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物料输入稻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 被引量:91
1
作者 陈安强 付斌 +2 位作者 鲁耀 段宗颜 胡万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60-167,共8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碳、氮库中最活跃的组分,是反应土壤被干扰程度的重要灵敏性指标,通过设置相同有机碳施用量下不同有机物料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物料添加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碳、氮库中最活跃的组分,是反应土壤被干扰程度的重要灵敏性指标,通过设置相同有机碳施用量下不同有机物料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物料添加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和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化肥和生物碳、玉米秸秆、鲜牛粪或松针配施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no fertilization,CK)和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和单施化肥平均高23.52%和12.66%(MBC)、42.68%和24.02%(MBN)、14.70%和9.99%(DOC)、22.32%和21.79%(DON)。化肥和有机物料配施处理中,化肥+鲜牛粪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最高,比CK高26.20%(MBC)、49.54%(MBN)、19.29%(DOC)和32.81%(DON),其次是化肥+生物碳或化肥+玉米秸秆处理,而化肥+松针处理最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308.87 mg/kg)小于微生物量碳(474.71 mg/kg),而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53.07 mg/kg)要大于微生物量氮(34.79 mg/kg)。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化肥和有机物料配施显著降低MBC/MBN和DOC/DON,降低率分别为24.57%和7.71%。MBC和DOC、MBN和DON随着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的增加呈显著线性增加。MBC、MBN、DOC、DON、DOC+MBC和DON+MB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相关程度看,DOC+MBC和DON+MBN较MBC、DOC、MBN、DON更能反映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和氮库的变化,成为评价土壤肥力及质量的更有效指标。结果可为提高洱海流域农田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固氮效果,减少土壤中氮素流失,保护洱海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 有机物料 土壤微生物量 可溶性有机碳 稻田
下载PDF
冬季种养结合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及有效碳氮库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玲红 魏甲彬 +4 位作者 唐先亮 成小琳 肖志祥 徐华勤 唐剑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114,共12页
以双季稻冬闲田种植绿肥与养鸡结合的新型种养制度为平台,通过冬季绿肥和鸡粪还田,减少水稻生育期化肥用量,探讨"冬季绿肥-双季稻"轮作种植制度和"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可溶性... 以双季稻冬闲田种植绿肥与养鸡结合的新型种养制度为平台,通过冬季绿肥和鸡粪还田,减少水稻生育期化肥用量,探讨"冬季绿肥-双季稻"轮作种植制度和"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冬闲(F)、冬季种植黑麦草(R)、冬季种植紫云英(M)、冬季种植黑麦草与养鸡结合(RC)以及冬季种植紫云英与养鸡结合(MC)。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的动态过程中,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低总体趋势表现为绿肥养鸡>绿肥>冬闲,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3月24日达到最大值,RC、MC、R和M处理微生物量碳最大值分别为492.22,464.91,432.34和435.48mg/kg;微生物量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18.20,101.03,70.13和85.46mg/kg;可溶性有机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001.47,926.21,832.80和870.75mg/kg;可溶性有机碳在早稻苗期达到最大值,RC、MC、R和M最大值分别为278.95,266.40,246.13和249.84mg/kg。微生物量碳含量的高峰在早稻移栽初期、晚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微生物量氮的高峰出现在早稻分蘖期、齐穗灌浆期和晚稻孕穗期,可溶性有机碳在稻田养鸡及成鸡出栏后较高。与冬闲田种植绿肥和休闲相比,冬闲稻田种植绿肥结合养鸡对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的贡献更大,并显著提高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氮,间接反映了种养制度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矿化速率和土壤的活性有机碳氮以及满足水稻生长期间自身养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稻田养鸡 绿肥 土壤微生物量 可溶性有机碳
下载PDF
转Bt水稻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修强 陈法军 +1 位作者 刘满强 胡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2,共7页
研究了3种转Bt水稻[克螟稻(KMD)、华恢1号(HH1)和Bt汕优63(BtSY63)]及对应亲本在2年大田条件下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及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指标均随采样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与对应亲本相比,转Bt水稻... 研究了3种转Bt水稻[克螟稻(KMD)、华恢1号(HH1)和Bt汕优63(BtSY63)]及对应亲本在2年大田条件下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及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指标均随采样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与对应亲本相比,转Bt水稻对土壤DOC、D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的影响不显著,而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基础呼吸(BR)和微生物代谢熵(qCO2)的影响在大田种植第1年某些时段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这种影响没有持续到第2年;3种亲本水稻土壤DOC、DON及微生物学性质差异均不显著,但相应转Bt水稻土壤MBC、BR、qCO2差异显著,BtSY63土壤MBC和BR显著高于KMD及HH1,而qCO2显著低于KMD及HH1.转Bt水稻2年的大田种植对土壤DOC和DON及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较小,但3种转Bt水稻之间微生物学性质的差异比亲本之间的差异大,表明长期监测可能有助于发现转Bt水稻对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 水稻品种 土壤生态系统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学性质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模式对烟草耕层土壤碳氮组分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双剑 吕强 +3 位作者 熊瑛 郑华 许灵杰 杜相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24-2628,共5页
