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品种(系)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43
1
作者 袁虹霞 孙炳剑 +3 位作者 李洪连 邢小萍 汤丰收 张新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5-38,共4页
采用田间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的方法 ,对来自河南省的 1 3个花生品种 (系 )分别进行了抗褐斑病、黑斑病与抗网斑病性能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的 1 3个花生品种对叶部病害抗性存在显著差异 ,但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对花生网斑病抗性鉴定结... 采用田间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的方法 ,对来自河南省的 1 3个花生品种 (系 )分别进行了抗褐斑病、黑斑病与抗网斑病性能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的 1 3个花生品种对叶部病害抗性存在显著差异 ,但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对花生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 :890 3为抗病类型 ,豫花 1 5号、932 6- 2 2 - 2为中抗类型 ,其余属感病或高感类型 ;对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 :开农 31、豫花 6号、濮花 80 30、豫花 1 1号、豫花 1 5号属抗病类型 ,豫花 1 4号、9331 -A2 为中抗类型 ,其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病害 抗性鉴定
下载PDF
附子常见病害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唐莉 梁丽娟 +1 位作者 叶华智 曾拥军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4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 通过调查附子地道产区四川江油附子常见病害的种类及其特性 ,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田间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结果 附子常见病害主要为根部病害和叶部病害 ,分别是根腐病、白绢病、霜霉病、叶斑病和花叶病。结... 目的 通过调查附子地道产区四川江油附子常见病害的种类及其特性 ,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田间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结果 附子常见病害主要为根部病害和叶部病害 ,分别是根腐病、白绢病、霜霉病、叶斑病和花叶病。结论 其中根腐病、白绢病、霜霉病是影响附子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病害 白绢病 霜霉病 主要病害 田间调查 病害 附子 发病率 影响
下载PDF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的玉米叶部病害图像识别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娜 王克如 +3 位作者 谢瑞芝 赖军臣 明博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36-3842,共7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玉米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诊断。【方法】在大田开放环境下采集病害图像样本,综合应用基于H阈值分割、迭代二值化、图像形态学运算、轮廓提取等算法处理病害图像,抽取病斑,提取病害图像的纹理、颜色、形状... 【目的】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玉米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诊断。【方法】在大田开放环境下采集病害图像样本,综合应用基于H阈值分割、迭代二值化、图像形态学运算、轮廓提取等算法处理病害图像,抽取病斑,提取病害图像的纹理、颜色、形状等特征向量,采用遗传算法优化选择出分类特征,并利用费歇尔判别法识别普通锈病、大斑病和褐斑病3种玉米叶部病害。【结果】研究中提取了墒、相关信息测度、分形维数、H值、Cb值、颜色矩、病斑面积、圆度、形状因子等28个特征向量,利用遗传算法优选出H值、颜色矩、病斑面积、形状因子等4个独立、稳定性好、分类能力强的特征向量,应用费歇尔判别分析法识别病害,准确率达到90%以上。【结论】综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图像纹理、颜色、形状特征分析方法、遗传算法、费歇尔判别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基于田间条件下采集的病害图像,为田间开放环境下实现大田作物病虫害的快速智能诊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特征提取 遗传算法 费歇尔判别分析
下载PDF
花生品种(系)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 被引量:31
4
作者 董炜博 石延茂 +2 位作者 赵志强 孙爱香 葛宝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1-74,共4页
:1 998~ 1 999年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 2 0个花生品种 (系 )进行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广泛种植的花生品种对晚斑病、早斑病、网斑病等主要叶部病害的抗性存在差异 ,缺乏高抗和兼抗性材料。花生对叶部病害的抗性与主... :1 998~ 1 999年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 2 0个花生品种 (系 )进行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广泛种植的花生品种对晚斑病、早斑病、网斑病等主要叶部病害的抗性存在差异 ,缺乏高抗和兼抗性材料。花生对叶部病害的抗性与主茎高、分枝数、结果数、饱果率等农艺性状及其分类类型无显著相关。自然发病条件下花育 1 7和花育 1 6荚果产量较高 ,引进花生品种 UF91 1 0 8产量较低 ,但对晚斑病、网斑病等具高抗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病害 抗性鉴定 品种抗性 育种材料
