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生涯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可就业性3C模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
12
1
作者
于海波
郑晓明
+2 位作者
李永瑞
许春艳
晏常丽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4,共8页
大学生的可就业性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从资源视角理解个体就业竞争力的生涯资本的观点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可就业性。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可就业性由3种资本的8个因素构成3C模型:人力资本(人际关系、团队合作...
大学生的可就业性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从资源视角理解个体就业竞争力的生涯资本的观点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可就业性。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可就业性由3种资本的8个因素构成3C模型:人力资本(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社会资本(社会支持、网络差异)、心理资本(乐观开朗、职业认同)。这3种资本的可就业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大学生3种资本的可就业性是其个人、学校、家庭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价值需要看具体情景,可以整合大学生个人、高校、用人单位三个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可就业性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就业
性
心理资本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原文传递
大学生可就业性的测量及其对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于海波
许春燕
+1 位作者
周霞
晏常丽
《未来与发展》
2010年第9期91-96,共6页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可就业性的测量及其与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表明大学生可就业性分为内外两个维度。层次回归分析(HRA)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外部可就业性有助于内...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可就业性的测量及其与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表明大学生可就业性分为内外两个维度。层次回归分析(HRA)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外部可就业性有助于内部可就业性的培养,并藉此积极影响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和求职强度,内部可就业性是完全中介变量;学校承诺和就业抱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并藉此积极影响求职绩效,可就业性完全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就业
性
大学生
职业探索
求职强度
求职绩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可就业能力培养
被引量:
3
3
作者
姚梅林
《技术经济》
2006年第1期23-25,共3页
教育在本质上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的。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可就业能力是教育传承文明,发展社会的责任。从教与学理念的改变,课程的合理设置,教与学的实践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可就业能力...
教育在本质上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的。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可就业能力是教育传承文明,发展社会的责任。从教与学理念的改变,课程的合理设置,教与学的实践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可就业能力是高校专业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这也是一个多渠道、全方位、持续不断地培养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高校学生
可
就业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公务员可就业性的提高与开发
被引量:
3
4
作者
于海波
郑晓明
李永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47,102,共5页
通常认为提高公务员的可就业性会使其不安心工作,甚至增加他们的离职意愿,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和人力资源的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公务员可就业性总体上会提升其对单位的情感承诺、降低其离职意向,会通过情感承诺的完全中介作用降低其离职...
通常认为提高公务员的可就业性会使其不安心工作,甚至增加他们的离职意愿,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和人力资源的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公务员可就业性总体上会提升其对单位的情感承诺、降低其离职意向,会通过情感承诺的完全中介作用降低其离职意向;公务员可就业性会提升其工作投入度和工作绩效,通过工作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回答了对公务员可就业性价值的怀疑问题,同时也表明了可就业性对公务员工作的价值。最后,作者基于此结果提出了公务员可就业性的个人、领导和单位"三位一体"的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就业
性
情感承诺
离职意向
工作投入度
任务绩效
原文传递
提高员工可就业机会增强其离职意向?——兼论可就业性对工作绩效的作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于海波
郑晓明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8-76,共9页
很多组织通常认为,提高员工可就业性会增加员工的离职,这种投入不但没有收益,还带来成本的增加。通过对24家企业获得的1204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回答此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员工可就业性对员工工作的价值。本文研究结果验证了Vander Heijde等(2...
很多组织通常认为,提高员工可就业性会增加员工的离职,这种投入不但没有收益,还带来成本的增加。通过对24家企业获得的1204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回答此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员工可就业性对员工工作的价值。本文研究结果验证了Vander Heijde等(2006)基于胜任特征建构的五维度模型:职业专长、自我完善、集体意识、个人灵活性、工作家庭平衡。本研究表明,员工可就业性在企业性质、企业发展阶段、工龄、个人职业发展阶段方面存在差异;员工可就业性总体上会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工作满意度是二者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员工可就业性通过工作投入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不但回答了管理实践对可就业性价值怀疑的问题,而且更为深入地揭示了可就业性对员工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就业
性
工作满意度
离职意向
工作投入度
任务绩效
原文传递
国外解决就业问题新招数
6
作者
孙晓芹
《浙江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36-37,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动荡中有增长、衰退中有复苏的趋势。尽管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消费疲软、金融危机等问题困扰着大多数国家,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瓶颈与挑战,但多数国家及世界经济总量仍呈明显增长势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动荡中有增长、衰退中有复苏的趋势。尽管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消费疲软、金融危机等问题困扰着大多数国家,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瓶颈与挑战,但多数国家及世界经济总量仍呈明显增长势头,许多宏观经济指标得到进一步改善。作为经济良性发展态势指标中重要一项的低失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就业
问题
“
可
就业
性
”
非正式
就业
替代选择
财政补贴
民间
就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可就业能力培养
被引量:
1
7
作者
姚梅林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教育在本质上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可就业能力是教育传承文明、发展社会的责任。从教与学理念的改变,课程的合理设置,教与学的实践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可就业能力...
