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 被引量:39
1
作者 杜正胜 《中国文化》 1995年第2期224-237,共14页
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杜正胜一史学革命的双璧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相对於清代以前的传统是一种崭新的新史学,不论观念、方法和写作方式都达到革命性之改变的地步,尤其古代史学,堪称史学革命中的革... 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杜正胜一史学革命的双璧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相对於清代以前的传统是一种崭新的新史学,不论观念、方法和写作方式都达到革命性之改变的地步,尤其古代史学,堪称史学革命中的革命。古代史学革命有两大流派,一是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顾颉刚 胡适 史学革命 古史辨 疑古派 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国古史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方法
下载PDF
梁启超早期史学思想与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 被引量:15
2
作者 蒋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8-32,共5页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在20世纪初年发表的以《新史学》为代表的一系列论著中,提出了新的史学价值观和历史发展观,并以此为武器系统批判了中国的旧史学,推动了近代的“史学革命”。梁氏之所以能成为“新史学”的开山宗师...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在20世纪初年发表的以《新史学》为代表的一系列论著中,提出了新的史学价值观和历史发展观,并以此为武器系统批判了中国的旧史学,推动了近代的“史学革命”。梁氏之所以能成为“新史学”的开山宗师,不仅因其有着深厚的史学修养,更由于他能从国情出发,大胆引进外国的理论,并将其融会贯通,在应用中创新,在这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下面,我们便以他对日本史学家浮田和民著《史学通论》的借鉴为例,一方面探讨梁氏早期史学思想的渊源,另方面分析他在引进外来思想方面的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革命 世纪初 史学价值 史学 史学 梁启超 地理环境 人种 历史研究 史学思想
下载PDF
砸碎枷锁 解放史学——评“四人帮”的所谓“史学革命”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泽华 《历史研究》 1978年第8期9-20,共12页
史学是思想领域中阶级斗争的一块重要阵地。广大史学工作者遵循毛主席关于“要批判资产阶级”的号召,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史学进行了批判。这就是同志们常说的史学革命,它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史... 史学是思想领域中阶级斗争的一块重要阵地。广大史学工作者遵循毛主席关于“要批判资产阶级”的号召,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史学进行了批判。这就是同志们常说的史学革命,它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革命 “四人帮” 马克思主义史学 文化大革命 资产阶级 史学工作者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
原文传递
口述史学能否引发史学革命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志敏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口述史学真的会引起新的史学革命吗?如何认识口述史学将会引起的革命?怎样使口述史学真正促进史学的革命性进步?这类问题不仅值得口述史学者关注,也应引起研究史学理论、近现代史的学者和借鉴口述方法从事研究的各学科学者,乃至全社会... 口述史学真的会引起新的史学革命吗?如何认识口述史学将会引起的革命?怎样使口述史学真正促进史学的革命性进步?这类问题不仅值得口述史学者关注,也应引起研究史学理论、近现代史的学者和借鉴口述方法从事研究的各学科学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口述史以不同于文献证史的方式表现历史细节,同时可以为社会史研究的广泛深入提供丰富材料,因而具有推进历史研究产生革命性进步的价值。但要真正产生这样的效果,必须解决口述音像保存、共用问题,并须提高口述工作者的素质,加强口述史学理论研究,取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学 史学革命 社会史 民众史
下载PDF
历史家的品格 记黎澍师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铁健 《百年潮》 CSSCI 1998年第3期58-67,共10页
历史的脚步匆匆走过,离开黎澍师逝世的1988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十年。1988,龙年。这个被人们称之为或企盼为大吉大利的龙腾之年,似乎有意同人们寄予的厚望作对……这年冬天,在我所崇敬的李宗一、陈旭麓两位著名历史家遽然长逝后,接着,... 历史的脚步匆匆走过,离开黎澍师逝世的1988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十年。1988,龙年。这个被人们称之为或企盼为大吉大利的龙腾之年,似乎有意同人们寄予的厚望作对……这年冬天,在我所崇敬的李宗一、陈旭麓两位著名历史家遽然长逝后,接着,黎澍师,这位当代学人的楷模、新时期历史学的开拓者,经过一周的昏迷之后也与世长辞。苍苍者天,茫茫者地,从此天地间失去一位杰出的历史家、理论家和思想家。黎澍师是以文人气质投身于变革现实文化科学事业的英勇斗士。唯其如此,他才与众不同,出类拔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家 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毛泽东 史学 学术讨论会 马克思主义 批判 史学革命 新时期
原文传递
中国美术通史的观念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意强 《新美术》 CSSCI 2007年第5期4-11,共8页