下载PDF
中国花生网斑病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徐秀娟 崔凤高 +2 位作者 石延茂 徐明显 毕国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0-74,共5页
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是我国花生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近年来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经1983—1992年历时10年的系统研究,摸清了该病症状、发生和为害规律、分布特点;明确该病的发生与主要发病因子的关联性;于国内首次明确了... 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是我国花生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近年来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经1983—1992年历时10年的系统研究,摸清了该病症状、发生和为害规律、分布特点;明确该病的发生与主要发病因子的关联性;于国内首次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摸清了病害发生程度与花生荚果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找出了受害较敏感的花生物候期,建立了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筛选出目前最好的杀菌剂,生物制剂和物理保护剂以及较抗病的花生品种;提出了以控制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技术。经25.3万ha大面积示范推广,平均防治效果达75%,直接经济效益达1.22亿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网斑病 病害 病原菌特征 消长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处理的作物病害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君 王振中 +2 位作者 李宝聚 郇中丹 黄海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3期154-158,180,共6页
为了实现对作物病害检测与防治的自动化,构建了一个基于叶片病斑图像处理的计算机诊断系统,以实现作物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该系统依据作物病叶颜色差异,用EM算法和偏微分方程水平集模型等图像分割算法,从图像中获取完整准确的病斑;然... 为了实现对作物病害检测与防治的自动化,构建了一个基于叶片病斑图像处理的计算机诊断系统,以实现作物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该系统依据作物病叶颜色差异,用EM算法和偏微分方程水平集模型等图像分割算法,从图像中获取完整准确的病斑;然后提取病斑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最后采用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对这些特征进行学习与分类,以及病害识别。系统已试用于黄瓜、番茄等园艺作物叶部病害的自动诊断与识别,其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识别准确率在一定条件下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自动识别 图像分割 EM算法 水平集方法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的小麦叶部病害图像识别 被引量:30
7
作者 冯晓 李丹丹 +7 位作者 王文君 郑国清 刘海礁 孙永胜 梁山 杨莹 臧贺藏 张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4-180,共7页
为实现基于移动端的小麦叶部病害图像便捷识别,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迁移学习建立小麦叶部病害图像识别模型。首先,建立由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3种小麦叶部病害图像组成的样本集,每幅图像... 为实现基于移动端的小麦叶部病害图像便捷识别,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迁移学习建立小麦叶部病害图像识别模型。首先,建立由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3种小麦叶部病害图像组成的样本集,每幅图像大小为224像素×224像素;然后,采用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 2.0,基于MobileNetV2构建小麦叶部病害图像识别模型,使用ImageNet数据集上训练好的参数作为模型初始参数;最后,分析迁移学习方法、样本量、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GAP)前添加Dropout层、初始学习率大小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将模型所有层设置为可训练的迁移学习方式、选择适合的数据增强方法增加样本量、在GAP前添加Dropout层、设置0.00001的初始学习率,对3种小麦病害图像的平均识别准确率高达99.96%。可见,基于MobileNetV2和迁移学习可构建识别准确率高、泛化能力强、适合移动端应用的小麦叶部病害图像识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害 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图像识别 MobileNetV2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的黄瓜病害识别算法 被引量:30
8
作者 胡敏 陈红波 +2 位作者 许良凤 谢成军 江河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0-977,共8页