教育在本质上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可就业能力是教育传承文明、发展社会的责任。从教与学理念的改变,课程的合理设置,教与学的实践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可就业能力是高校专业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这也是一个多渠道、全方位、持续不断地培养人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高校学生
可
就业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职生如何提高“可就业性”
8
作者
王超联
《机械职业教育》
2001年第10期40-41,共2页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1997年起,试办了首届高职班,这届高职生一次就业率为98%,显示出极高的"可就业性".所谓"可就业性",就是说社会对个人来讲有可选择性,个人对社会来讲有实用性.它决定了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适...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1997年起,试办了首届高职班,这届高职生一次就业率为98%,显示出极高的"可就业性".所谓"可就业性",就是说社会对个人来讲有可选择性,个人对社会来讲有实用性.它决定了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生存性,显现出一个人的生命力.那么,高职毕业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可就业性"呢?笔者认为,除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以下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可
就业
性
职业教育
就业
指导
高等职业院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
9
作者
李述麟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9期42-43,共2页
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就业依然存在着不利影响,加之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影响着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关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和谐稳定。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
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就业依然存在着不利影响,加之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影响着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关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和谐稳定。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主要从提高大学生可就业性的途径和方法的角度上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可
就业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格兰视角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其可就业性
10
作者
马拴莹
马溯蔚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50-152,共3页
苏格兰为个体提供具有可就业性的资格证书,其政策和做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国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使职业资格证书真正起到人才的鉴定作用,显示其在就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资格
可
就业
性
劳动力市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高职工精业本领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11
作者
高敏杰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第4期33-34,共2页
2014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为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集团公司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化薪酬体制、管理体制等改革,实...
2014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为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集团公司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化薪酬体制、管理体制等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着力打造品牌优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激发企业发展的新活力,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为集团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些不仅有赖于集团公司发扬认真严谨、勇于拼搏、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努力提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组织领导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更有赖于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素质
精业本领
敬业精神
可
就业
性
深化改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涯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可就业性3C模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
12
1
作者
于海波
郑晓明
李永瑞
许春艳
晏常丽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4,共8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结构
发展对求职行为的影响及干预策略"(课题批准号:EIA080280)的研究成果
文摘
大学生的可就业性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从资源视角理解个体就业竞争力的生涯资本的观点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可就业性。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可就业性由3种资本的8个因素构成3C模型:人力资本(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社会资本(社会支持、网络差异)、心理资本(乐观开朗、职业认同)。这3种资本的可就业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大学生3种资本的可就业性是其个人、学校、家庭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价值需要看具体情景,可以整合大学生个人、高校、用人单位三个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可就业性的开发。
关键词
可
就业
性
心理资本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Keywords
employability, psychology capital,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分类号
G647.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学生可就业性的测量及其对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于海波
许春燕
周霞
晏常丽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未来与发展》
2010年第9期91-96,共6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大学生可就业性的结构
发展
+1 种基金
对求职行为的影响及干预策略"(项目号EIA08028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经济衰退背景下多层次的企业员工可就业性的追踪研究"(项目号:09YJC630012)
文摘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可就业性的测量及其与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表明大学生可就业性分为内外两个维度。层次回归分析(HRA)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外部可就业性有助于内部可就业性的培养,并藉此积极影响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和求职强度,内部可就业性是完全中介变量;学校承诺和就业抱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并藉此积极影响求职绩效,可就业性完全中介变量。
关键词
可
就业
性
大学生
职业探索
求职强度
求职绩效
Keywords
employability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xploration
job search intensity
job-obtaining performance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C93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可就业能力培养
被引量:
3
3
作者
姚梅林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经管与社科系
出处
《技术经济》
2006年第1期23-25,共3页
文摘
教育在本质上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的。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可就业能力是教育传承文明,发展社会的责任。从教与学理念的改变,课程的合理设置,教与学的实践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可就业能力是高校专业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这也是一个多渠道、全方位、持续不断地培养人的过程。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高校学生
可
就业
性
分类号
G647.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公务员可就业性的提高与开发
被引量:
3
4
作者
于海波
郑晓明
李永瑞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47,10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71171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9YJC63001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EIA080280)的资助
文摘
通常认为提高公务员的可就业性会使其不安心工作,甚至增加他们的离职意愿,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和人力资源的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公务员可就业性总体上会提升其对单位的情感承诺、降低其离职意向,会通过情感承诺的完全中介作用降低其离职意向;公务员可就业性会提升其工作投入度和工作绩效,通过工作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回答了对公务员可就业性价值的怀疑问题,同时也表明了可就业性对公务员工作的价值。最后,作者基于此结果提出了公务员可就业性的个人、领导和单位"三位一体"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
