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叶淇变法与明代两淮余盐开中
被引量:7
- 1
-
-
作者
罗冬阳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
-
出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9,共9页
-
文摘
作为明代和中国盐政史重要变革标志的叶淇变法,系杜撰抑或史实,学界意见不一。详考明成化、弘治、正德盐法后,可证边中纳粮到场中纳银的变迁轨道确实存在,且先在两淮之外其他运司完成,动力为明朝解决边引招商不畅、确保盐政收入的动机。而"叶淇变法"的史实则是户部尚书叶淇在两淮大规模出售"残盐"的政策,属成化以来商买余盐的另一更为重要的盐政变迁轨道,影响巨大,虽因皇权缺乏刚性制约,曾异化为势要占窝工具,但在嘉靖初获得修正。
-
关键词
明代盐法
叶淇
残盐
商买余盐
场中纳银
-
分类号
K24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试评明代叶淇的盐法改革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黎邦正
-
出处
《盐业史研究》
1989年第4期11-17,共7页
-
文摘
叶淇是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被明孝宗朱祐樘任命的户部尚书,在任职期中,他对明代盐法的开中制度进行了改革,历来史家都认为他的改革导致了明代商屯制度的破坏,影响了国力。这种看法实属片面。本文打算从成化、弘治时期盐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探讨这个问题,就教于史学界。 一、成化、弘治时期的盐业经济 实行盐业专利征收盐课是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政策,因为这笔收入是国家重要财源之一。朱元璋沿袭宋元成法。
-
关键词
叶淇
商屯
明孝宗
朱祐樘
户部尚书
盐法
存积盐
开中
常股
守支
-
分类号
TS3-09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破旧与立新——叶淇变法诘难背后的明代盐业经济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幸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68-77,共10页
-
文摘
明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主持了盐法改革,将边方纳粮制正式转变为运司折银制。后世史书在评价这一亊件时,多持负面态度,认为"边粮腾贵,积储空虚"皆源于叶淇改革盐法,甚至质疑叶淇是因为"与扬州盐商至亲"才主导了此次变革。明中后期至清初,对于此次变法的探讨不绝于耳,评价褒贬不一,而叶淇变法的诘难背后,折射出有明一代盐业经济的变迁。
-
关键词
叶淇
盐法改革
开中法
徽商
-
Keywords
Ye Qi
reform of salt law
Kaizhong System
Hui Merchants
-
分类号
K24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明代盐政与宁夏镇边防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杨玉明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96-101,共6页
-
文摘
明代的宁夏镇属九边重镇之一,军事地理位置颇为重要。由于明政府的财政严重依赖于盐政,这就使得宁夏的边储也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盐政。有明一代盐法变化颇大,就边储而言,最成功的当属食盐开中制。随着盐法的变化,尤其是在余盐买补制确立及叶淇变法之后,明政府财政收入不断萎缩,直至赤字,而宁夏镇的边储亦随之日渐空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明政府的边防力量。
-
关键词
开中
余盐
叶淇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明代开中盐法的转变——以叶淇盐法改革为例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王团伟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22-324,共3页
-
文摘
始兴于明初的开中盐法,至明中叶时,其已存在的盐商守支等弊端严重阻碍了自身的正常运行,甚至几于瘫痪。经弘治五年叶淇变法,使中盐方式由以纳粮等实物为主转向以纳银为主,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守支问题,推动了开中盐法的转型,更好的适应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关键词
开中法
转型
叶淇
改革
-
分类号
K248.10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徽商系列之二:徽州盐商的魄力
- 6
-
-
作者
杨梓润
-
出处
《光彩》
2013年第5期33-35,共3页
-
文摘
徽人常说:"吾乡贾者,首鱼盐,次布帛."徽商对盐业的重视由此可见,而盐业对于徽商称雄商界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言变法,小试牛刀
明清时期,盐政与河工、漕运同被视为事关国计民生的要政.徽州盐商兴起之前,晋商为经营盐业的主要商帮.作为朱元璋实施"开中制"盐业政策的"试验田",山西盐商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整个盐业市场,这种局面直到一场盐业变革之后才有所改观.
