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文学刍议 |
杨新敏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83
|
|
2
|
关公战木兰——透视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之间的文化论战 |
张龙海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3
|
制定法与习惯法之间的潜规则——可供阅读的另类秩序 |
喻中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4
|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与自由 |
郭琰晖
邱嘉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8
|
|
5
|
文学的紧张——《公开的情书》、《飞天》与八十年代“主流文学” |
程光炜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6
|
“另类”姿态和“另类”效应——以汪曾祺小说《受戒》为中心 |
钱振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7
|
英国服装设计史上的传奇——亚历山大·麦昆作品探析 |
刘昱雯
吴卫
|
《设计》
|
2017 |
14
|
|
8
|
“路遥现象”的当代启示 |
汪德宁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9
|
《狗十三》:镜像映射与症候探微 |
申朝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0
|
杜琪峰,主流中的另类 |
刘誉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1
|
论新闻中的另类不良文风 |
丁柏铨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2
|
网络围观:新媒体时代的“另类”公民政治参与 |
张淑华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3
|
千禧回望:“内向化”的含义——中国早期电影的“另类的现代性”的价值 |
张颐武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14
|
品牌提升的另类策略 |
孙唯一
|
《企业改革与管理》
|
2004 |
3
|
|
15
|
“如果再给我一个馆舍……”——关于公共图书馆经费困境之对策的另类思考 |
蒋永福
|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16
|
另类:对主流文化的偏离 |
周馨
|
《社会》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7
|
扬州地域文化特性刍议 |
余大庆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8
|
从“另类”到正统:《明实录》对陈献章的历史书写 |
刘小龙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9
|
另类的思想实验:重读《伤逝》 |
朱国华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4 |
0 |
|
20
|
夜校:都市年轻人的另类“夜生活” |
张典标
申丹悦
孙丽萍
王默玲
|
《精神文明导刊》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