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4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课程目标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渊源与内涵 被引量:45
1
作者 刘俊利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7,共9页
建构核心素养体系,是当前学科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这些成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因过于概括而失去了核心素养的目标功能;有的因过于强调史学的认知属性,而忽略了史学的情意教... 建构核心素养体系,是当前学科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这些成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因过于概括而失去了核心素养的目标功能;有的因过于强调史学的认知属性,而忽略了史学的情意教育价值;有的因过于复杂,而混淆了知识、能力与情意间的范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素养 渊源 史实 史料 史感 表达
原文传递
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 被引量:33
2
作者 段渝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8,共16页
先秦巴人是由多支族群所构成的多元化亚民族集团。因各支系来源的不同,关于自身来源的传说也不同。由于古代文献取材的地域和年代有差异,导致学术界对于巴的含义、巴人的族属与地域、巴国王族的来源,以至先秦究竟有几个巴国等问题长期... 先秦巴人是由多支族群所构成的多元化亚民族集团。因各支系来源的不同,关于自身来源的传说也不同。由于古代文献取材的地域和年代有差异,导致学术界对于巴的含义、巴人的族属与地域、巴国王族的来源,以至先秦究竟有几个巴国等问题长期存在分歧。巴人不等于巴国,先秦只有一个巴国,即周武王所分封的宗姬巴国,是著名的汉阳诸姬之一。宗姬是巴国的王族即统治者,而史籍所载的巴地八族以及廪君蛮,则是居息在巴国境内的属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来源 传说 史实
原文传递
史料、史实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冯一下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8年第6期23-27,共5页
有效历史教学的基础 在论及有效历史教学的基础之前,笔者先讲一个“历史故事”:20世纪50年代,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事迹及其所体现的崇高民族精神,众多中学历史教师根据徐珂编纂的《清... 有效历史教学的基础 在论及有效历史教学的基础之前,笔者先讲一个“历史故事”:20世纪50年代,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事迹及其所体现的崇高民族精神,众多中学历史教师根据徐珂编纂的《清稗类钞》一书中的“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条,向学生讲述如下战斗故事: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并抢掠焚毁圆明园后,继续作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有效性 史料 史实 鸦片战争时期 《清稗类钞》 中学历史教师 50年代
原文传递
“潜在写作”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润霞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0-280,共11页
关键词 潜在写作 错讹 文学史叙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概念 创作年代 陈思和 史料 史实 史观
下载PDF
洪武鱼鳞图册考实 被引量:20
5
作者 栾成显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3-139,共17页
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广泛引用的“洪武丈量鱼鳞图册” ,既不是洪武鱼鳞图册实物 ,也不是洪武鱼鳞图册摹本 ,而是《吴氏先茔志》所配插图。与“洪武丈量鱼鳞图册”所配的“分图”根本不是洪武时期的鱼鳞册 ,而是万历清丈鱼鳞册。徽州文... 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广泛引用的“洪武丈量鱼鳞图册” ,既不是洪武鱼鳞图册实物 ,也不是洪武鱼鳞图册摹本 ,而是《吴氏先茔志》所配插图。与“洪武丈量鱼鳞图册”所配的“分图”根本不是洪武时期的鱼鳞册 ,而是万历清丈鱼鳞册。徽州文书中洪武鱼鳞图册实物的发现 ,证明洪武丈量及其攒造的鱼鳞图册并非传奇 ,而是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 传奇 万历 史实 实物 引用 学者 洪武时期 文书 发现
原文传递
新音乐史家与现代思潮研究——明言新著《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读后 被引量:14
6
作者 居其宏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8,共7页
明言新著《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是一部有较高创新价值的现代音乐思潮史书,作者在处理史实、史料、史学、史识、史胆、史观、史笔、史境之相互关系上均有建树,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对新音乐史家而言,在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及思潮研究... 明言新著《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是一部有较高创新价值的现代音乐思潮史书,作者在处理史实、史料、史学、史识、史胆、史观、史笔、史境之相互关系上均有建树,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对新音乐史家而言,在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及思潮研究中确立的“史实第一性”原则,科学把握史料,在唯物史观统领下正确处理史学、史识、史胆与史境之双向互动,是影响乃至决定史家手中之笔在多大程度上忠实于历史、把握其规律并使之具有学术风骨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音乐史家 现代音乐思潮 史实 史料 史书 史识 史学 史观
原文传递
新邑考 被引量:14
7
