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叶特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114
1
作者 祁建 马克明 张育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30-937,共8页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山地由于海拔剧烈变化造成显著的环境差异,成为研究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变化的理想对象。为阐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叶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海...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山地由于海拔剧烈变化造成显著的环境差异,成为研究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变化的理想对象。为阐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叶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海拔分布范围(1000~1800m)内研究了叶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地形和土壤养分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辽东栎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和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曲线变化形式。在海拔约1400m处,气孔密度最小而气孔长度和叶面积最大;气孔密度和长度成反比;叶长宽比没有明显变化;叶绿素(a+b)含量和单位干重叶氮、磷和钾含量沿海拔梯度呈上升趋势,同时叶绿素含量和叶氮含量有较弱的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含量和坡位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叶磷含量与坡度关系显著,但叶养分与土壤养分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地形和土壤养分与气孔密度、长度和叶面积等形态指标的关系均不显著。方差分析表明上坡位与中、下坡位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差异,上坡位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辽东栎大部分叶特性在其海拔分布范围内有显著的变化,并且形态特征和养分特征的变化形式不同,海拔1400m左右是辽东栎叶形态特征变化最显著的范围。这些叶特征的变化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土壤养分 形态 养分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遮阴对疏叶骆驼刺叶形态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0
2
作者 薛伟 李向义 +2 位作者 朱军涛 林丽莎 王迎菊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90,共9页
通过设置自然光与遮阴(60%自然光)两种光环境,观测了遮阴60天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叶形态、光合生理参数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下的叶片相比,遮阴叶的比叶面积显著增大(p<0.01),比叶干重、比叶... 通过设置自然光与遮阴(60%自然光)两种光环境,观测了遮阴60天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叶形态、光合生理参数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下的叶片相比,遮阴叶的比叶面积显著增大(p<0.01),比叶干重、比叶鲜重和叶片厚度明显降低(p<0.01);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所增加,其中叶绿素a含量增加显著(p<0.01);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降低,表观量子效率提高,最大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大,光能利用效率高于自然光叶;强光照下遮阴叶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易发生光合光抑制现象。上述结果说明:遮阴处理后,疏叶骆驼刺在叶形态和光合生理上表现出对遮阴弱光条件的一定程度的驯化适应。另外,遮阴叶片Pro的大量积累,说明Pro在疏叶骆驼刺驯化适应弱光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遮蔽环境下疏叶骆驼刺植株死亡率明显偏高,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区的疏叶骆驼刺属于专性阳生植物不耐阴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形态 光合特性 遮阴
原文传递
不同沙地生境下黄柳(Salix gordejevii)种群若干数量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梁宇 高玉葆 +3 位作者 任安芝 陈世苹 刘宁 刘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0-87,共8页
对分布于3种不同沙地生境(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丘间低地)黄柳灌丛的个体形态、生长和群体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测定了灌丛下草本层植物种类组成及频度。结果显示:分布于丘间低地的黄柳灌丛当年枝平均长度增加缓慢,短枝条的比... 对分布于3种不同沙地生境(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丘间低地)黄柳灌丛的个体形态、生长和群体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测定了灌丛下草本层植物种类组成及频度。结果显示:分布于丘间低地的黄柳灌丛当年枝平均长度增加缓慢,短枝条的比例较高,枝长频度分布(当年枝)峰值偏左,分枝也较多,叶片短而狭,长宽比大;与之相比,分布于半固定沙丘上的灌丛当年枝平均长度增加较快,长枝条比例较高,枝长频度分布趋于正态分布,分枝较少,叶片长而宽,长宽比小;固定沙丘上灌丛的上述特征大致介于二者之间,其枝长频度符合Weibull分布。3种生境条件下黄柳灌丛下草本层的种类组成频度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柳 沙地生境 枝长频率分布 分枝系统 形态
