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入华胡人墓志的书写 被引量:11
1
作者 荣新江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37,共17页
从北朝末年开始,入华的胡人开始采用中国传统的土葬方式埋葬,同时也开始使用墓志,到唐朝时这种做法已经非常普遍,因此流传下来大量的中古时期胡人的汉文墓志。但胡人采用这种中国传统的书写方式,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大体上来看,最... 从北朝末年开始,入华的胡人开始采用中国传统的土葬方式埋葬,同时也开始使用墓志,到唐朝时这种做法已经非常普遍,因此流传下来大量的中古时期胡人的汉文墓志。但胡人采用这种中国传统的书写方式,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大体上来看,最初的胡人因为不具备写刻墓志的操作技能,因此是交给当地的汉人书者。随着自我民族意识的增强,有些胡人首领墓志也采用胡汉双语来书写,有些可能是胡人自己书写,以致有粟特语影响的写作痕迹。但入华胡人的主体发展方向是一步步汉化,所以书写汉文墓志遂成惯例,而且大多数是由所在地的汉人文士书写的,于是产生一些相互抄袭、内容雷同的墓志。到了盛唐时期,胡人后裔中出现了一些具有正规汉文化教育的人,由这样的人士来书写胡人墓志,成为一些胡人首领倾向的做法;而采用胡汉双语来书写墓志的做法又见行用,并且一直延续到晚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人 史君 安伽 史射勿 墓志书写
原文传递
海外回归的两件粟特彩绘浮雕石床前档图像
2
作者 荣新江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164,共10页
本文对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办公室返还中国的两座石棺床底座的前档图像做了详细介绍,并联系其他相同类型的石棺床或石椁图像,如2000年西安北郊(北周长安城东郊)发现的北周同州萨保安伽石屏、2003年在安伽墓附近发现的北周凉州萨保史君... 本文对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办公室返还中国的两座石棺床底座的前档图像做了详细介绍,并联系其他相同类型的石棺床或石椁图像,如2000年西安北郊(北周长安城东郊)发现的北周同州萨保安伽石屏、2003年在安伽墓附近发现的北周凉州萨保史君石椁、1999年山西太原发现的隋虞弘石椁、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美秀美术馆购藏的北朝后期石床围屏、20世纪初河南安阳一座北齐墓出土而流散海外的石床围屏上面的图像,指出两个石床前档的中心构图是人面鹰足的祆神斯洛沙(Srō?)护持着神圣的火坛,证明这两件前档图像的祆教文化属性,并参考安伽、史君、虞弘的族属,推测拥有这两座石床的墓主人应当是信奉祆教的入华粟特人,很可能是北齐都城邺城或附近的胡人聚落首领——萨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石棺床 安伽 史君 虞弘 祆神 萨甫
原文传递
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79
3
作者 杨军凯 孙武 +3 位作者 刘天运 邓来善 郝顺利 张红仓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3,共30页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史君墓,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井上村东,与2000年发现的北周安伽墓距2.5公里。2003年6-10月由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出土了粟特文、汉文两种文字题记的石质葬具—“石堂”(自铭),上面满饰贴金绘彩浮雕。...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史君墓,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井上村东,与2000年发现的北周安伽墓距2.5公里。2003年6-10月由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出土了粟特文、汉文两种文字题记的石质葬具—“石堂”(自铭),上面满饰贴金绘彩浮雕。图像内容丰富,涉及袄教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题材。墓中还出土了金戒指、金耳环和金币。史君墓是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中西交通史和中国美术史具有珍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北周凉州萨保 史君 发掘简报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西安市北周史君石椁墓 被引量:31
4
作者 杨军凯 孙福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8-49,i007,i008,i009,共15页
2003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未央区的史君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长斜坡土洞墓,由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组成,葬于北周时期,墓内的浮雕彩绘贴金图像有祅教和汉文化两种因素。这为研究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 西安市 北周 史君 袄教 石椁墓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北周史君墓石椁所见之粟特商队 被引量:22
5
作者 荣新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6,共10页
继虞弘、安伽墓发掘之后,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的发现,又为研究入华粟特人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文章仅就史君石椁图像中所见的粟特商队,参考中外史籍和图像材 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商队的规模、人员的族属构成及身份、商队的运载工具... 继虞弘、安伽墓发掘之后,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的发现,又为研究入华粟特人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文章仅就史君石椁图像中所见的粟特商队,参考中外史籍和图像材 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商队的规模、人员的族属构成及身份、商队的运载工具——牲畜以及商队的运营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 史君 石椁 粟特商队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北周史君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仿制品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丰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5,共9页
