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被引量:90
1
作者 史安斌 杨云康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70,共17页
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 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典政治传播理论已不能解释带有后现代主义表征的、反民主、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西方传播现象。政治传播学研究应关注基于"情感化真相"的另类空间,探索其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机制,以及其情感元素对向"情感挖掘"演进的民意调查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推动政治传播的"行省化",引入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本土理论和在地经验,从而彻底破除西方中心论,从根本上推动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后真相 公共领域 社交媒体 另类空间
原文传递
“另类”与“日常”:城市更新中的艺术空间
2
作者 朱恬骅 《上海文化》 2024年第4期81-88,101,共9页
艺术空间是城市更新的一种伴生现象和推进手段。当前国内艺术空间的大量涌现,体现了民众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但也面临形式趋同、内容空洞的困境。全球范围来看,艺术空间起源于“另类”空间。它们曾经具有鲜明的斗争性、自发性、自反性... 艺术空间是城市更新的一种伴生现象和推进手段。当前国内艺术空间的大量涌现,体现了民众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但也面临形式趋同、内容空洞的困境。全球范围来看,艺术空间起源于“另类”空间。它们曾经具有鲜明的斗争性、自发性、自反性、自觉性,随时代环境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陷入类似的困境。相关实践案例表明,建立社会联系以使艺术发生,是艺术空间的应有之义,为摆脱这一中外艺术空间共同面临的局面提供了参照。艺术空间以参与在地日常而获得社会性,为艺术生产提供可能。它们也发现了替代性的城市生活方式,进而与城市更新形成更紧密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空间 另类空间 社会性 艺术生产
原文传递
划界与跨界:空间批评视阈下的《郊区佛爷》 被引量:6
3
作者 尹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哈尼夫·库雷西在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誉,空间问题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空间批评的视角来解读他的代表作《郊区佛爷》,会发现三种不同的空间,即划界的郊区、跨界的伦敦和"无界"的纽约。郊区的种族、阶级界线分... 哈尼夫·库雷西在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誉,空间问题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空间批评的视角来解读他的代表作《郊区佛爷》,会发现三种不同的空间,即划界的郊区、跨界的伦敦和"无界"的纽约。郊区的种族、阶级界线分明,充满着白人权力的偏执与蛮横;伦敦作为"另类空间"有着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在这里各种各样的界线被打破;而纽约则是新兴资本主义强国的象征,是个充满幻象的"异托邦"。对这三个空间的描绘不仅体现出库雷西对于空间问题的关注,也充分说明了空间的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雷西 《郊区佛爷》 空间批评 另类空间 异托邦
下载PDF
异质空间的诗性之美——坎勒绘画艺术释读
4
作者 杨雅健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29,共2页
一福柯曾于1967年在一场题为《另类空间》的讲演中提出“异质空间”这一概念,并将它阐释为乌托邦的对立之物。这一概念在理论应用中既涵盖了我们的现实存在空间与虚幻的非真实空间,亦包含了兼有现实性和虚幻性、体验与想象的整一空间。... 一福柯曾于1967年在一场题为《另类空间》的讲演中提出“异质空间”这一概念,并将它阐释为乌托邦的对立之物。这一概念在理论应用中既涵盖了我们的现实存在空间与虚幻的非真实空间,亦包含了兼有现实性和虚幻性、体验与想象的整一空间。在我看来,福柯的异质空间概念重在强调了一种空间秩序或功能的异质性以及其所涵盖的人文价值的异质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空间 虚幻性 空间秩序 另类空间 真实空间 绘画艺术 现实存在 人文价值
原文传递
从乌托邦到异托邦:妇女主题博物馆的空间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傅美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妇女主题博物馆是客观实在性与文化表征性的统一,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表征系统与空间实践,可被视为女性主义异托邦。在菲勒斯文化主宰的空间里,妇女主题博物馆不仅预设了一个普遍的女性主体——"妇女",而且生产了偏离菲勒斯... 妇女主题博物馆是客观实在性与文化表征性的统一,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表征系统与空间实践,可被视为女性主义异托邦。在菲勒斯文化主宰的空间里,妇女主题博物馆不仅预设了一个普遍的女性主体——"妇女",而且生产了偏离菲勒斯中心主义、构成异托邦的文化。妇女主题博物馆是一个双极性的空间,具有幻象性与真实性,其作为部分实现了的乌托邦,通过话语的"连接"、"观看"的实践以及对空间的生产超越了乌托邦的想象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妇女主题博物馆 乌托邦 异托邦 另类空间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城市另类空间——层际空间景观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磊昌 顾逊 杨立新 《中国园林》 2004年第9期34-36,共3页
