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澳宋城:被海啸毁灭的古文明遗址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杨文卿
孙立广
+7 位作者
杨仲康
高抒
高月嵩
邵达
梅衍俊
臧晶晶
王玉宏
谢周清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一直以来,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未发现遭受海啸破坏的地质遗迹和可靠的历史文献记录.2013年,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发现了距今一千年前后南海古海啸存在的地质证据.模拟研究表明,海啸的地震震源位于马尼拉海沟,其影响的范围可能波及广东、海南...
一直以来,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未发现遭受海啸破坏的地质遗迹和可靠的历史文献记录.2013年,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发现了距今一千年前后南海古海啸存在的地质证据.模拟研究表明,海啸的地震震源位于马尼拉海沟,其影响的范围可能波及广东、海南和越南海岸带.本研究选择广东省南澳岛作为海啸波及区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南澳岛东南沿岸受到了海啸袭击,海啸沉积层内陆源动物骨骼样品的^(14)C校正年代范围是公元894~1011年;在海啸层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宋代陶瓷器残片.这次海啸的破坏性是巨大的,以至于在海啸后的500年间,南澳岛的文化出现了衰退.位于不同地形的海啸剖面展示了海啸撞击海岸的结果,它们从地质学的角度证明了南海古海啸对南澳岛海岸的影响.本文表明要高度重视南海发生海啸的危险,这对于正确评估中国南海海啸风险、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沿岸的海上交通以及沿海核电站等工程的安全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同时它将推动南澳宋城的考古发掘,从而为南海沿岸的古海啸及其影响的研究提供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
海啸
广东南澳岛
南海
文化遗址
宋瓷
原文传递
南海古海啸重建与海啸沉积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文卿
谢周清
孙立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中国东海、南海等近海临近琉球海沟、马尼拉海沟等俯冲带,地震频发。过去的海啸研究主要关注历史文献分析、海啸数值模拟等,据此评估中国近岸海啸灾害的历史和风险。历史时期是否引发了海啸,特别是具有特大致灾风险的大海啸记录,目前还...
中国东海、南海等近海临近琉球海沟、马尼拉海沟等俯冲带,地震频发。过去的海啸研究主要关注历史文献分析、海啸数值模拟等,据此评估中国近岸海啸灾害的历史和风险。历史时期是否引发了海啸,特别是具有特大致灾风险的大海啸记录,目前还不明确。近年来,本课题组通过对海岛、海洋沉积和海岸带及其岛屿的沉积过程、海啸遗迹和历史记录研究,阐述了确定古海啸的系列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南海西沙群岛东岛湖泊沉积序列、大量砗磲和珊瑚块在海岛分布的特征分析,识别出距今千年的一次海啸事件。以此为标志,根据湖泊沉积结构作为识别海岛海啸沉积的特征。同时提出了确定海岛海啸发生时代的样品采集和定年方法,其中包括根据事件沉积层顶部和底部植物残体14 C年龄定年和历史文献记录的印证。首次确定在过去1300年中,南海发生过一次海啸,其发生时间为公元1076年。为了寻找更古老的海啸记录,结合对东海闽浙沿岸过去两千年海洋泥质沉积的分析,发现南海海啸在沉积序列中留下记录,但除此之外沉积记录中并无更强的扰动,因此东海在过去两千年中受到海啸的影响较小。1076年的海啸同时冲击了南海沿岸,通过对广东南澳岛考察发现,岛屿东南海岸保存着距今约1000年的海啸沉积层,其中夹杂着宋代陶器瓷器残片。对遗迹数量变化的分析显示,岛上的文化受海啸破坏出现了长达500年的文化中断,直至明代中后期设镇之后才逐渐恢复。根据海啸层植物残体、贝壳14 C测年、覆盖海啸层的海砂光释光定年以及瓷器碎片的年代鉴定了海啸的发生时代,并据此提出了海岸带古海啸沉积的定年方法。此外,不同环境下海啸沉积的特征也存在较大区别,需要结合地形、沉积物来源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多种指标进行识别。有迹象表明海南岛东侧海岸带有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
海啸
海啸
沉积
古
海啸
定年
南海
东海
海岸灾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啸预警与第四纪古海啸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邱中炎
韩喜球
+1 位作者
王叶剑
陶春辉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3期67-73,共7页
海啸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特大海啸的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海啸预警问题的重视,并进一步认识到古海啸沉积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国际上对海啸预警和古海啸沉积研究的进展,重点综述古海啸沉积的...
