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皇权再论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瑞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5,共23页
通过以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宋代为基点,透过大量史料,分别从思想史与政治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的皇权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在思想史视野内的考察,主要阐述了王朝政治的参与者士大夫的皇权观与君主的自律意识。"君"或"君主&q... 通过以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宋代为基点,透过大量史料,分别从思想史与政治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的皇权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在思想史视野内的考察,主要阐述了王朝政治的参与者士大夫的皇权观与君主的自律意识。"君"或"君主",在先秦的指归为诸侯国君,自秦始皇开始则专指皇帝。然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形成后的士大夫,则有意无视了这种不同,在儒学国教化以及理学的社会普遍化的强势背景下,大量发掘先秦政治言说中对君主限制的内容,作为限制君主制政体下绝对君权的理论武器。"君德成就责经筵",通过对皇子和皇帝进行的为君之道的正常制度化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士大夫的皇权观到君主的自律意识,成功地完成了理论位移。让多数君主在为君之道的框架内,难越雷池一步。在政治史视野内的考察,主要考察了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君臣关系。在君臣互相依存合作的前提下,历代士大夫为了防止名义上绝对君权的暴走脱轨,苦心积虑,对皇权实施了种种规范,本文归纳形容为"天"、"道"、"法"三个紧箍咒和"不文律"、"公议"、"留名的青史"三堵墙。本文还通过具体的政治实态揭示出,谏官、御史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完成天子法官的使命,却基本沦为政治集团的鹰犬。笔者视派系政治是理解中国政治史的一把钥匙。具体的考察显示,中国历史上的皇权经历了一个由人格化向非人格化转化的过程。尽管皇权在各个历史时期、甚至在同一王朝的不同时期消长都有不同,但实质性皇权由于政治制度的日臻完备等因素,发挥作用的余地愈来愈小,而显示权威的象征性因素却愈来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 自律 相互制约 派系政治
下载PDF
宋代官吏回避法述论 被引量:7
2
作者 苗书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24-30,共7页
回避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在总结统治经验的过程中为了澄清吏治、减少腐败现象、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而逐步确立和完备起来的一种任官原则,主要包括亲属回避和地区回避两个方面。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其政... 回避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在总结统治经验的过程中为了澄清吏治、减少腐败现象、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而逐步确立和完备起来的一种任官原则,主要包括亲属回避和地区回避两个方面。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其政治制度方面也创立发展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历史遗产,回避法即是其中之一。宋代回避法的完备及其执行的严格程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朝代,这在防止官员利用亲戚关系结成官僚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官 避亲 地区回避制 州县 地方官 述论 乡贯 亲属回避 吏部
下载PDF
政治常识的建构——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北宋台谏“风闻言事”特权化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雄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3-162,共10页