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自身需求的矛盾性日渐突出,缓和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是人类对新型空间,即层际景观空间的开拓。系统地阐述了层际空间的内涵与外延、类型及城市建设的意义;探索了该种空间的特质以及空间景观设计的问题和... 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自身需求的矛盾性日渐突出,缓和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是人类对新型空间,即层际景观空间的开拓。系统地阐述了层际空间的内涵与外延、类型及城市建设的意义;探索了该种空间的特质以及空间景观设计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同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方向,为城市空间的发展开拓新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层际空间 规划设计 另类空间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反思文本创作中的消费空间书写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文本创作中的空间是一个相对封闭并提供人物活动的场景,它更多地具有符号意义并负载了丰富的社会内涵,这一空间包含了乡村空间、都市空间和另类空间三类。随着消费文化的影响,从消费主义视角去审视文本空间,会发现文本中对空间的塑造以... 文本创作中的空间是一个相对封闭并提供人物活动的场景,它更多地具有符号意义并负载了丰富的社会内涵,这一空间包含了乡村空间、都市空间和另类空间三类。随着消费文化的影响,从消费主义视角去审视文本空间,会发现文本中对空间的塑造以及受众的"接受"暗合了视觉、欲望、感官、身份、夸示性、一次性等消费社会的特点,存在文本内外人物与受众的双重消费。文本中这种大同小异甚至雷同的消费空间书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文学的消费性写作,从而在批判中重建文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空间 乡村空间 都市空间 另类空间 一次性 雷同
下载PDF
美丽新视界——--种属于全球性的无国界科艺空间
8
作者 高千惠 《当代美术家》 2009年第4期86-91,共6页
艺术可以自主,也可以与政治、文化、科学、生态和经济对话,甚至提供概念性的社会远景。20世纪,现代主义的建筑,新风格艺术的工艺,包豪斯的设计美学,到后现代建筑样态和城市规划的居住空间打造,均具有未来主义的时间、空间、速度、位移... 艺术可以自主,也可以与政治、文化、科学、生态和经济对话,甚至提供概念性的社会远景。20世纪,现代主义的建筑,新风格艺术的工艺,包豪斯的设计美学,到后现代建筑样态和城市规划的居住空间打造,均具有未来主义的时间、空间、速度、位移等美学。进入21世纪,在多元主义和地域主义崛兴的后现代年代,乃至爆炸性、多元化的信息年代,视觉文化中仍然有一支介于科技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的创作群,追寻着一种属于全球性的无国界另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建筑 视觉文化 地域主义 另类空间 设计美学 居住空间 包豪斯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建筑空间历史文化的重构
9
作者 包家玲 《黑龙江纺织》 2006年第4期38-39,共2页
建筑是城市这个社会综合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建筑直接反映了城市的风雨沧桑,反映了城市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另类空间 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维护 城市风情
下载PDF
从《侍者进食图》看徐州汉画像石
10
作者 崔之进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本文试图从绘画本体论角度出发,通过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等路径,阐释汉代画像石的美学特征、文化传承。注重从文本出发,遵循解析汉代美学风格——探求汉代民族审美感应性——将《侍者进食图》与《亚维农少女》作横向对比,得出处于不同... 本文试图从绘画本体论角度出发,通过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等路径,阐释汉代画像石的美学特征、文化传承。注重从文本出发,遵循解析汉代美学风格——探求汉代民族审美感应性——将《侍者进食图》与《亚维农少女》作横向对比,得出处于不同时空中,艺术作品空间再造的区别与联系。由此路径,呼应汉代的美学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美学风格 民族审美感应性 另类空间
原文传递
入夜:现代艺术中的另类空间
11
作者 刘向娟 《艺术与设计》 2019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的新展《入夜:现代艺术中的游乐厅与俱乐部》(Cabarets&Clubs in Modern Art)探索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现代空间:游乐厅、俱乐部和酒吧,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艺术中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另类空间 俱乐部 艺术
原文传递
性别与国际人权话语的重构
12
作者 罗清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拉克劳和墨菲认为,当妇女意识到自己身处一种支配关系中的从属地位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首先想象出一个远离从属性支配的世界,然后先想象出她在那个另类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是分... 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拉克劳和墨菲认为,当妇女意识到自己身处一种支配关系中的从属地位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首先想象出一个远离从属性支配的世界,然后先想象出她在那个另类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是分析她卷入其中并受到从属关系阻挠的种种情形;再次则是充分利用可能出现的集体斗争,推翻整个支配体系”。女权主义的国际人权化可以说是对这段话的最佳诠释。在1993年维也纳世界人权大会上,“妇女的权利即人权”这一概念第一次被各国代表正式承认,这不仅成为女权主义运动的转折点,也成为世界人权运动的里程碑。女权主义从此开始了国际人权化的新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权 从属地位 女权主义运动 从属关系 人权运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另类空间 世界人权
原文传递
另类空间视阈中的唐人街——论伍慧明小说《骨》中的异托邦呈现
13
作者 张琴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其处女作《骨》里,以一个年轻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在唐人街这一封闭的地理空间里其家庭所经历的历史与个人悲剧。本文试图从空间入手,运用福柯的"异托邦"概念,梳理小说中的空间呈现,从华人的生活空间... 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其处女作《骨》里,以一个年轻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在唐人街这一封闭的地理空间里其家庭所经历的历史与个人悲剧。本文试图从空间入手,运用福柯的"异托邦"概念,梳理小说中的空间呈现,从华人的生活空间、工作空间、死亡空间与想象空间四个层面阐释、分析空间呈现背后的政治文化内涵,以此揭示当代华人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类空间 唐人街 《骨》 异托邦