为了提高黄瓜叶部病害的识别效果及实用性,增强特征描述能力,提出一种新的黄瓜病害图像分割及颜色、纹理特征提取算法。首先,对自然环境中采集的病害图片进行不同颜色空间的预处理和分割,对分割结果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然后,对病斑区域提... 为了提高黄瓜叶部病害的识别效果及实用性,增强特征描述能力,提出一种新的黄瓜病害图像分割及颜色、纹理特征提取算法。首先,对自然环境中采集的病害图片进行不同颜色空间的预处理和分割,对分割结果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然后,对病斑区域提取模糊量化直方图、颜色聚合度作为颜色特征,利用颜色相似性度量函数计算颜色共生矩阵,提取病斑的纹理特征;最后,通过核主成分分析对颜色和纹理特征进行融合,去除冗余成分,利用支持向量机对病害进行分类识别。在采集的黄瓜病害实验库上进行实验,取得了94.11%的识别率。通过充分利用病害识别中占主要识别依据的颜色信息,并结合纹理信息,较好地表达了病斑特征。和其他方法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黄瓜病害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模糊量化直方图 颜色聚合度 颜色共生矩阵 核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玉米病虫害知识系列讲座(Ⅲ)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与调查技术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晓鸣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调查技术 抗病虫性 鉴定 玉米 病害 植株生长 植株发育 病害 病毒病害 抗性
下载PDF
梨叶部病害与梨叶早衰脱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黄新忠 张长和 +4 位作者 曾少敏 陈传聪 林居宁 陈小明 胡宁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0-164,183,共6页
为明确南方梨产区造成梨早衰落叶的原因,本研究对梨叶部病害的发生与早期落叶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种叶部病害(梨斑点病、褐斑病、黑斑病和黄脉病)中,除黄脉病外,不同年份间其余3种病害的发生程度与早期落叶率均呈显著正... 为明确南方梨产区造成梨早衰落叶的原因,本研究对梨叶部病害的发生与早期落叶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种叶部病害(梨斑点病、褐斑病、黑斑病和黄脉病)中,除黄脉病外,不同年份间其余3种病害的发生程度与早期落叶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果园和时段间这3种病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7-9月间梨早衰脱落叶片斑点病发病率均达到100%,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害;病害防控对减少梨叶部病害发生和降低早期落叶率具有同效性,由此认为防治以斑点病为重点的叶部病害,是控制梨树落叶早衰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早衰脱落 相关性
下载PDF
苜蓿叶部与根部病害研究的评价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黄宁 卢欣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更好地应用苜蓿这种优良豆科牧草,减少苜蓿病害就成为当前扩大苜蓿生产的重要途径。针对苜蓿叶部和根部产生病害的研究进展和抗病评价做了综述,并针对当前研究进展为建立中国苜蓿抗病评价体系提出建议,为今后从事苜蓿抗病的研究人... 为了更好地应用苜蓿这种优良豆科牧草,减少苜蓿病害就成为当前扩大苜蓿生产的重要途径。针对苜蓿叶部和根部产生病害的研究进展和抗病评价做了综述,并针对当前研究进展为建立中国苜蓿抗病评价体系提出建议,为今后从事苜蓿抗病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生产 病害 评价体系 病害 豆科牧草 研究人员 抗性评价 抗病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植物叶部病害检测与识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邵明月 张建华 +3 位作者 冯全 柴秀娟 张凝 张文蓉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年第1期29-46,共18页
植物病害准确检测与识别是其早期诊断与智能监测的关键,是病虫害精准化防治与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深度学习应用于植物病害检测与识别中,可以克服传统诊断方法的弊端,大幅提升病害检测与识别的准确率,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收集和介绍... 植物病害准确检测与识别是其早期诊断与智能监测的关键,是病虫害精准化防治与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深度学习应用于植物病害检测与识别中,可以克服传统诊断方法的弊端,大幅提升病害检测与识别的准确率,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收集和介绍了部分公开的植物病害图像数据集,然后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植物病害检测和识别中的研究应用进展,阐述了从早期检测和识别算法到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和识别算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算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调研了相关研究文献,提出了光照、遮挡、复杂背景、病害症状之间相似性、病害在不同时期症状会有不同的变化以及多种病害交叠共存是目前植物病害检测和识别面临的主要挑战。并进一步指出,将性能更好的神经网络、大规模数据集和农业理论基础相结合,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同时还指出了多模态数据可以用于植物早期病害的识别,也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可为植物病害识别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病害 深度学习 病害检测 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病害图像数据集
下载PDF
中国重要茶树叶部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孙晓玲 《中国茶叶》 2016年第12期12-13,15,共3页