下载PDF
氮水平和竞争对互花米草与芦苇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聪蛟 邓自发 +4 位作者 周长芳 关保华 安树青 陈琳 陆霞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滨海盐沼湿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们二者具有区域性的相互入侵特征,因此研究生境条件对两物种互侵机制的影响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生态学命题。该文运用随...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滨海盐沼湿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们二者具有区域性的相互入侵特征,因此研究生境条件对两物种互侵机制的影响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生态学命题。该文运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模拟海滩环境、构建人工种群、控制可变因子,研究了外来种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分别单种和混种时,叶特征对不同氮水平、不同植株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水平的升高,互花米草和芦苇的叶面积无论是在单种还是混种情况下都显著增加(p<0.05),但混种条件下芦苇的叶面积在高氮水平下增幅减少,这与高氮状况下互花米草与芦苇的竞争加剧有关;氮水平对单种中两种植物的叶数影响最显著(p<0.01),对混种中互花米草的叶数和芦苇的叶宽影响最大(p<0.05)。植株密度增加导致种内和种间竞争加剧,无论在单种还是混种处理下,都造成两种植物叶面积的显著减少(p<0.05)。单种处理中,两物种的叶数受密度的响应最显著(p<0.05);而混种处理中芦苇对互花米草的竞争显著减小了互花米草的叶宽和叶数(p<0.05),互花米草对芦苇的竞争则显著减小了芦苇的叶长、叶宽和叶数(p<0.05)。两种植物的竞争结果受到氮营养的调控,低、高氮水平下互花米草的种间竞争能力大于芦苇,中氮水平下则是芦苇的种间竞争能力大于互花米草。高氮水平下互花米草通过叶面积的快速增加抑制了芦苇的叶生长,使其叶面积减少,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这可能是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海滩芦苇种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植株密度 竞争 互花米草 芦苇 形态
下载PDF
中国苜蓿审定登记品种叶形态特征及变异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春波 于林清 +1 位作者 王勇 萨仁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3-247,268,共6页
利用CI-202型叶面积仪研究29个我国审定登记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 L.)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和叶形指数。结果表明:地方苜蓿品种和育成品种在叶形态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的叶片较后者小;二者叶片形状相似;在... 利用CI-202型叶面积仪研究29个我国审定登记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 L.)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和叶形指数。结果表明:地方苜蓿品种和育成品种在叶形态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的叶片较后者小;二者叶片形状相似;在6个指标中,叶长宽比变异最大,叶周长变异最小;地方品种的叶面积、叶长、叶周长和叶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均高于育成品种,其他2项指标则低于后者;在育成品种中,中兰1号的变异最大,甘农3号苜蓿最小;在地方品种中,蔚县苜蓿的变异最大,河西苜蓿最小;该结果将为今后培育苜蓿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品种 形态 变异
下载PDF
鬼针草与易淆品白花鬼针草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报作 曾静 +2 位作者 韦郃 陆桂枝 廖月葵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559-2563,共5页
目的:寻找鬼针草与其易淆品白花鬼针草的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LMVP(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QAERM(定量分析评价鉴别中药品种真伪方法可靠性的方法)。结果:对光透视鬼针草的三级脉表现为色较深、较粗、不连续,呈短弧形、... 目的:寻找鬼针草与其易淆品白花鬼针草的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LMVP(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QAERM(定量分析评价鉴别中药品种真伪方法可靠性的方法)。结果:对光透视鬼针草的三级脉表现为色较深、较粗、不连续,呈短弧形、短线形、点状或不规则分支状等,而白花鬼针草的表现为色较浅、较细的连续线。以此区别为指标,鉴别结果的准确性(Ac)96.7%~97.7%;重复性为符合率(ARO)95.1%,一致性强度(Kappa值)0.90。结论:建立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可准确鉴别鬼针草与白花鬼针草。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可靠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 白花鬼针草 形态 脉序 中药鉴定
原文传递
光照强度对大花旋蒴苣苔叶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晁天彩 周守标 +3 位作者 常琳琳 陈延松 徐惠娟 周乾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1-1167,共7页
