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史诗传统:文化多样性与民族精神的“博物馆”(代序) 被引量:54
1
作者 朝戈金 尹虎彬 巴莫曲布嫫 《国际博物馆》 2010年第1期5-27,共23页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文学样式,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希腊史诗、印度史诗、巴比伦史诗、芬兰史诗、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等都成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因而每一个民族的...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文学样式,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希腊史诗、印度史诗、巴比伦史诗、芬兰史诗、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等都成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因而每一个民族的史诗传统,不仅是认识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一座"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黑格尔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族群 叙事诗 演述方式 说唱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博物馆 博物院 文化机构
原文传递
史诗与认同表达 被引量:47
2
作者 劳里.航柯 孟慧英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5,共7页
国际著名史诗理论家劳里·航柯从文化功能的角度阐述了史诗的一般性质,认为史诗是表达认同的故事,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功能,它才作为文化群体自我辨识的寄托而成为超级故事。以往的那种用一般的母题、口传内容、类型、诗歌风格及... 国际著名史诗理论家劳里·航柯从文化功能的角度阐述了史诗的一般性质,认为史诗是表达认同的故事,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功能,它才作为文化群体自我辨识的寄托而成为超级故事。以往的那种用一般的母题、口传内容、类型、诗歌风格及一些相似的东西来进行史诗比较研究的方法,显然是对活态口头史诗经验探索的忽视,这种方法代表了史诗研究的简单化倾向。如何对史诗类型进行分类,如何在一般意义上界定史诗,劳里·航柯科教授试图在活态史诗传统调查经验之上开拓一条新的思路,本文详细阐发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表达 史诗 语境 范例 文化功能 民俗传统 分类 学术思想 定义
原文传递
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 被引量:38
3
作者 南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9,共8页
关键词 《白鹿原》 小说 重读 尴尬 史诗 存在 肯定 褒贬 持续 文化
下载PDF
“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下)──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文本迻录”为例 被引量:35
4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40,共9页
彝族史诗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的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这种局面与整个东西方学界关于“史诗”的概念和界定有直接的关联,也潜在地驱动了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两度发生的“大规模”的史诗“生产运动”。它... 彝族史诗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的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这种局面与整个东西方学界关于“史诗”的概念和界定有直接的关联,也潜在地驱动了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两度发生的“大规模”的史诗“生产运动”。它们既为我国的史诗学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学术资源,打开了更广阔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后来的文本阐释、学理规范、田野实践建立了一种能动的反观视野,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史诗的文本形态、史诗的传承方式、史诗传统内部的基本叙事法则等问题带来了深刻的反思:⑴彝族史诗是怎样从乡土社会走入学者视域的;⑵反思史诗文本《勒俄特依》从本土社会的文化语境中被?译为汉文阅读和学术阐释的“民俗学过程”(folkloreprocess);⑶检讨《勒俄特依》文本及其相关的文本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⑷说明“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的主要弊端以及相关学术史的批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史诗 《勒俄特依》 “文本迻录” 民间叙事传统 格式化 文本制作 民俗学
原文传递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王德威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4
5
作者 季进 《书城》 2008年第6期5-12,共8页