为探讨贵州省烟叶主产区植烟土壤碳氮变化规律及其培肥途径,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有机和常规栽培(以不施肥作对照)模式下烟草耕层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氮、总有机碳氮及其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氮及... 为探讨贵州省烟叶主产区植烟土壤碳氮变化规律及其培肥途径,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有机和常规栽培(以不施肥作对照)模式下烟草耕层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氮、总有机碳氮及其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氮及总有机碳氮的影响规律明显不同,CG模式土壤中的DOC、DON、TOC、TON含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降低趋势;而YJ模式土壤中的DOC、TOC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以旺长期含量最高)趋势,DON、TON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以旺长期含量最低)。2YJ模式显著提高了烟草生长各期土壤中TOC含量及生长中后期(旺长期和采收期)土壤中DOC含量,在团棵期和旺长期CG模式土壤中的DON、TON含量显著高于YJ模式和对照,在采收期,CG、YJ两种模式土壤中的DOC、DON、TOC、TO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3CG模式土壤中DOC/DON、TOC/TON的比值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增加趋势,而YJ模式和对照则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旺长期碳氮比达最大值)。在团棵期、旺长期和采收期,土壤中DOC/DON、TOC/TON的比值均表现为YJ>CK>CG。本试验结果揭示,有机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了烟株生长中后期土壤中活性碳氮、总有机碳氮含量和土壤的碳氮比,有助于烟株生长中后期营养的均衡持续供应和培肥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栽培 C/N比 可溶性有机碳 有机 烟草
下载PDF
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对湿地松和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健 何宗明 +3 位作者 郜士垒 林宇 赵文东 董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目的】研究地上枯落物和地下根系在土壤碳氮循环中的作用,为提高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保留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沿海地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启示。【方法】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2种典型人工林(湿地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设置去... 【目的】研究地上枯落物和地下根系在土壤碳氮循环中的作用,为提高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保留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沿海地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启示。【方法】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2种典型人工林(湿地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设置去除根系、去除枯落物以及对照3种处理,1 a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碳氮及其组分。【结果】滨海沙地湿地松林和尾巨桉林碳氮储量差异不明显,去除地上枯落物使尾巨桉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去除地下根系使湿地松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上升,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处理均降低了2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有机碳和微生物有机氮含量,湿地松人工林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后土壤矿质氮含量均有所升高,尾巨桉人工林则与之相反。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碳输入下土壤DOC与DON、MBC、MB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NO_(3)^(-)-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MBC与土壤NH_(4)^(+)-N、NO_(3)^(-)-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处理对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调控地上、地下有机物输入会影响土壤碳氮及其组分,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库,表明根系和枯落物是土壤碳氮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作用会因树种类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根系 去除枯落物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 土壤矿质 滨海沙地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s on Carbon and Nitrogen Components of Tobacco Topsoil 被引量:5
6
作者 吕强 熊瑛 +2 位作者 许灵杰 赵二卫 杨双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7期1156-1159,1182,共5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rtilizing ways and dynamic changes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tobacco in Guizhou,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rtilizing ways and dynamic changes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tobacco in Guizhou,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their ratio of tobacco-topsoil in organic fertilization pattern and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pattern (No fertilizer as control) by pot experiment.