以复苏植物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为盆栽实验材料,通过梯度遮光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80%、60%、40%和20%透光率)和不同处理时间(30、60、90、120和150d)对大花旋蒴苣苔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 以复苏植物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为盆栽实验材料,通过梯度遮光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80%、60%、40%和20%透光率)和不同处理时间(30、60、90、120和150d)对大花旋蒴苣苔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大花旋蒴苣苔叶的各生长指标(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叶柄直径以及叶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透光率为60%时达到最大值;全光照(100%透光率)时,大花旋蒴苣苔表现出明显的外伤症状,透光率为80%和20%时,分别表现出中度伤害和轻度伤害,透光率为40%和60%时,未出现明显的外伤症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较低且随着光强减弱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光照时抗氧化酶的活性最大,透光率60%处理下酶活性相对较低;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质膜透性随着光强减弱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随着光强减弱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分析表明,40%~60%的透光率有利于大花旋蒴苣苔的生长,强光和弱光对大花旋蒴苣苔的生长均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旋蒴苣苔 光照强度 形态 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光照与氮添加对红皮云杉幼树生长与叶形态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邢鸿林 刘天义 +2 位作者 扎史都吉 程琳 杨玲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筛选出有效促进红皮云杉幼树生长的土壤养分和光照条件,为建立促进红皮云杉幼树生长的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8~10 a生红皮云杉人工幼龄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设计试验方法,设置3种光照条件(全光、0.5郁... 筛选出有效促进红皮云杉幼树生长的土壤养分和光照条件,为建立促进红皮云杉幼树生长的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8~10 a生红皮云杉人工幼龄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设计试验方法,设置3种光照条件(全光、0.5郁闭度、0.7郁闭度)下氮添加(每株每年100 g)样地和对照样地,分析光照与氮添加对红皮云杉幼树生长和叶形态功能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①不同光照条件之间,全光条件下树高年生长量最大,全光施肥条件下地径年生长量最大,其次为0.5郁闭度条件;氮添加对树高和地径年生长量影响较小;②不同光照条件下,随着郁闭度增加,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增加,叶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b降低,叶养分含量变化不显著;氮添加对叶形态、叶绿素含量和叶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由此可知,相比氮添加,光照对红皮云杉幼树生长、叶形态和光合能力的影响更显著,全光、氮添加条件下幼树具有较大树高和地径年生长量,高径年生长量比最低,氮添加可促进光合效率提高。红皮云杉造林适宜选择全光条件或近似全光条件植苗,造林后可通过氮添加提高幼树光合能力以促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人工林 郁闭度 氮添加 林木生长 形态 光合能力
下载PDF
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形态对长期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9
9
作者 曾瑞琪 赵家国 +2 位作者 刘银占 陈国鹏 鲜骏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08-4017,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对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形态产生强烈影响。川西林线交错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极度敏感。以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异龄叶为对象,采用原位开顶式生长室(Open-to... 全球气候变暖对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形态产生强烈影响。川西林线交错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极度敏感。以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异龄叶为对象,采用原位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s)模拟增温,研究了长期模拟增温下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片叶长、叶厚等叶形态的响应,采用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对叶形态的可塑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温限制岷江冷杉幼苗叶片的增长、增宽和叶面积、体积的扩大,使叶长、叶宽、叶面积、叶体积分别较对照减小12.77%、11.86%、17.76%、11.49%;增温促进叶片厚度的增加,较对照增加7.27%;除叶长宽比外,增温对其余叶形态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叶形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温度、叶龄的交互效应对叶长和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对叶宽和叶厚影响不显著(P>0.05)。两种表型可塑性分析结果表明,除1 a叶叶长外,增温不同程度增大各叶形态可塑性。长期增温使冷杉幼苗叶片有旱生倾向且形态值更发散。研究提供了岷江冷杉幼苗叶片对长期增温的差异性响应证据,为评估青藏高原东缘优势植物对响应气候变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岷江冷杉 异龄 形态 形态可塑性
