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文研究与经学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国荣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5,F0002,206,共8页
经学探索与人文的综合研究如何协调,是涵盖文史哲但又以经学研究为方向之一的学术机构首先面临的问题。就经学研究而言,问题进一步涉及经学的历史形态与现代建构之间的关系:不仅应注重经学的历史,而且需要使经学本身取得现代形态;仅仅...
经学探索与人文的综合研究如何协调,是涵盖文史哲但又以经学研究为方向之一的学术机构首先面临的问题。就经学研究而言,问题进一步涉及经学的历史形态与现代建构之间的关系:不仅应注重经学的历史,而且需要使经学本身取得现代形态;仅仅停留在历史,便无法获得新的建树。从具体的研究进路看,史与思的关系或历史意识和理论意识交融,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与之相关的是中西之学的互动,后者的实际意义,在于形成世界文化的视域。史思统一、学无中西,构成了人文研究应当体现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人文研究
史
与
思
中西之学
原文传递
如何做哲学:进路与思考
2
作者
杨国荣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284,共9页
做哲学与理解何为哲学相关。按其本义,哲学的特点在于通过跨域知识的界限而求其通,以把握世界的真实形态。哲学的这一品格,决定了做哲学的方式。具体而言,首先需要体现“史”与“思”的统一,也就是融合哲学史的考察与哲学理论的思考。其...
做哲学与理解何为哲学相关。按其本义,哲学的特点在于通过跨域知识的界限而求其通,以把握世界的真实形态。哲学的这一品格,决定了做哲学的方式。具体而言,首先需要体现“史”与“思”的统一,也就是融合哲学史的考察与哲学理论的思考。其次,应该形成“学无中西”的视域,亦即将中国传统所积累的成果与西学所提供的思想资源,都视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以此为今天思考的智慧之源。其三,需要基于现实问题,即不仅关注哲学之“流”,而且注重哲学之“源”。对何为哲学和做哲学的理解,同时关乎哲学与科学、知识智慧等关系,并涉及价值领域的问题。从更具体的层面看,如何做的问题与虚与实、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语言与哲学等关系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为哲学
史
与
思
中
与
西
现实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思中国哲学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国荣
《船山学刊》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中国哲学既包含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性品格,也具有自身的独特形态。与之相联系,在如何对待中国哲学的问题上,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为认同,其二是承认。认同意味着肯定中国哲学所内含的哲学之为哲学的一般品格,承认则以揭示中国哲学的独特品...
中国哲学既包含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性品格,也具有自身的独特形态。与之相联系,在如何对待中国哲学的问题上,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为认同,其二是承认。认同意味着肯定中国哲学所内含的哲学之为哲学的一般品格,承认则以揭示中国哲学的独特品格为关注之点。中国哲学的衍化过程,同时涉及"思"与"史"的互动,而当我们把中国哲学不仅理解为既成之"史",而且也界定为处于生成过程的开放之"思"时,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便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以上两个方面的统一,既使中国哲学的研究成为"有哲学"的历史,也使中国哲学的研究成为"有历史"的哲学。中国哲学在近代以来的衍化过程中,同时又面临"中西"之辩,"中西"的背后,实质上则是"古今"问题。中国哲学的研究,需要超越"以西释中"或"以中释中"这一类"中西之辨"而走向"世界哲学"的视域。在中西会通、古今交融的过程中,中国哲学的发展将同时融入世界哲学之中,并呈现世界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与
中国哲学
认同
与
承认
史
与
思
中西
与
古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事与思——对“以事观之”若干评论的回应
4
作者
杨国荣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4期44-61,197,共19页
从总的进路看,合理的哲学研究方式在于兼容感性、知性、理性,以三者互动的形式把握世界与人自身的存在。同时,需要区分体系建构与系统化考察,哲学研究需要系统化,其核心观念也应该系统地展开,现时代虽无需追求体系化的哲学,但系统化的...