针对史君墓出地的唯一一枚金币进行考释,认为它是拜占庭金币的仿制品。与一般拜占庭金币仿制品按真币制作,双面打押,有正、背面图案的情况不同,这枚金币的A、B两面均仿拜占庭金币的背面。根据多年粟特人墓葬的考古发掘资料,口含、... 针对史君墓出地的唯一一枚金币进行考释,认为它是拜占庭金币的仿制品。与一般拜占庭金币仿制品按真币制作,双面打押,有正、背面图案的情况不同,这枚金币的A、B两面均仿拜占庭金币的背面。根据多年粟特人墓葬的考古发掘资料,口含、手握金银币是粟特人流寓中国后演时的一种重要葬俗。史君墓发现的金币,再次表明这一葬俗是特定人群的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 史君 拜占庭金币 仿制品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祆教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西安北周萨保史君墓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军凯 《文物天地》 2003年第11期26-29,共9页
北周史君墓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西距汉长安城5.7公里,与北周安伽墓相距2.2公里。为配合基建工程,2003年6—8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石门、石椁和石榻,这些石刻上采用浮雕彩绘贴金,经初步观察... 北周史君墓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西距汉长安城5.7公里,与北周安伽墓相距2.2公里。为配合基建工程,2003年6—8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石门、石椁和石榻,这些石刻上采用浮雕彩绘贴金,经初步观察,图像内容涉及汉文化、祆教和佛教等内容。据石椁上的题刻记载墓主为北周史国萨保。这一发现是继西安北郊安伽墓、山西太原虞弘墓发掘后,国内有关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又一重大发现。史君墓为带长斜坡墓道土洞墓,墓葬坐北朝南,由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等几部分组成,全长47.26米,墓道坡长41.30米。该墓共有5个过洞和5个天井,天井比过洞略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君 墓室 墓道 埏道 重大发现 粟特人 虞弘墓 西安 陕西
全文增补中
从《金石萃编》卷30《敬史君碑》看东魏、北齐的僧官制度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敏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4-17,共4页
《金石萃编》卷 30《敬史君碑》反映了东魏、北齐的僧官制度 ,它不仅证明了文献记载的僧官名称 :中央僧官沙门统、州级僧官“都统”、郡级僧官“郡维那”、县级僧官“县维那”、寺中僧官“寺主”和“法师”不误。而且碑文补文献记载之不... 《金石萃编》卷 30《敬史君碑》反映了东魏、北齐的僧官制度 ,它不仅证明了文献记载的僧官名称 :中央僧官沙门统、州级僧官“都统”、郡级僧官“郡维那”、县级僧官“县维那”、寺中僧官“寺主”和“法师”不误。而且碑文补文献记载之不足 :每州的“僧官”、“沙门都”的设置都不止一人 ,州级设有僧官“大律师” ,州郡也设有僧官“都维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萃编》 东魏 北齐 僧官制度 《敬史君碑》僧官名称
下载PDF
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石堂屋顶的保护修复与展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贾晓燕 赵希利 +1 位作者 薛妮 赵其钢 《文博》 2015年第6期86-89,共4页
为了对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石堂屋顶进行保护修复与展示,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彩绘和北周修补部分进行加固、封护和补全。保护修复后将石堂屋顶恢复至原石堂四壁,并在门楣处进行拓片展示。此次石堂屋顶保护修复取... 为了对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石堂屋顶进行保护修复与展示,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彩绘和北周修补部分进行加固、封护和补全。保护修复后将石堂屋顶恢复至原石堂四壁,并在门楣处进行拓片展示。此次石堂屋顶保护修复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为同类大体量石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展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君墓石堂屋顶 不锈钢丝杠加固 方钢支撑架展示
下载PDF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10
作者 齐心 杨亦武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9年第1期20-29,共10页
云居寺,位于北京房山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石经刊刻始于隋大业,历唐、五代、辽、金、元、明,至清康熙而止。刻经有两个重要时期,先后是隋唐时期和辽金时期。辽金时期刻经一万余石,占云居寺刻经总数的三分之二,辽代刻经始于圣... 云居寺,位于北京房山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石经刊刻始于隋大业,历唐、五代、辽、金、元、明,至清康熙而止。刻经有两个重要时期,先后是隋唐时期和辽金时期。辽金时期刻经一万余石,占云居寺刻经总数的三分之二,辽代刻经始于圣宗太平七年(1027),续刻唐刻《大般若经》,至道宗清宁三年(1057)刻完全部《大宝积经》,完成四大部经书。先后得到圣宗、兴宗、道宗的支持。辽代晚期刻经,由通理主持,以契丹藏为蓝本,仿效版印契丹藏,改大版为小版,单面为双面,并未按顺序刊刻契丹藏,且在经目上有选择。以经部为主,兼及律论。金代刻经从千字文编号看,是续辽代刻经,补足辽跳过的经目继刻,完整有序,浑然一体。金代刻经人史君庆为房山区张坊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居寺 辽金 刻经 通理 契丹藏 史君 张坊里
原文传递
敬史君碑相关问题研究
11
作者 史正浩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6,共3页
敬史君碑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传统书法艺术由魏书向唐楷转型期的重要作品,是今人学书的重要范本之一。而且,它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史料,对研究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史君 敬显俊 东魏 造像碑
原文传递
《翠峰亭记》与《翠峰亭铭》——《全唐文》误收《房史君翠峰亭题记》及相关问题考
12
作者 曾涧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29-34,共6页
《翠峰亭记》为唐天宝八载(749)、《翠峰亭铭》为北宋嘉祐七年(1062)的石刻,是目前学界共识。本文利用明代地方文献,结合清初流传拓本相关记载和新出土的石刻材料进行考证,发现现存《翠峰亭记》和《翠峰亭铭》并非唐宋原石,而是清嘉庆... 《翠峰亭记》为唐天宝八载(749)、《翠峰亭铭》为北宋嘉祐七年(1062)的石刻,是目前学界共识。本文利用明代地方文献,结合清初流传拓本相关记载和新出土的石刻材料进行考证,发现现存《翠峰亭记》和《翠峰亭铭》并非唐宋原石,而是清嘉庆、道光年间重刻之石。《全唐文》所收《房史君翠峰亭题记》,实系宋人王震所撰《翠峰亭铭》。《翠峰亭记》中的“房太守”是房涣还是房武,以现有文献还难下定论。若“房太守”确为房涣,也非开元中资州刺史房涣,当另有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峰亭记》 《翠峰亭铭》 《全唐文》 《房史君翠峰亭题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