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身分认同与文学史——读叶隽《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北欧卷》
1
作者 萧凤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叶隽《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北欧卷》以“侨易学”为方法论,书写学者的主体变迁、交流与身份认同,以及交流、参与现代性后,建构的学术主体、学术成果的历史。
关键词 侨易学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的侨易学:中国智慧的新呈现
2
作者 周忠贤 何蓉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6期162-172,共11页
侨易学以《易经》中的“易”为核心,以因“侨”而致“易”为基本理念切入被现代性割裂的碎片化世界,关照现实世界中侨易主体的“变”与“常”,在对“变”之关注以及“变”之发生、过程与内在机制分析的意义上,与社会学有内在的呼应。通... 侨易学以《易经》中的“易”为核心,以因“侨”而致“易”为基本理念切入被现代性割裂的碎片化世界,关照现实世界中侨易主体的“变”与“常”,在对“变”之关注以及“变”之发生、过程与内在机制分析的意义上,与社会学有内在的呼应。通过阐述社会学与侨易学之间的内在呼应,试图表明侨易学的理论可以为社会学的一些经典主题提供饶有新意的视角,即侨易学以“变化”与“如何变化”为关注点,以流变之下“不易”之“大道”为支撑,以微观为起点,涵盖中观、直指宏观历史巨流;另一方面,当代社会学的具体研究亦可对侨易学的理论与方法建设有所启发、有所推动,藉此有助于侨易学与一般社会学研究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新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社会学 现代性
下载PDF
从成语到“和制汉语”:中国成语的一种知识侨易
3
作者 陈力卫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
与叶隽教授相识已久,他的两本鸿篇巨制《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2014年)与《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2021年)都在案头,对我这种喜欢做材料的人来说,读起来觉得理论性强,覆盖面广。那么,就我自己所做的中日间语言变化问题,... 与叶隽教授相识已久,他的两本鸿篇巨制《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2014年)与《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2021年)都在案头,对我这种喜欢做材料的人来说,读起来觉得理论性强,覆盖面广。那么,就我自己所做的中日间语言变化问题,按传统的说法是语言(形态及意义)的演变,后来又被文化交涉学说所包囊。随着叶隽教授侨易学理论建构的完善,放在其框架里来考虑的话,无论是从“侨元”看,还是从“易元”看,似乎都能找出不少契合的案例。基于此,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面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供侨易学分析,或许也属于一种为完善理论所作的添砖加瓦的工作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制汉语 侨易学 文化交涉 理论性强 中国成语
下载PDF
侨易不易,惟海纳百川者得之
4
作者 吴勇立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50-64,共15页
叶隽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用心于学术事业,可谓是敬惜寸阴,励精无怠,近年来佳作频出,几乎令人目不暇接。近日又有新作《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问世,此书延续了他一贯的治学和书写风格:取精用弘,翔实丰赡,令人惊叹作者腹笥之富藏与... 叶隽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用心于学术事业,可谓是敬惜寸阴,励精无怠,近年来佳作频出,几乎令人目不暇接。近日又有新作《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问世,此书延续了他一贯的治学和书写风格:取精用弘,翔实丰赡,令人惊叹作者腹笥之富藏与眼光之宏阔。叶隽的研究从来不是着眼于具体知识或技术知识,更不是力求解决生活中某个实在性的需求,而是在冷静中思考形而上的宏大问题,志在为人文学科“提供无条件的总体性基础”。虽然怀着如此浩瀚博大的雄心,但叶隽兄的写作风格却显得平淡雍容、含蓄低调,书中讨论宏大问题时也总是徐徐展开,从容布局,整体叙事表现出高度的冷静和克制,颇有几分传统学人的遗风。此种风格未必为激进的现代读者所喜爱,却必定会深得渴望崇高与真知的学人所激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现代读者 书写风格 侨易学 海纳百川 惜寸阴 写作风格
下载PDF
侨易学——立足中国思想的一种理论创造
5
作者 张西平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5-8,共4页
叶隽的侨易学理论在先后出版了《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显然,侨易理论的提出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有关,从顾明栋在论文中所列举西方近年来所提出的“旅行理论”“文化移动... 叶隽的侨易学理论在先后出版了《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显然,侨易理论的提出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有关,从顾明栋在论文中所列举西方近年来所提出的“旅行理论”“文化移动理论”“互动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叶隽的可贵之处在于并不想追随西方的这些文化理论,而是希望从中国自身的文化资源中创造出有别于西方文化理论的学说,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理论来包含西方流行的文化理论,他所写的《作为侨易个体的赛义德及其理论形成》,就表现出这样的理论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理论 赛义德 侨易学 西方文化理论 理论勇气 全球化时代
