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吏无脸”——清代刑部书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小悠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8,共9页
清代政治,有"与胥吏共天下"的特点,其中权势最盛者,当推中央部吏。清代部吏已形成职业垄断,又利用行政程序,代"所学非所用"的官僚士大夫发布、执行政令。六部中以刑部专业化水准最高、政务最为繁冗,但刑部书吏恰恰... 清代政治,有"与胥吏共天下"的特点,其中权势最盛者,当推中央部吏。清代部吏已形成职业垄断,又利用行政程序,代"所学非所用"的官僚士大夫发布、执行政令。六部中以刑部专业化水准最高、政务最为繁冗,但刑部书吏恰恰地位最低,舞弊问题最少。盖因刑部在雍正以后调整了行政运作程序,又能调动司官的能动性,改变了部内官吏关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刑部 书吏 司官 舞弊
原文传递
清代六部司官的“乌布” 被引量:5
2
作者 毛亦可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91,共14页
"乌布"是清代六部中标识司官职务名目的满语称呼,包括掌印、主稿、帮印、帮稿、管股等。掌印和主稿最先出现,并在乾隆年间形成掌印、主稿对所办事务负责的制度。嘉道时期,又出现帮印、帮稿、管股等一系列名目,乌布演化为一种... "乌布"是清代六部中标识司官职务名目的满语称呼,包括掌印、主稿、帮印、帮稿、管股等。掌印和主稿最先出现,并在乾隆年间形成掌印、主稿对所办事务负责的制度。嘉道时期,又出现帮印、帮稿、管股等一系列名目,乌布演化为一种与官缺分离的职位序列。官缺由吏部铨选,决定司官的资格、薪俸、待遇,乌布则由本部堂官任命,决定司官在部内的日常工作与所需承担的责任。清末新官制改革时期,又出现司长、局长、科长、股长、科员等"新乌布"。乌布进一步演化为一套新的职事官体系,与现代职官制度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部 司官 乌布 差遣 职位
原文传递
从子弟书看清代旗人官吏的日常工作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晓婷 冷纪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子弟书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北京的八旗子弟们创立的一种曲艺艺术,以作者、表演者、听众都是八旗子弟而得名。子弟书中有很多篇章记录了清代中后期旗人官吏的日常工作。结合清史可以从中了解清代侍卫如何站岗、值班、参加礼仪庆典;也可... 子弟书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北京的八旗子弟们创立的一种曲艺艺术,以作者、表演者、听众都是八旗子弟而得名。子弟书中有很多篇章记录了清代中后期旗人官吏的日常工作。结合清史可以从中了解清代侍卫如何站岗、值班、参加礼仪庆典;也可以还原当时文职京官的工作细节,包括如何主持祭祀、管理皇家马轿以及处理政府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弟书 木兰秋狝 喜起舞 銮仪卫 司官
下载PDF
清代刑部之堂司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小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3,共9页
清代刑部的堂司关系对刑部政务能否顺畅地进行专业化运作有着重要影响。其变化从堂司之间的礼仪反差中直观地表现出来。雍正以前,司官对堂官的依附性较小,礼仪亦较简略;乾隆以后,司官对堂官的依附性逐步加强,礼仪也越发隆重。堂司之间... 清代刑部的堂司关系对刑部政务能否顺畅地进行专业化运作有着重要影响。其变化从堂司之间的礼仪反差中直观地表现出来。雍正以前,司官对堂官的依附性较小,礼仪亦较简略;乾隆以后,司官对堂官的依附性逐步加强,礼仪也越发隆重。堂司之间的工作交往以日常在部时的"说堂—画稿"和堂司数人同时钦差在外审案为两个主要途径。其中"说堂—画稿"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区别。乾隆时期,同司各官倾向于自由竞争,以"说堂"为契机博得堂官赏识;嘉庆、道光以后,司内明确了固定的掌印、主稿人选,逐渐向科层制转变。而"钦差办案"总体来说是堂司官员之间形成私交的终南捷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刑部 堂官 司官 礼仪 交往模式
原文传递
端方收藏与晚清士风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建斌 《档案春秋》 2016年第8期59-61,共3页
清末京城流行一句谚语:“六部三司官,大荣小那端老四。”提到的是清末京城中有名的顽主,三个官员指的是荣铨、那桐、端方。端方是满洲正白旗人,与那桐、荣庆被誉为晚清“旗人三才子”。
关键词 士风 军机大臣 翁同龢 司官 正白旗 协办大学士 钦选议员 宣统元年 家庭生活 湖北巡抚
下载PDF