通史的教学与写作构成了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近百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心也偏向于通史的撰写。从20世纪初开始,对于新史学的倡导者梁启超等人来说,现代通史观念的引进与通史的编撰,简直就是史学革命的根本问题。’姜丹... 通史的教学与写作构成了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近百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心也偏向于通史的撰写。从20世纪初开始,对于新史学的倡导者梁启超等人来说,现代通史观念的引进与通史的编撰,简直就是史学革命的根本问题。’姜丹书于1917年出版的《美术史》,堪称我国出现的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 通史 美术史研究 艺术教育 史学革命 梁启超 倡导者 史学
原文传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史学的基本走向 被引量:3
7
作者 侯云灏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66,91,共12页
20世纪已经结束了。 2 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2 0世纪的中国史学同样经历了急剧的演变。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刻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史学的发展 ,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总结和反思它在 2 0世纪的发展。大家都承认 ,2 0世纪的... 20世纪已经结束了。 2 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2 0世纪的中国史学同样经历了急剧的演变。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刻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史学的发展 ,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总结和反思它在 2 0世纪的发展。大家都承认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学界中对这些成就和问题至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 ,我们应该通过不同意见的交流和切磋来加深我们的认识 ,更好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从而促使我国的史学在新世纪发展得更快更健康。这就是本刊举办这次学术讨论的目的。应该说明的是 :一 ,这次学术讨论的题目和范围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 ,重点是 1 94 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二 ,讨论的重点是对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或其中的某个阶段 ,或某个学派 ,某个学术思潮 ,某个史学分支 ,某个重大专题 ,某个史学领域 ,某种重要现象等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评述。一般不对某个具体学者进行讨论和评述。三 ,讨论必须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发表各种不同意见 ,进行平等的讨论。四 ,讨论中的任何意见均不代表编辑部的看法。文责均由作者自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基本走向 史学革命 历史主义 史学 阶级观点 历史观 史学领域 史学 史学理论 五六十年代
原文传递
梁启超的“中国史”自觉及其限度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恭忠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203,共15页
梁启超在1901—1902年发表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一般被视为20世纪初“史学革命”的宣言书。(1)理解“史学革命”的内涵,需要从具体的知识脉络入手。学界以往大多基于中、日文资料,强调梁启超的“新史学”受到明治日本“文明史... 梁启超在1901—1902年发表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一般被视为20世纪初“史学革命”的宣言书。(1)理解“史学革命”的内涵,需要从具体的知识脉络入手。学界以往大多基于中、日文资料,强调梁启超的“新史学”受到明治日本“文明史学”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革命 中国史 文明史学 史学 《新史学 梁启超 明治日本 知识脉络
原文传递
必须把史学革命进行到底 被引量:3
9
作者 尹达 《史学月刊》 1966年第2期3-10,共8页
这篇文章是一九六四年八月写的,这次发表,只作了个别的文字修改。文章里谈的史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倾向,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的,没有指名道姓地进行批判。但是,这里所谈的一些错误倾向是有事实根据的。文章中对史学革命的一... 这篇文章是一九六四年八月写的,这次发表,只作了个别的文字修改。文章里谈的史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倾向,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的,没有指名道姓地进行批判。但是,这里所谈的一些错误倾向是有事实根据的。文章中对史学革命的一些看法是否妥当,请同志们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思想 史学 劳动人民 克思主义 史学 史学工作者 农民起义 史学革命 文字 学术界
下载PDF
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革命”中的贡献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1985年第1期80-87,共8页
关键词 梁启超 史学革命 封建旧史学 中国资产阶级 史学 史家 中国近代 哲学史 中国思想史 二十世纪初
下载PDF
评《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守和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130-135,97,共7页