下载PDF
文化复兴语境下的“侨易学”现象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川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4-70,共7页
叶隽的侨易学在观念方法、学术关切、理论用语以及操作归限等方面堪称新见迭出,这契合了当下应对西学的挑战、注重文化复兴、提倡理论创新的学术大气候。在长久接纳异域文化的浸润和侵蚀、长期通过自我革命瓦解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的情形下... 叶隽的侨易学在观念方法、学术关切、理论用语以及操作归限等方面堪称新见迭出,这契合了当下应对西学的挑战、注重文化复兴、提倡理论创新的学术大气候。在长久接纳异域文化的浸润和侵蚀、长期通过自我革命瓦解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的情形下,文化复兴何以可能?侨易学以求"通识"为归宿来回应西方现代性的理论挑战。就其整体理论框架而言,叶隽的探索值得肯定,而侨易学也大有可为,只是需要一个跳出西方二元论的宏大视野。回归古典、走向世界或许是实现中国现代理论自觉、发皇侨易学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复兴 侨易学 现象 理论
下载PDF
茶书《煎茶诀》的考订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馨秋 冯卫英 +2 位作者 顾雯 朱自振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煎茶诀》是我国清代叶隽撰写的一本茶书。此书在我国无传,现在仅日本少数图书馆存有日刻宽政重刻宝历和明治两个版本。最早的宝历本也不是叶隽原著,而是由日僧"蕉中"擅行添加的增补本。明治本由当时旅日华人王治本作序,日... 《煎茶诀》是我国清代叶隽撰写的一本茶书。此书在我国无传,现在仅日本少数图书馆存有日刻宽政重刻宝历和明治两个版本。最早的宝历本也不是叶隽原著,而是由日僧"蕉中"擅行添加的增补本。明治本由当时旅日华人王治本作序,日人小田诚一郎"训点",他们在重印时删除了蕉中增补的内容,却又添进了"采录"屠隆《考盘余事》七则茶事。鉴于《煎茶诀》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日存两个版本进行查对、考订和整理,旨在将混杂于《煎茶诀》中的附加成分,与原著区分清楚,做到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茶诀 茶书
下载PDF
谈谈一种可能的比较文学侨易学
8
作者 杨俊杰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5期200-205,共6页
"侨易学"是国内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由叶隽教授提出。侨易学着重于对人的迁移与人的精神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具有明确的人文主义关怀。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侨易学的视角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这里倾向于对侨易学与比... "侨易学"是国内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由叶隽教授提出。侨易学着重于对人的迁移与人的精神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具有明确的人文主义关怀。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侨易学的视角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这里倾向于对侨易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结合持乐观态度,愿意畅想一种可能的比较文学侨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比较文学 人文主义
下载PDF
从接受到求真——关于《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中的主体性
9
作者 叶瑶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1年第9期69-78,共10页
叶隽在《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中考察了以歌德、席勒、尼采为代表的德国文学,如何通过身处侨易时空中的近代留洋学人在国内获得接受与传播,以及其在此过程中呈现的向度变型,后者又关乎文化交流中的主体原则与求真原则。本人在肯定接受... 叶隽在《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中考察了以歌德、席勒、尼采为代表的德国文学,如何通过身处侨易时空中的近代留洋学人在国内获得接受与传播,以及其在此过程中呈现的向度变型,后者又关乎文化交流中的主体原则与求真原则。本人在肯定接受者作为主体的基础上,拟对叶著提出的“求真”问题做一些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文学 影响研究
下载PDF
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新收获--《歌德学术史研究》序言
10
作者 陈建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3-165,共3页
叶隽的这本新著的成功与他的治学术史的理念分不开。这里包括学术史研究的思想史视阈问题、学术史研究的世界眼光与本土问题、中国学术的"国际对话空间"问题等。这些见解着力点不同,但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某些理念也许暂时还处... 叶隽的这本新著的成功与他的治学术史的理念分不开。这里包括学术史研究的思想史视阈问题、学术史研究的世界眼光与本土问题、中国学术的"国际对话空间"问题等。这些见解着力点不同,但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某些理念也许暂时还处于"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境地,但对于中国的学术史研究有着启迪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 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