晚清六部司官公务生活的时与空——以刑部司官唐烜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雁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93,共12页
本文以一个司法部门司官为中心,在晚清大变革这一特定的时空中,以其工作时间为线索,来勾勒六部司官工作、假期、值班等公务活动的轮廓。通过梳理可以看到,司官因部中职责的不同,在工作时间和强度上有很大的差异,负责本司具体事务的"... 本文以一个司法部门司官为中心,在晚清大变革这一特定的时空中,以其工作时间为线索,来勾勒六部司官工作、假期、值班等公务活动的轮廓。通过梳理可以看到,司官因部中职责的不同,在工作时间和强度上有很大的差异,负责本司具体事务的"掌印、主稿"工作强度比较大,普通司员较为清闲,甚至大部分时间可以不用进署;正常工作时间外,司官还有本衙门值班和早朝值班。同衙门中,堂官负责决策事务,不常入署,工作相对清闲,书吏因负责大量的文案、后勤工作,工作最为忙碌。六部中,吏、户、刑等部司官工作压力较大;工、礼等部司官压力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部 司官 工作时间 公务生活
原文传递
清初部院司官体制考——兼谈作为过程的“清承明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子木 《古代文明》 CSSCI 2019年第1期78-85,127,共9页
清初部院内部结构经历了由正副理事官体制向司官制的过渡。关外时代的正副理事官体制以旗授官,而非以司分职,入关后一度与汉官系统的司官制并存,满官藉助品秩的优势实现对汉官的全面监临与掌控。顺治八年前后,清廷开始尝试理事官的分司... 清初部院内部结构经历了由正副理事官体制向司官制的过渡。关外时代的正副理事官体制以旗授官,而非以司分职,入关后一度与汉官系统的司官制并存,满官藉助品秩的优势实现对汉官的全面监临与掌控。顺治八年前后,清廷开始尝试理事官的分司,但各部落实的程度与范围均不尽相同,新旧制度由此交互。顺治十五年划一满汉官制,满洲旧制全面向明制靠拢。康熙初年制度复旧,部院权力结构上实际恢复了理事官体制的精神。圣祖亲政后,缩减旗分缺,建立折衷的满缺司官调拨制。由于官书编纂时的"追改",这一过程晦暗不清,本文利用清初满汉文档案与题名文献,尝试厘清部院司官制确立的曲折过程,为理解"清承明制"的复杂性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部院 司官 理事官 清承明制
下载PDF
日本法隆寺收藏的金代铜镜
8
作者 陈洪 《文博》 1991年第2期82-,96,共2页
1989年2月10日的日本《中日新闻报》发表消息说,奈良法隆寺发现了一面西夏铜镜,“铜镜背面沿外缘,铸有‘永安三年上元日陕西东运司官造’等二十五字,中心部位铸有四匹兽”。笔者仔细看过报纸上的文字及所附铜镜照片,确信这面铜镜不是所... 1989年2月10日的日本《中日新闻报》发表消息说,奈良法隆寺发现了一面西夏铜镜,“铜镜背面沿外缘,铸有‘永安三年上元日陕西东运司官造’等二十五字,中心部位铸有四匹兽”。笔者仔细看过报纸上的文字及所附铜镜照片,确信这面铜镜不是所谓“西夏铜镜”,而是金代的“承安三年”四鼠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隆寺 金代 承安 中日新闻 司官 西夏文 北京故宫博物院 刘一曼 三年 博物馆藏
下载PDF
铜川博物馆馆藏金代铜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兰芳 《文博》 1988年第5期81-82,共2页
铜川博物馆近年来征集了一部分金代铜镜,现择其中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1、柳毅传书人物故事镜(图一)、圆形,直径17.8厘米,镜背圆纽,无纽座,纽左侧上方沿着镜边伸出一株大树,延伸至右上方,树下一女子衣带飘拂,两臂置于胸前,其对... 铜川博物馆近年来征集了一部分金代铜镜,现择其中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1、柳毅传书人物故事镜(图一)、圆形,直径17.8厘米,镜背圆纽,无纽座,纽左侧上方沿着镜边伸出一株大树,延伸至右上方,树下一女子衣带飘拂,两臂置于胸前,其对面一男子身体微前倾,双手对握,二人作对话状,右侧几只怪羊徜徉在草地上,纽右侧至边缘处有一人牵马侍立,树下方有长方形框铭,但字迹磨损难辩。纽下方饰波涛起伏的湖水,几只鱼儿游嬉于其中。该镜纹饰取材于唐李朝威传奇中的《柳毅传书》。 2、“吴牛喘月”故事镜(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馆藏 人物故事镜 李朝威 柳毅传书 金代 右上方 瑞兽镜 《金史》 承安 司官
下载PDF
从《马氏文通·序》的两处误标说到顿号在古籍整理中的使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友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8-50,57,共4页
