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辅助下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 被引量:8
1
作者 付维力 罗大辉 +3 位作者 叶京兵 陈莹 李棋 李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OCD)伴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1月-2007年5月,收治13例膝关节股骨髁OCD伴大面积骨软骨缺损患者。男7例,女6例...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OCD)伴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1月-2007年5月,收治13例膝关节股骨髁OCD伴大面积骨软骨缺损患者。男7例,女6例;年龄18~59岁。左膝8例,右膝5例;病程7d~20年,中位病程为42个月。4例有明确膝关节扭伤史。受累部位:股骨内侧髁外侧份5例,股骨内侧髁滑车面2例,股骨外侧髁6例。主动关节活动度为(95.0±13.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2.23±7.79)分。软骨损伤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分型和关节镜下的Guhl分型,均为Ⅳ型。关节镜下见骨软骨缺损面积为3~7cm2,平均4.32cm2;缺损深度0.8~2.0cm,平均1.55cm。采用同种异体骨软骨块修复缺损,并联合可吸收钉固定骨软骨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2个月~4年,平均2.2年。术后3个月2例持续活动1h以上后膝关节疼痛,指导其功能锻炼后缓解。术后6个月2例关节摩擦感明显,关节稳定性尚好,予药物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主动关节活动度为(137.0±9.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检查示术后4~6个月移植骨软骨与受区松质骨融合,关节面平整,关节间隙正常。末次随访EMRI检查示骨软骨愈合,关节面完整;骨软骨移植物无缺损、退行性变。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08±7.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股骨髁OCD伴大面积骨软骨缺损,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缺损能重建关节面的完整性和恢复关节稳定性,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脱性骨软骨炎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 吸收固定 关节镜
原文传递
3D胸腔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杰 刘鑫 李炳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3D胸腔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行3D胸腔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行3D胸腔镜下切开内固定术治疗,C组行开胸内固定术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3D胸腔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行3D胸腔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行3D胸腔镜下切开内固定术治疗,C组行开胸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三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肺部感染情况、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及手术前后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住院时间(8.52±5.28)d明显短于B组的(11.34±6.12)d、C组的(23.42±9.31)d,疼痛评分(2.45±1.08)分明显低于B组的(4.42±1.21)分、C组的(6.68±1.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3%低于B组的20.0%和C组的36.7%,ICU监护时间(3.45±0.22)d、呼吸机使用时间(2.78±0.34)d、拔管时间(6.25±4.34)d均明显短于B组的(5.68±0.86)、(5.12±0.83)、(8.31±5.48)d和C组的(8.92±1.43)、(7.48±1.13)、(14.24±7.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肋骨骨折患者采用3D胸腔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肺功能情况,缩短康复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3D胸腔镜 吸收固定 切开固定
下载PDF
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与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志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0期3708-3710,共3页
目的比较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与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 目的比较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与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胸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胸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在促进患者恢复,缩短胸痛持续时间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酌情选取最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肋骨骨折 吸收肋骨固定 爪形肋骨接骨板固定
下载PDF
探讨手术内固定对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国玺 花光斌 栗四方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20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对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胸廓外固定进行治疗,同时给予...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对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胸廓外固定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肋骨复位优良率为97.7%(4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最大自主通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自主下床时间、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在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方法,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 胸廓外固定 吸收固定 肺功能
原文传递
连枷胸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临床体会
5
作者 王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4期42-43,共2页
目的对连枷胸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62例连枷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 目的对连枷胸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62例连枷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措施可显著改善连枷胸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吸收肋骨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兴林 彭化文 +1 位作者 许发勇 李自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2期48-48,共1页
探讨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下胫腓联合稳定固定,骨折愈合和复位良好,免除二次手术的有点,是治疗下胫腓联合部分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吸收固定 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
原文传递
胸腔镜下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建兴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冠县新华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68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内固定组,各34...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冠县新华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68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内固定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采用胸腔镜下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住院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内固定组治疗优良率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自主通气量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内固定组最大自主通气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差异较小(P>0.05).内固定组住院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显著,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肺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吸收固定 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