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顾志明 赵军 王连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3-45,共3页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不可逆污染形成机理和可逆污染形成机理分别进行了研究;还进行了膜表面改性工作。不可逆污染速度初期快,然后逐渐减缓,第9d不可逆污染达到稳定。过滤初期,膜可逆污染速度较快,之后趋缓,第30...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不可逆污染形成机理和可逆污染形成机理分别进行了研究;还进行了膜表面改性工作。不可逆污染速度初期快,然后逐渐减缓,第9d不可逆污染达到稳定。过滤初期,膜可逆污染速度较快,之后趋缓,第300min可逆污染达到稳定。膜不可逆污染发展缓慢,而膜可逆污染发展迅速。与原膜相比,膜改性后不可逆污染上升速度和污染程度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可逆污染 可逆污染 表面改性
下载PDF
陶瓷超滤膜分离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膜污染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冯晓娜 熊若晗 +2 位作者 马文结 吕东伟 马军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36-141,共6页
陶瓷超滤膜分离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优势明显,但膜污染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对天然有机物HA、SA、BSA及其混合物NOM料液在陶瓷膜超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形成及污染物截留性能进行研究,以分析HA、SA、BSA在膜污染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陶瓷超滤膜分离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优势明显,但膜污染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对天然有机物HA、SA、BSA及其混合物NOM料液在陶瓷膜超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形成及污染物截留性能进行研究,以分析HA、SA、BSA在膜污染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臭氧耦合对NOM膜污染的影响进行单独探究。研究表明交叠式膜孔堵塞和污染物颗粒在膜面形成的滤饼层是膜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料液造成的膜污染的可逆性存在较大差异,其可逆性为HA>SA≈NOM>BSA。臭氧耦合使NOM膜污染中可逆污染比例由23.2%增加到65.2%,有利于其膜污染可逆性的提高,将臭氧氧化与陶瓷超滤膜分离耦合将有利于膜使用周期的延长和更换频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超滤膜 污染 臭氧氧化 可逆污染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中膜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娜 李志东 +3 位作者 李国德 郑治国 张洪林 刘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9,共4页
研究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分类与阻力分布及膜污染的形成与控制。在操作压力0.020MPa,曝气量0.5m3/h,MLSS稳定在6000mg/L左右的条件下,根据达西方程得出膜阻力分布:膜总阻力11.63×108m-1、膜固有阻力1.69×108m-1、污... 研究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分类与阻力分布及膜污染的形成与控制。在操作压力0.020MPa,曝气量0.5m3/h,MLSS稳定在6000mg/L左右的条件下,根据达西方程得出膜阻力分布:膜总阻力11.63×108m-1、膜固有阻力1.69×108m-1、污泥沉积层阻力6.35×108m-1、浓差极化阻力1.8×108m-1;采用临界压力0.020MPa恒压操作方式,低压恒流可以减缓膜污染的形成,但膜通量比较低,采用次临界恒通量12L/m2·h的操作方法,可较为有效地控制膜污染的增长;通过对抽、停间歇操作对可逆污染的控制的研究确定了较理想操作方法,即抽吸时间13min和停抽时间2min;针对不可逆污染,探索了在线药洗的去除效果,用1%的NaC1O浸泡2h,通量恢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阻力 可逆污染 可逆污染 膜清洗
下载PDF
水处理中超滤膜物理清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帅 《清洗世界》 CAS 2017年第4期21-25,共5页
水处理中超滤膜的物理可逆污染可通过物理清洗技术进行有效控制,优化物理清洗运行模式以及运行参数对减轻膜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阐述水处理中超滤膜物理污染机理、常用的物理清洗方法以及物理... 水处理中超滤膜的物理可逆污染可通过物理清洗技术进行有效控制,优化物理清洗运行模式以及运行参数对减轻膜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阐述水处理中超滤膜物理污染机理、常用的物理清洗方法以及物理清洗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污染 可逆污染 膜清洗 物理清洗