下载PDF
福柯异托邦的性质与特点
14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期158-158,共1页
杨生平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撰文指出,为了更好理解异托邦的性质与特点,在《另类空间》中,福柯一下子罗列了其六大特征:第一,异托邦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具有的特性,可分为危机异托邦和偏离异托邦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指像青... 杨生平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撰文指出,为了更好理解异托邦的性质与特点,在《另类空间》中,福柯一下子罗列了其六大特征:第一,异托邦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具有的特性,可分为危机异托邦和偏离异托邦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指像青少年、产妇和老人等处于危险状态的个人才可以进入的地方,后者指安置行为异常个体的地方,如精神病诊所、监狱和养老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异常 养老院 性质与特点 另类空间 异托邦 精神病 福柯 危险状态
原文传递
文字表现的另类空间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汀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9-129,共1页
为文字的视觉传达寻找异样的空间,其明显的特征就是设计师情感的扩张力和受众感染力的互动。即重视形式的表现力,主张为了表现可以牺牲可读性。本文试图从文字表现的“脏、乱、差”三方面分析文字表现的另类空间,向受众开启一个充满活... 为文字的视觉传达寻找异样的空间,其明显的特征就是设计师情感的扩张力和受众感染力的互动。即重视形式的表现力,主张为了表现可以牺牲可读性。本文试图从文字表现的“脏、乱、差”三方面分析文字表现的另类空间,向受众开启一个充满活力与情感的全新视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再现 另类空间
原文传递
当代另类艺术空间的资本形成与互动
16
作者 查常平 《艺术广角》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除博物馆、美术馆、商业画廊之外,还存在一些民间艺术空间,可将其视作另类艺术空间。从成都的蓝顶艺术区与麓湖·A4美术馆的运作与实践可见,这些另类艺术空间资本的形成与互动转换过程。目前在中国,任何当代另类艺术空间的立足点首... 除博物馆、美术馆、商业画廊之外,还存在一些民间艺术空间,可将其视作另类艺术空间。从成都的蓝顶艺术区与麓湖·A4美术馆的运作与实践可见,这些另类艺术空间资本的形成与互动转换过程。目前在中国,任何当代另类艺术空间的立足点首先在于生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资本,并逐渐转换为当地社区的社会网络资本,同时为投资者带来经济资本乃至政治资本的效应。要改变艺术世界,必须改变建造另类艺术空间生产与再生产的运作方式,即广泛建立现代性的艺术—文化基金会制度,这可能是一种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类艺术空间 艺术资本 蓝顶艺术区 A4美术馆 基金会
下载PDF
非正式性、非规范性与虚假性:另类城市空间何以可能
17
作者 孟芯纬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73-186,193,194,共16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酒吧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铺开,成为组成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当下国内大城市空间的演进趋势,存在一种同质化的自我倾向,它将全球化与资本的规训结合起来,设法规避传统社会文化中的空间诉求;但在小城市却不然,外来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酒吧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铺开,成为组成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当下国内大城市空间的演进趋势,存在一种同质化的自我倾向,它将全球化与资本的规训结合起来,设法规避传统社会文化中的空间诉求;但在小城市却不然,外来城市空间的闯入,丰富了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在此,以华北犉市为例,尝试理解酒吧空间的内在特征。通过分析酒吧空间的非正式性、非规范性与虚假性,发现酒吧提供给城市生活参与者对于社会秩序与日常规则的体认契机,它揭示了日常城市空间的病态与混杂的理性逻辑。酒吧被城市发展的推力建构,但它同时又生产出抗拒同质化城市空间和解构同一城市经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性 非规范性 虚假性 另类城市空间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观看机制与公共性:宝莱坞的中国观众
18
作者 易莲媛 《华中学术》 2020年第1期246-256,共11页
2017、2018两年,以《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为代表的宝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表现突出,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大部分国产及好莱坞影片无法提供的公共性,构成了某种另类公共空间(alternative public sphere)。经历了缙绅化(gentrificati... 2017、2018两年,以《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为代表的宝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表现突出,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大部分国产及好莱坞影片无法提供的公共性,构成了某种另类公共空间(alternative public sphere)。经历了缙绅化(gentrification)转型的宝莱坞电影工业从原来主要适应普罗大众品位的阶级对立故事转向了更符合印度经济制度改革以来新崛起的城市中产阶级和海外印度裔需求的议题,而这些议题同样投合处于转型期中国的观众们。同时,缙绅化的宝莱坞情节剧在中国的观看机制(spectatorship)提出了新兴媒介改造传统的电影观影机制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莱坞电影 中国观众 观影机制 情节剧 另类公共空间
原文传递
新书架
19
作者 莫虎 《神州学人》 2001年第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人看日本人》 《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 另类空间——网络胡话之一》 书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