海啸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特大海啸的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海啸预警问题的重视,并进一步认识到古海啸沉积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国际上对海啸预警和古海啸沉积研究的进展,重点综述古海啸沉积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识别标志。最近20年来,研究者们着重对滨岸、浅海或陆地上的现代海啸沉积和古海啸堆积物进行研究,而对深水区域的古海啸记录研究很少。笔者认为在海啸多发海域的深水区进行长柱状沉积物取样,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把古海啸沉积从海底正常沉积中识别出来,再结合定年,有助于恢复古海啸史,明确长期的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预警
海啸
沉积
古
海啸
印度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印度洋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地震海啸综述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旭
徐敏
+1 位作者
曾信
林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70,共9页
印度洋海啸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太平洋,但20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引发的10个重大海啸有3个发生在印度洋区域。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是北印度洋中地震海啸活动较活跃的两个区域。在苏门答腊俯冲带北端,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分别发...
印度洋海啸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太平洋,但20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引发的10个重大海啸有3个发生在印度洋区域。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是北印度洋中地震海啸活动较活跃的两个区域。在苏门答腊俯冲带北端,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分别发生了里氏9.0级和8.6级大地震,是1961年以来的第2及第4强震。前者引发了最大爬高50.9m的海啸,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海啸灾难;后者却只引发了最大4m的爬高。位置相近、震源机制相似的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完全不同的原因非常值得研究。近期研究表明莫克兰俯冲带的地震活动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的地震活动明显多于西段。东段于1945年发生过大海啸,莫克兰西段或是全段俯冲带未来是否会发生大地震与海啸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印度洋
海啸
地震
莫克兰俯冲带
苏门答腊俯冲带
古
海啸
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澳宋城:被海啸毁灭的古文明遗址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杨文卿
孙立广
杨仲康
高抒
高月嵩
邵达
梅衍俊
臧晶晶
王玉宏
谢周清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1030104)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特支)项目(KZZDEW-TZ-15-2)资助
文摘
一直以来,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未发现遭受海啸破坏的地质遗迹和可靠的历史文献记录.2013年,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发现了距今一千年前后南海古海啸存在的地质证据.模拟研究表明,海啸的地震震源位于马尼拉海沟,其影响的范围可能波及广东、海南和越南海岸带.本研究选择广东省南澳岛作为海啸波及区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南澳岛东南沿岸受到了海啸袭击,海啸沉积层内陆源动物骨骼样品的^(14)C校正年代范围是公元894~1011年;在海啸层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宋代陶瓷器残片.这次海啸的破坏性是巨大的,以至于在海啸后的500年间,南澳岛的文化出现了衰退.位于不同地形的海啸剖面展示了海啸撞击海岸的结果,它们从地质学的角度证明了南海古海啸对南澳岛海岸的影响.本文表明要高度重视南海发生海啸的危险,这对于正确评估中国南海海啸风险、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沿岸的海上交通以及沿海核电站等工程的安全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同时它将推动南澳宋城的考古发掘,从而为南海沿岸的古海啸及其影响的研究提供更多证据.