下载PDF
PVC合金超滤膜运行7年效能及膜污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连震雷 李星 +3 位作者 于海宽 杨艳玲 纪洪杰 蔡传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6,共6页
为研究长期运行的超滤膜污染特性及污染物组成,采用东营南郊水厂一期超滤膜工艺中已运行7年的旧超滤膜与新超滤膜进行对比,分析了膜通量、跨膜压差及运行成本的变化,对膜断面形态及膜丝内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种类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长期运行的超滤膜污染特性及污染物组成,采用东营南郊水厂一期超滤膜工艺中已运行7年的旧超滤膜与新超滤膜进行对比,分析了膜通量、跨膜压差及运行成本的变化,对膜断面形态及膜丝内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种类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经长期运行后超滤膜的过滤性能明显变差,出现了累积性的膜通量下降、跨膜压差增长速率变大等现象,更换超滤膜更符合经济性。亲水性的低分子质量有机物、腐殖酸类、蛋白质类和色氨酸类等是截留的主要污染物。长期运行的超滤膜附着的Ca CO_3、铝和硅含量明显高于新膜,化学清洗分别仅可去除约62%、28%和37%,造成Ca CO_3、铝和硅在超滤膜表面及内部的持续性沉积;化学清洗过程无法彻底消除长期运行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化学清洗后附着在膜表面和膜孔内的污染物颗粒数量显著减少,但仍有部分污染物颗粒残留在膜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超滤膜 长期运行 可逆污染 污染物特性
原文传递
水动力条件对MBR中超滤膜不可逆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常海庆 梁恒 +5 位作者 贾瑞宝 瞿芳术 高伟 余华荣 纪洪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5,共6页
为考察MBR处理微污染水过程中水动力条件对超滤膜水力不可逆污染的影响,介绍了水力不可逆膜污染的计算方法,探讨曝气、反冲洗、通量、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时,曝气时间、强度及反冲洗时间的选取需考虑... 为考察MBR处理微污染水过程中水动力条件对超滤膜水力不可逆污染的影响,介绍了水力不可逆膜污染的计算方法,探讨曝气、反冲洗、通量、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时,曝气时间、强度及反冲洗时间的选取需考虑MBR的净水效能,实验条件下,2 min的曝气时间是必需的,较优的曝气强度为30~36 m3/( m2·h);较长的反冲洗时间有利于控制膜的不可逆污染,反冲洗时间的确定尚需考虑超滤系统的产水率;过滤通量显著影响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速率,PVDF、PVC膜的过滤通量分别不应高于31.5,14.0 L/(m2·h),长期运行中膜污染的评价尚需考虑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水力不可逆污染 曝气 反冲洗 通量 水温
下载PDF
活性炭表面性质对其控制超滤膜不可逆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灿 王美莲 +4 位作者 杨海燕 瞿芳术 吕谋 徐叶琴 李圭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28,共6页
不可逆污染是影响超滤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推广的重要因素。选取三种粉末活性炭A、B、C作为吸附剂进行膜前预处理后,通过进行浸没式超滤膜污染试验,考察活性炭吸附对超滤膜不可逆污染的控制作用,并分析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天然有机... 不可逆污染是影响超滤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推广的重要因素。选取三种粉末活性炭A、B、C作为吸附剂进行膜前预处理后,通过进行浸没式超滤膜污染试验,考察活性炭吸附对超滤膜不可逆污染的控制作用,并分析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天然有机物的吸附效果与控制不可逆膜污染之间的关系,探讨活性炭吸附前处理对不可逆膜污染的影响机理。试验表明,活性炭吸附对超滤膜不可逆污染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三种活性炭对不可逆膜污染的控制效果为A≈B>C;而三种活性炭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效果顺序为A>B>C,说明活性炭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整体吸附性能并不能完全反映其控制不可逆膜污染的效果。进一步分析活性炭理化性质后发现,针对东江原水,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中孔结构以及表面酸性和碱性基团的数量,均影响活性炭吸附前处理控制不可逆膜污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吸附 超滤膜 可逆污染 天然有机物
原文传递
