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垣的“史源学”与“新史学”——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而作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荣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陈垣是"新史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近代史学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新史学"培养人才,首创"史源学"和"史源学实习"课以及讲授、实习方法。"史源学实习"课,是陈垣"不吝金针... 陈垣是"新史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近代史学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新史学"培养人才,首创"史源学"和"史源学实习"课以及讲授、实习方法。"史源学实习"课,是陈垣"不吝金针度与人"品质的体现,教学效果甚好,培养了不少史学名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新" "" "实习" 《日知录》 《廿二劄记》 《鲒埼亭集》
下载PDF
昏君乎? 明君乎?——孟昶形象问题的史源学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在北宋前期的两种历史文本中,后蜀后主孟昶有昏君和明君两种不同的形象。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分别由北宋官方和蜀地士人书写,体现了北宋朝廷和蜀地民众的不同利益、不同意愿和不同感情。孟昶的昏君形象逐渐压倒明君形象,折射出蜀地民... 在北宋前期的两种历史文本中,后蜀后主孟昶有昏君和明君两种不同的形象。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分别由北宋官方和蜀地士人书写,体现了北宋朝廷和蜀地民众的不同利益、不同意愿和不同感情。孟昶的昏君形象逐渐压倒明君形象,折射出蜀地民众对北宋朝廷从对立到认同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蜀 北宋 孟昶 昏君 明君
下载PDF
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建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67-71,共5页
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何建明辅仁大学能够成为近代中国国学的重镇,陈垣与他的同事们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本文仅就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略叙浅见.以缅怀先讲业绩。1在“五·四”以前,基督教会在华所... 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何建明辅仁大学能够成为近代中国国学的重镇,陈垣与他的同事们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本文仅就陈垣与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略叙浅见.以缅怀先讲业绩。1在“五·四”以前,基督教会在华所办的近代教会大学体系基本上都已经建立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 教育 人才培养 马相伯 天主教 中国语言文字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人才的培养 与研究
下载PDF
匈奴“背约南侵”考 被引量:6
4
作者 白音查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86-88,共3页
汉匈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和亲”与“战争”两种不同的形式。西汉王朝的二百年间,汉匈之间几乎有过一百年的“和亲”和一百年的“战争”。和亲与战争的结果截然不同。比较之下,和亲确实产生过良好的影响,促进了汉匈之间的政治、经济。
关键词 西汉王朝 景帝 西汉前期 和亲政策 西汉末年 张相如 右贤王 回中宫 南服
下载PDF
《通志·乐略》的史源学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喻意志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60,共13页
本文从史源学的角度,主要采用校勘学方法,将《通志·乐略》与正史乐志、《通典·乐典》、《古今乐录》、《乐府古题要解》、《琴操》、《古今注》以及唐人文集等文献进行细致比勘,籍以考察郑樵编写《通志·乐略》的资料来... 本文从史源学的角度,主要采用校勘学方法,将《通志·乐略》与正史乐志、《通典·乐典》、《古今乐录》、《乐府古题要解》、《琴操》、《古今注》以及唐人文集等文献进行细致比勘,籍以考察郑樵编写《通志·乐略》的资料来源及其分类思想。文中对郑氏所编的已佚总集《系声乐府》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樵 《通志·乐略》 《系声乐府》
原文传递
基于史源学考察的金中都城门问题补证
6
作者 邱靖嘉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2,共10页
