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教学探索
1
作者 陈雍琼 《新教育(海南)》 2024年第23期36-38,共3页
文章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初中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讨了核心素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并分析了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推动初... 文章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初中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讨了核心素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并分析了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推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古诗文鉴赏 鉴赏能力
原文传递
优化初中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的策略探索
2
作者 李金权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9期67-68,共2页
古诗文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古诗文鉴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古诗文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生在进行学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 古诗文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古诗文鉴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古诗文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生在进行学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方法与策略,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文鉴赏 教学探究
下载PDF
自寻桃源得路去,姹紫嫣红皆诗趣——浅谈探究性学习与古诗词鉴赏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崇见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12期144-149,共6页
共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文章引入"探究性学习",并介绍"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它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讲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必要性和引入"探究性学习"的原因及怎样运用... 共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文章引入"探究性学习",并介绍"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它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讲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必要性和引入"探究性学习"的原因及怎样运用"探究性学习"来鉴赏古诗文。第三部分讲"探究性学习"在实际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这一部分先以教学中的案例作为抓手,讲述怎样欣赏古诗文,接下来重点讲述怎样指导学生来完成"探究性学习"的最后一个步骤——小论文的形成。第四部分为经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古诗文鉴赏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高考语文命题五叹
4
作者 董旭午 《语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9期57-61,共5页
一叹:鸡零狗碎何时休 高考语文命题鸡零狗碎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表现在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翻译这两个板块上。先说古诗词鉴赏。考纲关于古诗文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只表述了两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 一叹:鸡零狗碎何时休 高考语文命题鸡零狗碎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表现在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翻译这两个板块上。先说古诗词鉴赏。考纲关于古诗文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只表述了两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说,这样的表述没什么可挑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命题 高考 古诗鉴赏 评价能力 文言文翻译 古诗文鉴赏 主要表现 文学作品
下载PDF
201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解析与预测
5
作者 冯慧敏 《语文天地》 2010年第8期17-19,共3页
审读2010年全国18套高考试卷的古诗词鉴赏题,笔者以为,这18套题凸显了《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鉴赏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原则.考查学生鉴赏古诗内容、技法和语言的能力。下面以其为例,分析所含考点的常考题型... 审读2010年全国18套高考试卷的古诗词鉴赏题,笔者以为,这18套题凸显了《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鉴赏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原则.考查学生鉴赏古诗内容、技法和语言的能力。下面以其为例,分析所含考点的常考题型。从设题角度、试题考查重点等方面总结规律.并对明年该考点可能出现的形势作出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鉴赏 2010年 题型解析 高考试卷 预测 《考试大纲》 古诗文鉴赏 古代诗文
下载PDF
高中选修课古诗文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6
作者 管建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7年第4期15-16,共2页
古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同时它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对现代社会的精神进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中生应该认真学习古诗文,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古诗文鉴赏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高中教师需要肩负起引导... 古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同时它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对现代社会的精神进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中生应该认真学习古诗文,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古诗文鉴赏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高中教师需要肩负起引导学生正确鉴赏古诗文的重任,促进青少年对于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鉴赏 鉴赏教学 选修课 高中生 有效策略 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 文化财富
下载PDF
唯有“厚积” 方能“薄发”——谈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培养
7
作者 陈颖 《成才之路》 2009年第31期41-42,共2页