从总的进路看,合理的哲学研究方式在于兼容感性、知性、理性,以三者互动的形式把握世界与人自身的存在。同时,需要区分体系建构与系统化考察,哲学研究需要系统化,其核心观念也应该系统地展开,现时代虽无需追求体系化的哲学,但系统化的研究却是严肃的哲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就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真切地理解哲学史,需要以哲学理论为背景,另一方面,哲学理论建构或思考也离不开哲学史。在哲学领域,创造性的研究可以取得多重形式,并不仅仅限定于学术接续或直接承继的模式。从“心”与“事”的关系看,“事”具有综合性的形态,既包括“心”及其活动(观念性的活动),又以“人”为主体,在“人”“心”“事”的相互关联中,事因人而有,人成于事而又以事观之。从哲学的层面考察世界,便不能不注意本然存在与现实世界的区分。同时,哲学以跨越界限的方式理解世界,体现其不同于知识对特定领域、对象的分别的把握,但跨越界限本身又是通过多样的形式实现的,求其通与多样性、个体性,并非相互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事”观之
史
与
思
“心”
与
“事”
具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哲学之思:进路与境域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国荣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8,共5页
哲学作为智慧的探索,具有超越知识界限的特点。然而,随着哲学的学科化、专业化,哲学往往被限定于特定领域,由此导致哲学的知识化。哲学之思的进一步展开,以超越哲学的知识化为前提,后者要求以道观之。在形式的层面,哲学作为以理论思维...
哲学作为智慧的探索,具有超越知识界限的特点。然而,随着哲学的学科化、专业化,哲学往往被限定于特定领域,由此导致哲学的知识化。哲学之思的进一步展开,以超越哲学的知识化为前提,后者要求以道观之。在形式的层面,哲学作为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形态,具体表现为运用概念的活动,后者同时表现为所谓说理。哲学与哲学的历史无法相分。哲学史首先是哲学,哲学的创造性思考则不能从无开始,而是需要基于历史中形成的思维成果,这里包含史与思之间的互动。同时,自中西哲学在近代相遇以后,中西哲学的关联、互动,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以道观之、智慧追寻,主要表现为形上视域,与之相对的是形下之域,在哲学之思中,形上与形下之间难以截然相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以道观之
概念分析
史
与
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研究与经学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5,F0002,206,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人观之:历史变局中人的存在研究”(22JJD72001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21JZD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19ZDA033)。
文摘
经学探索与人文的综合研究如何协调,是涵盖文史哲但又以经学研究为方向之一的学术机构首先面临的问题。就经学研究而言,问题进一步涉及经学的历史形态与现代建构之间的关系:不仅应注重经学的历史,而且需要使经学本身取得现代形态;仅仅停留在历史,便无法获得新的建树。从具体的研究进路看,史与思的关系或历史意识和理论意识交融,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与之相关的是中西之学的互动,后者的实际意义,在于形成世界文化的视域。史思统一、学无中西,构成了人文研究应当体现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经学
人文研究
史
与
思
中西之学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如何做哲学:进路与思考
2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284,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人观之:历史变局中人的存在研究”(项目号22JJD72001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项目号21JZD018)
+1 种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项目号19ZDA033)
山东“曾子研究院”、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项目。
文摘
做哲学与理解何为哲学相关。按其本义,哲学的特点在于通过跨域知识的界限而求其通,以把握世界的真实形态。哲学的这一品格,决定了做哲学的方式。具体而言,首先需要体现“史”与“思”的统一,也就是融合哲学史的考察与哲学理论的思考。其次,应该形成“学无中西”的视域,亦即将中国传统所积累的成果与西学所提供的思想资源,都视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以此为今天思考的智慧之源。其三,需要基于现实问题,即不仅关注哲学之“流”,而且注重哲学之“源”。对何为哲学和做哲学的理解,同时关乎哲学与科学、知识智慧等关系,并涉及价值领域的问题。从更具体的层面看,如何做的问题与虚与实、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语言与哲学等关系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何为哲学
史
与
思
中
与
西