超滤膜界面Zeta电位的膜污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慧 贾辉 +4 位作者 郝胜男 李娟 温海涛 张宏伟 王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7,共9页
为了进一步解析复杂有机物在超滤膜界面上的不可逆污染变化特征,本研究以3种典型的有机污染物海藻酸钠(SA)、腐植酸(HA)及牛血清蛋白(BSA)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使用超滤膜过滤过程中膜界面Zeta电位变化特征,通过引入"差异时段过... 为了进一步解析复杂有机物在超滤膜界面上的不可逆污染变化特征,本研究以3种典型的有机污染物海藻酸钠(SA)、腐植酸(HA)及牛血清蛋白(BSA)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使用超滤膜过滤过程中膜界面Zeta电位变化特征,通过引入"差异时段过滤膜污染累积"的分析方法,建立并研究界面Zeta电位与膜不可逆污染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膜不可逆污染阻力与各过滤阶段初始Zeta电位变化之间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即过滤清洗后膜面Zeta电位可以有效反映过滤过程中膜不可逆污染的累积程度;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膜面Zeta电位随污染物的累积逐渐由膜本征电位向污染物本征电位靠近,过滤最终污染膜面的实时Zeta电位受污染物电性影响更为显著;在各典型有机污染物中,SA造成的不可逆污染累积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污染 ZETA电位 可逆污染
下载PDF
膜孔反洗流剪切力表征膜污染变化规律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涛 王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3,79,共10页
采用孔径为0.2μm的PVDF平板微滤膜对酵母悬浮液进行了错流过滤与反洗.研究了在反洗过程中污染层平均孔径(d f)、膜孔内剪切力(τ)和可逆污染阻力(R r)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有无反洗情况下的d f变化.结果表明,d f、τ和R r均随着反洗周... 采用孔径为0.2μm的PVDF平板微滤膜对酵母悬浮液进行了错流过滤与反洗.研究了在反洗过程中污染层平均孔径(d f)、膜孔内剪切力(τ)和可逆污染阻力(R r)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有无反洗情况下的d f变化.结果表明,d f、τ和R r均随着反洗周期的增加而减小.d f随着过滤压力(TMP)、流速、反洗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进料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1700<Re<4200时,增加流速能有效提升d f;当Re>4200时,增加流速d f并未明显改善.τ随着TMP、流速、反洗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进料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R r随着TMP、浓度、反洗时间和反洗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周期反洗能有效提升d f,且2~10反洗周期的d f均大于未反洗的d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流微滤反洗 污染层平均孔径 膜孔内剪切力 可逆污染阻力
下载PDF
超滤处理东江水不可逆膜污染物的识别和活性炭对其吸附去除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海燕 王灿 +6 位作者 鄢忠森 李冬平 赵焱 瞿芳术 梁恒 徐叶琴 李圭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0-1466,共7页
利用超滤实验以及6种粉末活性炭吸附东江水有机物的水质数据,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考察东江水中造成不可逆膜污染的主要组分和活性炭吸附这些组分的效果;随后进行活性炭对不可逆膜污染组分吸附效果与对应活性炭... 利用超滤实验以及6种粉末活性炭吸附东江水有机物的水质数据,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考察东江水中造成不可逆膜污染的主要组分和活性炭吸附这些组分的效果;随后进行活性炭对不可逆膜污染组分吸附效果与对应活性炭孔结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揭示活性炭的表面物理性质对不可逆膜污染物吸附的影响.EEMPARAFAC模型识别出东江水含有2个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和C3,以及1个类蛋白质(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2,其中C2为主要不可逆膜污染物.同时,所有活性炭对3种荧光组分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中对主要膜污染物C2的去除率可达54.0%~74.6%.相关性分析发现,活性炭对主要膜污染荧光组分C2吸附效果受活性炭微孔表面积的影响,而活性炭对两种次要膜污染荧光组分C1和C3吸附效果受活性炭中大孔表面积和BET比表面积影响.实验结果可为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东江水的活性炭选型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因子分析 可逆污染 活性炭 吸附 天然有机物