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s on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he content of DOC,DON,TOC and TON in tobaccotopsoil was decreased with the advancing of growth period in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pattern.In the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pattern,the accumulation of DOC and TOC wa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and the accumulation of DON and TON was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2) The TOC content at the different growing stage and DOC content at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of tobacco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organic fertilization patterns.The accumulation of DON and TON in the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patter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rganic fertilizer pattern and control at the rosette stage and vigorous stage.In the harvest period,the content of DOC,DON,TOC and TON of tobacco-topsoil in the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organic fertilization patter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3)The DOC/DON ratio and the TOC/TiON ratio was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advancing of growth period in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pattern,but they were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in the organic fertilization pattern and CK.The DOC/DON and TOC/TON ratio of tobacco-topsoil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s was showed as Y J> CK> CG at the different growing stage.The experiment results revealed that:The organic fertilization pattern may improve significantly the accumulation of DOC,DON,TOC and TON of tobacco-top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tilization pattern C/N ratio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TOBACCO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志刚 朱晨曦 +3 位作者 陈敏健 于洋洋 周垂帆 刘爱琴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3-399,共7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的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的影响,选择3种发育阶段(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的杉木人工林设立样地,设计施生物炭(木炭、竹炭)及不施炭3种处理,比较不同施炭处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类型的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的影响,选择3种发育阶段(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的杉木人工林设立样地,设计施生物炭(木炭、竹炭)及不施炭3种处理,比较不同施炭处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物炭的性质以及杉木人工林发育阶段的不同,施用生物炭4 a后,木炭处理下,成熟林、中龄林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幼龄林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幼龄林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于对照组;竹炭处理下,成熟林、幼龄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中龄林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低于对照组,中龄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成熟林和幼龄林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杉木 微生物量 可溶性有机碳
下载PDF
有机物料输入对关中塿土碳氮影响的后效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柳媛媛 孙本华 +4 位作者 皮小敏 张彤勋 刘平静 高明霞 冯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6,共6页
土壤有机碳氮是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有机物料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有效措施。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对塿土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碳氮及0—200cm剖面土壤硝态氮和含水量分布变化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停... 土壤有机碳氮是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有机物料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有效措施。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对塿土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碳氮及0—200cm剖面土壤硝态氮和含水量分布变化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停止施入有机物料两年后,与对照(CK)相比,秸秆与氮磷肥配施(SNP)和生物炭与氮磷肥配施(BNP)的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分别提高了29.5%和29.8%(p<0.05);氮磷肥(NP)、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NP)、秸秆与氮磷肥配施(SNP)和生物炭与氮磷肥配施(BNP)的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22.0%,14.3%,24.2%和26.4%(p<0.05)。BNP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比CK,NP,MNP和SNP提高了23.4%,10.9%,21.3%,20.5%;所有施肥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均显著高于CK(p<0.05),分别提高了39.3%,29.3%,34.5%和52.3%。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增加了0—100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与NP处理相比,MNP和SNP显著提高了0—200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p<0.05),而BNP则差异不显著。相比CK,施肥处理(NP,MNP,SNP,BNP)可显著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0—40cm土层的储水量,且BNP处理显著高于SNP和MNP。总体而言,生物炭在提高和维持表层土壤肥力以及降低剖面硝态氮淋溶风险等方面的后效作用显著优于秸秆和有机肥,是陕西关中地区旱地塿土上一种较好的有机物料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土壤有机 可溶性有机碳 硝态 塿土
下载PDF
