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与油气生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延斌 韩德馨 +1 位作者 姜亮 葛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研究了有机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的特征 ,分析了镜质组反射率 (Ro)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 .结果认为 :台北坳陷自第三纪以来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 .第一次发生在 E1末 T04 构造层形成之前 ,即古新世末 ,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 ,因... 研究了有机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的特征 ,分析了镜质组反射率 (Ro)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 .结果认为 :台北坳陷自第三纪以来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 .第一次发生在 E1末 T04 构造层形成之前 ,即古新世末 ,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 ,因此 ,这一期尽管有油气的生成 ,但运移规模有限 ,形成的有机包裹体极少 .第二次发生在 E2 末 T03 构造层形成之前 ,即始新世末 ,此时区内主要烃源岩都已经进入生烃高峰 ,是区内主要的油气生成、运移期 .伴随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形成了大量以液相及气、液二相为主的有机包裹体 .晚第三纪的沉积厚度近似于 E2 末剥蚀厚度 ,对油气生成和运移的影响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 有机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生成 东海盆地 成岩作用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CO_(2)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可行 陈建文 +5 位作者 龚建明 杨传胜 杨长清 谢明英 王建强 袁勇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共12页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了明显的全球气候变化及诸多次生灾害,CO_(2)捕集与地质封存技术应运而生。中国东海沿岸CO_(2)排放源众多,但陆上盆地面积狭小,无法满足巨量CO_(2)封存的需求。根据相关学者做出的中国全海域级碳封存适宜性评价,东...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了明显的全球气候变化及诸多次生灾害,CO_(2)捕集与地质封存技术应运而生。中国东海沿岸CO_(2)排放源众多,但陆上盆地面积狭小,无法满足巨量CO_(2)封存的需求。根据相关学者做出的中国全海域级碳封存适宜性评价,东海陆架盆地在中国近海盆地中碳封存适宜性排名第3,面积宽广且封闭性好,因此,在此基础上对东海陆架盆地开展了盆地级碳封存适宜性评价。结合专家意见和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级分析法确立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再根据盆地内各二级构造单元的相关地质资料,按照评价指标分级赋分表对各单元的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结合权重计算出综合适宜性评分。综合考虑碳封存容量、封闭性及可操作性的评价结果认为,台北坳陷为盆地中碳封存综合适宜性最好的单元,可作为优先实验性封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海域碳封存 适宜性评价 台北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前第三系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连进 叶加仁 吴冲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4,共3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发育于华夏板块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其下地壳性质与浙闽隆起区一致。盆地前第三纪主要发育侏罗—白垩系沉积 ,沉积岩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台北坳陷内。中生代构造演化可分为早中生代坳陷盆地发育和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发... 东海陆架盆地是发育于华夏板块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其下地壳性质与浙闽隆起区一致。盆地前第三纪主要发育侏罗—白垩系沉积 ,沉积岩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台北坳陷内。中生代构造演化可分为早中生代坳陷盆地发育和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发育两个阶段 ,为下坳上断形式的中生代陆相复合盆地。盆地中生界具有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其中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及煤层为主要生烃岩系 ;上白垩统砂岩具较好的储集性能 ,储集空间以孔隙—裂缝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陆架盆地 台北 石油地质 地质特征 油气藏 盆地 煤层 泥岩
下载PDF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化学成分及成因 被引量:3
4
作者 姜亮 王延斌 +2 位作者 吴培康 葛和平 王志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228,T002,共8页
利用 L AM、热爆 -气相色谱等方法对东海盆地台北坳陷第三系储层中有机包裹体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1矿物包裹体中以 CO2 为主 ,同时含有一定的 N2 和 F2 等 ,气态烃包裹体中 CO2 含量一般可达 40 %~ 78% ,液态烃包裹体中 CO2... 利用 L AM、热爆 -气相色谱等方法对东海盆地台北坳陷第三系储层中有机包裹体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1矿物包裹体中以 CO2 为主 ,同时含有一定的 N2 和 F2 等 ,气态烃包裹体中 CO2 含量一般可达 40 %~ 78% ,液态烃包裹体中 CO2 含量一般 2 3%~ 41 % ;2烃类含量一般 <30 % ,其中甲烷含量较低 ,C2 ~ C7轻烃含量比甲烷含量高 ,甲苯含量较高(达 1 8.8% ) ;3对主要烃源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这些特点说明 CO2 的成因与烃源岩中碳酸盐矿物热解有关 ,有机包裹体的成因类型偏腐植型 ,气态烃以湿气为主 ,且含有一定的凝析油成分 ,和南海盆地第三系储层中有机包裹体具有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成因 有机包裹体 烃源岩 第三系 东海盆地 台北