这是一次迟到的访谈。早在四年前,在波士顿与王德威教授相遇,本来约好做个访谈。不意他来去匆匆,时间排得密不透风,夜里十点多才有时间在他下榻的宾馆坐下来聊天。看他一脸疲倦也就打消了访谈的念头。去年初夏,王德威教授应邀访问复旦大... 这是一次迟到的访谈。早在四年前,在波士顿与王德威教授相遇,本来约好做个访谈。不意他来去匆匆,时间排得密不透风,夜里十点多才有时间在他下榻的宾馆坐下来聊天。看他一脸疲倦也就打消了访谈的念头。去年初夏,王德威教授应邀访问复旦大学,我便早早预约,请他顺访苏州大学。那天,我和两位学生陪他从平江路步行至苏州博物馆参观,然后驱车往太湖,找到一处叫品茗轩的茶馆,我们终于可以坐下来,面对波光潋滟的湖面,开始一番饶有兴味的访谈。本文是我根据访谈录音进行整理,再结合手边的资料略作校正与补充,最后经王德威教授加以修改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 江文也 梅兰芳 浪漫主义 史诗 沈从文 二十世纪 中国传统 现代中国文学 中国现实
原文传递
《诗·大雅》若干诗篇图赞说及由此发现的《雅》《颂》间部分对应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山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32,共9页
本文对《诗·大雅》中若干篇章作了重新解释,认为所谓史诗一类的作品 实际上是祭祀时的图赞诗。由此思路,推断出“雅”、“颂”某些篇章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诗·大雅》 《雅》 《颂》 史诗 《诗经》
原文传递
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兼论中国古代巫术与宗教有关问题 被引量:21
7
作者 江林昌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219,共27页
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原始巫术咒语。咒语也可称为巫诗。巫诗盛行于五帝时代早期及其之前。到五帝时代中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有了阶层分化,原始巫术中通天神的仪式和巫诗,开始被少数氏族贵族阶层垄断,并成为其统治社会的政治... 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原始巫术咒语。咒语也可称为巫诗。巫诗盛行于五帝时代早期及其之前。到五帝时代中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有了阶层分化,原始巫术中通天神的仪式和巫诗,开始被少数氏族贵族阶层垄断,并成为其统治社会的政治工具而发展为宗教与史诗。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夏商西周。在这两千多年中,中原各民族的史诗,由世代口耳相传到逐步写成文本,形成了"史诗传统"。史诗既是各氏族早期历史的载体,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早期发展的特殊形式,更是夏商周三代王官之学的集中体现。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再次出现大变革,"史诗传统"也随之出现变化,即"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所谓"诗亡"只是史诗形式的终结,而史诗精神却在当时新起的文献体式中获得了继承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 咒语 巫诗 宗教 史诗 史诗精神
原文传递
“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上)——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文本迻录”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5,共7页
彝族史诗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的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 这种局面一则与整个东西方学界关于“史诗”的概念和界定有直接的关联,二则也潜在地驱动了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两度发生的“大规模”的史诗“生产运动... 彝族史诗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的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 这种局面一则与整个东西方学界关于“史诗”的概念和界定有直接的关联,二则也潜在地驱动了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两度发生的“大规模”的史诗“生产运动”它们既为我国的史诗学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学术资源,打开了更广阔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后来的文本阐释、学理规范、田野实践建立了一种能动的反观视野 因此,在国际彝学研究的学术走向中,简要回顾国内外几代学者对彝族文学传统与史诗直接地或间接地搜集、整理、翻译与评述.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线索:(1)彝族史诗是怎样从乡土社会走入学者视域的;(2)反思史诗文本《勒俄特依》从本土社会的文化语境中被追译为汉文阅读和学术阐释的“民俗学过程”(folklore process);(3)检讨《勒俄特依》文本及其相关的文本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说明“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的主要弊端以及相关学术史的批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史诗 《勒俄特依》 “文本迻录” “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 文本制作 学术反思 民俗学过程
原文传递
史诗认同功能论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朝戈金 冯文开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5-12,共8页
