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牛头岗遗址植硅体分析及环境考古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林敬 萧家仪 +4 位作者 华国荣 王光明 郝立贞 仝秀芳 徐时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30,共8页
牛头岗遗址是江苏南京较大的古文化遗址,遗址文化层中植硅体组合揭示在新石器晚期(约3500Cal.aBP前),南京地区气候偏暖偏湿;商代(约3500—3000Cal.aBP),气候温暖湿润;西周早期(约3000Cal.aBP后),气候又偏暖偏湿。明显的气候波动与全新... 牛头岗遗址是江苏南京较大的古文化遗址,遗址文化层中植硅体组合揭示在新石器晚期(约3500Cal.aBP前),南京地区气候偏暖偏湿;商代(约3500—3000Cal.aBP),气候温暖湿润;西周早期(约3000Cal.aBP后),气候又偏暖偏湿。明显的气候波动与全新世中晚期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对比。相邻何颖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哺乳动物遗存,与牛头岗植硅体组合反映的植被与生态比较一致。新石器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气候与环境适宜古代先民的繁衍与生存,南京及滁河流域古文化内涵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分析 古气候环境 代先民活动 牛头岗遗址 南京
下载PDF
新元古代地球环境与生命演化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伟 张兴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新元古代包括拉伸纪、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是地球-生命系统演化的重大变革时期,发生过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气候、环境和生命演化事件,因此,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目前,新元古代地球演化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是利用地球多圈层耦... 新元古代包括拉伸纪、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是地球-生命系统演化的重大变革时期,发生过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气候、环境和生命演化事件,因此,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目前,新元古代地球演化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是利用地球多圈层耦合的学术思想,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探索不同性质重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近些年,多学科交叉研究体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中国是开展新元古代生命与环境共同演化研究的理想区域。华北克拉通和柴达木地块发育有拉伸纪和埃迪卡拉纪沉积地层,是否发育成冰纪地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华南板块和塔里木地块发育有完整的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沉积地层,是全球范围内研究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以来气候、环境和生命过程的核心地区,尤其是华南的埃迪卡拉系地层产出了一系列世界著名的生物群,是研究后生动物和其他复杂多细胞生物起源演化的化石宝藏。中国科学家依托我国特有的地层和化石资源、杰出的人才队伍和卓越的科学研究水平等优势,在新元古代生命与环境研究领域取得了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学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 碳同位素 地层学 早期生命演化 古气候环境
下载PDF
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记录的古气候意义——与动物群化石序列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弓虎军 张云翔 +2 位作者 岳乐平 王薇 李积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8-953,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方法对中国北方4个新近纪红黏土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和化石动物群时间序列进行区域对比。结果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沉积以来发生了5次大的气候事件,气候事件的分界线在粒度、...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方法对中国北方4个新近纪红黏土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和化石动物群时间序列进行区域对比。结果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沉积以来发生了5次大的气候事件,气候事件的分界线在粒度、磁化率年龄曲线上特征明显,反映的气候特点与化石动物群演替性质完全一致。结论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古气候演化过程的气候事件均与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季风的发展相联系。时间上,南北气候演化事件基本同步;空间上,北部较南部地区变化剧烈。5次气候事件从下到上表现为半湿润、半干旱、湿润、干旱与湿润交替、干旱的气候演化特征;相应动物群生态类型表现为草原-疏林草原、草原为主的疏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与森林交替到草原的演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新近纪 红黏土 粒度、磁化率 动物群 古气候环境
下载PDF
洞穴堆积物的微形态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4
作者 吴金旭 张玉修 +3 位作者 刘浩宇 Michael Storozum 高峰 杨石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8-991,共24页
洞穴是岩溶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洞穴堆积物。洞穴堆积物主要包括原地碎屑堆积物、异地碎屑堆积物、化学堆积物、生物堆积物以及人为堆积物,在堆积、埋藏过程中受到沉积期后作用的扰动。微形态是利用显... 洞穴是岩溶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洞穴堆积物。洞穴堆积物主要包括原地碎屑堆积物、异地碎屑堆积物、化学堆积物、生物堆积物以及人为堆积物,在堆积、埋藏过程中受到沉积期后作用的扰动。微形态是利用显微及超显微技术对原位定向样品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旨在分析肉眼无法识别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其时序、空间和成因关系。通过总结洞穴堆积物微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微形态分析在恢复洞穴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洞穴堆积物的堆积与埋藏过程、构建地层年代学框架、解译古人类活动及遗传信息等方面的应用,评估了洞穴堆积物中所蕴含的地质学与考古学价值。目前,在国内的洞穴堆积物研究中,微形态分析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展望了微形态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堆积物 微形态 古气候环境 堆积埋藏过程 地层年代学 人类活动 DNA
下载PDF
第四纪湖相介形类组合的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以洞庭盆地介形类现生种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正庆 黄伟 +5 位作者 韩世礼 刘珊 胡杨 段先哲 刘剑星 陈亮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3-37,共5页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第四纪湖相介形类组合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研究现状基础上,初步研究了洞庭湖湘阴近岸介形类现生种分布与生态特征.国外在第四纪湖相介形类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而国内该方面工作仅主要集...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第四纪湖相介形类组合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研究现状基础上,初步研究了洞庭湖湘阴近岸介形类现生种分布与生态特征.国外在第四纪湖相介形类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而国内该方面工作仅主要集中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其它地区鲜见.国外在详细介形类现生种生态调查基础上,建立基于其的环境参数转换函数,并在第四纪古气候与古环境定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生种生态调查依然薄弱,主要表现在1)仅主要集中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其它地区还很少;2)生境数据绝大多为定性或半定量,很少定量;3)很少按季节采样.洞庭湖湘阴近岸包含3个属种,分别为未定种、Metacypris bellareticulata及Darwinula sp.,它们的生态要求为电导率240μs/cm,溶氧量10.45 mg/L,p H值8.1,水深0.5-1 m,水温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古气候环境 第四纪 洞庭盆地
