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欧亚草原早期游牧人艺术中的卷曲动物形象 被引量:8
1
作者 乌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0-68,共9页
卷曲成环的猛兽形象是欧亚大陆草原早期游牧人艺术的代表性题材。近年,在欧亚大陆的东部草原地带发现了年代较早的标本,年代为公元前9-前8世纪。但在前斯基泰(公元前8-前7世纪)艺术中却未见到的这类形象。那种认为长城地带的"野兽... 卷曲成环的猛兽形象是欧亚大陆草原早期游牧人艺术的代表性题材。近年,在欧亚大陆的东部草原地带发现了年代较早的标本,年代为公元前9-前8世纪。但在前斯基泰(公元前8-前7世纪)艺术中却未见到的这类形象。那种认为长城地带的"野兽纹"均来源于斯基泰艺术的观点需要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欧亚草原 早期 游牧人艺术 卷曲动物形象
原文传递
论固原北魏墓漆画棺盖绘画的内容和渊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80-83,共4页
固原出土的北魏漆画棺盖顶端所画左右屋宇内男女二人并非是墓主形象,而是“东王父”、“西王母”画像的演化。棺盖上部的绘画内容反映了汉魏以来统治阶级幻想死后登天成仙永远享乐的思想追求;棺盖下部则表现了天堂仙境,衬托出高居天... 固原出土的北魏漆画棺盖顶端所画左右屋宇内男女二人并非是墓主形象,而是“东王父”、“西王母”画像的演化。棺盖上部的绘画内容反映了汉魏以来统治阶级幻想死后登天成仙永远享乐的思想追求;棺盖下部则表现了天堂仙境,衬托出高居天宫的“东王父”、“西王母”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墓葬 棺盖涂画 内容 布局 绘画 东王父 西王母 宁夏 固原县
下载PDF
国宝寻踪──敦煌藏经洞绢画的流失、收藏与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进玉 《文物世界》 2000年第5期41-52,共12页
关键词 藏经洞 敦煌市 绢画 绘画 中国 文物考
下载PDF
隋墓志刻饰图案中的稀见纹样——以《隋代墓志铭汇考》为基本案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晓薇 王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83,共10页
关键词 墓志铭 隋代 图案 案例 纹样 绘画 归类分析 艺术发展
下载PDF
从石涛“一画”哲学探究中古绘画思想体系中“天道”与“画道”的民族特性审美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峰秀 《美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4,共6页
清初石涛以他的“一画”贯穿上下千余年绘画思想中的核心精神,并以他的“具古以化”(《画语录·变化章》)“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再到“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画语录-尊受章》)的创新理念,于变通中科学... 清初石涛以他的“一画”贯穿上下千余年绘画思想中的核心精神,并以他的“具古以化”(《画语录·变化章》)“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再到“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画语录-尊受章》)的创新理念,于变通中科学而又辩证的去“承古”、“变法”。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他的“受与识”(《画语录·尊受章》),“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画语录-笔墨章》),“蒙养不齐,徒知山之结列”,“画法不变,徒知形势之拘泥”(《画语录-运腕章》)等章节中,关于人、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画” “天道” 思想体系 石涛 性审美 绘画 民族 画道
原文传递
谈“津派国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振德 王振德 +2 位作者 王振德 王振德 王振德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5-48,共4页
一、“津派国画”源流 天津地区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有人在这里劳动生息。大量彩陶动植物纹样带有远古绘画特质,生动传达出天津地区先民的审美意识。天津地区历代都出现过卓有成效的画家,如汉代徐邈、宋代燕肃、元代李衍、明代项... 一、“津派国画”源流 天津地区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有人在这里劳动生息。大量彩陶动植物纹样带有远古绘画特质,生动传达出天津地区先民的审美意识。天津地区历代都出现过卓有成效的画家,如汉代徐邈、宋代燕肃、元代李衍、明代项嘉谟等人。岁久弥珍的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壁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 天津地区 审美意识 绘画 动植物 观音阁 纹样 彩陶
下载PDF
中国画色彩的发展演变走向及其问题情境
7
作者 王文娟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7,共3页