一九八三年九月商务印书馆新版《马氏文通·序》中有这样两句话: 天下之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前不能相混。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家之“以”“准”“皆”“各”“及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 一九八三年九月商务印书馆新版《马氏文通·序》中有这样两句话: 天下之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前不能相混。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家之“以”“准”“皆”“各”“及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司官之式,皆各自为条例。 句中的“及其”“即若”,标点错了。正确的标点应是“及”“其”“即”“若”。换言之,从“以”到“若”,所指凡八事,非六事。洪诚先生的《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中选有此序。洪诚先生的书早出一年,但其标点错误与此同。洪诚先生注解了“根”“尘”“法”“相”,未注“以”“准”“皆”“各”等八字,想是盖阙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古籍整理 法律家 八事 司官 语言文字学 第二人称代词 牢城 宣敕 胡三省
下载PDF
曾国藩如何整治政治生态
11
作者 刘绪义 《中国人大》 2017年第7期54-55,共2页
嘉道年间的政治生态对于清末官场道德堕落的现象,洪亮吉、姚莹、曾国藩等人都有过深入的剖析。在洪亮吉看来,昏庸无知、奴才充斥官场,唯利是图已成风气。做官先问肥缺:"守令之心思不在民也,必先问一岁之陋规若何,属员之馈遗若何,钱粮... 嘉道年间的政治生态对于清末官场道德堕落的现象,洪亮吉、姚莹、曾国藩等人都有过深入的剖析。在洪亮吉看来,昏庸无知、奴才充斥官场,唯利是图已成风气。做官先问肥缺:"守令之心思不在民也,必先问一岁之陋规若何,属员之馈遗若何,钱粮之赢余若何。"(《卷施阁文甲集·守令篇》)书吏膨胀,差役横行。上下相瞒,"州县以蒙道府,道府以蒙督抚,督抚以蒙皇上。"(《征邪教疏》)王先谦则直指"堂官不如司官,司官不如书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 嘉道年间 姚莹 司官 罗泽南 道德堕落 曾国荃 胡林翼 李续宾 必先
原文传递
喷水
12
作者 赵明钧 《连环画报》 2015年第3期44-45 4,共3页
1莱阳宋玉叔调任京城为部曹司官,租一处空宅院安排眷属,房子没人住,甚为荒凉。2一夜,两个丫环伺奉老太太睡在正屋,闻听院内扑扑有声,如裁缝向衣服上喷水的声音。3两个丫环在窗户上捅破个小洞,往外窥视。4见院中一个老太太,矮身驼背,白... 1莱阳宋玉叔调任京城为部曹司官,租一处空宅院安排眷属,房子没人住,甚为荒凉。2一夜,两个丫环伺奉老太太睡在正屋,闻听院内扑扑有声,如裁缝向衣服上喷水的声音。3两个丫环在窗户上捅破个小洞,往外窥视。4见院中一个老太太,矮身驼背,白发如帚,环院游走,疏急作鹤步,且行且喷水,水出不穷。5老夫人亦被惊动,两个丫环搀扶老夫人到窗户下,向外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叔 鹤步 部曹 司官 窗下 聊斋志异 上台阶 宋先生 长竿
原文传递
清代刑部的提牢官
13
作者 郑小悠 《文史知识》 2014年第12期69-74,共6页
清代京师地区的监狱建在刑部衙门内,刑部设有提牢厅、司狱司,管理部内南、北两监一切事务。司狱司有常设的管狱官,即司狱。提牢厅则无定员,刑部堂官委派各司满、汉主事各一人提牢,为期一年。提牢一差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门槛低、任期短,... 清代京师地区的监狱建在刑部衙门内,刑部设有提牢厅、司狱司,管理部内南、北两监一切事务。司狱司有常设的管狱官,即司狱。提牢厅则无定员,刑部堂官委派各司满、汉主事各一人提牢,为期一年。提牢一差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门槛低、任期短,第二是责任重、处分多。因此,提牢一差颇有刑部新司官试金石的意味,能获得提牢差事并任满无差错者,日后在部内多能获得光明的前程。按照铨选制度,新进士分部后,称为"在额外主事上学习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牢 狱司 司狱 铨选制度 反狱 司官 副都御史 刑部尚书 庚辛提牢笔记 赵舒
原文传递
宋官窑论稿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民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7-54,共8页