北宋台谏风闻言事的特权,是指皇帝对台谏的进言不可问由来,也不可追究不实之罪。该特权在北宋并非由真宗年间天禧诏书确立,而是在仁宗庆历年间的政治实践中确立的。台谏在论说中反复借助"故事"这一托辞促其形成北宋的一个政... 北宋台谏风闻言事的特权,是指皇帝对台谏的进言不可问由来,也不可追究不实之罪。该特权在北宋并非由真宗年间天禧诏书确立,而是在仁宗庆历年间的政治实践中确立的。台谏在论说中反复借助"故事"这一托辞促其形成北宋的一个政治常识。尽管北宋台谏和执政双方针对台谏职守问题进行过持续的争论,但关于台谏"许风闻"一事却无人置疑,表明它已成为北宋士大夫的一个常识性存在。风闻言事特权的形成以及履践过程,体现了北宋政治实践中事实与言说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揭示了北宋士大夫通过汲取历史资源完成政治常识建构的独特机制。以此管窥唐宋变革,可知它的历史断裂可能恰恰来自于宋人对历史资源的利用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闻言事 天禧诏书 故事
下载PDF
宋代中央行政监督制度与宋代社会政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晓萍 《齐鲁学刊》 CSSCI 1991年第5期29-32,共4页
我国封建官僚政治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日趋成熟、完备。至宋形成了以三省六部为中枢的决策机关、行政机关与监察机关各自相对独立的中央政治制度新系统。宋中枢决策机关是中书,即政事堂。政事堂原为宰相办公之所,宋代发展成“各以... 我国封建官僚政治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日趋成熟、完备。至宋形成了以三省六部为中枢的决策机关、行政机关与监察机关各自相对独立的中央政治制度新系统。宋中枢决策机关是中书,即政事堂。政事堂原为宰相办公之所,宋代发展成“各以其省长官为宰相”的宰执议事决策机关。政事堂决策既定,即予中书舍人草制成书面文件,后付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但受成事而行之耳”(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倘若“法度命令差失过当,初则舍人缴纳,中则给事封驳。至成命已行,谏官、御史乃论之”。可见,行政监督是贯穿于朝廷决策、出令、执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中书舍人、给事中认为朝廷敕命有不妥之处,即退还(缴奏、封还、缴驳)或执之不下(即不书读行下),以防患于未然。政令下达及执行过程中,则有台谏监督论列,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早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书舍人 政事堂 社会政治 给事中 官僚政治制度 封驳 门下省 封建社会 监察机关
下载PDF
宋代监察权威的生成机理及价值意蕴
5
作者 张本顺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5,144,F0003,共13页
宋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中央台谏、外台监司、州级通判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垂直领导监察体制。宋代监察权在运作中呈现出能够有效制衡行政、司法权的权威性特质。宋代监察权威首先源自监察官自身所具备的优秀监察品质;其次,其内生于作为... 宋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中央台谏、外台监司、州级通判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垂直领导监察体制。宋代监察权在运作中呈现出能够有效制衡行政、司法权的权威性特质。宋代监察权威首先源自监察官自身所具备的优秀监察品质;其次,其内生于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官”所担负的维护封建“纲纪”的庄严使命;再次,宋代监察官铨选、回避制,从制度上保障了监察权威;最后,宋代监察官是“天下公议”化身的政治话语,从舆论上强化了监察权威的合理性、正当性。宋代监察权威在彰善瘅恶、澄清吏治、整肃“纲纪”、关注民瘼、保持政治清明等方面均起着扛鼎作用,其不仅能够为当代监察权威的构建提供丰富的镜鉴和启迪,甚或可以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监察 监司 通判 天下公议 权威 制衡
下载PDF
宋代朝省集议制度述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以宁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56-62,共7页
朝省集议,是历代封建王朝就政治、军事、经济、礼仪等重大问题,令有关臣僚集中都堂,讨论研究作出决定,然后再向君主汇报的一种礼制和政制。这种制度发展到宋代更加完备。本文通过对朝省集议班位、讨论内容、集议之各项规定等方面的全面... 朝省集议,是历代封建王朝就政治、军事、经济、礼仪等重大问题,令有关臣僚集中都堂,讨论研究作出决定,然后再向君主汇报的一种礼制和政制。这种制度发展到宋代更加完备。本文通过对朝省集议班位、讨论内容、集议之各项规定等方面的全面论述,揭示了封建中央集权制政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省 翰林学士 《宋史》 述论 最高统治者 枢密院 监察御史 《要录》 赵宋
原文传递
