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电影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5
1
作者 蔡洪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42,共7页
台湾电影的发展历程蔡洪声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香港电影相比,起步较晚,1925年才开始有自己的电影创作。70年来,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发展轨迹,摄制出5000多部影片,有... 台湾电影的发展历程蔡洪声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香港电影相比,起步较晚,1925年才开始有自己的电影创作。70年来,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发展轨迹,摄制出5000多部影片,有过自己的辉煌,也有大师和经典。不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台湾光复 影片 台湾电影运动 电影事业 电影制作 导演 电影创作 《喜宴》 电影
下载PDF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6,共15页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艺术质量和美学品位颇高的优秀影片,既让世界影坛刮目相看,也让更多的域外观众了解和领略了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虽然当下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在生态环境及创作、产业和市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当年新电影运动所体现的艺术创新精神,以及电影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近现代历史的关注与批判精神等,仍然值得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因此,重新回顾、反思这一艺术创新运动,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示,无论是对推动中国电影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健康有序的发展,还是对重写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运动 电影创作 艺术创 电影与文学
下载PDF
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女性电影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亚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6-100,共5页
台湾新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并达到了台湾电影艺术的峰巅.在此期间涌现出来的一批女性电影以及其迥异于传统的电影语言塑造出了新的女性银幕形象.这些新的女性银幕形象大致可... 台湾新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并达到了台湾电影艺术的峰巅.在此期间涌现出来的一批女性电影以及其迥异于传统的电影语言塑造出了新的女性银幕形象.这些新的女性银幕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新女性型、“地母”型和反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运动 女性电影
下载PDF
台湾第五代导演及其艺术风格
4
作者 陈飞宝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4-97,共4页
台湾第五代导演及其艺术风格陈飞宝台湾第五代导演类似大陆的第六代导演,指1987年和1992年间升任、独立执导故事片的导演。自1982年台湾新电影浪潮以来,涌现新导演群有4波。80年代台湾涌现新导演的第一波,指1982... 台湾第五代导演及其艺术风格陈飞宝台湾第五代导演类似大陆的第六代导演,指1987年和1992年间升任、独立执导故事片的导演。自1982年台湾新电影浪潮以来,涌现新导演群有4波。80年代台湾涌现新导演的第一波,指1982年中影邀4位海外留学和台湾的电影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导演 台湾电影运动 台湾电影 本土电影 侯孝贤 蔡明亮 艺术风格 独立制片 《喜宴》 第二波
下载PDF
个体景观视野下的时代变迁——论侯孝贤的电影美学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邹鹃薇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3期17-19,共3页
学界认为从1982年杨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和张毅执导的《光阴的故事》开始到1987年《民国76年台湾电影宣言》发表为结束,台湾新电影运动历时五年,这短短五年内所取得的成果对于台湾后期的电影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浪潮影片一方面... 学界认为从1982年杨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和张毅执导的《光阴的故事》开始到1987年《民国76年台湾电影宣言》发表为结束,台湾新电影运动历时五年,这短短五年内所取得的成果对于台湾后期的电影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浪潮影片一方面继承了以琼瑶小说改编式电影为中心的学生电影传统、李行的中国乡土式伦理电影传统以及国民党政府提倡的写实主义电影传统,另一方面,新电影却打破了学生电影的理想性、乡土电影的二元对立以及官方写实主义电影的伪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孝贤 电影发展 美学思想 时代变迁 台湾 台湾电影 写实主义 国民党政府 台湾电影运动 电影
下载PDF
杨德昌的“八部半”
6
作者 梅倩 《新世纪周刊》 2007年第17期122-124,共3页
“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他正是这样一位拍“看不到的东西”给观众的电影导演戛纳电影节将2000年的最佳导演奖授予杨德昌,用以表彰他在电影《一一》中展现的才华。《一一》是杨德昌的第八部作品,此时,距离他投身电影事业整整2... “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他正是这样一位拍“看不到的东西”给观众的电影导演戛纳电影节将2000年的最佳导演奖授予杨德昌,用以表彰他在电影《一一》中展现的才华。《一一》是杨德昌的第八部作品,此时,距离他投身电影事业整整20年。2007年6月29日,与结肠癌搏斗了7年的杨德昌在洛杉矶去世,享年6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昌 台湾电影运动 电影公司 台湾电影 电影导演 电影 侯孝贤 人际关系 台湾社会 台湾当局