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在60年代初,史学界围绕“历史主义”问题展开过一场波及整个理论界、学术界持续几年的重大争论(或论战)。《历史研究》在这场争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当时正负责该刊编辑部工作。引起广泛关注的范文澜的反对放空炮... 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在60年代初,史学界围绕“历史主义”问题展开过一场波及整个理论界、学术界持续几年的重大争论(或论战)。《历史研究》在这场争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当时正负责该刊编辑部工作。引起广泛关注的范文澜的反对放空炮,蔡美彪评论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宁可论历史主义的两篇文章,是由主编黎澍约写,由我负责编发的。后来某些人利用历史主义问题大作文章,在史学领域搞“文化大革命”,翦伯赞被迫害致死,黎澍被打倒,许多历史主义的主张者横遭摧残,我也受到牵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阶级观点 历史命运 唯物史观 研究历史 翦伯赞 理论前提 史学革命 发展观点 历史主义原则
原文传递
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新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20,61,共6页
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陈新雷戈先生继《历史现象学论纲》之后,又在《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3期发表了《史学批评学论纲》(下文中简称《批评》)。从文章的内容上看,可以说雷先生的文章多为其著作《哲学主义... 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陈新雷戈先生继《历史现象学论纲》之后,又在《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3期发表了《史学批评学论纲》(下文中简称《批评》)。从文章的内容上看,可以说雷先生的文章多为其著作《哲学主义的历史》之系统表述。正如《批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批评 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 历史批评 史料研究 历史观 史学 史学方法论 史学 史学革命
原文传递
论辛亥革命前刘师培的新史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都重万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7-76,共10页
本文结合晚清学术史发展的背景 ,探讨了刘师培的新史学探索工作 ,这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一是“以字诠史”方法的使用 ,二是对史学体例的改造 ,由此而展示了他对清季史学革命的贡献。
关键词 史学 刘师培 史学革命 辛亥革命 清季 清学 晚清 学术史 展示 背景
原文传递
法国科技史建制化时期亚历山大·柯瓦雷中心的创建与早期发展
14
作者 李云逸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9-513,共15页
20世纪初,为突破以政治史与军事史为主的历史学研究窠臼,法国掀起了扩大历史学研究对象和增加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史学革命”。围绕历史学家亨利·贝尔搭建的对话平台,学者积极将历史学研究范围拓展到人类文明中的科学与技术。法国... 20世纪初,为突破以政治史与军事史为主的历史学研究窠臼,法国掀起了扩大历史学研究对象和增加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史学革命”。围绕历史学家亨利·贝尔搭建的对话平台,学者积极将历史学研究范围拓展到人类文明中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由此开启了建制化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著名科学思想史家亚历山大·柯瓦雷在年鉴学派掌管的高等研究实践学院第六部下建立了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他去世后,在勒内·达东的带领下,该中心成为法国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革命 年鉴学派 亚历山大·柯瓦雷 勒内·达东 亚历山大·柯瓦雷中心
下载PDF
历史主义对“史学革命”的一次反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卫国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19,共8页
1958年史学界掀起了“拔白旗、插红旗”所谓的“史学革命”,“厚今薄古”、“打破王朝体系”、“打倒帝王将相”、“以论带史”等口号大为流行。1961年在中央调整工作方针的大背景下,由教育部、宣传部组织,翦伯赞、郑天挺等具体负责,调... 1958年史学界掀起了“拔白旗、插红旗”所谓的“史学革命”,“厚今薄古”、“打破王朝体系”、“打倒帝王将相”、“以论带史”等口号大为流行。1961年在中央调整工作方针的大背景下,由教育部、宣传部组织,翦伯赞、郑天挺等具体负责,调集全国史学专家,编修高校的历史教材。在教材的编写原则中,贯彻翦伯赞等宣传的历史主义思想,清理“史学革命”的影响。作为负责人,翦老和郑老等都相当负责,重视史料、讲求客观、给帝王将相应的历史地位。近五年时间里,最终完成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等五十余种历史教材,是“文革”前中国史学界一次难得的合作,并取得了可贵的颇有建设性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史学革命 翦伯赞 郑天挺 历史教材
下载PDF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现代性反思
16
作者 陈秀逸 李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1-37,共7页
对于王国维“二重证据法”重要的学术价值,学界具有广泛的共识,然关于其学理渊源及对近现代人文学科的具体影响,仍缺乏系统的梳理与思考。本文对二重证据法的实质,以及它是否还适用于现代的文史研究,又是否能拓展运用到其他学术领域等问... 对于王国维“二重证据法”重要的学术价值,学界具有广泛的共识,然关于其学理渊源及对近现代人文学科的具体影响,仍缺乏系统的梳理与思考。本文对二重证据法的实质,以及它是否还适用于现代的文史研究,又是否能拓展运用到其他学术领域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二重证据法的学理根据在于熔铸了清代乾嘉考据学及西洋史学的实证主义理论,并通过不断地学术实践、革命论辩检验而成。与同时代其他治史方法相比较,该方法更具先进的学术眼光,不仅体现在对史料的把握更加宏观,也体现在方法论构建的缜密性与系统性。而梳理近代以来关于二重证据法的运用及演变情况,可从学术史沿革的角度看出此法的科学性与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二重证据法 史学革命 新方法
下载PDF
中国史学史书录续篇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仲玉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29,共8页