宋代集议制度考略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仁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43-45,共3页
萌芽于奴隶社会的集议制度到汉代得以完备,宋代有所发展。宋代的集议形式有朝堂集议、三省集议、侍从台谏集议等。宋代的集议和封建社会其它王朝的集议实质是一致的,是君主专制的补充。
关键词 尚书省 中书省 《容斋随笔》 御史 政治制度 张亻必 侍从 中朝官 吕祖谦
下载PDF
宋代台谏合流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汤毅平 《湖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160-161,156,共3页
关键词 宋代 合流论 监察制度
下载PDF
台谏与宋代权臣当政 被引量:2
9
作者 贾玉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38-43,共6页
台谏与宋代权臣当政贾玉英宋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发展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也出现了蔡京、秦桧、韩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臣。宋代权臣当政的背景和原因虽比较复杂,但无不与台谏(御史和谏官)有密切关系。本文在系统... 台谏与宋代权臣当政贾玉英宋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发展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也出现了蔡京、秦桧、韩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臣。宋代权臣当政的背景和原因虽比较复杂,但无不与台谏(御史和谏官)有密切关系。本文在系统考察台谏与权臣的上台、权臣控制台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似道 御史中丞 史弥远 《宋史》 蔡京 监察御史 侍御史 秦桧 魏了翁
下载PDF
宋代监察权被监督制约的制度实践、法理逻辑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本顺 《廉政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90-96,共7页
为防范、惩治监察官腐败,构建清明的政治秩序,宋代于监察系统内外构建了对监察权进行同异体并存式的严密监督制约机制。宋代监察权被监督制约的法理逻辑在于其自身被赋予了“君主耳目”和“天下公议”的功能定位,是宋代三百余年国家治... 为防范、惩治监察官腐败,构建清明的政治秩序,宋代于监察系统内外构建了对监察权进行同异体并存式的严密监督制约机制。宋代监察权被监督制约的法理逻辑在于其自身被赋予了“君主耳目”和“天下公议”的功能定位,是宋代三百余年国家治理“元气”之关键所在。宋代监察权自身被关进制度笼子以及由此所呈现出的权威性、民本性、制衡性等品质,可以用来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构建当代监察权被监督制约机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监察权 监司 通判 耳目 公议 监督制约
下载PDF
宋王朝集议国事考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季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37,共6页
在决定、处理某些国家大事之前,先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不同的群体讨论形式,这在我国宋王朝的政治活动中,是常见不鲜的。其中关于百官集议活动和人数不一的集议活动,更是常有。这种在绝对专制的皇帝下面运用的谘议活动,有些什么制度... 在决定、处理某些国家大事之前,先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不同的群体讨论形式,这在我国宋王朝的政治活动中,是常见不鲜的。其中关于百官集议活动和人数不一的集议活动,更是常有。这种在绝对专制的皇帝下面运用的谘议活动,有些什么制度和作用,对于封建统治的利害如何,是了解宋代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匡 宋王朝 考论 百官集议 尚书省 御史 曹彬 司马光 宋太宗
下载PDF
宋孝宗加强专制集权浅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德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39-43,共5页