下载PDF
东海西部台北坳陷中生界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建 谢睿 +1 位作者 徐敏 林小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158,共9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在元古界、古生界复杂基底上发展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新区及重要领域。台北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南部,... 东海陆架盆地是在元古界、古生界复杂基底上发展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新区及重要领域。台北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南部,中生界陆相河湖沉积体系发育福州组泥岩、石门潭组泥岩两套主力烃源岩。根据台北坳陷烃源岩、储盖组合、输导体系等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结合油气来源和成藏期次分析,研究其成藏过程,明确了台北坳陷以福州组、石门潭组为主力烃源,福州组、石门潭组及始新世瓯江组砂体为主要储层,油气沿着凹陷边缘的砂体、活动的断层运移,砂体尖灭和断层封闭时期,油气早期成藏;始新世末-渐新世的全盆性挤压反转,油气重新调整聚集成藏。从而建立起台北坳陷中生界早期成藏,后期调整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 福州组 石门潭组 油气来源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烟囱构造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正龙 张为民 肖毓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6,41,共4页
在异常高压发育、有流体活动及发生沸腾作用的地层内,易形成烟囱构造。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超压一般出现在明月峰组下部地层,部分井的泥岩超压带开始发育于灵峰组。古新世和始新世地温梯度高,是大量生烃和热流体形成时期,也是烟囱构造... 在异常高压发育、有流体活动及发生沸腾作用的地层内,易形成烟囱构造。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超压一般出现在明月峰组下部地层,部分井的泥岩超压带开始发育于灵峰组。古新世和始新世地温梯度高,是大量生烃和热流体形成时期,也是烟囱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根据其成因,将烟囱构造分为有机、无机和混合3种类型,有机成因和混合成因是台北坳陷烟囱构造主要发育类型。有机成因又分为泥底辟型和层间侧向疏导型;混合成因有热液底辟型和热液断涌型。烟囱构造的发育可以引起幕式排烃和改善储层物性,不仅有利于烃类的运移,也有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压力过渡带和正常压力区的目的层是油气富集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陆架盆地 台北 烟囱构造 异常高压 泥底辟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台北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小云 周新硕 +3 位作者 邓晓晖 程兰嘉 王蒙 宋阳林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35-38,147,共5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在元古界、古生界复杂基底上发展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台北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南部,中生界陆相河湖沉积体系发育有福州组泥岩、石门潭组泥岩。结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烃源岩... 东海陆架盆地是在元古界、古生界复杂基底上发展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台北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南部,中生界陆相河湖沉积体系发育有福州组泥岩、石门潭组泥岩。结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烃源岩评价指标,对福州组、石门潭组泥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州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石门潭组泥岩有机质丰度低;福州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石门潭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烃源岩评价结果表明,福州组泥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 福州组 石门潭组 烃源岩特征 生烃潜力
下载PDF
台北坳陷浅层岩浆活动对二氧化碳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瑞 张功成 +1 位作者 陈少平 陈朝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4,153,共4页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浅层岩浆活动频繁,并形成了多个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藏。然而,该区岩浆活动的研究较为缺乏,天然气成藏机理不清。本次研究通过均方根振幅、相干技术、时间切片、地层切片、多属性融合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刻画了岩浆...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浅层岩浆活动频繁,并形成了多个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藏。然而,该区岩浆活动的研究较为缺乏,天然气成藏机理不清。本次研究通过均方根振幅、相干技术、时间切片、地层切片、多属性融合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刻画了岩浆岩特征,判定了其活动时间及与各成藏要素的匹配关系,明确了浅层岩浆岩对二氧化碳成藏的控制方式。其研究对浅层岩浆活跃地区油气勘探的二氧化碳规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二氧化碳 火山机构 碟形侵入 强制褶皱 台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