原文传递
基于微观界面作用力评价超滤膜不可逆污染的可行性
11
作者 刘子豪 孟荣 +1 位作者 崔运闯 魏伟 《净水技术》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微观界面作用力被公认是评估膜污染机制的便捷有效手段,但微观界面作用力与不可逆膜污染之间的构效关系还缺乏研究。试验针对典型膜污染物和实际水体,采用拟合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超滤(UF)膜”的微观界面作用... 微观界面作用力被公认是评估膜污染机制的便捷有效手段,但微观界面作用力与不可逆膜污染之间的构效关系还缺乏研究。试验针对典型膜污染物和实际水体,采用拟合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超滤(UF)膜”的微观界面作用力与总体膜污染(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的叠加)、不可逆膜污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污染物-UF膜”界面作用力与不可逆膜污染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9100以上,最高可达0.9792,可用于评判超滤进水的不可逆膜污染累积潜能。“污染物-污染物”界面作用力与总体膜污染相关性更好,更适合评估进水总体膜污染潜能。研究结果为合理构建UF膜集成工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污染 超滤(UF) 微观界面作用力 污染潜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某大型纳滤工艺地表水厂优化运行及不可逆膜污染分析
12
作者 姚家隆 郭驭 +4 位作者 严炜峰 杜雨尘 俞开昌 王小 黄霞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6,67,共8页
依托江苏省某大型纳滤工艺地表水深度处理工程,围绕纳滤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运行优化方法、膜污染情况及能耗和碳排放计算开展研究。该纳滤工程采用国产疏松型纳滤膜,产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0.5 mg/L,总硬度(CaCO_(3)计)为77~107 mg/L... 依托江苏省某大型纳滤工艺地表水深度处理工程,围绕纳滤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运行优化方法、膜污染情况及能耗和碳排放计算开展研究。该纳滤工程采用国产疏松型纳滤膜,产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0.5 mg/L,总硬度(CaCO_(3)计)为77~107 mg/L。同时在采取一系列优化改进措施缓解膜污染问题后,纳滤系统电耗由0.239 kW·h/m^(3)降低至0.194 kW·h/m^(3)。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阻垢剂类型和投加方式对膜污染的控制效果最为明显。研究发现纳滤膜在长期运行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污染。受到进水格网和膜元件位置的影响,其中无机污染以AlPO_(4)为主,主要发生在系统后段,并且可能与腐殖酸、富里酸存在相互作用,形成腐殖酸/富里酸-Al-P络合物。纳滤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磷酸盐类阻垢剂的使用,同时应尽可能降低进水中残余铝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深度处理 纳滤工程 工艺优化 可逆污染 能耗
下载PDF
二沉池出水有机物表征及膜污染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雪君 徐慧 +3 位作者 吴晓晖 贺昶 章北平 王东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2-1281,共10页
采用树脂分级将二沉池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根据官能团分类,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排阻色谱等多种表征方式对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了二... 采用树脂分级将二沉池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根据官能团分类,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排阻色谱等多种表征方式对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了二沉池出水主要的膜污染组分以及膜污染模型机理。结果表明,憎水性有机物组分(hydrophobic, HPO)主要为芳香烃类有机酸,胶体有机物组分(organic colloidal, OC)主要为蛋白质类有机物,过渡亲水性有机物组分(transphilic,TPI)主要是有机酸和多糖。膜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OC>EfOM>HPO>TPI,在过滤初期,OC和EfOM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会快速堵塞膜孔并引起膜通量的剧烈下降。另外,OC和TPI组分会与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可逆膜污染偏高。对于实际水体EfOM及其各分级组分,滤饼层过滤是超滤后期主要膜污染机理,超滤实验初期的膜污染可能是多种膜污染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识别了EfOM的主要污染成分和主要膜污染机理,为超滤工艺深度处理二沉池出水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沉池出水 树脂分级 超滤 可逆污染 Hermia膜污染模型