下载PDF
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及其对磷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婷 宋武云 +5 位作者 关新贤 魏智文 陈涵 易敏 熊启慧 张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1,共7页
【目的】揭示湿地松人工林针叶功能性状间的关系,探讨针叶功能性状对磷添加的响应及对环境养分的适应策略。【方法】以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磷元素梯度(P1为25 kg/hm^(2), P2为50 kg/hm^(2), P3为100 kg/hm^(2))和不施... 【目的】揭示湿地松人工林针叶功能性状间的关系,探讨针叶功能性状对磷添加的响应及对环境养分的适应策略。【方法】以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磷元素梯度(P1为25 kg/hm^(2), P2为50 kg/hm^(2), P3为100 kg/hm^(2))和不施磷为对照(CK)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叶长、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9个形态指标与针叶全氮、全磷和有机碳等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叶形态指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1)各处理下湿地松针叶各功能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62%-19.77%,其中叶鞘长和比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均高于19%,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61%。(2)与CK相比,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除针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外(P<0.05),针叶叶面积、比叶面积及养分含量等指标均上升。(3)湿地松针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与全钾和全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达0.597以上,而针叶干物质含量与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639和-0.530。【结论】(1)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均属较弱变异,在特定环境中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具有较强的内稳性;(2)磷添加可以影响湿地松针叶的形态特征和养分储量,高浓度磷添加(P3)的效果最明显。(3)湿地松针叶形态建成与其养分含量相关,养分含量高促进针叶生长代谢、叶面积增加,同时加快干物质含量向其他器官转运,使针叶干物质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磷添加 功能性状 形态 养分
原文传递
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馨 林辰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目的】比较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形态特征,为其分类学研究和生态适应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布于新疆不同生境的8种野生葱属植物齿丝山韭、实葶葱、新疆蒜、健蒜、多籽蒜、奇台蒜、喀纳斯蒜和乌鲁木齐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 【目的】比较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形态特征,为其分类学研究和生态适应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布于新疆不同生境的8种野生葱属植物齿丝山韭、实葶葱、新疆蒜、健蒜、多籽蒜、奇台蒜、喀纳斯蒜和乌鲁木齐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观测和树胶制片法,测定其叶片数量、长度、宽度等指标,观察其解剖结构异同;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叶片表皮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性状的分类学意义。【结果】8种葱属植物的叶形态和微形态存在差异,实葶葱和齿丝山韭叶直立,其余呈不同程度倒伏;实葶葱叶圆柱形,其余叶均为条形;实葶葱叶表面被蜡粉,其余均为光滑;实葶葱叶表皮细胞矩形,其余均为菱形;实葶葱垂周壁直线型,其余均为弧线形。8种植物叶片均为双面气孔型,气孔椭圆形,保卫细胞肾形,无副卫细胞,保卫细胞不同程度下陷。基于叶表皮结构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8种材料分为3类,齿丝山韭和实葶葱分别聚为一类,其余6种聚为一类。【结论】叶形态、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形状、表皮细胞密度和气孔指数大小可为种的界定提供重要的形态分类学依据,具有分类学意义。叶片上表皮细胞比下表皮细胞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微形态特征。新疆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片形态和微形态结构均呈现一定的抗旱和抗寒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 形态 表皮细胞 垂周壁形状 气孔指数
下载PDF