一、中国画色彩的发展演变走向 上古绘画别称“丹青”.可见源初的中国画是极其重视色彩的。明代文征明即曰:“余闻上古之画,金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绿,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文氏说法固然简陋.却也约略道出了中国画... 一、中国画色彩的发展演变走向 上古绘画别称“丹青”.可见源初的中国画是极其重视色彩的。明代文征明即曰:“余闻上古之画,金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绿,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文氏说法固然简陋.却也约略道出了中国画色彩的大致演变行程。但他说上古之画就以青绿论又多少有些不确。因为中国画色彩在汉及其汉以前是青、赤、白、黑、黄五色为主(迄今发现的画以黑红色为主色调).魏晋时期佛教美术的传入改变了黑红色基调,青绿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演变 中国画 色彩 问题情境 “丹青” 佛教美术 魏晋时期 绘画
原文传递
汉代气的图象表现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巳奈夫 从军 《设计艺术》 2004年第4期70-71,共2页
在汉代,说起“气”来,一般认为是什么东西呢?《释名》在解释天的时候,说它是星宿和风、空相关的混杂物,即:
关键词 汉代 “气” 图象表现 绘画
下载PDF
论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新平 张中恒 《美术大观》 2010年第7期18-19,共2页
中国的上古绘画又称“丹青”,可见源初的中国画是极其重视色彩的。《周礼·考工记》有“画绩之事,杂五色”、“凡画绩之事,后素功”的记载。孔子亦云“绘事后素”。
关键词 中国画 道家美学思想 色彩 “绘事后素” “丹青” 绘画 考工记 五色
下载PDF
欧洲文化之旅(七)
10
作者 刘淘 《视听前线》 2011年第9期79-83,共5页
慕尼黑美术博物院 慕尼黑美术博物院由三个馆组成:古绘画陈列馆、新绘画陈列馆和现代绘画陈列馆。 古绘画陈列馆:1836年艺术爱好者路德维希一世所建,是世界六大油画收藏馆之一。
关键词 欧洲文化 陈列馆 绘画 现代绘画 路德维希 油画收藏 博物院 慕尼黑
下载PDF
金城的临古绘画与其“画无新旧”观
11
作者 戢范 《中国美术》 2018年第5期83-99,共17页
1920年由金城、周肇祥和陈师曾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针对“风行西画,古法浸湮”的时风,提出“精研古法、博采(择)新知”的办会宗旨。这一宗旨也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派画家共同的艺术主张,即希望通过临摹研习古代经典绘画... 1920年由金城、周肇祥和陈师曾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针对“风行西画,古法浸湮”的时风,提出“精研古法、博采(择)新知”的办会宗旨。这一宗旨也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派画家共同的艺术主张,即希望通过临摹研习古代经典绘画,促进中图画在当代的发展。金城在画会的教学过程中又具体提出“画无新旧”说,为传统派的艺术主张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金城 艺术主张 办会宗旨 民国初年 代经典 教学过程 传统派
下载PDF
全新英菲尼迪M:艺术之源,本色之美
12
《环球企业家》 2011年第1期88-89,共2页
自500万年前人类诞生至今,“记录本色”就从未停止。无论是生动鬼魅的远古绘画与文字,尘封中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各色器物,又或是灿烂文明所遗存的恢弘建筑,还是承载近代艺术精粹的音乐、戏剧、绘画、文学,乃至瓷器、家具、钟表、留... 自500万年前人类诞生至今,“记录本色”就从未停止。无论是生动鬼魅的远古绘画与文字,尘封中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各色器物,又或是灿烂文明所遗存的恢弘建筑,还是承载近代艺术精粹的音乐、戏剧、绘画、文学,乃至瓷器、家具、钟表、留声机等物件,均收藏了人类对于自然、社会、人文等各感官感受的本色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艺术 绘画 记录本 留声机 人类 建筑 物件
原文传递
从沈周的一幅《山水图》轴谈其画辨伪
13
作者 张蔚星 《艺术市场》 2005年第3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沈周 《山水图》 绘画 画轴 鉴定方法
原文传递
无以言说的智慧之美——评《印度壁画》
14
作者 田建平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6,共3页
近日读到一本名叫《印度壁画》的书,唤起了我对印度古代艺术的仰慕。
关键词 《印度壁画》 书评 宗教文化 绘画
下载PDF
烫印的破绽:由马臀烫印质疑波士顿本《胡笳十八拍》册之版本年代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慧萍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91,共15页