下载PDF
科学之梦 实现在贝加尔湖
6
作者 北国之春 《少先队小干部(综合版)》 2006年第Z1期84-87,共4页
刘强,中国科学院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方面的专家,2005年8月随中国科学院对贝加尔湖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科学考察。虽然科考时间短暂,但在那里,他经历了难忘的日日夜夜:领略了贝加尔湖的美丽与神秘,在贝加尔湖采集了很多样本,还捕捞到了很多... 刘强,中国科学院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方面的专家,2005年8月随中国科学院对贝加尔湖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科学考察。虽然科考时间短暂,但在那里,他经历了难忘的日日夜夜:领略了贝加尔湖的美丽与神秘,在贝加尔湖采集了很多样本,还捕捞到了很多对科学研究有重大意义的奇鱼。好吧,就让我们随着刘强叔叔再来一次“贝加尔湖之旅”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湖 中国科学院 科学考察 捕捞 大规模 古气候环境 少年儿童 重大意义 科学家 世界
原文传递
三水盆地SB-01孔岩相类型及其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
7
作者 刘江 刘珊 +4 位作者 黄伟 王正庆 贺海洋 唐振平 陈亮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8-23,40,共7页
三水盆地为华南一重要陆相沉积盆地,其沉积地层是重建古气候与古环境的良好材料。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以该盆地SB-01孔岩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岩相类型及其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三水盆地岩相... 三水盆地为华南一重要陆相沉积盆地,其沉积地层是重建古气候与古环境的良好材料。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以该盆地SB-01孔岩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岩相类型及其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三水盆地岩相类型包括纹层理显著的黑色泥页岩相、纹层理不显著的黑色泥页岩相、粉砂质泥岩相、灰岩相、碎屑岩相及石膏相,它们均具显著的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可为本盆地SB-01孔岩心沉积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环境 岩相 三水盆地
下载PDF
冷泉沉积研究进展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薛云松 黄俊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4,共8页
冷泉是当今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对冷泉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对冷泉渗漏过程中沉积的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如形成机理,形态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稳定碳、氧、硫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特征以及冷泉生物群落等... 冷泉是当今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对冷泉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对冷泉渗漏过程中沉积的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如形成机理,形态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稳定碳、氧、硫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特征以及冷泉生物群落等;认为具有极负碳同位素值和独特组构的冷泉碳酸盐岩是研究冷泉的主要手段之一;初步探讨了海底水合物分解冷泉渗漏与温室气候、碳循环、大洋缺氧事件(OAE)和生物灭绝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沉积 冷泉碳酸盐岩 古气候环境意义
下载PDF
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中生代气候环境演变与优质烃源岩发育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牛杏 杨香华 +4 位作者 严德天 庄新国 王波 霍沈君 许晓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2-915,共14页
利用地层中包含的大量微体化石,结合沉积学分析,恢复了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中生代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综合中生界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古地理背景,探讨了其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不同层段微体化石属种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对... 利用地层中包含的大量微体化石,结合沉积学分析,恢复了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中生代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综合中生界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古地理背景,探讨了其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不同层段微体化石属种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对应于古气候与古环境的变迁;古气候呈干旱—湿润—干旱—湿润的旋回性变化;早三叠世—晚三叠世为水退过程,晚三叠世—晚白垩世整体为水进过程。中生界可识别出4个沉积相类型:三角洲相、滨海相、局限海相和开阔海相。早三叠世主要发育开阔海相,中—晚三叠世则主要发育三角洲相,侏罗纪局限海相尤为发育,白垩纪主要发育局限海相和开阔海相。4个沉积相的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差异明显,三角洲—滨浅海—局限海—开阔海孢粉含量逐渐下降,沟鞭藻+疑源类含量逐渐升高;三角洲相与滨浅海相孢粉占主导地位,局限海相孢粉含量与沟鞭藻+疑源类含量相近,开阔海相则以沟鞭藻+疑源类占主导地位。古气候与古环境影响沉积物的供给及有机物的形成,微体化石组合决定了有机质的母质类型,两者最终决定了盆地有机质的发育模式,综合中生界烃源岩发育的古地理背景、古气候条件及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将其有机质发育模式总结为大型三角洲背景下陆源有机质发育模式和局限海背景下混合有机质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化石 古气候环境演变 有机质发育模式 中生代 NORTH Carnarvon盆地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不同载体中微生物类脂物GDGTs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10
作者 吴景全 李全莲 +3 位作者 武小波 王宁练 康世昌 王世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8-1172,共15页
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是一类结构稳定、来源广泛、对气候环境响应敏感的微生物标志物,也是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的重要工具。相对于其他地区,青藏高原极端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理复杂,不同载体中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的分布特征不同,... 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是一类结构稳定、来源广泛、对气候环境响应敏感的微生物标志物,也是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的重要工具。相对于其他地区,青藏高原极端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理复杂,不同载体中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的分布特征不同,这给青藏高原古气候和古环境定量重建研究带来了不确定性,限制了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充分应用。首先,总结了青藏高原不同载体中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其次,概述了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指标在青藏高原古气候环境重建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在青藏高原应用中的不确定性来源及其成因解释;最后,结合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对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的影响机理,对青藏高原各载体中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 分布特征 古气候环境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