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片形态生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杰 葛滢 +3 位作者 傅华琳 于明坚 陈启 王常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6期59-64,共6页
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形基本上都为椭圆形,叶面积在15~40cm2/叶之间,属于中型叶和小型叶;在同一植株上,青冈叶片的大小很好地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石栎则近似于负二项分布,甜槠和木荷接近正态分布;主要树种叶的大小是... 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形基本上都为椭圆形,叶面积在15~40cm2/叶之间,属于中型叶和小型叶;在同一植株上,青冈叶片的大小很好地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石栎则近似于负二项分布,甜槠和木荷接近正态分布;主要树种叶的大小是优势种青冈>次优势种石栎>其它伴生种,这在群落结构分化中具有适应意义,即其“生长策略”不同;同一树种叶片大小为中层木叶片>上层木叶片;春夏换叶之前,叶大小和叶重达到第一高峰,秋冬季出现第二峰,叶比重为秋、冬季>春、夏季,这是常绿植物对季节性不利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伏旱)的一种生态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常绿阔 形态 生态适应 生长 树种
下载PDF
潜水埋深对疏叶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幼苗生长和叶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守兰 曾凡江 +4 位作者 王会提 郭京衡 高欢欢 罗维成 宋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6-404,共9页
研究了潜水埋深(40、80、120、180、220cm)处理对一年生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幼苗生长和叶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潜水埋深的增加,疏叶骆驼刺幼苗叶片厚度逐渐增加,叶片厚度在220cm埋深下最大,长度和宽度在120cm埋深下最... 研究了潜水埋深(40、80、120、180、220cm)处理对一年生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幼苗生长和叶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潜水埋深的增加,疏叶骆驼刺幼苗叶片厚度逐渐增加,叶片厚度在220cm埋深下最大,长度和宽度在120cm埋深下最大,且叶片长度呈优先减小的趋势;潜水埋深变化对疏叶骆驼刺株高生长影响不大,但对冠幅和分枝数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除40cm埋深处理中根系以平均1.24cm·d-1的速率扎入地下水层外,其他4个处理根系生长速率随潜水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且180cm和220cm埋深下根系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根系到达220cm潜水埋深的时间为123d;幼苗生物量积累随着潜水埋深变化先增加后减小,茎叶生物量在120cm埋深处理中达到最大值,而根系生物量在180cm埋深下最大。潜水埋深变化对疏叶骆驼刺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不同,潜水埋深增加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根系生物量增加;以120cm为拐点,潜水埋深过浅或过深都会抑制地上部分生长;220cm潜水埋深条件下,疏叶骆驼刺生长缓慢且生物量的累积最小,表明若潜水埋深大于220cm则对幼苗生长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 形态 根系生长 生物量分配 潜水埋深
原文传递
多倍化对青钱柳叶形态、光合性能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14
作者 王舒扬 田力 +5 位作者 周顺陶 储月娥 梅迪 袁佳秋 余延浩 洑香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31,共12页
【目的】比较分析青钱柳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叶形态、光合性能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差异,以期为青钱柳叶用林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鹤峰和清凉峰2个种源的成年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叶形态指标、解剖结构、气... 【目的】比较分析青钱柳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叶形态、光合性能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差异,以期为青钱柳叶用林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鹤峰和清凉峰2个种源的成年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叶形态指标、解剖结构、气孔参数,比较光合生理的相关参数,监测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差异。【结果】1)四倍体叶长、叶宽、叶面积分别为10.94 cm、4.57 cm、118.84 cm^(2),比二倍体分别高出19.5%、61.4%、94.2%,而比叶质量无显著差异;四倍体叶解剖结构各部分、气孔形态均显著大于二倍体,气孔密度为158.36个·mm^(−2),比二倍体少43.8%。2)四倍体叶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叶绿素a、叶绿素b无显著差异;通过对光响应曲线拟合得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分别为8.367、0.997、25.905、1527.96μmol·m^(−2)s^(−1)和13.797、1.573、32.905、1311.36μmol·m^(−2)s^(−1);瞬时光合测定发现四倍体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蒸腾速率均显著大于二倍体;气孔导度、蒸气压亏缺则差异不显著。