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秦岭古生代古生物区与古地理变迁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建平
裴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3-611,共9页
本文根据对东秦岭古生代各纪古生物区的分析,指出在北秦岭褶皱带,二郎坪海槽寒武纪放射虫和微浮游植物属华南区,奥陶纪头足类、腹足类、珊瑚为华北区,早志留世珊瑚为华南区;柿树园海槽中泥盆世至二叠纪孢子主要见于华南区;干江河海槽泥...
本文根据对东秦岭古生代各纪古生物区的分析,指出在北秦岭褶皱带,二郎坪海槽寒武纪放射虫和微浮游植物属华南区,奥陶纪头足类、腹足类、珊瑚为华北区,早志留世珊瑚为华南区;柿树园海槽中泥盆世至二叠纪孢子主要见于华南区;干江河海槽泥盆纪珊瑚、海百合为华南区。在南秦岭褶皱带,淅川陆棚寒武纪三叶虫有华北区和华南区的分子,奥陶纪牙形石、头足类由华南区变为华北区,晚奥陶世腕足类、三叶虫、珊瑚为华北区,而早志留世笔石、晚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和复(竹蜓)、古植物以及早石炭世珊瑚和(竹蜓)均为华南区;南湾海槽泥盆纪孢子为华南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秦岭古生代古地理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
代
古生物区
古地理
放射虫
腕足类
Ting
三叶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大陆再造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18
2
作者
张世红
王鸿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13,共16页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古大陆再造的理论基础,由此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学科之间的交融。在成图方面,完善了球面坐标系下古大陆移动、拼合的计算机软件;建成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古大陆再造基础资料数据库。按照板块构造理论,超级大陆的形成是古大陆拼合的结果,所以对造山带的分析正在成为古大陆再造中最重要的方法,由此也推动了古大陆再造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之间的交叉和集成。主要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和造山带全球性分布的特征,人们推测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超级大陆(Supercontinent)或泛大陆(Pangea)聚散事件,但目前对其古地理和构造格局已基本研究清楚的只有古生代的超级大陆冈瓦那(Gondwana)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泛大陆。90年代初提出的Rodinia超级大陆,尚处在完善证据和修订模式的阶段。中国古大陆再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古陆块之间的关系、中国古陆块和造山带与冈瓦那大陆及特提斯演化的关系、与欧亚大陆增生演化的关系以及最近提出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大陆再造
中国
古生物区
系
造山带
板块构造
古气候
超级大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三叠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武桂春
纪占胜
+2 位作者
Gary GLASH
曾庆高
姚建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1210,共40页
青藏高原三叠纪古生物化石丰富,目前已建立了以菊石、牙形类、双壳类、腕足类和放射虫化石为主的海相生物序列以及以孢粉类化石为主的陆相生物序列,为青藏高原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标尺.青藏高原在三叠纪整体处于海洋沉积区...
青藏高原三叠纪古生物化石丰富,目前已建立了以菊石、牙形类、双壳类、腕足类和放射虫化石为主的海相生物序列以及以孢粉类化石为主的陆相生物序列,为青藏高原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标尺.青藏高原在三叠纪整体处于海洋沉积区,海相三叠系发育,主要沉积类型有滨浅海相碎屑岩、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半深海斜坡-深海相碎屑岩、硅质岩、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滨浅海或陆相火山碎屑岩.青藏高原各个地层区的沉积地层序列在垂向上明显分为4个阶段:(1)早三叠世初期广泛接受海侵,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和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2)中三叠世拉丁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海侵规模最大,与早三叠世相比,沉积相整体变深,发育半深海斜坡-深海相薄层碳酸盐岩、细碎屑岩、硅质岩沉积,部分地区岩浆活动强烈;(3)晚三叠世诺利期海退,沉积相整体变浅,大面积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和滨浅海碎屑岩沉积,在秦-祁-昆一带多表现为陆相地层沉积或陆相剥蚀区;(4)瑞替期持续海退,发育滨浅海碎屑岩或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根据沉积地层的横向展布和垂向变化,本文对青藏高原三叠纪的沉积古地理按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卡尼期、晚三叠世诺利期和晚三叠世瑞替期4个时期进行了描述.整体上,青藏高原在三叠纪是以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拉张中心,沉积相向南、北两侧由深变浅,形成了南部冈瓦纳古陆被动边缘沉积体系和北部欧亚古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南侧的冈底斯地块(或拉萨地块)和北侧的南羌塘地块在沉积特征上比较一致,不是裂解拉张中心.古生物区系研究同样显示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三叠纪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古生物地理区系分界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该时期则不具有古生物地理区系分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叠系
生物
地层
岩石地层
古生物区
系
沉积古地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东秦岭古生代古生物区与古地理变迁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建平
裴放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3-611,共9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内乡县幅(I49C003003)区调片区修测"项目(编号 200013000110)资助成果
文摘