由于古文同现代文有很大的的差异,语言障碍较多,中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又没有多大的兴趣,更不用谈对作品整体的理解,如思想的把握、艺术技巧的评析、艺术语言的体味等。这样正确理解古文的主要意思就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如何培养学... 由于古文同现代文有很大的的差异,语言障碍较多,中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又没有多大的兴趣,更不用谈对作品整体的理解,如思想的把握、艺术技巧的评析、艺术语言的体味等。这样正确理解古文的主要意思就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初步的古文鉴赏能力,掌握解答鉴赏题的思路与技巧,是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厚积”方能“薄发”,在平时的教学中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古诗文鉴赏 方能 语文教学 语言障碍 艺术技巧 艺术语言 鉴赏能力
下载PDF
古诗文鉴赏基础技巧
8
作者 李婕 《女人坊》 2021年第15期295-296,共2页
五千年中国悠悠岁月中,古诗文作为历史汪洋中最灿烂遗珠之一。文人学者都愿探索、研究、欣赏,这颗遗珠至今熠熠发光。初中阶段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为语文课程培养的重点之一,新课标对于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提出要求,即教师须培养学生在学习... 五千年中国悠悠岁月中,古诗文作为历史汪洋中最灿烂遗珠之一。文人学者都愿探索、研究、欣赏,这颗遗珠至今熠熠发光。初中阶段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为语文课程培养的重点之一,新课标对于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提出要求,即教师须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期间,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自身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教师带领中学生步入古诗文鉴赏领域背景下,文学鉴赏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欣赏无从下手,品味漫无目标,审美与情趣的玩味自然无从提起。故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中学生初涉文学鉴赏(古诗文方向)期间,如何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与情 炼字 意象与意境 古诗文鉴赏
下载PDF
青山吟意远 红树寄归迟——读《存真斋古诗文鉴赏》
9
作者 吴益民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5-106,共2页
《存真斋古诗文鉴赏》是杨军教授所撰鉴赏文章的结集,2010年5月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印行。作者说:他2009年9月由教学岗位退休后,随即进苏州市老年大学学书法,他是用此书与心爱的古诗文鉴赏道“再见”的。并说:比起那些学术性... 《存真斋古诗文鉴赏》是杨军教授所撰鉴赏文章的结集,2010年5月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印行。作者说:他2009年9月由教学岗位退休后,随即进苏州市老年大学学书法,他是用此书与心爱的古诗文鉴赏道“再见”的。并说:比起那些学术性论文来,眼前这些小文章耗去的心血更多些;作为执教生涯的印迹,保存了在特定年份情感活动的信息,因此乐意将其作为纪念品赠送给有生以来所结识的朋友,包括其各个时期的同学、同事,听过其讲义的学生,以及天南海北的亲朋好友。草绿色的封面,给读者以春风扑面的和煦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鉴赏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 2009年 老年大学 “再见” 执教生涯 情感活动
下载PDF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古诗文疑难词句臆解(三)
10
作者 李阿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1期96-99,共4页
归园田居(陶渊明)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方,罕见有注.林庚先生<中国历代诗歌选>"方,傍".此视"傍"为本字(古音方傍同属阳部),则"方宅"指"傍着宅屋的田地",虽可通而殊为曲.上海古籍... 归园田居(陶渊明)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方,罕见有注.林庚先生<中国历代诗歌选>"方,傍".此视"傍"为本字(古音方傍同属阳部),则"方宅"指"傍着宅屋的田地",虽可通而殊为曲.上海古籍出版社<汉魏六朝诗一百首>"方,四周",勉强为之求通,则"方宅"指的"屋宅四周的田地".窃谓"方宅"田宅也,较为便捷.<淮南子·本训>"戴圆履方",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天在上,故言戴;地在下,故言履.则句意:自足拥有田宅十馀田,其中草屋八九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材 第三册 古诗文鉴赏 词语理解 句子理解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分清类别 用准术语 对照分析——2003年高考考点系列讲座:古诗文技巧
11
作者 郭家海 《中学语数外(高中版)》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2003年 高考 考查内容 考点 古诗文鉴赏 语文 命题思想
下载PDF
从“咬文嚼字”到“字斟句酌”——2009年高考语文备考的有效方法
12
作者 李月容 《语文月刊》 2008年第11期3-8,共6页
高考语文到底考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已不是什么问题了,为什么还提出来呢?因为很多考生在复习备考中,无论是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还是古诗文鉴赏,或是现代文阅读。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就题解题,很少从宏观上思考上述问题,因此,尽管各... 高考语文到底考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已不是什么问题了,为什么还提出来呢?因为很多考生在复习备考中,无论是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还是古诗文鉴赏,或是现代文阅读。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就题解题,很少从宏观上思考上述问题,因此,尽管各板块的复习已经完成,但头脑中仍认为语文备考复习没有规律可循,很难像数理化那样提纲挈领地整体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其实,只要认真地思考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能发现在以纸笔形式考查的限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备考 高考语文 咬文嚼字 复习备考 语文学科 古诗文鉴赏 现代文阅读 文字运用
原文传递
鉴古知今 继往开来——试论古诗文鉴赏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
13
作者 任超荣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8-63,共6页
今天我们最关注素质教育、最关心人的全面发展。而文化发展的事实表明:古诗文陶冶人滋养人的根基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关于古诗文鉴赏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我们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应当从它鉴赏的基础、方法、层次上去把握,使... 今天我们最关注素质教育、最关心人的全面发展。而文化发展的事实表明:古诗文陶冶人滋养人的根基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关于古诗文鉴赏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我们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应当从它鉴赏的基础、方法、层次上去把握,使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能够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新作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让每个人的文化底蕴都有所增强,让每个人的素质都趋于全面。这也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鉴赏 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 人文文化 创新能力 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
