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4
1
作者 彭爱民 周辉 汪昌运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46-748,共3页
目的 观运用丝裂霉素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 60例(60眼 )青光眼分为实验组 (A组 )和对照组 (B级 )。A ,B两组均运用丝裂霉素 ,A组术中加缝 2针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比较两组术后前房... 目的 观运用丝裂霉素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 60例(60眼 )青光眼分为实验组 (A组 )和对照组 (B级 )。A ,B两组均运用丝裂霉素 ,A组术中加缝 2针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发生浅前房 5例 ,B组发生 10例。A组和B组术后眼压在术后 2周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两组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 83 2 8%± 7 2 %和 71 43 %± 9 4%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运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作可调整巩膜瓣缝线后 ,不仅能调控房水滤过量 ,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调整缝线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9
2
作者 梁凌毅 刘杏 +1 位作者 叶健章 简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29-631,共3页
目的 :评价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而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 3 2 9例 40 8眼 ,其中治疗组 14 5例 181眼和对照组 184例 2 2 7眼的手术疗效、... 目的 :评价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而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 3 2 9例 40 8眼 ,其中治疗组 14 5例 181眼和对照组 184例 2 2 7眼的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眼压控制理想 ;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0 0 5 ) ;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可调整缝线的应用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更为确切 ,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应用 临床观察 青光眼
原文传递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被引量:31
3
作者 闻毅颐 李东豪 胡利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确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25眼),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4例(28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形...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确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25眼),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4例(28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6个月内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减少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的发生率,主动有效干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抑制滤过道瘢痕化,有效提高滤过性手术成功率,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丝裂霉素 调整缝线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何颜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226例326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青光眼患者326眼,术后眼压控...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226例326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青光眼患者326眼,术后眼压控制在6~21mmHg(1kPa=7.5mmHg)者术后1周298眼,术后2周296眼,术后3月284眼,术后1a280眼,术后2a260眼,术后3a242眼。前房:第1d形成前房者318眼,6眼I度浅前房,2眼II度浅前房,均7d内恢复正常。滤过泡:随访2a,I型滤过泡96眼,II型220眼,III型8眼,IV型2眼。随访3a,I型滤过泡96眼,II型212眼,III型16眼,IV型2眼。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作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哈少平 张小隆 杨巧玲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8-709,共2页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89眼)青光眼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做穹隆部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的梯形巩膜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拆缝线。球结膜切口连续紧密缝合。术后...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89眼)青光眼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做穹隆部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的梯形巩膜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拆缝线。球结膜切口连续紧密缝合。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眼内组织反应与并发症。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调整缝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后第一天前房形成良好74只眼,术后巩膜瓣缝线松解时间5-30天,平均11天,缝线松解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60例患者术后随访眼压3-18mmHg,平均(9.1±2.75)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呈现血管少、弥散而微隆起的功能性结膜滤过泡。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减少前房形成迟缓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小梁切除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调整缝线
原文传递
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瑛 杨国华 刘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77-679,共3页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 5 8例 ( 70眼 ) ,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 0 2~ 0 3mg/mL ,时间为 2~ 4分钟 ;巩膜瓣两侧作 2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 5 8例 ( 70眼 ) ,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 0 2~ 0 3mg/mL ,时间为 2~ 4分钟 ;巩膜瓣两侧作 2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 8 3± 1 5月 ,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 ;术后 1年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 82 86% ;无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依明 刘元荣 +1 位作者 吴玉莲 丘亮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虹膜根部切除,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2~4针后,再于巩膜瓣一侧或两侧作1条或2条型巩膜瓣缝合。形成前房。术后2周、3月、1年及1.5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43%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 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手术方法 治疗
下载PDF
综合手术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景晓彬 赵智慧 +1 位作者 赵春梅 孙立倩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1-592,共2页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53例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53...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53例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53例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果经1~18个月术后观察及随访,综合手术治疗的47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88.7%,5眼+局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Hg,1眼手术失败,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的22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41.5%,17眼加局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14眼眼球萎缩。结论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定,较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成功率高,痛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冷冻治疗 睫状体 单纯 疗效观察 调整缝线 丝裂霉素C 全视网膜冷凝术 小梁切除 羊膜植入 综合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疗效比较 术后观察 手术失败 眼球萎缩 PRC 降眼压 功率 局部
原文传递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林瑞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94-195,共2页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巩膜瓣两侧切口边缘(约中央处)作一对张力较大的外露可调整缝线,外露端在角膜缘前透明角膜处约lmm。结果:78例(84眼)术后3d3眼出现Ⅰ级浅前房,术后6d5眼拆线后出现Ⅰ级浅前...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巩膜瓣两侧切口边缘(约中央处)作一对张力较大的外露可调整缝线,外露端在角膜缘前透明角膜处约lmm。结果:78例(84眼)术后3d3眼出现Ⅰ级浅前房,术后6d5眼拆线后出现Ⅰ级浅前房,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无1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5~21d通过调整可拆除缝线及按摩眼球,眼压均控制在5.3~12.6mmHg(lmmHg=0.133kPa)之间(非接触眼压计NDEKNT-2000);术后随访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5例占32%、不变者47例占60%、下降者6例占8%。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可有效地调节眼压,大大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调整缝线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余业明 李艳春 +2 位作者 韦思广 姜俊 张玉娟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34-135,共2页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的效果。方法将68例71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7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巩膜瓣单条可调整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4眼行常规...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的效果。方法将68例71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7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巩膜瓣单条可调整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一行,实验组的眼压控制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无明显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及可调整缝线可减少手术并发症,防止滤过道粘连阻塞,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MMC与5-FU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晓莉 宾莉 徐智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6-190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青光眼患者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本院2016-06/2017-10的71例71眼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 目的:对比分析青光眼患者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本院2016-06/2017-10的71例71眼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其中MMC组36例,5-FU组35例,均给予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分别使用MMC、5-FU抗瘢痕治疗,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眼压控制疗效、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MC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MMC组总手术成功率与5-F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MMC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5-FU组,MMC组非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MC组与5-FU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MMC及5-FU作为抗瘢痕药均能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的成功率,MMC能将眼压降到更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方面MMC优于5-FU,根据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MMC与5-FU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使用5-FU时需术后多次分离滤过泡及结膜下再次注射5-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5-氟尿嘧啶 预后