在世界各地,有相当数量的史诗具有在特定人群内建构和表达认同的功能,于是,史诗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了史诗叙事语词所传递的直接信息,它与群体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等许多超越了史诗文本的意蕴密切关联。史诗作为特定群体自我辨识... 在世界各地,有相当数量的史诗具有在特定人群内建构和表达认同的功能,于是,史诗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了史诗叙事语词所传递的直接信息,它与群体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等许多超越了史诗文本的意蕴密切关联。史诗作为特定群体自我辨识的承载物,以超级故事的形态宣示了特定社区或地区或族群存在的合法性与话语权。这些故事也因为将神话与历史糅合起来而显得格外宏大、神圣与崇高,同时给认同行为及结果提供基础。在不同的演述传统里,史诗产生的认同辐射范畴大小各异,力度强弱有别,呈现出个体认同、社区或区域认同、民族认同等不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认同功能
原文传递
“纯文学”方法与史诗叙事的困境——以阿来《空山》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邵燕君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4,共7页
阿来三卷六部的长篇巨制《空山》陆续推出后自然而然地备受关注。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阿来的新作(或许可以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在《尘埃落定》的基础上有何推进?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何种水... 阿来三卷六部的长篇巨制《空山》陆续推出后自然而然地备受关注。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阿来的新作(或许可以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在《尘埃落定》的基础上有何推进?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何种水准?其次,作为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阿来持什么样的文化立场、以什么样的文学方式书写西藏的百年变迁史,呈现出怎样的深度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山》 阿来 纯文学 叙事 史诗 《尘埃落定》 茅盾文学奖 全球化背景
原文传递
“情节单元”释义——兼论俄国李福清教授之“母题”说 被引量:18
11
作者 金荣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Motif"一词,用作研究民间故事之术语时,指故事中最小之完整叙事单元,胡适将之音译为"母题"。本文讨论中国文学之表意特性及母题之易被误解为 "主题",而改以"情节单元
关键词 民间故事 情节单元 母题 民间文学 文学理论 史诗 李福清
下载PDF
《汉文诗解》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早期海外传播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燕 房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2,共8页
《汉文诗解》是英国汉学史上第一部尝试着全面系统地译介中国古典诗歌的专著,在欧洲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堪称西方中国诗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它对于中国民间诗作的重视,对于出自中国人之手的西洋风情诗的青睐,对于中国史诗、田园诗及诗剧... 《汉文诗解》是英国汉学史上第一部尝试着全面系统地译介中国古典诗歌的专著,在欧洲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堪称西方中国诗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它对于中国民间诗作的重视,对于出自中国人之手的西洋风情诗的青睐,对于中国史诗、田园诗及诗剧的看法均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特别是所谓"中国无史诗"的观点与黑格尔《美学》中的相关论述如出一辙。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无史诗"这一观点是随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广泛传播而畅行于世,但笔者发现,早在1829年《汉文诗解》初版中此观点已有明确表述。本文在细读原著的基础上,考订、辨识出书中引证的100种中文诗作,据此分析德庇时的中国诗歌观,并客观评价《汉文诗解》的功过得失与学术影响。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欧洲早期汉学家对中国诗歌的认知和解读,对研究中国诗歌的海外传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诗解》 德庇时 中国诗歌 史诗
下载PDF
朝向21世纪的中国史诗学 被引量:18
13
作者 朝戈金 《国际博物馆》 2010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江格尔的宝木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间天堂那里的人们永葆青春永远像二十五岁的青年不会衰老,不会死亡……——蒙古史诗《江格尔》之序诗史诗研究在中国的滥觞"史诗"一词的英文epic直接来自希腊语的epikos和拉丁语的epicus。
关键词 史诗 艺人 田野研究 口头叙事 口头诗学 叙事诗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演述
原文传递
解构的“典故”——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新论 被引量:15
14
作者 万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50-55,共6页
本文比照白居易的《长恨歌》,认为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以上海和上海的女人为歌重新确定了“史诗”和“女人”的概念,在把上海这座城市化为女人的心灵的同时,拆解了女人的历史,构筑了女人的现代。
关键词 女人 史诗 典故 王安忆 《长恨歌》
下载PDF
叙事型构·文本界限·叙事界域:传统指涉性的发现 被引量:16