北宋灭亡后,随着南宋政权在江南逐步稳定下来,高宗朝已建立起一套既能适应偏安政局,又便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体制。但是,由于秦桧利用高宗向金朝妥协乞和的弱点,挟主立威,垄断朝政,成为南宋历史上的第一大权相。秦桧专政对高宗朝皇权... 北宋灭亡后,随着南宋政权在江南逐步稳定下来,高宗朝已建立起一套既能适应偏安政局,又便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体制。但是,由于秦桧利用高宗向金朝妥协乞和的弱点,挟主立威,垄断朝政,成为南宋历史上的第一大权相。秦桧专政对高宗朝皇权造成的危害,为孝宗加强集权提供了最直接的历史借鉴。本文拟就孝宗朝集权政治的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并联系孝宗朝在南宋历史上的地位,对这种集权政治的作用予以适当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权政治 专制集权 宋孝宗 历史借鉴 北宋 三省 枢密院 周必大 参知政事
下载PDF
南宋台谏“必预经筵”政治模式的形成——以董德元为线索的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文静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8,共9页
本文选取"每除台谏,必预经筵"这种南宋特有的现象,以君相关系及士大夫政治传统的恢复为切入点,对于南宋这种政治模式的形成进行了考察。南宋政治模式的形成过程,对应着如下历史进程:南宋初期,在政权重建、军人集团林立的非常... 本文选取"每除台谏,必预经筵"这种南宋特有的现象,以君相关系及士大夫政治传统的恢复为切入点,对于南宋这种政治模式的形成进行了考察。南宋政治模式的形成过程,对应着如下历史进程:南宋初期,在政权重建、军人集团林立的非常时期,秦桧借助突发事变,依靠北宋以来强大的士大夫政治传统,以强化皇权的名义,将士大夫政治一并强势恢复,在绍兴和议后稳定的大环境之下,将士大夫政治和皇权同时推向顶峰。这个过程造就了南宋初期士大夫政治选择、社会走向和思想转型的空间。这种模式,为中后期专权宰相所效法。南宋政治模式不仅在当世,对后世也有着遥隔时空的影响。南宋何以权相辈出,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则透过对南宋政治模式的阐释,从根柢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模式 经筵 董德元 士大夫政治传统
下载PDF
南宋台谏取代执政政治模式的形成——以董德元为线索的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文静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7-46,共10页
南宋初建,与宋高宗削除诸将兵权、"决意和戎"处于同一政治过程的,是选择秦桧"专执国命"。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宋高宗和秦桧达成了更加稳固的政治同盟。秦桧执政时期,形成了台谏官员特有的升迁路径,先... 南宋初建,与宋高宗削除诸将兵权、"决意和戎"处于同一政治过程的,是选择秦桧"专执国命"。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宋高宗和秦桧达成了更加稳固的政治同盟。秦桧执政时期,形成了台谏官员特有的升迁路径,先为特奏名、53岁考中进士、七年后通过担任台谏官迅速升迁至参知政事的董德元的个人仕宦历程,是南宋初期以来台谏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南宋时期台谏群体的考察,可看到南宋时期"执政免,即以台谏代之"这种特有的政治模式形成背后,是两宋宰执群体来源的变异,以及南宋时期台谏文书制度的变化。这对于南宋出现的权相政治,有着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 君相关系 董德元 政治模式 秦桧
下载PDF
试论宣统二年江春霖参劾奕劻案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志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6-99,共4页
本文试就宣统二年御史江春霖参劾庆亲王奕这一晚清大案展开述论 ,重点论及江春霖弹劾奕主要出于忠君爱国的思想 ,而摄政王载沣则受局势及人事等多方面的掣肘而拒谏 ,以及台谏几乎全台联名上奏挽留江春霖背后所反映的都察院存废的危... 本文试就宣统二年御史江春霖参劾庆亲王奕这一晚清大案展开述论 ,重点论及江春霖弹劾奕主要出于忠君爱国的思想 ,而摄政王载沣则受局势及人事等多方面的掣肘而拒谏 ,以及台谏几乎全台联名上奏挽留江春霖背后所反映的都察院存废的危机 ,从而揭示清朝走向覆灭的某种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春霖 奕劻—袁世凯集团 载沣
下载PDF
从缄默无言到立国元气:宋代台谏兼职现象探究
16
作者 范帅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4期29-44,共16页
宋代台谏官由缄默无言到立国元气的变化过程,既是士大夫追逐话语权的过程,也是各方势力控制、争夺台谏的过程。从最初荣誉虚衔的待遇标榜,到后来虚实交错的制度重建,再到元丰改制后实职差遣的进言之责,台谏兼职贯穿始终,与其本职共同推... 宋代台谏官由缄默无言到立国元气的变化过程,既是士大夫追逐话语权的过程,也是各方势力控制、争夺台谏的过程。从最初荣誉虚衔的待遇标榜,到后来虚实交错的制度重建,再到元丰改制后实职差遣的进言之责,台谏兼职贯穿始终,与其本职共同推动着台谏制度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在台谏兼职常态化的情况下,于诸多因素的复合作用中产生的。宋代台谏兼职益众是因为宋人效仿三代泛化言官,企图扩大话语权,而言官式微也使其不得不通过兼职,从其他职官上获取便利。与此同时,宰执为减少政策阻力,令台谏广为兼职,进一步促进了台谏兼职的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兼职