金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燕京,称金中都。《金史·地理志》记载中都有城门十三,而《大金国志》《金虏图经》《析津志》等文献却称金中都城门十二。针对这两种不同说法,自清代以来学者多有解释讨论,目前学界倾向于认为金中都城门... 金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燕京,称金中都。《金史·地理志》记载中都有城门十三,而《大金国志》《金虏图经》《析津志》等文献却称金中都城门十二。针对这两种不同说法,自清代以来学者多有解释讨论,目前学界倾向于认为金中都城门初有十二,后于东北增辟光泰门,成十三之数,又正北“通玄门”曾改名“清夷门”。但这一论断的得出缺乏对相关文献史料源流的充分辨析,且对增辟光泰门及改通玄门名的时间亦论证不清。实际上,其实若从史源学的角度出发,重新梳理相关文献记载,厘清源流,既可补证上述论断,还可进一步推定金章宗为游幸万宁宫的便利而增辟光泰门,“通玄门”改名“清夷门”则是金宣宗迁都汴梁后因避忌蒙古而追改的结果,进而丰富我们对金中都城门制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中都 城门制度 光泰门 通玄门
下载PDF
医师专业精神的史源学研究
7
作者 王彧 尹梅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3,57,共6页
运用史源学方法梳理人类发展长河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宏大叙事,将不同时空内医师专业精神元素抽象出来,寻找其产生的基础、发展的条件、影响的因素以预测其未来的走向。将医学、医生、疾病、患者、健康等与医师专业精神息息相关的要素置放... 运用史源学方法梳理人类发展长河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宏大叙事,将不同时空内医师专业精神元素抽象出来,寻找其产生的基础、发展的条件、影响的因素以预测其未来的走向。将医学、医生、疾病、患者、健康等与医师专业精神息息相关的要素置放于当时的社会与历史境遇中,揭示出医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发展深刻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以医疗卫生体系为核心的支持系统这一客观规律,为未来医师专业精神的发展建设凿空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专业精神 人文
下载PDF
《新安志》的史源考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阿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在现存的宋代方志中,徽州人罗愿编纂的《新安志》因其"叙述简括,引据亦极典",被认为是宋代方志的典范之作。《新安志》的史料来源主要包括诗文、计簿、正史国典、旧图经、地理书、杂家稗说、故老所传与金石之文等,其中计簿、... 在现存的宋代方志中,徽州人罗愿编纂的《新安志》因其"叙述简括,引据亦极典",被认为是宋代方志的典范之作。《新安志》的史料来源主要包括诗文、计簿、正史国典、旧图经、地理书、杂家稗说、故老所传与金石之文等,其中计簿、正史国典与旧图经、地理书是基础史料,而诗文、故老所传、金石之文等则是辅助史料。罗愿在编纂过程中能够合理区分并善于使用各种文本,从而实现了"上下千载间,博采详摭,论正得失,皆有据依"。《新安志》继承了前代图经的传统,并确立了后世志书编纂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方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愿 《新安志》 文本 徽州
下载PDF
涿州智度寺塔的史源学考证 被引量:4
9
作者 曹汛 《建筑师》 2007年第2期92-101,共10页
我在本刊上一期发表《涿州云居寺塔的年代考证》,考定云居寺塔建于辽重熙六或七年.旧定大安八年已成通说,实则大误,一误达七十余年。本文考证智度寺塔的建年.旧有与云居寺塔约略同时之推断本来不误.可惜云居寺塔定错了五十余年.... 我在本刊上一期发表《涿州云居寺塔的年代考证》,考定云居寺塔建于辽重熙六或七年.旧定大安八年已成通说,实则大误,一误达七十余年。本文考证智度寺塔的建年.旧有与云居寺塔约略同时之推断本来不误.可惜云居寺塔定错了五十余年.智度寺塔也就跟着一路错了。当地人士出一新说,今本《涿州志》与今人《涿州文物志》俱称智度寺塔建于辽太平十一年.但都未加举证.不能让人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塔 考证
下载PDF
《尚书·高宗肜日》的史料源流考察——兼论商人的灾异观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利军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4期50-57,共8页
古今学者围绕《高宗肜日》篇争论的问题颇多,殷墟甲骨文的相关记载,证明了《高宗肜日》所载之事在商代有其史料来源。此文在解读上博简《竞建内之》与《高宗肜日》相关的内容之后,比较两者异同,认为上博简《竞建内之》是《高宗肜日》文... 古今学者围绕《高宗肜日》篇争论的问题颇多,殷墟甲骨文的相关记载,证明了《高宗肜日》所载之事在商代有其史料来源。此文在解读上博简《竞建内之》与《高宗肜日》相关的内容之后,比较两者异同,认为上博简《竞建内之》是《高宗肜日》文本内容的流变。本文由此又探讨了《高宗肜日》及甲骨文材料中反映的商人灾异观及对灾异的救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肜日》 甲骨文 《竞建内之》 灾异观
下载PDF
史源学材料的史源学考证示例,造园大师张然的一处叠山作品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汛 《建筑师》 2008年第1期97-103,共7页