现实形态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思中国哲学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船山学刊》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事与物:古今中西之争视域下中国现代形而上学的转换”(项目号:16JJD72000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冯契哲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项目号:15ZDB012)的阶段性成果
+1 种基金
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
上海社科创新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项目
文摘
中国哲学既包含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性品格,也具有自身的独特形态。与之相联系,在如何对待中国哲学的问题上,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为认同,其二是承认。认同意味着肯定中国哲学所内含的哲学之为哲学的一般品格,承认则以揭示中国哲学的独特品格为关注之点。中国哲学的衍化过程,同时涉及"思"与"史"的互动,而当我们把中国哲学不仅理解为既成之"史",而且也界定为处于生成过程的开放之"思"时,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便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以上两个方面的统一,既使中国哲学的研究成为"有哲学"的历史,也使中国哲学的研究成为"有历史"的哲学。中国哲学在近代以来的衍化过程中,同时又面临"中西"之辩,"中西"的背后,实质上则是"古今"问题。中国哲学的研究,需要超越"以西释中"或"以中释中"这一类"中西之辨"而走向"世界哲学"的视域。在中西会通、古今交融的过程中,中国哲学的发展将同时融入世界哲学之中,并呈现世界性的意义。
关键词
哲学
与
中国哲学
认同
与
承认
史
与
思
中西
与
古今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事与思——对“以事观之”若干评论的回应
4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4期44-61,197,共1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1JZD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项目编号:19ZDA033)
山东“曾子研究院”、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总的进路看,合理的哲学研究方式在于兼容感性、知性、理性,以三者互动的形式把握世界与人自身的存在。同时,需要区分体系建构与系统化考察,哲学研究需要系统化,其核心观念也应该系统地展开,现时代虽无需追求体系化的哲学,但系统化的研究却是严肃的哲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就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真切地理解哲学史,需要以哲学理论为背景,另一方面,哲学理论建构或思考也离不开哲学史。在哲学领域,创造性的研究可以取得多重形式,并不仅仅限定于学术接续或直接承继的模式。从“心”与“事”的关系看,“事”具有综合性的形态,既包括“心”及其活动(观念性的活动),又以“人”为主体,在“人”“心”“事”的相互关联中,事因人而有,人成于事而又以事观之。从哲学的层面考察世界,便不能不注意本然存在与现实世界的区分。同时,哲学以跨越界限的方式理解世界,体现其不同于知识对特定领域、对象的分别的把握,但跨越界限本身又是通过多样的形式实现的,求其通与多样性、个体性,并非相互排斥。
关键词
以“事”观之
史
与
思
“心”
与
“事”
具体性
Keywords
affair
thinking
concrete metaphysics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哲学之思:进路与境域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与结构研究"(10&ZD064)
教育部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实践智慧:历史与理论"(11JJD720004)的研究成果
文摘
哲学作为智慧的探索,具有超越知识界限的特点。然而,随着哲学的学科化、专业化,哲学往往被限定于特定领域,由此导致哲学的知识化。哲学之思的进一步展开,以超越哲学的知识化为前提,后者要求以道观之。在形式的层面,哲学作为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形态,具体表现为运用概念的活动,后者同时表现为所谓说理。哲学与哲学的历史无法相分。哲学史首先是哲学,哲学的创造性思考则不能从无开始,而是需要基于历史中形成的思维成果,这里包含史与思之间的互动。同时,自中西哲学在近代相遇以后,中西哲学的关联、互动,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以道观之、智慧追寻,主要表现为形上视域,与之相对的是形下之域,在哲学之思中,形上与形下之间难以截然相分。
关键词
哲学
以道观之
概念分析
史
与
思
Keywords
philosophy
Observ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o , notional analysis
history and thinking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文研究与经学探索
杨国荣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2
如何做哲学:进路与思考
杨国荣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再思中国哲学
杨国荣
《船山学刊》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事与思——对“以事观之”若干评论的回应
杨国荣
《哲学分析》
CSSCI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哲学之思:进路与境域
杨国荣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