可
就业
性
情感承诺
离职意向
工作投入度
任务绩效
Keywords
employability, emo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job involvement, task performance
分类号
D630.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提高员工可就业机会增强其离职意向?——兼论可就业性对工作绩效的作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于海波
郑晓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8-76,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经济衰退背景下多层次的企业员工可就业性的追踪研究"(09YJC630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学生毕业前后生涯适应的Agent模拟
+3 种基金
追踪和干预研究"(71171020)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大学生可就业性的结构
发展
对求职行为的影响及干预策略"(EIA080280)
文摘
很多组织通常认为,提高员工可就业性会增加员工的离职,这种投入不但没有收益,还带来成本的增加。通过对24家企业获得的1204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回答此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员工可就业性对员工工作的价值。本文研究结果验证了Vander Heijde等(2006)基于胜任特征建构的五维度模型:职业专长、自我完善、集体意识、个人灵活性、工作家庭平衡。本研究表明,员工可就业性在企业性质、企业发展阶段、工龄、个人职业发展阶段方面存在差异;员工可就业性总体上会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工作满意度是二者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员工可就业性通过工作投入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不但回答了管理实践对可就业性价值怀疑的问题,而且更为深入地揭示了可就业性对员工的价值。
关键词
可
就业
性
工作满意度
离职意向
工作投入度
任务绩效
Keywords
employability
job satisfaction
turnover intention
job involvement
task performance
分类号
F241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外解决就业问题新招数
6
作者
孙晓芹
机构
江苏省盐都县政府
出处
《浙江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36-37,共2页
文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动荡中有增长、衰退中有复苏的趋势。尽管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消费疲软、金融危机等问题困扰着大多数国家,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瓶颈与挑战,但多数国家及世界经济总量仍呈明显增长势头,许多宏观经济指标得到进一步改善。作为经济良性发展态势指标中重要一项的低失业率。
关键词
国外
就业
问题
“
可
就业
性
”
非正式
就业
替代选择
财政补贴
民间
就业
分类号
F241.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可就业能力培养
被引量:
1
7
作者
姚梅林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经管与社科系
出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文摘
教育在本质上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可就业能力是教育传承文明、发展社会的责任。从教与学理念的改变,课程的合理设置,教与学的实践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可就业能力是高校专业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这也是一个多渠道、全方位、持续不断地培养人才的过程。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高校学生
可
就业
性
Keyword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undergraduate
employability
分类号
G647.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职生如何提高“可就业性”
8
作者
王超联
机构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机械职业教育》
2001年第10期40-41,共2页
文摘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1997年起,试办了首届高职班,这届高职生一次就业率为98%,显示出极高的"可就业性".所谓"可就业性",就是说社会对个人来讲有可选择性,个人对社会来讲有实用性.它决定了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生存性,显现出一个人的生命力.那么,高职毕业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可就业性"呢?笔者认为,除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以下三点:
关键词
高职生
可
就业
性
职业教育
就业
指导
高等职业院校
分类号
G717.3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
9
作者
李述麟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
出处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9期42-43,共2页
文摘
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就业依然存在着不利影响,加之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影响着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关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和谐稳定。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主要从提高大学生可就业性的途径和方法的角度上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可
就业
性
分类号
F249.21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格兰视角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其可就业性
10
作者
马拴莹
马溯蔚
机构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出处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基金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陕西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途径研究>(项目编号JY10-27)
文摘
苏格兰为个体提供具有可就业性的资格证书,其政策和做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国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使职业资格证书真正起到人才的鉴定作用,显示其在就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资格
可
就业
性
劳动力市场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高职工精业本领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11
作者
高敏杰
机构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港务分公司
出处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第4期33-34,共2页
文摘
2014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为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集团公司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化薪酬体制、管理体制等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着力打造品牌优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激发企业发展的新活力,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为集团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些不仅有赖于集团公司发扬认真严谨、勇于拼搏、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努力提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组织领导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更有赖于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职工素质
精业本领
敬业精神
可
就业
性
深化改革
分类号
F272.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552.6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生涯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可就业性3C模型及其特征
于海波
郑晓明
李永瑞
许春艳
晏常丽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2
原文传递
2
大学生可就业性的测量及其对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的影响
于海波
许春燕
周霞
晏常丽
《未来与发展》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可就业能力培养
姚梅林
《技术经济》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公务员可就业性的提高与开发
于海波
郑晓明
李永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原文传递
5
提高员工可就业机会增强其离职意向?——兼论可就业性对工作绩效的作用
于海波
郑晓明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6
国外解决就业问题新招数
孙晓芹
《浙江经济》
北大核心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可就业能力培养
姚梅林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高职生如何提高“可就业性”
王超联
《机械职业教育》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
李述麟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苏格兰视角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其可就业性
马拴莹
马溯蔚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提高职工精业本领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高敏杰
《交通企业管理》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