杉木采伐迹地造林树种转变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万晓华 黄志群 +5 位作者 何宗明 胡振宏 余再鹏 王民煌 杨玉盛 范少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9年生米老排与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冷水、热水和2mol·L-1KCl溶液提取0~5、5~10和10~20cm层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有机氮(DON),研究造林树种转变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 以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9年生米老排与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冷水、热水和2mol·L-1KCl溶液提取0~5、5~10和10~20cm层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有机氮(DON),研究造林树种转变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树种转变对林地土壤DOC和DON库有显著影响.米老排人工林土壤中用冷水、热水和KCl溶液浸提的DOC含量均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0~5和5~10cm层土壤中用冷水和热水浸提的DON含量显著高于杉木林.不同方法浸提的DOC和DON含量大小顺序均为KCl〉热水〉冷水.在0—5cm土层,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比杉木林高76.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热水浸提的DOC和DON与土壤MBC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树种人工林间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差异主要与凋落物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有关.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米老排,能锈明昂改善+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采伐迹地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 树种
原文传递
去除根系和凋落物对滨海沙地3种防护林土壤碳氮库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林宝平 何宗明 +5 位作者 郜士垒 桑昌鹏 温秀萍 林宇 黄志群 林思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61-4071,共11页
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上3种人工林(尾巨桉、纹荚相思、木麻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3种处理,观测1年后分析改变地上、地下有机质输入对沙地土壤碳氮储量、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和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的... 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上3种人工林(尾巨桉、纹荚相思、木麻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3种处理,观测1年后分析改变地上、地下有机质输入对沙地土壤碳氮储量、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和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人工林间土壤碳氮储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树种人工林间土壤活性碳氮组分差异显著,木麻黄土壤DOC含量显著高于纹荚相思,纹荚相思土壤DON显著高于木麻黄和尾巨桉,尾巨桉土壤MBN显著高于木麻黄和纹荚相思。改变地上地下有机质输入对滨海沙地土壤碳氮库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树种而异。去除凋落物后纹荚相思、木麻黄土壤碳储量分别下降38.0%、25.1%,氮储量分别下降12.9%、12.5%;去除凋落物后尾巨桉、纹荚相思、木麻黄土壤DOC分别下降37.5%、30.6%、52.9%,MBC分别下降31.0%、56.9%、29.7%,MBN分别下降50.7%、34.9%、42.2%;去除根系后尾巨桉、纹荚相思土壤MBC分别下降57.7%、15.4%。回归分析显示,滨海沙地土壤DOC、MBC与土壤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DOC和MBC分别能够解释土壤碳储量变化的47.7%和57.7%。研究表明:树种通过调控地上、地下输入影响可溶性有机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储量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 去除根系 去除凋落物 滨海沙地
下载PDF
马尾松林采伐迹地火烧黑炭对土壤活性碳氮库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玉哲 刘俊第 +4 位作者 严强 方熊 易志刚 胡亚林 刘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198-7207,共10页
黑炭是火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火烧迹地的分布具有异质性。为了解黑炭输入量对土壤活性碳氮库的影响,选取中亚热带33年生马尾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炼山1年后移除(B0)、单倍(B1)和双倍黑炭输入(B2)处理和未火烧对照土... 黑炭是火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火烧迹地的分布具有异质性。为了解黑炭输入量对土壤活性碳氮库的影响,选取中亚热带33年生马尾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炼山1年后移除(B0)、单倍(B1)和双倍黑炭输入(B2)处理和未火烧对照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DOC和DON)、矿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MBC和MBN)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炼山对土壤DOC和DON含量的影响因土层而异,在0—10 cm土层,火烧土壤DOC和DON含量与对照土壤没有显著差异,而在10—20 cm土壤要显著低于对照土壤(P<0.05)。火烧土壤矿质氮、土壤MBC和MBN含量均低于对照土壤,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火烧土壤含水率、pH、全碳和全氮、铵态氮、土壤MBN含量均与黑炭输入量成正比,特别是在10—20 cm土层,B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B0和B1处理(P<0.05)。对于土壤MBN,黑炭输入处理(B1和B2)火烧土壤MBN含量与对照土壤没有显著差异,而去除黑炭处理(B0)火烧土壤MBN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土壤(P<0.05)。结果说明黑炭输入对火烧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恢复和N素保持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亚热带人工林管理过程中应重视黑炭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山 黑炭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矿质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滨海沙地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宇 胡欢甜 +5 位作者 邱岭军 林思祖 何宗明 张勇 黄政 黄秀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0,共6页