原文传递
音响在视听语言中的表现特色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建军 《视听》 2017年第8期51-52,共2页
'语言、音乐、音响'为影视声音的三大要素。除'音乐、语言'以外的影视作品中的其他声音称之为'音响',又有叫做'自然声响''自然音响',还有分类为'动作效果音'的。影视作品中的'音响... '语言、音乐、音响'为影视声音的三大要素。除'音乐、语言'以外的影视作品中的其他声音称之为'音响',又有叫做'自然声响''自然音响',还有分类为'动作效果音'的。影视作品中的'音响'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但常被忽视和遗忘,本文重点论述视听作品中音响的表现特色。一、借鉴'画面术语'来分类音响对于美妙音响,人们产生的首要反应是'愉快感',它的主观评价值是'刺激强度',听觉的'刺激强度'和视觉是否有着某些天生的联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响 观众 画框 场面 视听语言 特写镜头 镜头画面 剧情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台湾电影运动 导演 长镜头 香港动作片
下载PDF
浅析杨德昌电影符号所表达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家乐 张宏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59-60,共2页
杨德昌,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擅长'哲学人文省思'的学者型导演,他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这些他独有的电影符号形成了他独有的电影语言。
关键词 人文关怀 电影符号 长镜头 德昌 电影语言 台湾社会 表达 导演 台湾电影运动 代表人物
下载PDF
世纪末的新气象──内地、香港、台湾电影的回顾与前瞻
9
作者 吕剑虹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0-54,共5页
本文突破单纯评价内地电影的局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阐述了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电影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并试图从中国电影历史的阶段性出发,探讨和分析三地电影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征。在对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电影进行回... 本文突破单纯评价内地电影的局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阐述了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电影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并试图从中国电影历史的阶段性出发,探讨和分析三地电影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征。在对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电影进行回顾的同时,展望中国电影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浪潮”电影运动 台湾电影运动 第五代 生代
下载PDF
“超过世代”:台湾电影生力军
10
作者 藤条 郭殷 《大众电影》 2012年第8期44-45,共2页
"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称他们为"超过世代。2012年1月6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陆公映,外界一片交口称赞声和感动流泪状。记忆中在电影院里能哭湿一条毛巾的台湾电影,要追忆到20年前的《妈妈再爱我一次》。那... "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称他们为"超过世代。2012年1月6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陆公映,外界一片交口称赞声和感动流泪状。记忆中在电影院里能哭湿一条毛巾的台湾电影,要追忆到20年前的《妈妈再爱我一次》。那时80后刚刚上小学,包场看个电影才5毛钱;那时电影院遍布祖国的大好山河,城镇乡村,不像现在只能在各大城市的多厅影院捏着高达55元的电影票流汗。言归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生力军 电影 世代 台湾电影运动 电影市场 大陆 超过 票房 交通大学
原文传递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影响与反思
11
作者 徐紫嫣 关梅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8期98-98,100,共2页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场新电影运动,这场运动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性且风格明显的艺术品,作品的创作性表达不仅影响着台湾地区,也让更多的外域观众领略了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本文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对这一艺...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场新电影运动,这场运动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性且风格明显的艺术品,作品的创作性表达不仅影响着台湾地区,也让更多的外域观众领略了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本文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对这一艺术创新运动进行反思,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意义价值,并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运动 台湾电影运动背景 电影美学 影响 反思
下载PDF
影片为影展而拍,还是为大众而拍? 试析台湾近年来的电影状况
12