3)二种倍性植株叶内主要活性物质的积累高峰均出现在5月和9月;三萜化合物和黄酮含量在主要的收获季节(5月和9月)倍性间均无显著差异;四倍体多酚含量(13.64 mg·g^(−1))仅于5月显著高于二倍体(13.29 mg·g^(−1)),但四倍体多糖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均显著高于二倍体,5月和9月的含量分别达6.80和8.58 mg·g^(−1)。【结论】青钱柳四倍体叶形态、叶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性均显著优于二倍体,促进了四倍体叶生物量积累;四倍体在5月份的多酚含量和叶多糖含量全生长季显著高于二倍体,黄酮、三萜含量倍性间在主要的收获季节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认为,四倍体是低海拔地区叶用青钱柳人工林生产的主要栽培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形态 解剖结构 光合生理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中国五种仙茅科植物叶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琴 段涵宁 +2 位作者 王云强 李海涛 李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61-1674,共14页
为澄清仙茅科属间界限不清的分类学问题,该文以中国仙茅科3属5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其叶形态、叶表皮显微特征和叶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叶形态有小型平整叶、中型波状叶、大型折扇状叶三种。(2... 为澄清仙茅科属间界限不清的分类学问题,该文以中国仙茅科3属5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其叶形态、叶表皮显微特征和叶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叶形态有小型平整叶、中型波状叶、大型折扇状叶三种。(2)叶表皮毛状体结构为单细胞单列,可分为长柔毛、糙伏毛和星状柔毛三类。(3)叶表皮细胞有六边形和五边形,气孔为平列型和椭圆形,气孔大小和气扎密度呈反比。(4)叶表皮蜡质纹饰有光滑、颗粒、屑状和壳状四类。(5)叶中脉横切面分为平整型和龙骨型,维管束有圆形和椭圆形,叶表皮厚度与表皮细胞具有正相关性。对5种植物的叶形态和叶解剖特征比较分析认为,一些特征组合有助于理解仙茅科属间的亲缘关系和物种鉴定,支持大叶仙茅属独立于仙茅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科 仙茅属 小金梅草属 仙茅属 形态 解剖
下载PDF
湖北省楠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16
作者 熊雪芬 周本庚 +1 位作者 毛春燕 胡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2-672,共11页
【目的】楠属(Phoebe)各物种在形态学方面差异甚微,种间界限模糊,物种的识别鉴定较为困难,尤其在缺少花、果的时期。叶微形态特征对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楠属植物叶显微特征的研究仍然较少。【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 【目的】楠属(Phoebe)各物种在形态学方面差异甚微,种间界限模糊,物种的识别鉴定较为困难,尤其在缺少花、果的时期。叶微形态特征对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楠属植物叶显微特征的研究仍然较少。【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对湖北省楠属8种及1变种的叶形态和微形态进行观察,并测定分析各物种气孔、表皮毛的质量和数量性状,以期为楠属植物的识别和鉴定提供必要依据。【结果】楠属植物叶形态有大型叶、中型叶、小型叶和不规则叶4种类型;毛被类型有粗短柔毛、细短柔毛、长柔毛、混生短柔毛和长柔毛(脉上被长柔毛)4种。毛密度在湘楠(200根/mm^(2))与闽楠、浙江楠、紫楠(低于100根/mm^(2))之间差异显著。表皮细胞类型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浅波或波状。气孔除披针叶楠、闽楠、裂叶白楠为近圆形外,其余物种均为宽椭圆形。气孔密度以紫楠最高,山楠和湘楠最低。此外,气孔大小与气孔密度之间,毛长度与毛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叶形态和微形态的特征组合可作为9种楠属植物鉴定和区分的必要依据,可为楠属植物识别和种间界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属植物 形态 形态特征 数量性状 物种鉴定
下载PDF
中国云南8种堇菜属植物的叶形态解剖特征及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琴 邵成艳 +2 位作者 段涵宁 杨晨璇 李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7-460,共14页
堇菜属(Viola)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形态变异大,物种鉴定和分类系统争议较大。因此,为解决该属物种的分类学问题,以中国云南产的8种堇菜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叶形态解剖特征,结果如下(:1)叶型可分为4种:肾形... 堇菜属(Viola)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形态变异大,物种鉴定和分类系统争议较大。因此,为解决该属物种的分类学问题,以中国云南产的8种堇菜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叶形态解剖特征,结果如下(:1)叶型可分为4种:肾形、戟形、卵形和三深裂(;2)叶片边缘和叶脉处稀疏分布着单细胞单列毛状体,可分为3类:短柱状、中柱状和长柱状(;3)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有平直-弓形、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器类型有平列型、横列型和无规则型;气孔多为椭圆形,少数为近圆形;(4)叶中脉处上下表皮突起有均等型和不等型(;5)叶柄横切面轮廓和主维管束形态相关,前者为椭圆形、半圆形和近圆形,后者为浅U型、深U型和圆形。