本文由“马臀烫印”对波士顿本之版本年代、成画时间、描绘族别等问题进行检视。研究结果显示.波本烫印字样暴露出鉴识学上的破绽.此一破绽不仅提供了理据确凿的关键性证据,亦足以推翻前人对波本既有的版本认识。作为“祖本”——波本... 本文由“马臀烫印”对波士顿本之版本年代、成画时间、描绘族别等问题进行检视。研究结果显示.波本烫印字样暴露出鉴识学上的破绽.此一破绽不仅提供了理据确凿的关键性证据,亦足以推翻前人对波本既有的版本认识。作为“祖本”——波本之马臀烫印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讹误字样,而所谓的“摹本”——台北故宫本之烫印字样却悉数正确,这暗示波本既非刘商谱系本之祖本原型,亦非台北本之底本.台北本很可能才是成画年代更早、更为精确之南宋古本。其次.波本应非如前人所认定绘成于北宋中晚期或南宋初年,其成画年代应下推至南宋中晚期。再者,波本绘有1119年后始见于历史之女真字{(?)}烫印,这是判定该本描绘对象之族属必为女真族(而非契丹族)的最佳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笳十八拍》 波士顿版本 年代考证 “马臀烫印” 女真族 契丹字 绘画研究
原文传递
“三代同堂”的美术馆之家——简述慕尼黑古绘画馆、新绘画馆与现代绘画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南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5,共6页
本文从城市设计、博物馆设计以及文化活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德国慕尼黑的3座博物馆——古绘画馆、新绘画馆与现代绘画馆所组成的“博物馆综合体”,强调了其对于城市文化、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德国 慕尼黑 绘画 绘画 现代绘画 博物馆综合体
下载PDF
乘龙升天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晓芬 《设计艺术》 2004年第4期19-19,共1页
乘龙升天是古代的一个梦想。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这个梦想就已经诞生:在辽宁省查海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用砾石拼制的一条巨龙…。这条龙宽约2米.长20米.龙图南侧是配列规整的墓葬和祭祀坑。龙图和墓葬及其祭祀坑同时存在的... 乘龙升天是古代的一个梦想。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这个梦想就已经诞生:在辽宁省查海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用砾石拼制的一条巨龙…。这条龙宽约2米.长20米.龙图南侧是配列规整的墓葬和祭祀坑。龙图和墓葬及其祭祀坑同时存在的现象表明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墓葬 祭祀
下载PDF
蒙古绘画亮相美术馆
18
《艺术市场》 2009年第6期40-40,共1页
为了纪念中蒙建交60周年.中国美术馆与蒙古国驻华大使馆、蒙古国家现代艺术馆共同主办的“蒙古色彩——蒙古国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亮相。该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和蒙古国家现代艺术馆两馆的交流项目。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绘画 驻华大使馆 艺术作品 交流项目 艺术馆
原文传递
论摘
19
作者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134,共1页
节令、灾异与祈福——清乾隆朝《三阳开泰》仿古绘画的趣味和意涵 赵琰哲在《节令、灾异与忻福——清乾隆朝(j阳开泰)仿古绘画的趣味和意涵》一文中,结合具体历史情境,号察了乾隆皇帝作于三十七年春的仿明宣宗之作《三阳开泰图》... 节令、灾异与祈福——清乾隆朝《三阳开泰》仿古绘画的趣味和意涵 赵琰哲在《节令、灾异与忻福——清乾隆朝(j阳开泰)仿古绘画的趣味和意涵》一文中,结合具体历史情境,号察了乾隆皇帝作于三十七年春的仿明宣宗之作《三阳开泰图》的创作背景及动机、审美趣味及实际功能.指示其与乾隆三十五年、三十六年水患之间的因由关系及帝王的祈祸心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趣味 三阳开泰 乾隆朝 历史情境 创作背景 乾隆皇帝 实际功能 绘画
原文传递
冲淡简远 韵高致静——再读古棕绘画
20
作者 文亚楠 李平 《艺术教育》 2021年第1期202-205,共4页
古棕作为第二代留俄艺术家的代表,深受俄罗斯流行的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影响而又保持其独特个性,学成归来,其内心深处不允许自己做一位"黄皮肤的洋画家",他继承了东方文化的画意,又深受俄罗斯学院派严谨的绘画风格影响,致力于... 古棕作为第二代留俄艺术家的代表,深受俄罗斯流行的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影响而又保持其独特个性,学成归来,其内心深处不允许自己做一位"黄皮肤的洋画家",他继承了东方文化的画意,又深受俄罗斯学院派严谨的绘画风格影响,致力于探索油画民族化,并成功地融入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貌。古棕的作品在对平凡景物的描绘中超越在场存在着,达到韵味无穷、文质彬彬的精神境界。文章主要从表淡里蕴、有无相生、得之自然、松弛有度四个方面对其作品的独特呈现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质朴 有无 自然 有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