元人有诗云:“鸳鸯绣出任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宋人有诗云“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诗人总好用金针比喻作诗的秘诀,我喜欢这些诗句,往往用来借比读书做学问写文章的方法。我写的文章扎实有份量,追求内容雄厚气度恢... 元人有诗云:“鸳鸯绣出任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宋人有诗云“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诗人总好用金针比喻作诗的秘诀,我喜欢这些诗句,往往用来借比读书做学问写文章的方法。我写的文章扎实有份量,追求内容雄厚气度恢宏,不少人喜欢,想要问出些秘诀。我研究建筑史园林史,主要是热衷于史源学年代学考证。有了一套方法还要不断发展,我深深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证 材料 作品 造园 金针 园林 建筑
下载PDF
地方志与竹枝词的取材来源及其存在问题
12
作者 严奇岩 《中国地方志》 2023年第2期51-57,M0005,共8页
以吟咏风土为主题的竹枝词与地方志相辅相成:一方面可以起到以诗补志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竹枝词又取材于地方志。取材于方志的竹枝词在史料方面经常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因方志本身记载错误而以讹传讹;二是忽略资料的同时性,对文化变迁... 以吟咏风土为主题的竹枝词与地方志相辅相成:一方面可以起到以诗补志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竹枝词又取材于地方志。取材于方志的竹枝词在史料方面经常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因方志本身记载错误而以讹传讹;二是忽略资料的同时性,对文化变迁缺乏考量。历史研究者要谨慎使用竹枝词史料,考察其取材来源,明确其史料是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地方志 取材来 存在问题
原文传递
陈垣与史源学及《日知录》研究——《日知录校注》编者前言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智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日知录》在引用资料时一般既不注卷数,也不注起止,引文与顾炎武自己的文字混淆不分。通行的《日知录集释》非但没有区分顾氏原文与引文,而且进一步混淆了《日知录》所引书的注文与顾氏自注。陈垣《日知录校注》将《日知录》所引之文... 《日知录》在引用资料时一般既不注卷数,也不注起止,引文与顾炎武自己的文字混淆不分。通行的《日知录集释》非但没有区分顾氏原文与引文,而且进一步混淆了《日知录》所引书的注文与顾氏自注。陈垣《日知录校注》将《日知录》所引之文一一找出或核实其出处,注出书名、卷数或篇名,标明起止,还对各种版本及抄本《日知录》进行了校勘。该书不但能帮助读者正确认识《日知录》,它所揭示的史源学和考证方法,也富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日知录校注》 顾炎武 《日知录》 考证
下载PDF
试论史源学在艺术类古籍整理中的应用——《翰林要诀》辨误一则
14
作者 吕志学 《新蕾》 2023年第3期48-50,共3页
本文通过对校、他校、理校等校勘方法,以《翰林要诀》中保存的王羲之关于“纸笔强弱”的论述为中心,通过对保存本文献的《书法正传》及其他相关图书进行史源学考证,进而发现王羲之的论述原文,以及原文在经历了宋元明朝以后,至清朝最终... 本文通过对校、他校、理校等校勘方法,以《翰林要诀》中保存的王羲之关于“纸笔强弱”的论述为中心,通过对保存本文献的《书法正传》及其他相关图书进行史源学考证,进而发现王羲之的论述原文,以及原文在经历了宋元明朝以后,至清朝最终发生杂糅、演变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书法正传》 《翰林要诀》
下载PDF
查慎行《周易玩辞集解》诸失举例——兼论史源学对纂辑类易籍整理之重要性
15
作者 陈开林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8-55,共8页
查慎行《周易玩辞集解》以征引繁富著称,但在征引时,存有不足。通过考察全书,从标注史源有误,以讹传讹、未加考辨,引录他书而未注明,以他人之说为自己之创论,妄改书名,糅杂诸说、仅标注一人,引录他人之说、未究本源七个方面加以指陈。... 查慎行《周易玩辞集解》以征引繁富著称,但在征引时,存有不足。通过考察全书,从标注史源有误,以讹传讹、未加考辨,引录他书而未注明,以他人之说为自己之创论,妄改书名,糅杂诸说、仅标注一人,引录他人之说、未究本源七个方面加以指陈。另结合新出的《周易玩辞集解》整理本,运用史源学进行考察,从探出处之本源、明引文之起止、见文本之差异、正标注之讹误四个方面予以辨证,指出史源学对纂辑类易籍的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周易玩辞集解》
下载PDF