分析结果表明,堇菜属的叶型、表皮毛被、叶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类型、叶中脉处的上下表皮形态、叶柄横切面及主维管束轮廓等,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以用作属内物种划分和近似种间的区别,支持长萼堇菜(V.inconspicua)、早开堇菜(V.prionantha)和紫花地丁(V.philippica)是一组有近缘关系的独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菜属 形态 表皮 解剖 毛被 分类学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中几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叶形态、光合及光诱导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启鹏 孙玲玲 +1 位作者 郭志华 齐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几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叶形态和光合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探索了不同功能组的演替地位.结果表明:1)亚热带森林不同光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在旷地处较林窗高3倍多...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几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叶形态和光合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探索了不同功能组的演替地位.结果表明:1)亚热带森林不同光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在旷地处较林窗高3倍多,而林窗是林下的6倍多,其巨大差异导致不同功能组树种生理响应不同;2)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比叶质量(LMA)最小,以获取更多的光能,并通过最大化气孔导度(Con)来羧化最低的胞间CO2浓度(Ci)和午休的光合机制,提高瞬时光能利用率(SUE)和抵消光胁迫,属于演替过程中先锋树种;3)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的LMA最大,虽然高光下Ci最高,但SUE最低,可能发生光抑制.而在林窗中净光合速率(Pn)、SUE及瞬时水分利用率(WUE)相对较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大,林下光诱导Pn变化稳定,表明其既喜光又耐荫,可塑性较高,在功能组中属于中度耐阴种;4)丝栗栲在高光下LMA较大头茶小,Pn较高,比后者更耐高光,但对林下骤然高光诱导较不敏感,可能发生光胁迫,而相对高光的林窗中SUE亦较低,不适宜在高光环境中生存,林下LMA较林窗处大16%,也不适应郁闭度较高的林下低光,更适宜在小林窗或疏林林下更新,在演替过程中将取代类似大头茶等的中度耐荫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组 光环境 形态 光合作用 光诱导
下载PDF
淫羊藿属植物中黄酮苷含量与叶片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翔 张华峰 +1 位作者 卢大炎 王瑛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以苗圃中生长的、盛花期时的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叶片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物种叶片中4种药效黄酮苷的含量,同时测量叶片面积、叶片长宽比等参数。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淫羊藿属不同物种的叶片形态与黄酮苷的含量之间... 以苗圃中生长的、盛花期时的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叶片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物种叶片中4种药效黄酮苷的含量,同时测量叶片面积、叶片长宽比等参数。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淫羊藿属不同物种的叶片形态与黄酮苷的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淫羊藿,其叶片面积较小,形状多呈卵形,叶片革质化程度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淫羊藿属 黄酮 形态
下载PDF
雌雄银杏对温度变化的形态和生理响应
20
作者 伍长风 国靖 汪贵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8,共9页
【目的】研究成年雌雄银杏(Ginkgo biloba)大树形态和生理指标与其温度适应的相关性,探究银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通过对累年年均降水量为990~1200 mm,累年年均气温为9.8、14.4、16.3、18.0和19.8℃的5个不同地区... 【目的】研究成年雌雄银杏(Ginkgo biloba)大树形态和生理指标与其温度适应的相关性,探究银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通过对累年年均降水量为990~1200 mm,累年年均气温为9.8、14.4、16.3、18.0和19.8℃的5个不同地区的同龄成年实生银杏大树生长指标、解剖结构和代谢产物含量进行分析,探究雌雄银杏在野外条件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在适生条件下,随年均气温的升高,银杏叶面积、树高和胸径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随之提高,萜内酯和聚戊烯醇含量逐渐增加,但总黄酮、多酚、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却有所降低,表明一定程度的升温有利于银杏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提高萜内酯和聚戊烯醇等主要代谢产物的含量,但不利于抗氧化代谢产物的积累。同地区雄株银杏树高、叶面积、总黄酮、多酚、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雌株。【结论】自然条件下,银杏会根据不同的温度条件来调整自身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效率和代谢产物的含量来保证个体的正常生长,累年年均气温16.3~18.0℃是最适宜银杏生长的环境温度。银杏对气温的适应存在性别差异,雄株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雌雄株 温度 形态 光合特性 代谢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