茶树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也有利于茶树病害的滋生。按照发生器官,茶树病害可分为叶病、茎病、根病和花病。世界上已有记载的茶树病原种类多达500余种。我国已记载138种茶树病害,其中真菌病害72种,... 茶树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也有利于茶树病害的滋生。按照发生器官,茶树病害可分为叶病、茎病、根病和花病。世界上已有记载的茶树病原种类多达500余种。我国已记载138种茶树病害,其中真菌病害72种,细菌病害2种,类菌原体病害2种,线虫病害9种,地衣和苔藓25种,藻类2种,寄生性显花植物16种,非侵染性病害1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病害 病害 亚热带地区 展望 中国 类菌原体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病原种类
下载PDF
茶树叶面微域环境的病理剖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高旭晖 高曙晖 《中国茶叶加工》 2000年第4期34-37,共4页
茶树叶部病害的发生与叶片、病原菌、除病原菌之外的各类微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等组成的微域环境密切相关。构成其微域环境的因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叶面结构如蜡质层、角质层、茸毛、自然孔口、伤口,还有栅栏组织细胞的层次与排列等;... 茶树叶部病害的发生与叶片、病原菌、除病原菌之外的各类微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等组成的微域环境密切相关。构成其微域环境的因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叶面结构如蜡质层、角质层、茸毛、自然孔口、伤口,还有栅栏组织细胞的层次与排列等;其二,病原菌和其它微生物以及它们处于同一时空中的相互作用的情况,还有病原菌作用于叶片后叶片的表观反应及其作用机制;其三,病害能否发生还涉及到微域环境中非生物因子如作用位点的水分、温度等。笔者从病理的角度围绕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层一层的剖析,旨在为把病害控制在发生之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面微生物 病害 发病机制 病理层析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四种苜蓿叶部病害的识别 被引量:19
15
作者 秦丰 刘东霞 +3 位作者 孙炳达 阮柳 马占鸿 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5-75,共11页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4种苜蓿叶部病害进行识别研究。利用结合K中值聚类算法和线性判别分析的分割方法对病斑图像作分割,获得了较好的分割效果。结果表明:该分割方法在由4种病害图像数据集整合成的汇总图像数据集上综合得分的平均值和中...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4种苜蓿叶部病害进行识别研究。利用结合K中值聚类算法和线性判别分析的分割方法对病斑图像作分割,获得了较好的分割效果。结果表明:该分割方法在由4种病害图像数据集整合成的汇总图像数据集上综合得分的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877 1和0.899 7;召回率的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829 4和0.851 4;准确率的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924 9和0.942 4。进一步提取病斑图像的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共计129个,利用朴素贝叶斯方法和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病害识别模型,并结合顺序前向选择方法实现特征筛选,分别获得最优特征子集;同时利用这2个最优特征子集,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病害识别模型。比较各模型的识别效果,发现利用所建线性判别分析模型下的最优特征子集,结合SVM建立的病害识别模型识别效果最好,训练集识别正确率为96.18%,测试集识别正确率为93.10%。由此可见,本研究所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病害识别模型可用于识别上述4种苜蓿叶部病害,为苜蓿病害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病害 图像识别 图像分割 特征优选 支持向量机
原文传递
概率神经网络在玉米叶部病害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丽 王兰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5-148,共4页
根据锈病、灰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5种主要玉米叶部病害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概率神经网络技术的玉米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对田间采集的玉米叶部病害图像样本进行去噪处理、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然后... 根据锈病、灰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5种主要玉米叶部病害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概率神经网络技术的玉米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对田间采集的玉米叶部病害图像样本进行去噪处理、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选择出4个独立、稳定性好、分类能力强的分类特征;最后,提取目标对象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向量,由概率神经网络(PNN)分类器识别病害类别,平均正确识别率为9 0.4%,高于BP神经网络。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田间作物病虫害的快速智能诊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特征提取 遗传算法 概率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残差注意力网络的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 被引量:16