作者 刘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近年来,台湾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声誉鹊起。美国权威杂志《时代周刊》(1998年9月28日)这样评说,“每年的国际电影节上,台湾电影就像每天的餐前薄饼和法国苦艾酒一样常见,似乎每年他们都能生产出一部简朴而哀婉的作品来表现光怪... 近年来,台湾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声誉鹊起。美国权威杂志《时代周刊》(1998年9月28日)这样评说,“每年的国际电影节上,台湾电影就像每天的餐前薄饼和法国苦艾酒一样常见,似乎每年他们都能生产出一部简朴而哀婉的作品来表现光怪陆离的城市景象和现代人的颓废、迷惘和焦虑,照例这样的影片会得到西方影评家的青睐和狂热褒奖。”回顾过去,我们不得不承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主将们铸造了这一长串的辉煌。198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台湾电影运动 本土电影 侯孝贤 国际电影 影展 影片 蔡明亮 《悲情城市》 《洞》
下载PDF
知识迷宫里的冲撞:一份知识与时代的个人记忆
13
作者 李政亮 《天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66,共13页
关键词 台湾研究 日据时期 1980年代 国民党 法律系 问题意识 台湾电影运动 文化研究 思想史 台湾社会
原文传递
杨德昌《一一》与李沧东《诗》的比较分析
14
作者 蔡杰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7期41-43,共3页
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一批30多岁左右的年轻导演,掀起的一场电影运动——现实主义倾向、人文主义追求。在这场台湾新电影运动中,杨德昌虽然只奉献出他的"八部半"电影,但他镜头展现出来的叙事特征、镜头风格与深刻的意蕴却构成... 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一批30多岁左右的年轻导演,掀起的一场电影运动——现实主义倾向、人文主义追求。在这场台湾新电影运动中,杨德昌虽然只奉献出他的"八部半"电影,但他镜头展现出来的叙事特征、镜头风格与深刻的意蕴却构成了台湾此次电影运动的艺术品格与创新风貌的核心内容。新世纪初,异邦的作家导演李沧东作为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面旗帜逐步走向成熟。他的镜头虽是对准另一个国度的边缘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分析 现实主义倾向 导演 台湾电影运动 影片 镜头 核心内容 世纪初 人文主义 德昌
下载PDF
电影·影碟
15
作者 周舒 《书城》 2003年第12期21-22,共2页
《愚人屋》(House of fools,俄罗斯、法国,2002)导演:安德烈·冈察洛夫斯基主演:朱丽亚·维斯托斯卡亚,苏坦·伊斯拉莫夫,布莱思·亚当斯精神病院永恒是让导演们着迷的主题,正常/非正常、理智/疯狂的对立时常在此类电... 《愚人屋》(House of fools,俄罗斯、法国,2002)导演:安德烈·冈察洛夫斯基主演:朱丽亚·维斯托斯卡亚,苏坦·伊斯拉莫夫,布莱思·亚当斯精神病院永恒是让导演们着迷的主题,正常/非正常、理智/疯狂的对立时常在此类电影中出现,而《愚人屋》则是把所有的人都推到了一个极端的境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院 亚当斯 台湾电影运动 俄罗斯 导演 冈察洛夫 主演 车臣 母亲 影片
原文传递
两岸三地电影思潮浅析
16
作者 贾音 《魅力中国》 2009年第9期66-67,共2页
香港“新浪潮”运动、中国台湾新电影运动和大陆“第五代”电影运动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三次较为有影响力的电影运动,它们的产生时间基本相同,理论主张和实践风格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现代华语电影的发展都起到了极为深远的促进... 香港“新浪潮”运动、中国台湾新电影运动和大陆“第五代”电影运动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三次较为有影响力的电影运动,它们的产生时间基本相同,理论主张和实践风格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现代华语电影的发展都起到了极为深远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这三场电影改革浪潮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三者的异同,探讨其对中国电影发展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潮 中国台湾电影运动 第五代 电影思潮
下载PDF
台湾“后新电影”与“新电影”运动互文性关系探析
17
作者 郭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3,共7页
新世纪初,台湾"后新电影"浪潮的崛起,不仅重新点燃了台湾影业的复兴之火,而且也极大激发了大陆、香港新生代导演美学观念革新的步伐。新世纪的台湾"后新电影"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呈现... 新世纪初,台湾"后新电影"浪潮的崛起,不仅重新点燃了台湾影业的复兴之火,而且也极大激发了大陆、香港新生代导演美学观念革新的步伐。新世纪的台湾"后新电影"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呈现出相互指涉的互文性关系。笔者认为,台湾"后新电影"运动以"原画复现"的形式映现出"新电影"的艺术探索印痕,并以新生代的成长叙事表征着"新电影"的文化内蕴。台湾"后新电影"导演深受"新电影"导演创作观念的影响,体现为魏德圣、戴立忍、钮承泽、陈怀恩等导演对"新电影"核心导演创作经验的承续。台湾"后新电影"的"太超过世代"意义,体现为新生代导演在承续"新电影"经验基础上,实现了对"新电影"美学的整体超越。本文通过梳理三十年间台湾"新电影""后新电影"运动传承与流变的历史脉络,深入探析台湾"后新电影"与"新电影"运动美学经验的同异,以期为当代台湾艺术电影研究视野的拓展及当下"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构建提供成果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后电影运动 台湾电影运动 互文性 关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峥嵘岁月
18
作者 曹菁 《电视指南》 2017年第16期40-40,共1页
本文对八十年代两岸三地的电影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与总结。选取了大陆第五代、香港新浪潮电影、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性影片进行分析阐释,以期能了解明白那个中国电影黄金时代所发生的变革与其对中国电影的意义。
关键词 大陆第五代 香港电影浪潮 台湾电影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