关键词
古
海啸
广东南澳岛
南海
文化遗址
宋瓷
Keywords
paleotsunami
Nan'ao Island of Guangdong
South China Sea
cultural relic
Song dynasty ceramics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古海啸重建与海啸沉积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文卿
谢周清
孙立广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40000000)。
文摘
中国东海、南海等近海临近琉球海沟、马尼拉海沟等俯冲带,地震频发。过去的海啸研究主要关注历史文献分析、海啸数值模拟等,据此评估中国近岸海啸灾害的历史和风险。历史时期是否引发了海啸,特别是具有特大致灾风险的大海啸记录,目前还不明确。近年来,本课题组通过对海岛、海洋沉积和海岸带及其岛屿的沉积过程、海啸遗迹和历史记录研究,阐述了确定古海啸的系列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南海西沙群岛东岛湖泊沉积序列、大量砗磲和珊瑚块在海岛分布的特征分析,识别出距今千年的一次海啸事件。以此为标志,根据湖泊沉积结构作为识别海岛海啸沉积的特征。同时提出了确定海岛海啸发生时代的样品采集和定年方法,其中包括根据事件沉积层顶部和底部植物残体14 C年龄定年和历史文献记录的印证。首次确定在过去1300年中,南海发生过一次海啸,其发生时间为公元1076年。为了寻找更古老的海啸记录,结合对东海闽浙沿岸过去两千年海洋泥质沉积的分析,发现南海海啸在沉积序列中留下记录,但除此之外沉积记录中并无更强的扰动,因此东海在过去两千年中受到海啸的影响较小。1076年的海啸同时冲击了南海沿岸,通过对广东南澳岛考察发现,岛屿东南海岸保存着距今约1000年的海啸沉积层,其中夹杂着宋代陶器瓷器残片。对遗迹数量变化的分析显示,岛上的文化受海啸破坏出现了长达500年的文化中断,直至明代中后期设镇之后才逐渐恢复。根据海啸层植物残体、贝壳14 C测年、覆盖海啸层的海砂光释光定年以及瓷器碎片的年代鉴定了海啸的发生时代,并据此提出了海岸带古海啸沉积的定年方法。此外,不同环境下海啸沉积的特征也存在较大区别,需要结合地形、沉积物来源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多种指标进行识别。有迹象表明海南岛东侧海岸带有海
关键词
古
海啸
海啸
沉积
古
海啸
定年
南海
东海
海岸灾害
Keywords
paleotsunami
tsunami deposit
paleotsunami dating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East China Sea
coastal tsunami hazard
分类号
P731.2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6.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啸预警与第四纪古海啸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邱中炎
韩喜球
王叶剑
陶春辉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3期67-7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9CB2195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6038)
+1 种基金
中国大洋“十一五”调查研究资助项目(DYXM-115-02-1-02)
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JT0801)
文摘
海啸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特大海啸的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海啸预警问题的重视,并进一步认识到古海啸沉积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国际上对海啸预警和古海啸沉积研究的进展,重点综述古海啸沉积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识别标志。最近20年来,研究者们着重对滨岸、浅海或陆地上的现代海啸沉积和古海啸堆积物进行研究,而对深水区域的古海啸记录研究很少。笔者认为在海啸多发海域的深水区进行长柱状沉积物取样,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把古海啸沉积从海底正常沉积中识别出来,再结合定年,有助于恢复古海啸史,明确长期的灾害风险。
关键词
海啸
预警
海啸
沉积
古
海啸
印度洋
Keywords
tsunami pre-warning
tsunami deposits
paleo-tsunami
Indian Ocean
分类号
P736.213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731.2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印度洋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地震海啸综述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旭
徐敏
曾信
林间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70,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人才项目(Y6YB01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6044
+3 种基金
91628301
U1606401)
中国科学院项目(QYZDY-SSW-DQC005
Y4SL021001)~~
文摘
印度洋海啸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太平洋,但20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引发的10个重大海啸有3个发生在印度洋区域。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是北印度洋中地震海啸活动较活跃的两个区域。在苏门答腊俯冲带北端,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分别发生了里氏9.0级和8.6级大地震,是1961年以来的第2及第4强震。前者引发了最大爬高50.9m的海啸,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海啸灾难;后者却只引发了最大4m的爬高。位置相近、震源机制相似的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完全不同的原因非常值得研究。近期研究表明莫克兰俯冲带的地震活动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的地震活动明显多于西段。东段于1945年发生过大海啸,莫克兰西段或是全段俯冲带未来是否会发生大地震与海啸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关键词
北印度洋
海啸
地震
莫克兰俯冲带
苏门答腊俯冲带
古
海啸
研究
Keywords
North Indian Ocean
tsunami
earthquake
Makran subduction zone
Sumatra subduction zone
paleotsunami research
分类号
P738.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澳宋城:被海啸毁灭的古文明遗址
杨文卿
孙立广
杨仲康
高抒
高月嵩
邵达
梅衍俊
臧晶晶
王玉宏
谢周清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原文传递
2
南海古海啸重建与海啸沉积研究进展
杨文卿
谢周清
孙立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啸预警与第四纪古海啸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邱中炎
韩喜球
王叶剑
陶春辉
《海洋学研究》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北印度洋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地震海啸综述
赵旭
徐敏
曾信
林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