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杨树叶锈病菌种类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袁毅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48-82,共35页
寄生在杨属(Populus)树种上的栅锈菌属(Melampsora)锈菌,不同的菌种其夏孢子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分种的依据。本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各种杨树上Melampsora锈菌夏孢子和侧丝的形态特征做了比较观察,... 寄生在杨属(Populus)树种上的栅锈菌属(Melampsora)锈菌,不同的菌种其夏孢子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分种的依据。本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各种杨树上Melampsora锈菌夏孢子和侧丝的形态特征做了比较观察,并根据这些形态特征来鉴定我国杨属树种上寄生的Melampsora锈菌的种类,还对一些菌种寄生的范围做了调查。 我国杨属树种上寄生的Melampsora锈菌经鉴定的有7种,即:M.magnusianaWagn.;M.laricis Hart(=M.larici-tremulae Kleb.);M.abietis-canadensis (Farl)Ludw.;M.pruinosae Tranz.;M.larici-populinaKleb.;M.allii一populina Kleb.;M.occidentalis Jack.。其中M.abietis-canadensis(Farl)ludw和M.occidentalis Jack.在我国是首次报道。M.larici-populina Kleb和M.allii-populina Kleb绝大多数夏孢子头部光滑无刺,但少数孢子头部有小刺,这一点与国内外的报道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叶锈病 种类 中国 名录 寄生范围
全文增补中
青杨叶锈病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侵染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田呈明 梁英梅 +2 位作者 康振生 李振岐 赵彦修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8,共8页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青杨叶锈病菌 (Melampsora larici- populina Kleb.)的侵染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夏孢子萌发产生 1~ 3个芽管 ,且具较多的树杈状分枝。芽管由气孔侵入 ,侵入前不形成明显的附着胞或仅个别芽管形成附着胞。芽管...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青杨叶锈病菌 (Melampsora larici- populina Kleb.)的侵染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夏孢子萌发产生 1~ 3个芽管 ,且具较多的树杈状分枝。芽管由气孔侵入 ,侵入前不形成明显的附着胞或仅个别芽管形成附着胞。芽管侵入气孔后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囊 ,再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而产生 1~ 2支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 ,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 ,吸器母细胞中的细胞器与胞间菌丝相同 ,双核。吸器母细胞产生侵入钉侵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 ,成熟吸器由细长具颈环的管状颈部和膨大的吸器体组成 ,此时胞间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分化出次生菌丝 ,在叶肉细胞间扩展形成次生菌落 ,产生孢子堆。病菌在寄主细胞间隙或沿寄主细胞壁延伸时 ,寄主细胞仍保持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 叶锈病 侵染过程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新三唑类化合物P-4对小麦叶锈菌活体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巧兰 张祖新 周正洪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28,共4页
新合成的32个1,2,4-三氮唑类似物在小麦叶锈病上活体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小麦叶锈菌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其中有10个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较为明显。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均未见报道。本文以2,2-二甲... 新合成的32个1,2,4-三氮唑类似物在小麦叶锈病上活体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小麦叶锈菌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其中有10个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较为明显。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均未见报道。本文以2,2-二甲基-6-对溴苯氧基-4(1,2,4-三唑-1-基)己酮-3为例,在浓度10μg/ml以上时对小麦叶锈菌活性达100%。施药方法以叶面喷雾效果较好。高于标药剂三唑酮,但比烯唑醇差。残效期与三唑酮相似,内吸传导低于三唑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生物活性 小麦 叶锈病 三唑类化合物
下载PDF
抗病性育种
4
《麦类文摘》 1995年第5期39-40,共2页
W953305 叶锈病在一些小麦杂交组合中的潜伏期的遗传研究〔刊,英〕/Daya Chand…//Crop Research(Hisar).-1994,7(2).-269~272〔WBTA,1994,11(6),5204〕W953306
关键词 斯卑尔脱小麦 普通小麦 杂交组合 育种 叶锈病 白粉病抗性 小麦群体 冬小麦品种 遗传学 遗传研究
下载PDF
生物间遗传学在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家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1期20-23,共4页