15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俗研究》 2004年第3期112-132,共21页
关键词 叙事法 文本性 田野 史诗 传统 本土 多元 回答 界限 丰富
原文传递
功夫的史诗·武林的挽歌——《一代宗师》的复调叙述 被引量:16
16
作者 贾磊磊 王乙涵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9,共4页
我们对《一代宗师》的期待其实并不是对叶问个人的期待,尽管在那个阴云翻卷、浊浪排空的时代,叶问刚正不阿的人格与抑恶扬善的精神可以激励今天的我们面对现实的困境。但是,我们现在走进电影院并不是因为叶问,而是因为《一代宗师》这部... 我们对《一代宗师》的期待其实并不是对叶问个人的期待,尽管在那个阴云翻卷、浊浪排空的时代,叶问刚正不阿的人格与抑恶扬善的精神可以激励今天的我们面对现实的困境。但是,我们现在走进电影院并不是因为叶问,而是因为《一代宗师》这部电影的导演:一位不爱循规蹈矩、一直戴着墨镜的王家卫。我们是想看看他在这部影片中是如何展现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宗师》 复调叙述 挽歌 史诗 抑恶扬善 独特魅力 中国功夫 电影院
原文传递
《财主底儿女们》:苦吟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弓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92,共18页
关键词 《财主底儿女们》 苦吟 心灵史 苦难 史诗 战争 罪恶 抗战 日军 屠杀
下载PDF
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哈尼族迁徙史诗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清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0-77,共8页
《哈尼阿培聪坡坡》是流传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一部长达5600行的哈尼族迁徒史诗。它详尽地记述了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艰难曲折,从遥远北方向南迁徙的事迹。这部史诗是研究哈尼族历史、族源、族性、风俗演变、社会... 《哈尼阿培聪坡坡》是流传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一部长达5600行的哈尼族迁徒史诗。它详尽地记述了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艰难曲折,从遥远北方向南迁徙的事迹。这部史诗是研究哈尼族历史、族源、族性、风俗演变、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研究,作者认为,这部史诗不仅是一部哈尼族的迁徒史,而且是一部形象生动、脉胳清晰的哈尼族社会发展史。由于哈尼族社会是在长期迁徒流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其社会发展的轨迹和社会文化的形成都具特殊性。其突出表现为,(一)社会进程的周期性失衡;(二)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与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社会发展 哀牢山区 史诗 母系氏族社会 社会文化 哈尼族文化 西双版纳哈尼族 红河南岸 部落联盟
下载PDF
史诗性范畴的美学意蕴及精神寻踪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彦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2,共7页
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的史诗性,广泛存在于各种叙事艺术中,是艺术价值的一种重要尺度。以往中国学术界或将史诗作为一种文体形式进行研究,如民俗学界和外国文学界;或将史诗性作为长篇小说的一种追求去探讨,如现当代文学界。史诗性的传统审... 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的史诗性,广泛存在于各种叙事艺术中,是艺术价值的一种重要尺度。以往中国学术界或将史诗作为一种文体形式进行研究,如民俗学界和外国文学界;或将史诗性作为长篇小说的一种追求去探讨,如现当代文学界。史诗性的传统审美特征体现为民族性、整体性、英雄性、全景性等四个方面。在后现代语境下,与史诗性相关的进步叙事、宏大叙事和英雄叙事等被抵制,史诗性变异为后史诗,呈现出平民性、日常性、世俗性等特点。这与后现代的反本质主义、空间化、消费化、微媒体的兴起等不无关系。史诗性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既是人类共享的一种审美需求,一个民族的审美记忆,也是艺术作品中一种长存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史诗 史诗 史诗 散文气
原文传递
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以王安忆《长恨歌》与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0-166,共7页
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从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出发,将男男女女尤其是小女子从时代大潮中分离出来,通过对她们可怜可叹可悲命运的流转变迁的叙写,揭示出人性的千疮百孔。今天看来,中国当代的女作家当中,能够延续这一脉艺术探索与文... 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从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出发,将男男女女尤其是小女子从时代大潮中分离出来,通过对她们可怜可叹可悲命运的流转变迁的叙写,揭示出人性的千疮百孔。今天看来,中国当代的女作家当中,能够延续这一脉艺术探索与文学书写方式的,就不能不提到两位作家——王安忆和严歌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她们与张爱玲之间的一些微妙的联系和彼此相通的艺术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命体验 书写方式 严歌苓 王安忆 《长恨歌》 人性 史诗 女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