-
关键词
徽州盐商
开中制
叶淇
地位
徽商
商人
两淮盐业
-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历史学]
F1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不同时期的相关史籍记载看叶淇变法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刘玉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15期71-72,共2页
-
文摘
对于叶淇变法的评价问题史学界历来就争论不休,这其中固然有史料不全的因素,但更是不同历史阶段及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事件认识的不断深入的反应,本文拟从此着手,探究人们对于叶淇变法的认识问题。
-
关键词
叶淇变法
史籍
评价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明代叶淇形象变迁考论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胡剑波
-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长江文明》
2018年第3期48-62,共15页
-
文摘
关于'叶淇变法'存在与否,学界还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对叶淇形象的考察,发现叶淇在弘治末年正德初年还受到朝野的认可,形象较为正面,自嘉靖初年以后叶淇逐渐变成徇私枉法、破坏边储的罪人,到明末叶淇已经完全沦为朝野尽知的典型误国人物。也就是说叶淇形象在明中后期存在逐渐污化的变迁过程,而变化的时间节点在嘉靖初年。而叶淇形象之所以会污化,与'叶淇变法'说在嘉靖初年出现并在此后受到持续且广泛的关注有很大关系。'叶淇变法'说在明中后期的流传过程中产生出多个版本,各个版本的细节有所不同,但对'叶淇变法'的批判却是一致的。各个版本的'叶淇变法'说所反映的史实未必是真实的,但是所反映的不满、忧虑的情绪却应该是真实的。至此,'叶淇变法'存在与否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叶淇变法'说的真假问题,本文认为无论'叶淇变法'之说真是假,它都有意义,'叶淇变法'说出现并受到持续而广泛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人对明中后期日益严重的边政危机、财政危机和'白银货币化'趋势的担忧和反思,而在某种程度上说,日渐污化的叶淇形象是明中后期日渐艰难的朝政的浮标。
-
关键词
叶淇变法
年例银
白银货币化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嘉靖初期政局与"叶淇变法说"的兴起
- 9
-
-
作者
胡剑波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79-94,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淮南盐的交易形态及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1CZS08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叶淇变法说"的兴起与嘉靖初期明王朝的内外政治局势有关.就内部朝堂政治局势来说,"叶淇变法说"走上历史舞台的过程是嵌入议礼新贵集团与杨廷和集团的政治斗争过程中的.王琼提出"叶淇变法说"后,将该说传播给了桂萼作为参考资料.桂萼在两次利用甘肃边疆危机事件打击杨廷和集团的过程中提及"叶淇变法",将"叶淇变法说"推上历史舞台.就外部地缘政治局势来说,嘉靖三年吐鲁番的进攻所引发的甘肃边疆危机,刺激明朝官员反思年例银供边的局限性."叶淇变法说"迎合了这种需要,对年例银、运司纳银制大加批判,从而为时人广泛接受.
-
关键词
叶淇变法
大礼议
甘肃边疆危机
年例银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山西之最
- 10
-
-
作者
佳平
-
出处
《沧桑》
1993年第3期35-35,共1页
-
文摘
商屯是屯田的一种,也叫做“盐屯”,是盐商为方便于向边境驻军提供粮食换取盐引而进行的屯垦。商屯在我国历史上仅在明代实行过。洪武三年(1370),明朝政府为解决驻边军队粮饷不足而最早开始实行,弘治五年(1492),明朝政府采取户部尚书叶淇的建议,规定以银代粮,从实质上废除了赴边输粮的规定,商屯就逐渐废止了。商屯最早在山西省大同开始实行。政府规定,商人运粮一石交大同仓,或运粮一石三斗交太原仓,给淮盐一小引(200市斤)。这种办法后来逐渐推广到其它边塞地区。商屯的结果,使明代初年边塞地区的粮饷比较充实,军队的战斗力有所加强。同时,对边塞地区开垦荒地,
-
关键词
商屯
明朝政府
太原仓
户部尚书
盐屯
盐引
山西省大同
叶淇
开垦荒地
次评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