作者 彭裕商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62,共14页
作洛为周初大事 ,学者对这一重大史实的讨论至今尚未结束。《尚书》中的“周”即成周 ,作洛时成周业已存在 ,而周初的作洛 ,实际上是营建王城。周初殷民的迁徙实际上有前后两次 ,第一次是在成王三年践奄之后 ,第二次是在新邑即王城建成... 作洛为周初大事 ,学者对这一重大史实的讨论至今尚未结束。《尚书》中的“周”即成周 ,作洛时成周业已存在 ,而周初的作洛 ,实际上是营建王城。周初殷民的迁徙实际上有前后两次 ,第一次是在成王三年践奄之后 ,第二次是在新邑即王城建成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初 成王 《尚书》 学者 史实 迁徙 存在
全文增补中
语文学科中的文学真实性问题——兼与李明哲《疑点重重,令人费解——读都德〈最后一课〉》商榷 被引量:15
8
作者 姚佩琅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3期10-11,共2页
涉及历史素材的文学作品,其真实性的效度仍然是艺术标准,而不是史实标准。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涉及历史(背景、事件、人物)问题的文学作品,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是按文学来教还是按历史来教?答案不言而喻,应根据文学的特性来教,遵循文学的创... 涉及历史素材的文学作品,其真实性的效度仍然是艺术标准,而不是史实标准。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涉及历史(背景、事件、人物)问题的文学作品,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是按文学来教还是按历史来教?答案不言而喻,应根据文学的特性来教,遵循文学的创造性和审美性来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科 文学真实性 标准 审美 史实
下载PDF
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历史观与史料史实 被引量:14
9
作者 虞云国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1年第2期19-25,共7页
历史教育给学生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让他们对人类历史有一个总体认识与全局把握,既作为他们今后行事处世时最必要的历史资源,更旨在培养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必须贯彻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强调史料史实的准确... 历史教育给学生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让他们对人类历史有一个总体认识与全局把握,既作为他们今后行事处世时最必要的历史资源,更旨在培养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必须贯彻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强调史料史实的准确性。在当前历史教育中,价值观、历史观与史料史实等问题不容乐观,应该重新深刻认识,加入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 价值观 历史观 史实
原文传递
历史研究中的考实性认识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泽华 叶振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5,共9页
历史研究是一种间接认识,其认识主体不能直接地接受和反映客体(史实),而需借助一定的中介(史料)。因此,辨析客体与中介之间是否符契,构成了历史研究中考实性认识的重要任务。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考实性认识的主要方法有六种:比较、归... 历史研究是一种间接认识,其认识主体不能直接地接受和反映客体(史实),而需借助一定的中介(史料)。因此,辨析客体与中介之间是否符契,构成了历史研究中考实性认识的重要任务。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考实性认识的主要方法有六种:比较、归纳、类推、演绎、钩沉、溯源。考实性认识的一般形式是通过“存疑”——“搜证”——“考求”三段式发现史料中的矛盾点与契合点以证其是非的过程。考实性认识与其他认识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各自有着重要作用,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史料 历史认识活动 认识层次 认识形式 实性 史实 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 认识主体
下载PDF
论元代的上京纪行诗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军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塞上草原开平地区建立的上都为歌咏内容,是元诗乃至整个中国诗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上京纪行诗因其内容可裨补史实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艺术风格鲜明,气象雄浑,是元诗中具有北方民族特色和异域草原特质的诗歌珍品。从上京纪... 以塞上草原开平地区建立的上都为歌咏内容,是元诗乃至整个中国诗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上京纪行诗因其内容可裨补史实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艺术风格鲜明,气象雄浑,是元诗中具有北方民族特色和异域草原特质的诗歌珍品。从上京纪行诗的产生、其内容及文献价值和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元诗特质有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行诗 元代 文献价值 中国诗史 艺术风格 民族特色 审美特征 元诗 草原 特质 史实 雄浑 诗歌 异域
原文传递
学术立场还是启蒙立场 被引量:12
12
作者 昌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共3页
1999年连着出了两部教材,一部是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下简称“北史”),一部是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下简称“南史”)。北史是个人著述。