下载PDF
公议与家法:隆兴前后重振台谏职责的践行策略与阐释模式
17
作者 周沛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27-42,304,共17页
孝宗由拔擢主战官员、部署北伐到再次接受议和的转变,背后是战和两派借助舆论相互攻击的过程。通过王十朋论史浩的公案能够揭示这一过程中涉及的政治话语传统与书写惯例及它们与政治运作间的复杂关系。王十朋对史浩的弹劾彰显出此时期... 孝宗由拔擢主战官员、部署北伐到再次接受议和的转变,背后是战和两派借助舆论相互攻击的过程。通过王十朋论史浩的公案能够揭示这一过程中涉及的政治话语传统与书写惯例及它们与政治运作间的复杂关系。王十朋对史浩的弹劾彰显出此时期士大夫重振台谏职责的决心,典型地体现了时人以“祖宗之法”发扬自身政治理念的思维模式和阐释模式,“道天下公议”的言说方式则又是宋代台谏官员普遍采用的论辩模式。这些固定模式产生的负面作用,使王十朋等人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们也以自身实践对此前言路蔽塞、台谏不修的政治形势进行了一定的反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议 祖宗之法 话语惯例 阐释模式
下载PDF
三司·台谏·中书事权——宋初中书事权再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48-56,共9页
笔者前撰《宋初中书事权初探》一文,对中书与枢密权力的转移、参知政事与中书事权的关系、枢密与中书事权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而三司掌财权,宰相不得过问;台谏横行,宰相受箝制,是宋初中书事权削弱论者的另外两条有力根据,故本文拟对三司... 笔者前撰《宋初中书事权初探》一文,对中书与枢密权力的转移、参知政事与中书事权的关系、枢密与中书事权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而三司掌财权,宰相不得过问;台谏横行,宰相受箝制,是宋初中书事权削弱论者的另外两条有力根据,故本文拟对三司、台谏与中书的关系进行考察,并对来初中书事权作进一步的探索。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相 事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宋初 枢密使 太宗 职官 宋史
下载PDF
论北宋党争的起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家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82-88,113,共8页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的朋党之争诚为一大痼疾。而在宋朝,则更甚于前后诸代。关于宋代党争产生的原因,笔者在有关的文章中已略有涉及。同其它各代的党争相比,宋代党争之产生既有与之相同的普遍性政治...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的朋党之争诚为一大痼疾。而在宋朝,则更甚于前后诸代。关于宋代党争产生的原因,笔者在有关的文章中已略有涉及。同其它各代的党争相比,宋代党争之产生既有与之相同的普遍性政治根源,又有其特殊的偶然性因素。为了对北宋党争作出深层分析,进而洞察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某些特点,本文拟从三方面对北宋党争的起因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王朝 朋党倾轧 北宋党争 王安石 欧阳修 集团内部 官僚士大夫 统治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下载PDF
试论宋代对台谏系统的监控 被引量:1
20
作者 虞云国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33,共8页
试论宋代对台谏系统的监控虞云国宋代中枢权力结构中的监察功能主要是由台谏系统承担的,其运行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封建统治的稳固与否和官僚行政的效率高低。因而,有效地对其进行监控,以权力制约权力,是保证其正常运营的必不可少的条... 试论宋代对台谏系统的监控虞云国宋代中枢权力结构中的监察功能主要是由台谏系统承担的,其运行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封建统治的稳固与否和官僚行政的效率高低。因而,有效地对其进行监控,以权力制约权力,是保证其正常运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宋代君主官僚政体对台谏系统的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权制衡 御史 尚书省 自我监控 监控机制 监察权 监察御史 监控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