为探究福建东南沿海不同人工林砂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生物量氮(MBN)及其影响因子,以肯氏相思(Acaica cunningham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为对象,采用通径分析模型,分析土壤... 为探究福建东南沿海不同人工林砂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生物量氮(MBN)及其影响因子,以肯氏相思(Acaica cunningham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为对象,采用通径分析模型,分析土壤微生物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凋落物和细根生物量的响应。结果显示:3种人工林土壤MBC和MBN质量分数分别为42.60~51.56和5.38~6.88 mg·kg^(-1),且木麻黄的MBC和MBN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纹荚相思和肯氏相思(P<0.05)。土壤w(MBC)∶w(MBN)为7.49~7.98;微生物碳熵(w(MBC)∶w(SOC))和氮熵(w(MBN)∶w(T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9%~1.17%和1.34%~1.5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MBC、MBN质量分数与DOC、SOC、TN、凋落物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土壤MBC最重要的因子是细根生物量,其次是SOC;影响土壤MBN最重要的因素是细根生物量,其次是凋落物生物量。3种人工林的MBC和MBN质量分数、微生物碳氮熵与国内多数森林土壤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凋落物生物量 细根生物量 通径分析 人工林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菌肥对植烟土壤养分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影 李斌 +3 位作者 柳东阳 姜桂英 申凤敏 刘世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7-234,共8页
在生物炭与有机菌肥配施条件下,研究植烟土壤在生长期内土壤基础养分和可溶性碳(DOC)、氮(DON)含量的变化,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施相同化学肥料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肥)、T1(生物炭)、T2(有机菌... 在生物炭与有机菌肥配施条件下,研究植烟土壤在生长期内土壤基础养分和可溶性碳(DOC)、氮(DON)含量的变化,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施相同化学肥料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肥)、T1(生物炭)、T2(有机菌肥)、T3(生物炭菌肥)、T4(50%有机菌肥+50%生物炭)、T5(60%有机菌肥+40%生物炭)、T6(40%有机菌肥+60%生物炭) 7个处理。结果显示,各有机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作用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移栽后60 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 T5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硝态氮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T5处理显著提高了60 d速效磷含量,T2处理显著提高了60 d时土壤速效钾含量。T1和T3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旺长期(移栽后60 d)土壤DOC含量,T3处理的DOC/SOC比值达到最高(8. 31 mg/g)。T2处理土壤DON含量在90 d达到最高(57. 09 mg/kg),T5处理的土壤DON含量则在60 d最高(97. 98 mg/kg);与其他处理相比,T3、T4、T5和T6处理降低了移裁后90 d植烟土壤成熟期的芳香化指数(AI),提高了E2/E3值。综上所述,在豫中烟区,有机菌肥及60%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施肥措施,最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含量,生物炭和生物炭菌肥施肥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机菌肥 土壤养分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植烟土壤 光谱特征
下载PDF
土壤预处理对土壤氮素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楠 刘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1-84,共4页
运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预处理过程对土壤氮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 ,土壤铵态氮的数量有所增加 ;而对土壤硝态氮的数量影响不大 ;土壤可溶性有机态氮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其中 10 5℃处理后的土壤可溶... 运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预处理过程对土壤氮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 ,土壤铵态氮的数量有所增加 ;而对土壤硝态氮的数量影响不大 ;土壤可溶性有机态氮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其中 10 5℃处理后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态氮的数量明显高于鲜土、风干土和 40℃处理的土样 ,10 5℃处理后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态氮除了大部分来自土壤微生物态氮的降解产物之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预处理 素组分 可溶性有机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宝平 何宗明 +3 位作者 郜士垒 林宇 黄志群 林思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0-786,共7页
为了解林火对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选择滨海沙地上受轻度林火干扰的尾巨桉和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土壤碳氮储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矿质氮含量与对照林分... 为了解林火对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选择滨海沙地上受轻度林火干扰的尾巨桉和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土壤碳氮储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矿质氮含量与对照林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轻度林火干扰对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土壤碳氮库产生显著影响,对尾巨桉影响不显著.林火干扰3年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碳储量、氮储量、DOC、MBC与对照林分相比分别升高13.5%、27.7%、2.9%、13.7%,DON、MBN、矿质氮含量分别下降51.3%、14.7%、58.0%,而木麻黄人工林土壤碳储量、氮储量、DOC、DON、MBC、MBN、矿质氮含量分别下降27.9%、24.6%、38.6%、41.1%、24.5%、25.4%、31.7%.两种人工林的土壤p H值与硝态氮、DON、MBN极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轻度林火通过干扰土壤碳氮储量和易变性碳氮,进而对土壤碳氮库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因树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 土壤储量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 沿海防护林
原文传递
南方种养结合模式对冬季稻田净碳交换和不同土层活性碳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甲彬 周玲红 +5 位作者 徐华勤 唐启源 傅志强 成小琳 肖志祥 唐剑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8-146,共9页
