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聚乙醇酸血流导向支架治疗兔宽颈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奎重 刘强 +4 位作者 燕鲁滨 袁绍纪 郝振强 王天助 卢培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聚乙醇酸血流导向支架(PGA-FD)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弹性蛋白酶诱导制作颅内宽颈动脉瘤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第1组大白兔7只,将PGA-FD置入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 目的探讨可吸收聚乙醇酸血流导向支架(PGA-FD)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弹性蛋白酶诱导制作颅内宽颈动脉瘤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第1组大白兔7只,将PGA-FD置入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观察期为3个月:第2组大白兔7只,将裸金属支架置人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观察期为3个月;第3组大白兔6只,将PGA-FD置入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观察期为6周。观察期结束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3组大白兔动脉瘤的闭塞及分支通畅情况,HE染色观察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弹力纤维染色检测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载瘤动脉CD34、CD68和仪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大白兔动脉瘤完全闭塞(4级)率分别是83.3%(5/6)、0%(0/6)、66.7%(4/6)。均未见支架所覆盖的分支狭窄或闭塞;3组大白兔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厚度分别是(111±69)μm、(70±48)μm和(190±52)μm;第3组大白兔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厚度明显高于第1组和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组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主要由αSMA阳性的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第1、2组部分大白兔载瘤动脉新生内膜表面偶见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在3个月的观察期内,PGA-FD可有效闭塞颅内动脉瘤,且未引起载瘤动脉明显内膜增厚或分支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血流导向支架 颅内动脉瘤 聚乙醇酸
原文传递
可吸收血流导向支架对兔动脉瘤及正常分支的长期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燕鲁滨 卢培刚 +3 位作者 王奎重 郝振强 王天助 刘慧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6个月)两种血流导向支架(FDS)在治疗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动脉瘤,探究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血流导向支架。方法 12只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动脉瘤模型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6),可吸收血流导向支架(BF...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6个月)两种血流导向支架(FDS)在治疗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动脉瘤,探究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血流导向支架。方法 12只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兔动脉瘤模型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6),可吸收血流导向支架(BFDS)置入兔载瘤动脉并覆盖动脉瘤颈部,同时在腹主动脉内置入BFDS并覆盖腰动脉开口;对照组(n=6),使用裸金属支架(MFDS)代替BFDS。两组动物分别在支架置入后6个月、12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动脉瘤闭塞情况及腹主动脉分支腰动脉是否通畅。所有动物在DSA后取标本行病理学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在长期随访中,DSA结果显示:实验组兔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除了死亡的1只)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是100%(6/6),对照组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是20%(1/5)。且两组载瘤动脉DSA显示均通畅。BFDS对于正常血管分支的影响,虽然在扫描电镜和病理结果显示部分新生内膜的增生,但这些变化并未影响腰动脉血流的灌注。结论在长期随访(≥6个月)后,BFDS可有效引起动脉瘤闭塞且对载瘤动脉及正常分支动脉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血流导向支架 金属血流导向支架 动脉瘤 分支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