试论陈垣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俊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S1期60-69,共10页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陈垣是一位饮誉海内外、深受人们尊敬的教育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继往开来、成就卓著的文献学家。其所著《国佛教史籍概论》、《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旧五代史辑本...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陈垣是一位饮誉海内外、深受人们尊敬的教育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继往开来、成就卓著的文献学家。其所著《国佛教史籍概论》、《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旧五代史辑本发覆》、《通鉴胡注表微》等,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献学的杰作,极负盛名。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陈垣的文献学思想及其建树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避讳 朔闰 回历 西历 日历 校勘 五代 校补
下载PDF
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贵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32-41,共10页
清代承继此前的史学传统,建立了史料储备和征集制度,为《清实录》的修纂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原始材料,使实录成为清代史料的一大总汇,经过它的编辑和纂修,清史杂乱的档案得到第一次清楚的梳理,并以易查易读的特点为后人所重视,或摘录,或... 清代承继此前的史学传统,建立了史料储备和征集制度,为《清实录》的修纂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原始材料,使实录成为清代史料的一大总汇,经过它的编辑和纂修,清史杂乱的档案得到第一次清楚的梳理,并以易查易读的特点为后人所重视,或摘录,或取用,或改编,或融汇,成为《清圣训》《东华录》《清国史》《清史稿》《清会典则例》《皇朝文献通考》和《皇朝续文献通考》等一系列清史著作的史料来源。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实录
下载PDF
《梁书·高句骊传》史源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春颖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58,共6页
《梁书·高句骊传》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主要史料来源是《论衡》《魏略》《三国志》《后汉书》《魏书》及两晋、梁代有关资料。经过姚思廉的努力纠正了前史中的一些讹误,完善了《高句丽传》的编纂体例。同时,某些文... 《梁书·高句骊传》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主要史料来源是《论衡》《魏略》《三国志》《后汉书》《魏书》及两晋、梁代有关资料。经过姚思廉的努力纠正了前史中的一些讹误,完善了《高句丽传》的编纂体例。同时,某些文献的缺失,史料分歧的错误解读,对重要资料的忽视等主客观因素又使《梁书.高句骊传》错误纷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书·高句骊传》 《高句骊传》
下载PDF
蒯祥的生平年代和建筑作品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汛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83-88,共6页
蒯祥(1398-1481)原是苏州吴县的木工巧匠,永乐十五年应召到北京,由营缮所丞历官至工部左侍郎,年八十余尚执役供奉内廷,为宫廷总建筑师,当时北京宫殿、皇陵及文武诸司等,多是蒯祥主持营造。蒯祥善作图样,无不称上意,能双手握笔画龙,合之... 蒯祥(1398-1481)原是苏州吴县的木工巧匠,永乐十五年应召到北京,由营缮所丞历官至工部左侍郎,年八十余尚执役供奉内廷,为宫廷总建筑师,当时北京宫殿、皇陵及文武诸司等,多是蒯祥主持营造。蒯祥善作图样,无不称上意,能双手握笔画龙,合之如一,为明代首屈一指的建筑大师,皇帝以“蒯鲁班”称之。本文从发掘史源学材料入手,考述蒯祥的生平事迹,第一次考出其确切生卒年代,对于研究同一时期的北京建筑活动和蒯祥史料真伪,都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建筑作品 蒯祥
下载PDF
《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源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春颖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三国志·高句丽传》是《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料来源之一。《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中与高句丽相关的记载是对前代史料的"照录",《后汉书·高句骊传》渗透了范晔个人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理解,且这种理解明显... 《三国志·高句丽传》是《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料来源之一。《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中与高句丽相关的记载是对前代史料的"照录",《后汉书·高句骊传》渗透了范晔个人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理解,且这种理解明显受到《三国志·高句丽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高句骊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