中国史学史书录续篇朱仲玉1981年,我写了一篇《中国史学史书录》(见《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二期),著录了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到1980年出版的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著作。在那五十年中,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尚在起步阶段,... 中国史学史书录续篇朱仲玉1981年,我写了一篇《中国史学史书录》(见《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二期),著录了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到1980年出版的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著作。在那五十年中,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真正成熟的史学史著作少得很,以至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史学思想 中国近代 史学理论 中国史学 近代史学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革命 史学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从近代史学革命看心态史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国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3-166,共4页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发生了一场史学革新运动,它确立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理论体系。但奇怪的是,一 度得到宣扬的心理史学却没有在后来发展下去。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史学观念在某一方面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当 时史学革命的主旨也限制了心态...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发生了一场史学革新运动,它确立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理论体系。但奇怪的是,一 度得到宣扬的心理史学却没有在后来发展下去。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史学观念在某一方面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当 时史学革命的主旨也限制了心态史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革命 心态史学 近代
下载PDF
怎样正确认识史学与人民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萌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8年第1期92-105,共14页
以往学术界多重视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而在中国现代史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重大却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甚至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理论问题:"史学与人民的关系"。清末的史学从业者对"史学"的认知分歧不大,但对... 以往学术界多重视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而在中国现代史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重大却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甚至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理论问题:"史学与人民的关系"。清末的史学从业者对"史学"的认知分歧不大,但对"人民"的认知分歧较大;民国时期学者对"人民"的认知分歧缩小,但对"史学"的认知趋于多元。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史学"和"人民"的变量干扰降低,但经过"史学革命"等运动,史学以突出"人民"的方式远离了人民大众。改革开放后,史学界试图突出"应用"来拥抱人民,但旋因学术风气转变而中辍。时至今日,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仍以悬置的方式存在于中国史学界。新时代的中国史学如何健康发展,应从认真思考"怎样正确认识史学与人民的关系"这一问题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学 史学运动 新汉学 史学革命 公共史学
原文传递
梁启超文化史观及其所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葛志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7-153,共7页
梁启超很重视对文化史的研究,并由此形成其文化史观。其文化史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借鉴西方史学思想的结果。在这方面对他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西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文化史现派以及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 梁启超很重视对文化史的研究,并由此形成其文化史观。其文化史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借鉴西方史学思想的结果。在这方面对他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西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文化史现派以及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他重视对国民全体史的研究,倡导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考察历史以及始终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整理发扬等,都同这种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梁启超 西方史学思想 文化史学 文化史观 《新史学 中国通史 世界史 史学革命 中国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