下载PDF
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政 沈爱祥 +3 位作者 徐志娟 王荣荣 朱兰芳 彭明珠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0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并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15眼)行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并可调整缝线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眼底、视野、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2~24...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并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15眼)行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并可调整缝线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眼底、视野、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2~24个月。结果M眼术后眼压维持在10~20mmHg之间,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3.33%,1例(1眼)随访半年后失去联系。术后视力、视野和C/D比值与术前相同。I型微小囊状型5眼,Ⅱ型弥漫扁平型10眼,无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或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并可调整缝线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可以延长滤过泡功能,减少瘢痕形成,并减少低眼压出现,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引流器 调整缝线
原文传递
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依焕 杨阳 薛国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1860-1863,共4页
目的评价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 目的评价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月时眼压平均值,术后1年患眼功能性滤泡和非功能性滤泡比率,以及术后早期前房深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眼压平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后1周时明显增高(P<0.05),但治疗组眼压增高幅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患眼功能性滤泡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非功能性滤泡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Ⅰ度浅前房3例,浅前房发生率为4.2%;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Ⅰ度浅前房11例、Ⅱ度浅前房2例、Ⅲ度浅前房1例,浅前房发生率为20.0%,治疗组早期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稳定眼压效果好、近期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 调整缝线
下载PDF
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邵利琴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8-519,共2页
目的研究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及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可调整缝线在原发性开角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和闭角型青光眼作为随访观察。对开角型青光眼49例,分为对照组A1和治疗组A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6例,也分... 目的研究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及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可调整缝线在原发性开角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和闭角型青光眼作为随访观察。对开角型青光眼49例,分为对照组A1和治疗组A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6例,也分为对照组B1和治疗组B2。所有的对照组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所有治疗组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加可调整缝线。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视野等情况,平均随访时间9.7月。结果所有治疗组和所有对照组的术后6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野没有明显差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闭角型青光眼,无论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或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在浅前房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有远期较好的眼压控制率及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但无论是原发性开角还是闭角型青光眼中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或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调整缝线 浅前房 青光眼
原文传递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加可调整缝线 被引量:9
15
作者 苏玉英 张安民 李存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98例(124眼)。其中实验组45例(56眼),对照组53例(68眼),实验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98例(124眼)。其中实验组45例(56眼),对照组53例(68眼),实验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并对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理想;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硅著性(P<0.05);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应用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更为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原发性青光眼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继君 张沧霞 靳占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0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可调整缝线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6眼青光眼应用可调整巩膜缝线,术后观察前房、眼压、滤过泡等。结果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明显减少,眼压控制良好,滤过泡功能良好。结论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可... 目的观察应用可调整缝线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6眼青光眼应用可调整巩膜缝线,术后观察前房、眼压、滤过泡等。结果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明显减少,眼压控制良好,滤过泡功能良好。结论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能有效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缝线 青光眼 滤过术
原文传递
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静 陈海波 史贻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94-2296,共3页
目的:评估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的近期安全性及远期降眼压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12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62眼)和实验组(58例58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 目的:评估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的近期安全性及远期降眼压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12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62眼)和实验组(58例58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情况。结果:实验组拆除可调整缝线后,3眼(5.17%)出现Ⅰ度浅前房,对照组Ⅰ度浅前房8眼,Ⅱ度浅前房1眼(共14.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年,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安全可行,能有效控制眼压,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 调整缝线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谢瞻 张娇 +1 位作者 杜牧龙 陈琴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评估可调整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的PACG患者50例(50只眼)。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组(25只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组(25只眼)。术后1 d、7周、1个月... 目的评估可调整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的PACG患者50例(50只眼)。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组(25只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组(25只眼)。术后1 d、7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行LogMAR视力表检查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压控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未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 Hg;条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在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21 mm Hg。主要指标为眼压、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结果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组眼压控制总成功率84%(21/25),低于改良小梁切除术组96%(24/2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等发生率两组相似。改良小梁切除术组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低于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组(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6个月的总成功率略高于联合可拆除缝线术的小梁切除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调整缝线 滤过量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娜 田锁成 +1 位作者 孙刚 李慧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11期1129-1130,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56例(62眼)青光眼患者,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56例(62眼)青光眼患者,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能有效降低眼压,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原文传递
直肌后徙可调缝线术在儿童共同性斜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彬 张伟 +3 位作者 吕平 龚咏梅 黄晨晨 张大传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观察直肌后徙可调整缝线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儿童共同性斜视在全麻下采用直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术后1~2 d内进行缝线调整,随访6~24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4例儿童共同性斜视患者中,11例达正常... 目的:观察直肌后徙可调整缝线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儿童共同性斜视在全麻下采用直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术后1~2 d内进行缝线调整,随访6~24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4例儿童共同性斜视患者中,11例达正常眼位,23例因欠矫或过矫需要调整,其中过矫9例及欠矫11例均调至正位,有3例欠矫者经集合训练后得到改善。在6~24个月随访中,未调整的患者中欠矫1例,经过调整的患者中欠矫2例,术后视功能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采用可调整缝线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是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再次手术风险,使儿童全麻斜视矫正手术的成功率获得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直肌后徙 调整缝线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