宋代官窑问题,是陶瓷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由于郊坛官窑的发掘,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更加关注,对郊坛官窑的产品特色及装烧工艺也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但是在有关文献的研究方面还有些明显的错误相因不改,例如:把绍兴十三年烧造郊祀大... 宋代官窑问题,是陶瓷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由于郊坛官窑的发掘,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更加关注,对郊坛官窑的产品特色及装烧工艺也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但是在有关文献的研究方面还有些明显的错误相因不改,例如:把绍兴十三年烧造郊祀大礼所用陶瓷祭器的活动做为郊坛官窑出现的证据,其实这些陶瓷器是平江府制造的,与郊坛官窑没有关系;在引用叶寘《坦斋笔衡》的时候往往把“中兴渡江”四字所指的年代误为建炎元年,其实高宗为金兵所逐渡江南逃的事发生在建炎三年。在引用史料方面出现的疏漏,势必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撰成此稿,望得到同行师友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内司官 十三年 绍兴 宋代 陶瓷器 产品特色 密切相关 装烧工艺 生产工艺 重要课题
原文传递
宋代陶瓷礼器的生产和生产机构 被引量:23
15
作者 秦大树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3,95,共11页
关键词 宋代 陶瓷礼器 生产制作 生产机构 考古研究 “修内司官窑”
原文传递
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窑址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正贤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共7页
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为丰富的遗存,自从发现以来即备受学界关注。遗址出土的与传世官窑、哥窑类同的瓷片更是为解决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的有无及哥窑瓷器的具体窑口等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杭州老虎洞瓷窑 修内司官 哥窑 考古学 窑址
原文传递
宋代官窑瓷器之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辉柄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17,98-100,共18页
宋官窑有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之分,而南宋窑又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之别。这种划分法是根据南宋·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与叶寘的《坦斋笔衡》的记载而沿用至今的,两书记载略同,但均佚。现将《辍耕录》卷二十九“窑器条”
关键词 南宋官窑 修内司官 瓷器 汝窑 遗址 北宋 修内司窑 《格古要论》 窑址 哥窑
原文传递
“修内司官窑”质疑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刚 《南方文物》 1997年第4期57-62,共6页
关键词 修内司官 官窑瓷器 传世哥窑 南宋官窑 凤凰山 咸淳临安志 景德镇窑 《广志绎》 龙泉窑 产品特征
下载PDF
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修内司窑”铭款荡箍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崔剑锋 吴小红 唐俊杰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修内司窑 老虎洞 杭州市 窑址 成分分析 出土 修内司官 化学
原文传递
宋代官窑探索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刚 《东南文化》 CSSCI 1996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宋代官窑探索李刚宋代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辉煌时期,唐代形成的“南青北白”的格局,迅速被南北各地涌现的名窑所打破,莹润似碧的官窑青瓷,艳如晚霞的钧窑产品,黑光亮的建窑茶盏……,将瓷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装点得绚丽多... 宋代官窑探索李刚宋代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辉煌时期,唐代形成的“南青北白”的格局,迅速被南北各地涌现的名窑所打破,莹润似碧的官窑青瓷,艳如晚霞的钧窑产品,黑光亮的建窑茶盏……,将瓷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装点得绚丽多采。但在历史湍流的冲击下,不仅宋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内司官 《格古要论》 龙泉窑 官窑瓷器 南宋官窑 四库全书 汝窑 北宋 御用瓷 传世哥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