原文传递
PAC/UF工艺中不可逆污染的控制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敏 王亮 +3 位作者 张朝晖 赵斌 杨晓明 白雪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6,共5页
研究了PAC/UF工艺在多化学清洗周期下对UF膜不可逆污染的控制规律及机理。经过30 d的连续运行,PAC/UF工艺的单个化学清洗周期历时比单独膜过滤平均延长了58.6%,化学清洗频次降低了37.5%。PAC/UF工艺中,化学清洗后膜面不可逆污染物残留... 研究了PAC/UF工艺在多化学清洗周期下对UF膜不可逆污染的控制规律及机理。经过30 d的连续运行,PAC/UF工艺的单个化学清洗周期历时比单独膜过滤平均延长了58.6%,化学清洗频次降低了37.5%。PAC/UF工艺中,化学清洗后膜面不可逆污染物残留量明显少于单独膜过滤工艺。这些都证明PAC/UF工艺对于减缓膜不可逆污染具有较好的效果。膜阻力构成分析表明,与单独膜过滤相比,PAC/UF工艺中不可逆阻力降低了30.7%,可逆阻力没有明显差别,膜总阻力降低12.5%,说明PAC/UF工艺减缓膜污染是通过控制膜的不可逆污染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PAC/UF工艺中滤饼层对减缓膜污染没有明显贡献,PAC对有机物的吸附,特别是对蛋白质、富里酸和腐殖酸类典型膜不可逆污染物的去除,是减缓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超滤 可逆污染 膜技术
下载PDF
预处理对超滤膜产生不可逆吸附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聪 李圭白 吕谋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82-86,98,共6页
为测定超滤膜产生不可逆吸附污染的临界通量值,采用改进通量阶梯法和通量循环法2种方法对东营南郊自来水厂的原水、沉淀池出水、砂滤池出水进行了测定与对比,发现膜进水经预处理后可明显提高产生不可逆吸附污染的临界通量值,经预处理后... 为测定超滤膜产生不可逆吸附污染的临界通量值,采用改进通量阶梯法和通量循环法2种方法对东营南郊自来水厂的原水、沉淀池出水、砂滤池出水进行了测定与对比,发现膜进水经预处理后可明显提高产生不可逆吸附污染的临界通量值,经预处理后的沉淀池出水和砂滤池出水作为膜进水时的不可逆吸附污染的临界通量值明显高于原水,为原水的1.7~2.0倍.从膜的不可逆吸附污染速率和污染量的形成方面考虑,改性的PVC超滤膜在高于不可逆吸附污染临界通量下运行,原水的不可逆吸附污染速率急剧增大,产生的不可逆吸附污染快速增多;而沉淀池出水和砂滤池出水的不可逆吸附污染速率和污染量的增加可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吸附污染 临界通量 改进通量阶梯法 通量循环法 污染
下载PDF
氧化锌光催化/超滤膜组合工艺对水中富里酸的去除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亚 王旭东 +2 位作者 廖正伟 贺酰淑 王磊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4-28,共5页
以富里酸(FA)为模拟废水,探究了ZnO投量、溶液初始pH值、曝气量等因素对自制氧化锌光催化过程去除效能的影响,考察了光催化/超滤膜组合工艺对FA的去除效果以及过滤不同光催化氧化时间的FA溶液时膜通量的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 以富里酸(FA)为模拟废水,探究了ZnO投量、溶液初始pH值、曝气量等因素对自制氧化锌光催化过程去除效能的影响,考察了光催化/超滤膜组合工艺对FA的去除效果以及过滤不同光催化氧化时间的FA溶液时膜通量的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由FA引起的不可逆膜污染。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反应最佳条件如下:Zn O投加量为0.3 g/L、FA溶液初始p H值为7、曝气量为1.2 L/min,在此条件下光催化反应150 min后,对UV_(254)及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2.6%和56.2%。超滤膜组合工艺不仅可以实现催化剂与处理水的有效分离,且随着光催化时间的增加,膜通量衰减速度下降,有效减缓了FA溶液造成的不可逆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超滤 可逆污染 氧化锌 富里酸
原文传递
错流微滤过程的无因次特征量
17
作者 马智英 孙彦平 丁光月 《山西化工》 2007年第3期36-37,43,共3页
从近膜面微粒的受力分析出发,对错流微滤过程进行了因次分析,得到新的特征量Rem和Eum,合理地概括了重要过程参数对微粒在膜面沉积的复合作用。由基于Eum和Rem数学模型所得的预测值与实验值高度吻合,说明用Eum和Rem表征复杂的错流微滤过... 从近膜面微粒的受力分析出发,对错流微滤过程进行了因次分析,得到新的特征量Rem和Eum,合理地概括了重要过程参数对微粒在膜面沉积的复合作用。由基于Eum和Rem数学模型所得的预测值与实验值高度吻合,说明用Eum和Rem表征复杂的错流微滤过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流微滤 无因次特征量 膜通量 可逆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