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街道空间“可意象性”认知介质单元的研究 |
史明
周洁丽
|
《创意与设计》
|
2013 |
6
|
|
2
|
基于跟踪调查的北京城市空间感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例 |
李晓丽
宋伟轩
吴威
马雨竹
|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3
|
开放性 有机性 可意象性——浅谈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策略 |
李瑜
|
《城市建筑》
|
2007 |
3
|
|
4
|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
魏雨臻
|
《设计》
|
2024 |
0 |
|
5
|
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构成与PRIS性质 |
张经武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21 |
2
|
|
6
|
可意象性视角下城市色彩的引导性分析 |
王江滨
陈闻喆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7
|
对于交互式城市形象设计的探究 |
杜奕萱
刘朝晖
|
《艺术品鉴》
|
2015 |
1
|
|
8
|
校园空间可意象性研究——以深圳大学校园为例 |
金珊
成刚蕊
谢晓欢
|
《建筑创作》
|
2022 |
1
|
|
9
|
城市景观——城市性格的体现者 |
丁星昕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6 |
0 |
|
10
|
论城市公共空间可意向性环境的建构 |
甘露
陈刚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1
|
浅谈城市地下商业街环境意象设计 |
邓丽
|
《南方建筑》
|
2006 |
0 |
|
12
|
城市特色景观设计如何打造“可意象性” |
张经武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22 |
0 |
|
13
|
传统区域可意象性环境的构建——以北京前门大街为例 |
李婧
刘晓辰
孙青峰
|
《《规划师》论丛》
|
2014 |
0 |
|
14
|
人、佛、日的契合——福州琅岐旅游度假区白云山景区规划设计构想 |
林岭
林金堂
洪智鑫
|
《福建建筑》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