为探讨不同利用模式下的冬季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变化和系统净碳交换变化特征。本研究对冬闲(F)、单种黑麦草(R)、单种紫云英(M)、种黑麦草养鸡(RC)以及种紫云英养鸡(MC)的冬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及系统净碳交换量进行了定... 为探讨不同利用模式下的冬季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变化和系统净碳交换变化特征。本研究对冬闲(F)、单种黑麦草(R)、单种紫云英(M)、种黑麦草养鸡(RC)以及种紫云英养鸡(MC)的冬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及系统净碳交换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RC和MC短期内增加了系统净碳排放,在早稻播种前,白天总体表现为碳汇(RC为817.38g/m2,MC为472.90g/m2);且所有处理对CH4表现为弱汇(3.06~22.88mg/m2)。2)R和M固碳量显著高于F和RC、MC处理。3)RC,MC,R和M与F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含量。4)虽然RC和MC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值低于R和M,但其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平均值更高。5)R,M,RC,MC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土壤碳汇。综上所述,种养结合既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同时增加了冬季稻田系统固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稻田 种草养鸡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交换
下载PDF
不同作物根系对黑土碳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贵 汪景宽 +2 位作者 於丽华 杨云 邳植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3-857,共5页
以黑龙江省寒地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大豆、玉米、甜菜根系对土壤呼吸释放CO2量、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玉米、甜菜根系普遍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是不同作物根系及根... 以黑龙江省寒地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大豆、玉米、甜菜根系对土壤呼吸释放CO2量、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玉米、甜菜根系普遍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是不同作物根系及根系施用量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大豆根系要好于玉米根系,而玉米根系明显好于甜菜根系。玉米、大豆、甜菜根系提高了土壤呼吸,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而普遍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根系 黑土 土壤有机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呼吸释 放CO2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81
18
作者 汤宏 沈健林 +2 位作者 张杨珠 刘杰云 王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0-246,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2011年晚稻季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研究水分管理方式(间歇灌溉和长期淹水)和秸秆还田量(无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和高量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的条件...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2011年晚稻季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研究水分管理方式(间歇灌溉和长期淹水)和秸秆还田量(无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和高量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的条件下,高量秸秆还田较无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间歇灌溉条件下,低量秸秆还田较高量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无秸秆还田条件下,间歇灌溉处理比长期淹水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高,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低;高量秸秆还田下,长期淹水处理比间歇灌溉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分管理 微生物量 可溶性有机碳 稻田
下载PDF
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及其关系 被引量:59
19
作者 汪文霞 周建斌 +1 位作者 严德翼 马勤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106,132,共5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摄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均为林地〉农田,其中林地枯枝落叶层〉林地O~20cm土层...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摄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均为林地〉农田,其中林地枯枝落叶层〉林地O~20cm土层。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均为红油土〉黑垆土〉淋溶褐土;农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为淋溶褐土〉红油土〉黑垆土,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则为黑垆土〉红油土〉淋溶褐土。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不同土壤类型间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氯含量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比例明显高于可溶性有机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比例。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碳之间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之间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类型 土壤微生物量 可溶性有机碳
下载PDF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其在氮素供应及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6
20
作者 周建斌 陈竹君 郑险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可溶性有机氮(SON)是指土壤中可以溶于水或盐溶液的有机态氮,在土壤中的行为既不同于矿质氮,也不同于不溶性有机氮。综述了对这一特殊的氮素组分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生态系统土壤SON的含量,SON与土壤氮素供应、转化的关系,SON在土壤氮素... 可溶性有机氮(SON)是指土壤中可以溶于水或盐溶液的有机态氮,在土壤中的行为既不同于矿质氮,也不同于不溶性有机氮。综述了对这一特殊的氮素组分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生态系统土壤SON的含量,SON与土壤氮素供应、转化的关系,SON在土壤氮素损失中的作用等,认为SON是土壤氮素中的重要组分之一,今后应开展土壤SON在不同土壤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中作用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溶性有机 素转化 素损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