下载PDF
2003年语文高考解读
14
作者 张西玖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3年第4期23-24,共2页
2003年将继续深化高考命题改革,考查的内容和试卷的结构会有新的调整。据权威人士讲,在原来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中,特别强调“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有利于中学教学”两项;将要把命题的重点放在考查本学科的主要的、重要的知... 2003年将继续深化高考命题改革,考查的内容和试卷的结构会有新的调整。据权威人士讲,在原来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中,特别强调“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有利于中学教学”两项;将要把命题的重点放在考查本学科的主要的、重要的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能力上,注重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材更加重视时代性、生活性和人文色彩。下面就具体谈一下2003年《考试说明》新的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 语文试题 高考 文学常识 阅读能力考查 古诗文鉴赏 写作部分
下载PDF
“意在言外”在古诗文鉴赏中的运用
15
作者 刘全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8年第6期192-194,共3页
"意在言外"是古诗文常见的文学特色。运用"意在言外"的特点,挖掘"意象",体味"用典"和"委婉",有利于促进古诗文鉴赏与教学。
关键词 意在言外 古诗文鉴赏 意象
下载PDF
探索古诗文的诵读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6
作者 徐盛媚 《成才之路》 2009年第13期79-80,共2页
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在世界文学遗产宝库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但是... 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在世界文学遗产宝库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对古诗文的重视不够。很多语文老师只要求学生会背附录中的几首古诗文就算了。据我的调查。我们学校的情况也如此,教师对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也较欠缺。这和当前的语文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学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教育智慧”。古诗文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内容一般是常识记忆、词句理解、内容感知、情感把握、语言品味等。这些鉴赏能力就是靠平时的多读、多积累,需要我们教学时注重对古诗文的诵读,掌握一些方法。善于理解分析一些关键词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鉴赏 诵读方法 教学模式 文学遗产 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老师 文学作品欣赏 新课程理念
下载PDF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17
作者 刘少刚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年第28期0153-0154,共2页
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并且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弊大于利的。老师根据新教育改革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的改革,特别在提高学生古诗文鉴赏方面,教师进行了精心的改革。鉴赏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水... 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并且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弊大于利的。老师根据新教育改革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的改革,特别在提高学生古诗文鉴赏方面,教师进行了精心的改革。鉴赏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在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成分,它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承担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策略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教师应该面对这些困难不断的总结经验,根据问题不断改革,并且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构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培育体系,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并且能够加快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文鉴赏 教学 策略分析
下载PDF
五“读”俱全,三“是”而行——浅谈古诗文鉴赏的解题技巧
18
作者 华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09年第2期31-32,共2页
“古诗文鉴赏”历来是学生头疼、老师心烦的一道题,因为既费时又费力,还难以得高分。在高三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我设计了一套方法。通过五“读”俱全(读题目、读作者、读注释、读诗歌、读题目)来全面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为解题作好... “古诗文鉴赏”历来是学生头疼、老师心烦的一道题,因为既费时又费力,还难以得高分。在高三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我设计了一套方法。通过五“读”俱全(读题目、读作者、读注释、读诗歌、读题目)来全面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为解题作好准备;而答题时通过三“是”而行(是什么,是怎样描写,是什么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答难题,取得较高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鉴赏 解题技巧 “读” “是” 思想感情 学生 读题 诗歌
原文传递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的三种方法
19
作者 陈梦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034-0038,共5页
初中学期,古诗文鉴赏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篇文章的研究焦点为三种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分别为传统线性教学、解读法与主题对话法。针对其源起及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运用过程也有所探讨。数据收集主要通过... 初中学期,古诗文鉴赏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篇文章的研究焦点为三种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分别为传统线性教学、解读法与主题对话法。针对其源起及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运用过程也有所探讨。数据收集主要通过直接在课堂上进行观察,以及对学生进行访谈。研究指出,传统线性教学法,虽然提供了完整的古诗文知识体系,但在激发学生自立思考上缺乏动力;细致解读法,学生通过深度探析古诗文,但有时恐过于注重细节,忽略宏观;主题对话法,则较了解掌控古诗文的大体主题,更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本研究为初中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鉴赏教学 线性教学法 细致解读法 主题对话法 文学素养
下载PDF
如何判定古诗文的“风格”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维彬 王雪雯 《现代语文(高中读写与考试)》 2005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高考 语文 古诗文鉴赏 《渔家傲》 创作风格 应试指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