对当事方提出的法律意见进行有效回应,允许并要求法官为疑难案件形成更为具体的规则,将常理引入司法,才能克服上述弊病,恢复司法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议判决 事实 常理 司法技术
原文传递
司法技术与司法公信力建构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国龙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共8页
司法公信力总是以公正司法为最终依托。在追求公正司法的过程中,法院努力通过司法技术积极回应个案在法律层面的精确适用和在社会公正层面的公开说理,则是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司法技术是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内在要件,通过司法技术... 司法公信力总是以公正司法为最终依托。在追求公正司法的过程中,法院努力通过司法技术积极回应个案在法律层面的精确适用和在社会公正层面的公开说理,则是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司法技术是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内在要件,通过司法技术建构司法公信力是法院应对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权威性式微的迫切需要,以促成社会在影响性司法个案当中达成司法共识,最终建构司法的公信力和树立司法的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司法 司法技术 司法公信力 司法权威 司法共识
原文传递
举证妨碍规则在赔偿确定阶段的适用及其限制——兼评新《商标法》第63条第2款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泽吾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4,共5页
知识产权赔偿确定问题属于事实问题,是举证妨碍规则得以在赔偿确定阶段适用的逻辑前提。举证妨碍规则不是一种新的赔偿确定方法,只是一种贯彻侵权获利或侵权损失的赔偿确定方法的司法技术,同样存在适用例外。新《商标法》第63条第2款贡... 知识产权赔偿确定问题属于事实问题,是举证妨碍规则得以在赔偿确定阶段适用的逻辑前提。举证妨碍规则不是一种新的赔偿确定方法,只是一种贯彻侵权获利或侵权损失的赔偿确定方法的司法技术,同样存在适用例外。新《商标法》第63条第2款贡献巨大,但仍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妨碍 事实问题 司法技术 适用例外
下载PDF
涉网案件地域管辖规则修改问题刍议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翔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5-163,180,共9页
互联网空间地址与现实空间地址的非对应性,使运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域管辖规定去判断涉及互联网案件的管辖法院会有一定困难。目前学者们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主要集中于针对互联网的特点,建构新的地域管辖规则。但本文认为,目前《民事... 互联网空间地址与现实空间地址的非对应性,使运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域管辖规定去判断涉及互联网案件的管辖法院会有一定困难。目前学者们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主要集中于针对互联网的特点,建构新的地域管辖规则。但本文认为,目前《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地域管辖制度具有合理性,不需要也不能够针对互联网的特点去修改法典的规定。解决地域管辖规定适用困难的方向,应当是发展包括解释地域管辖法律和认定地域管辖事实在内的司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涉网案件 地域管辖 司法技术
原文传递
司法知识及其形态变迁的社会逻辑——从“难办案件”的处理切入 被引量:8
16
作者 方乐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3,共11页
与传统中国社会难办案件的处理更多依赖于法官个人的伦理实践不同,当下中国司法场域里的难办案件处理术,则更多表现为一种知识的公共实践。这种知识的公共实践不仅会强化国家对于基层社会的治理与控制,而且也有利于公民社会与公共生活... 与传统中国社会难办案件的处理更多依赖于法官个人的伦理实践不同,当下中国司法场域里的难办案件处理术,则更多表现为一种知识的公共实践。这种知识的公共实践不仅会强化国家对于基层社会的治理与控制,而且也有利于公民社会与公共生活的整体建构。因此,当下中国的司法改革,就不仅要留意社会转型对司法知识及其形态变迁所起的作用,更要注意司法知识对于社会的型塑,以便能够在司法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司法知识与社会结构和文化情境系统全面而良性互动的机制,最终推动中国司法与社会全面而优质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知识 难办案件 司法技术 日常经验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刍议量刑的一般规则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祥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7-110,共4页
量刑平衡是一个人们长期关注而至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司法难题。从合理规制角度着眼,文章提出从两个方面构建必要的、可资操作的量刑规范,即审判人员在司法价值取向和刑事政策方面应当遵循的规范;以及审判人员在司法技术方面应当遵守... 量刑平衡是一个人们长期关注而至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司法难题。从合理规制角度着眼,文章提出从两个方面构建必要的、可资操作的量刑规范,即审判人员在司法价值取向和刑事政策方面应当遵循的规范;以及审判人员在司法技术方面应当遵守的规则。文章着重就第一方面的规范作了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 审判人员 司法技术 司法价值 刑事政策 规制 应当 规则 规范 个人
下载PDF
刑法司法解释:现状、成因及其走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利子平 詹红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74,共4页
我国刑法司法解释存在解释权力的异化、解释主体的泛化、解释内容的分散化、解释效力的矛盾化等问题。目前,"两高"发布具有普遍效力的刑法司法解释具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从应然性的角度看,刑法司法解释最终将还原成为一... 我国刑法司法解释存在解释权力的异化、解释主体的泛化、解释内容的分散化、解释效力的矛盾化等问题。目前,"两高"发布具有普遍效力的刑法司法解释具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从应然性的角度看,刑法司法解释最终将还原成为一种司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司法解释 应然性 司法技术
下载PDF
刑法问题类型划分方法与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50,共7页
依据刑法问题类型划分的方法,我国刑法学中有关犯罪构成中构成要件排列顺序的四种观点是分别在刑法学问题即解释选择问题的意义上和刑法问题即司法技术问题的意义上被讨论的。从刑法问题类型的划分上来看,犯罪构成中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 依据刑法问题类型划分的方法,我国刑法学中有关犯罪构成中构成要件排列顺序的四种观点是分别在刑法学问题即解释选择问题的意义上和刑法问题即司法技术问题的意义上被讨论的。从刑法问题类型的划分上来看,犯罪构成中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问题属于司法技术问题,因此,犯罪构成中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的认定为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类型 解释选择 司法技术 犯罪构成 排列顺序
原文传递
技术性:司法权威的一个内在面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国龙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6期27-36,共10页
在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不断呈现社会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下,热点司法个案已开始成为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焦点,相关的司法风险也在逐渐地呈现。就司法的社会公信力而言,中国司法似乎已经无奈地陷入到了塔西佗陷阱当中。在司法权威的建构上,中... 在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不断呈现社会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下,热点司法个案已开始成为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焦点,相关的司法风险也在逐渐地呈现。就司法的社会公信力而言,中国司法似乎已经无奈地陷入到了塔西佗陷阱当中。在司法权威的建构上,中国司法迫切地需要在司法的技术性层面不断地努力。虽然司法技术并不构成公正司法的充分条件,但无疑却是必要条件和最低评价标准。对于司法权威而言,技术性乃是司法权威的一个内在面向,技术性司法权威的建构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获得社会的普遍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威 司法技术 司法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