本文根据对东秦岭古生代各纪古生物区的分析,指出在北秦岭褶皱带,二郎坪海槽寒武纪放射虫和微浮游植物属华南区,奥陶纪头足类、腹足类、珊瑚为华北区,早志留世珊瑚为华南区;柿树园海槽中泥盆世至二叠纪孢子主要见于华南区;干江河海槽泥盆纪珊瑚、海百合为华南区。在南秦岭褶皱带,淅川陆棚寒武纪三叶虫有华北区和华南区的分子,奥陶纪牙形石、头足类由华南区变为华北区,晚奥陶世腕足类、三叶虫、珊瑚为华北区,而早志留世笔石、晚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和复(竹蜓)、古植物以及早石炭世珊瑚和(竹蜓)均为华南区;南湾海槽泥盆纪孢子为华南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秦岭古生代古地理变迁过程。
关键词
古生
代
古生物区
古地理
放射虫
腕足类
Ting
三叶虫
Keywords
eastern Qinling
Paleozoic era
paleobiogeographic province
paleogeography.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大陆再造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18
2
作者
张世红
王鸿祯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13,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872076
40032010-B)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部"九五"攀登专项(编号95-专-04)
国土资源部重点地质科技项目(编号9501105)
文摘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古大陆再造的理论基础,由此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学科之间的交融。在成图方面,完善了球面坐标系下古大陆移动、拼合的计算机软件;建成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古大陆再造基础资料数据库。按照板块构造理论,超级大陆的形成是古大陆拼合的结果,所以对造山带的分析正在成为古大陆再造中最重要的方法,由此也推动了古大陆再造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之间的交叉和集成。主要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和造山带全球性分布的特征,人们推测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超级大陆(Supercontinent)或泛大陆(Pangea)聚散事件,但目前对其古地理和构造格局已基本研究清楚的只有古生代的超级大陆冈瓦那(Gondwana)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泛大陆。90年代初提出的Rodinia超级大陆,尚处在完善证据和修订模式的阶段。中国古大陆再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古陆块之间的关系、中国古陆块和造山带与冈瓦那大陆及特提斯演化的关系、与欧亚大陆增生演化的关系以及最近提出的中国?
关键词
古大陆再造
中国
古生物区
系
造山带
板块构造
古气候
超级大陆
Keywords
paleocontinental re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China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三叠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武桂春
纪占胜
Gary GLASH
曾庆高
姚建新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1210,共4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72043、41972034、42072043)资助。
文摘
青藏高原三叠纪古生物化石丰富,目前已建立了以菊石、牙形类、双壳类、腕足类和放射虫化石为主的海相生物序列以及以孢粉类化石为主的陆相生物序列,为青藏高原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标尺.青藏高原在三叠纪整体处于海洋沉积区,海相三叠系发育,主要沉积类型有滨浅海相碎屑岩、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半深海斜坡-深海相碎屑岩、硅质岩、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滨浅海或陆相火山碎屑岩.青藏高原各个地层区的沉积地层序列在垂向上明显分为4个阶段:(1)早三叠世初期广泛接受海侵,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和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2)中三叠世拉丁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海侵规模最大,与早三叠世相比,沉积相整体变深,发育半深海斜坡-深海相薄层碳酸盐岩、细碎屑岩、硅质岩沉积,部分地区岩浆活动强烈;(3)晚三叠世诺利期海退,沉积相整体变浅,大面积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和滨浅海碎屑岩沉积,在秦-祁-昆一带多表现为陆相地层沉积或陆相剥蚀区;(4)瑞替期持续海退,发育滨浅海碎屑岩或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根据沉积地层的横向展布和垂向变化,本文对青藏高原三叠纪的沉积古地理按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卡尼期、晚三叠世诺利期和晚三叠世瑞替期4个时期进行了描述.整体上,青藏高原在三叠纪是以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拉张中心,沉积相向南、北两侧由深变浅,形成了南部冈瓦纳古陆被动边缘沉积体系和北部欧亚古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南侧的冈底斯地块(或拉萨地块)和北侧的南羌塘地块在沉积特征上比较一致,不是裂解拉张中心.古生物区系研究同样显示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三叠纪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古生物地理区系分界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该时期则不具有古生物地理区系分隔�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叠系
生物
地层
岩石地层
古生物区
系
沉积古地理
分类号
Q91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51 [生物学—古生物学]
P535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秦岭古生代古生物区与古地理变迁
王建平
裴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大陆再造的回顾与展望
张世红
王鸿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三叠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武桂春
纪占胜
Gary GLASH
曾庆高
姚建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