应用生物间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小麦白粉菌群体对小麦品种的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可直接了解品种的抗白粉性水平,从而确定适于推广的品种组合。把毒力频率和侵染型分级的百分率结合起来分析,可发现慢白粉病... 应用生物间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小麦白粉菌群体对小麦品种的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可直接了解品种的抗白粉性水平,从而确定适于推广的品种组合。把毒力频率和侵染型分级的百分率结合起来分析,可发现慢白粉病性的品种材料。根据小麦单基因系与白粉菌群体的相互作用,按基因对基因关系,测定了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基因结构。并采用不通过品种杂交,根据侵染型推导寄主和病原限定性基因的方法,分析了小麦品种和白粉病菌及小麦品种和叶锈病菌相对应的基因型,并能分析出常规抗病性遗传研究常忽视的抗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小麦叶锈病 生物间遗传学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小龙 马占鸿 +2 位作者 赵龙莲 李军会 王海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3-647,共5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和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分别实现了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获取两种锈菌单一夏孢子样品各50个以及条锈病菌纯度为2.5%~100%的混合样品120个。采集样品光...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和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分别实现了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获取两种锈菌单一夏孢子样品各50个以及条锈病菌纯度为2.5%~100%的混合样品120个。采集样品光谱后,将两类样品均按2∶1的比例分为建模集和检验集,在4000~10000 cm-1内采用内部交叉验证法建模。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下、主成分数为3时,定性识别模型的建模集和检验集识别准确率均为100.00%。“极差归一+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下、主成分数为6时,定量测定模型建模集的决定系数(R2)、校正标准差(SEC)、平均相对误差(AARD)分别为99.36%,2.31%,8.94%,检验集的R2、预测标准差(SEP)、AARD分别为99.37%,2.29%,5.40%。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这两种锈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本研究为植物病原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小麦条锈病 小麦叶锈病 定性识别 定量测定
下载PDF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7
《麦类文摘》 1997年第2期59-62,共4页
W970943 抗与不抗三唑酮的小麦白粉菌分离物之间的竞争[刊,英]/Al-Mughrabi,K.I.…//Plant Di-sease.-1995,79(7).-709~712[WBTA,1996,13(3),2017]W970944 Phenyl N-(4-substituted-phenyl) thiono-
关键词 病虫草害 小麦白粉 小麦幼苗 生物防治 三唑酮 分离物 小麦叶锈病 小麦白粉病 荧光假单胞 毒素
下载PDF
咖啡叶锈病菌转录组SSR信息分析
8
作者 吴伟怀 邹海娟 +6 位作者 贺春萍 梁艳琼 习金根 郑肖兰 郑金龙 李锐 易克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92-1596,共5页
咖啡叶锈病是咖啡一种毁灭性病害。利用GRAMENE网站提供的SSR鉴定工具SSRIT(Simple Sequence Repeat Identification Tool),对咖啡叶锈病菌8 310条无冗余的EST分别进行SSR鉴定。结果共搜查到1 292个1~6碱基SSR,出现频率最高的为三碱... 咖啡叶锈病是咖啡一种毁灭性病害。利用GRAMENE网站提供的SSR鉴定工具SSRIT(Simple Sequence Repeat Identification Tool),对咖啡叶锈病菌8 310条无冗余的EST分别进行SSR鉴定。结果共搜查到1 292个1~6碱基SSR,出现频率最高的为三碱基重复基元类型,其次为二碱基重复基元类型与六碱基重复基元类型。分别为459、321与214个,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5.5%、24.8%与16.6%。AT/AT为二核苷酸中优势重复类型,占其总数的49.8%;而ATC/ATG与AAG/CTT则为三核苷酸中优势重复类型,二者分别占三核苷酸SSR总数的23.5%与23.3%。进一步对SSR多态性进行了预测,从而筛选出长度在22 bp以上具有潜在多态性的SSR 223个。此结果对于咖啡叶锈病菌群体遗传变异、多样性和进化等研究提供了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叶锈病 转录组 SSR
下载PDF
小麦锈病的变异性和抗性研究
9
作者 S.K.Nayna 罗家传 《麦类文摘》 1997年第5期3-,6,共2页
锈病的变异性仍是世界小麦的严重威胁,因此抗锈性已成为新品种的必要性状。称为病变型的新病原小种,可通过引种等许多途径产生。在缺乏理想转主寄主的印度,病原菌不能进行有性世代,所以印度大多数新小种可能是由引种或突变产生的。引入... 锈病的变异性仍是世界小麦的严重威胁,因此抗锈性已成为新品种的必要性状。称为病变型的新病原小种,可通过引种等许多途径产生。在缺乏理想转主寄主的印度,病原菌不能进行有性世代,所以印度大多数新小种可能是由引种或突变产生的。引入任何新的抗性。都会演化出相应的新致病小种,在印度小麦所有3种锈病小种上都观察到了这种现象。50年代初,小麦叶锈病菌所有小种对抗性基因 Lr3是无毒力的,50年代中期,由于推广了Timstein(Lr10和 Lr23)和 Sonora64(L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性 抗性基因 小种 小麦锈病 新品种 抗性研究 小麦叶锈病 抗性资源 转主寄主 印度
下载PDF
茉莉酸诱导小麦抗病虫性初步研究
10
作者 尹姣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抗病虫性 小麦苗 茉莉酸 诱导 小麦白粉病 麦长管蚜 叶锈病 抗病虫能力 抵抗能力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