关键词 学术立场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人的文学 陈思和 启蒙 99年 史观 史实 著述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造园的史料与史实 被引量:10
13
作者 成玉宁 《中国园林》 1997年第3期2-4,共3页
通过对史料与史实的研究。
关键词 造园史 中国园林 史料 史实
下载PDF
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 被引量:10
14
作者 莫砺锋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3期1-10,共10页
有关杜诗学的论著虽已汗牛充栋 ,但是杜诗学中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本文选择了杜诗学中长期聚讼纷纭而未成定谳的九例疑难问题 ,收集了历代学者的各种解释 ,并试图揭示其所以难解之原因。这些问题涉及字词、典故、异文、名... 有关杜诗学的论著虽已汗牛充栋 ,但是杜诗学中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本文选择了杜诗学中长期聚讼纷纭而未成定谳的九例疑难问题 ,收集了历代学者的各种解释 ,并试图揭示其所以难解之原因。这些问题涉及字词、典故、异文、名物、风土、地理、天文、避讳、史实等内容 ,它们正是历代杜诗注释者用力最勤之处。希望本文能引起当代杜诗学者对这些问题作深入探讨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学 文选 当代 名物 异文 揭示 史实 希望 存在 学者
下载PDF
周生簋铭文所见史实考述 被引量:11
15
作者 连劭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铭文 中都 青铜器 隶定 贵族 西周时代 史实 通假字 释文 考释
全文增补中
明武宗信奉藏传佛教史实考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23-30,共8页
明武宗喜好藏传佛教,与明永乐、宣德诸帝并无二致,但明武宗更是身体力行,甚至有诵佛经、着僧服之举。明武宗的大力扶持,使藏传佛教一度在内地显得十分鼎盛。明武宗派太监刘允前去迎请活佛,是当时颇遭非议的轰动事件,只是《明实录》等史... 明武宗喜好藏传佛教,与明永乐、宣德诸帝并无二致,但明武宗更是身体力行,甚至有诵佛经、着僧服之举。明武宗的大力扶持,使藏传佛教一度在内地显得十分鼎盛。明武宗派太监刘允前去迎请活佛,是当时颇遭非议的轰动事件,只是《明实录》等史书对刘允在藏地的活动叙述不清,为此,本文摘译了《贤者喜宴》中的有关史料,加以补充,并分析了刘允的成败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武宗 藏传佛教 史实
下载PDF
“敦煌高僧”刘萨诃的史实与传说 被引量:10
17
作者 尚丽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82,共7页
在高僧刘萨诃的生平研究中,有三个问题——籍贯、卒年、是否去过敦煌印度,学术界存在较大的争议。陈祚龙、饶宗颐、孙修身、魏普贤均聚讼于此。本文在澄清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从一开始,刘萨诃的材料就是史实与传说的... 在高僧刘萨诃的生平研究中,有三个问题——籍贯、卒年、是否去过敦煌印度,学术界存在较大的争议。陈祚龙、饶宗颐、孙修身、魏普贤均聚讼于此。本文在澄清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从一开始,刘萨诃的材料就是史实与传说的混合物。就刘萨诃研究而言,史实的研究并不重要。与其花费力气去勾稽史实,不如将重心放在研究传说的产生、衍变和影响上,反思刘萨诃信仰在4~11世纪历史变迁中作为一种民间状态的佛教信仰对社会、文化、风俗和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萨诃 史实 传说 民间信仰 敦煌研究
原文传递
《周易》乾坤卦爻辞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馮時 《中国文化》 CSSCI 2010年第2期65-93,共29页
《周易》卦爻辞的形成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问题,自古以来聚讼不决,难有确凿史料可供稽考。学者或以卦爻辞钧沉其内涵①,或据出土文献复原其史实②,借一斑以窥全豹,乃知其形成皆基於史实,非空论玄谈之作。而乾、坤两卦属《... 《周易》卦爻辞的形成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问题,自古以来聚讼不决,难有确凿史料可供稽考。学者或以卦爻辞钧沉其内涵①,或据出土文献复原其史实②,借一斑以窥全豹,乃知其形成皆基於史实,非空论玄谈之作。而乾、坤两卦属《周易》之首,其定阴阳之旨尤显,为易学建构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卦爻辞 乾坤 易学研究 出土文献 史实 阴阳
下载PDF
革命党人戢翼翚重要史实述考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范铁权 孔祥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戢翼晕,字元丞,湖北房县人,是甲午战争后总理衙门派往日本的公费留学生。抵日不久,痛感时事日非,清廷腐败,于是追随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在日期间,主持《译书汇编》,大量刊载留学生翻译的西方政治、法律、经济名着,传播先进思... 戢翼晕,字元丞,湖北房县人,是甲午战争后总理衙门派往日本的公费留学生。抵日不久,痛感时事日非,清廷腐败,于是追随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在日期间,主持《译书汇编》,大量刊载留学生翻译的西方政治、法律、经济名着,传播先进思想,贡献卓着。由于戢翼晕英年早逝,资料难觅,坊间有关他生平事迹的着述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党人 史实 《译书汇编》 甲午战争 革命道路 西方政治 先进思想 生平事迹
原文传递
“四声之目”的发明时间及创始人再议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华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29,共10页
“四声”的发明,历来颇多争议。但将“四声”的发明归之于齐永明沈约、周颐诸人,既存在混淆创立四声与使用四声的失误;以佛教之梵呗转读作为四声理论的源头,亦有将音乐之事与文字声韵之事等同的嫌疑,且不符合史实。从现有文献来看,“四... “四声”的发明,历来颇多争议。但将“四声”的发明归之于齐永明沈约、周颐诸人,既存在混淆创立四声与使用四声的失误;以佛教之梵呗转读作为四声理论的源头,亦有将音乐之事与文字声韵之事等同的嫌疑,且不符合史实。从现有文献来看,“四声之目”应始于刘宋之末,由王斌首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声 发明 创始人 时间 沈约 史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