17
作者 徐岩 李晓振 +2 位作者 吴作宏 高照 刘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3,共8页
马铃薯叶部病害严重制约着马铃薯的产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和残差思想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ANet。依据注意力机制,在RANet中构建并行池化的注意力模块,以增强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并借助残差思想避免注意力模块造成的特征值衰... 马铃薯叶部病害严重制约着马铃薯的产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和残差思想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ANet。依据注意力机制,在RANet中构建并行池化的注意力模块,以增强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并借助残差思想避免注意力模块造成的特征值衰减。以早疫病初期、早疫病晚期、晚疫病初期、晚疫病晚期和健康叶片的叶部图像为研究对象,RANet的平均识别率为93.86%,比ResNet50、VGG16、ShuffleNet和MobileNet高2.46%~16.13%。通过对注意力模块参数量的控制,使该模型图像识别速度可达73 ms/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害 注意力 残差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烟草靶斑病菌菌丝融合群及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元华 伏颖 +2 位作者 赵秀香 穆凌霄 赵艳琴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烟草靶斑病是2006年我国新报道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其病原的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fihn),有性世代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该病菌主要危害叶部形成病斑,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影响... 烟草靶斑病是2006年我国新报道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其病原的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fihn),有性世代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该病菌主要危害叶部形成病斑,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目前该病害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丹东和铁岭地区,并呈现出迅速蔓延趋势。烟草靶斑病最早由巴西报道,此后,哥斯达黎加、美国、南非和津巴布韦也相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斑病菌 ITS序列分析 菌丝融合群 烟草 病害 立枯丝核菌 哥斯达黎加 无性世代
原文传递
广西速生桉叶部真菌性病害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翠流 陈唯王 +3 位作者 罗基同 谭学锋 杨秀好 韦继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调查并鉴定,初步探明了广西速生桉叶部真菌性病害10种,即隐盘孢叶斑病Cryptospori-opsis sp.,轮斑病Pilidiella eucalyptorum,P.diplodiella、花斑病Aureobasidium sp.、黄紫斑病Phleosporasp.、焦枯病Cylindrocladium quinquesepta... 通过调查并鉴定,初步探明了广西速生桉叶部真菌性病害10种,即隐盘孢叶斑病Cryptospori-opsis sp.,轮斑病Pilidiella eucalyptorum,P.diplodiella、花斑病Aureobasidium sp.、黄紫斑病Phleosporasp.、焦枯病Cylindrocladium quinqueseptatum,C.scoparium,C.floridanum、紫斑病Phaeoseptoria euca-lypti、圆斑病Pseudocercospora chiangmaiensis、灰斑病Phyllosticta linder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前4种为我国新发现的桉树病害,Cylindrocladium floridanum是我国桉树焦枯病病原的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桉 病害 病原菌
下载PDF
茶树叶部病害病原菌Phom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韦唯 任亚峰 +4 位作者 李冬雪 王勇 赵晓珍 王枫 陈卓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19,共6页
采用皿内测定方法对贵州省石阡县茶树叶部病害Phoma segeticola var. camelliae进行病原生物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病原菌可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生长速率差异不明显。病原菌适宜在OA培养基上产孢。碳素和氮素营养可影响菌株... 采用皿内测定方法对贵州省石阡县茶树叶部病害Phoma segeticola var. camelliae进行病原生物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病原菌可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生长速率差异不明显。病原菌适宜在OA培养基上产孢。碳素和氮素营养可影响菌株的生长及菌丝色素的形成。25℃是菌株体外适宜生长温度,菌株在中性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但可适应偏酸和偏碱条件。菌株可在PDB培养基中生长,线性生长期大致为36~1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病害 PHOM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