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蒙古族的独特社会历史及其民族特性——西蒙古歌谣内容的考察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郗慧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35-41,共7页
西蒙古族的独特社会历史及其民族特性——西蒙古歌谣内容的考察研究郗慧民西蒙古是蒙古民族的一支。蒙古民族在明代以后按其居住地区可分为西蒙古和东蒙古两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部分蒙古族人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着不少... 西蒙古族的独特社会历史及其民族特性——西蒙古歌谣内容的考察研究郗慧民西蒙古是蒙古民族的一支。蒙古民族在明代以后按其居住地区可分为西蒙古和东蒙古两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部分蒙古族人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着不少差异。西蒙古元代称为斡亦剌惕;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 民族特性 社会历史 族民歌 西蒙 斡亦剌惕 萨满教 家族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文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高立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8-84,共7页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文化高立士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住房形式,多系竹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柱、为木质,椽、檩及楼板、楼壁为竹料,以编织的“草排”盖顶,俗称竹楼、草楼,史称“干栏”。楼呈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2.5米,...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文化高立士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住房形式,多系竹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柱、为木质,椽、檩及楼板、楼壁为竹料,以编织的“草排”盖顶,俗称竹楼、草楼,史称“干栏”。楼呈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2.5米,下层无墙,高脚柱裸露,用以饲养牲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傣族 傣族竹楼 傣族先民 傣族民居 洪水淹没 人字木 干栏式建筑 歌谣 新石器时代晚期 饲养牲畜
下载PDF
德宏傣族古歌谣中的稻作民俗
3
作者 刘进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 2024年第1期18-29,共12页
德宏傣族有着悠久的稻作历史,丰富的稻作民俗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而日渐式微,一些稻作民俗甚至已经消失。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以《傣族风俗歌》为例,对傣族学者搜集整理的流传于德宏各县市的傣族古歌谣进行分析。《傣族风... 德宏傣族有着悠久的稻作历史,丰富的稻作民俗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而日渐式微,一些稻作民俗甚至已经消失。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以《傣族风俗歌》为例,对傣族学者搜集整理的流传于德宏各县市的傣族古歌谣进行分析。《傣族风俗歌》中形象生动地记录和描述了多种稻作民俗事项,传唱在劳动歌、仪礼歌和生活歌中的稻作民俗在今天仍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傣族 歌谣 稻作 民俗
下载PDF
日本文学的发生和起点——日本文学史研究序说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均洋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9,共8页
一文学史家一般把有文字记录以前的文学称为口传文学。毫无疑问,文学的发生应追溯至口传文学,但我们追溯的途径却多是从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开始,这就是日本文学史家多从《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开篇的原因所在。自18... 一文学史家一般把有文字记录以前的文学称为口传文学。毫无疑问,文学的发生应追溯至口传文学,但我们追溯的途径却多是从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开始,这就是日本文学史家多从《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开篇的原因所在。自1890年三上参次等人的《日本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歌谣 文学史研究 日本文化 事记》 《诗经》 假借汉字 口传文学 歌谣 《日本书纪》
原文传递
从古歌谣中的地名探溯拉祜族先民迁徒路线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蓉兰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5-47,共3页
从古歌谣中的地名探溯拉祜族先民迁徒路线张蓉兰拉祜族是一个无文字历史的民族,古歌谣与传说中留下许多地名。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史编辑办公室”先后派人查找这些地名并弄清了拉祜族先民的发祥地、族源及迁徒路线。这条由... 从古歌谣中的地名探溯拉祜族先民迁徒路线张蓉兰拉祜族是一个无文字历史的民族,古歌谣与传说中留下许多地名。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史编辑办公室”先后派人查找这些地名并弄清了拉祜族先民的发祥地、族源及迁徒路线。这条由地名连接起来的民族迁徙路线与亲属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祜族 歌谣 玉树藏族自治州 羌人 通天河 滇西北 一部分人 柴达木盆地 代先民 迁徒
原文传递
歌谣学与民俗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超 《民族文学研究》 1986年第5期66-71,共6页
在民族文学研究中,歌谣与民俗的关系,歌谣学与民俗学的相互印证作用,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本文仅就近年来初学所得,谈点粗浅的体会,以就教于专家们。一、歌谣与民俗是一对孪生姐妹歌谣与民俗,关系极为密切,... 在民族文学研究中,歌谣与民俗的关系,歌谣学与民俗学的相互印证作用,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本文仅就近年来初学所得,谈点粗浅的体会,以就教于专家们。一、歌谣与民俗是一对孪生姐妹歌谣与民俗,关系极为密切,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它们都与人民生活血肉相连,本身就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人民生活比作母亲的话,歌谣与民俗则如一对孪生姐妹,她们同一血缘,形影不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会 歌谣 人民生活 民俗志 少数民族地区 民俗事象 孪生姐妹 民间歌谣 生活方式 歌谣
原文传递
柯尔律治的魔幻诗三杰作 被引量:1
7
作者 麦永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8-25,共8页
西方通常都将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克丽斯塔贝尔》、《忽必烈汗》这三大诗作相提并论,称之为魔幻诗或超自然诗,对它们极力赞扬,推崇备至.布鲁克(Stopford Brooke)有一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很能说明这一点:柯尔律治全... 西方通常都将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克丽斯塔贝尔》、《忽必烈汗》这三大诗作相提并论,称之为魔幻诗或超自然诗,对它们极力赞扬,推崇备至.布鲁克(Stopford Brooke)有一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很能说明这一点:柯尔律治全部美妙的诗篇可以装钉在二十页中,但是,应该全部用纯金.当代有影响的批评家奈特更是别出心裁,把这三首诗称为柯尔律治的“神曲”,认为它们分别与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神曲》中的《净界》、《地狱》、《天堂》相当.概括地说,对柯氏魔幻诗不加分析批判而一味颂扬是西方评论的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必烈汗》 贝尔 老水手 头韵 超自然 舟子咏》 英国诗歌 韵律 净界 歌谣
下载PDF
论中国上古歌谣——文学史散论之二 被引量:1
8
作者 连波 《殷都学刊》 1985年第4期56-62,共7页
歌谣与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马克思语)文学的双璧。诗歌是最早的文学体裁,是前于文字、伴随人类语言而产生的。研究上古歌谣,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研究文学的起源、诗歌的本质及其同其他艺术部... 歌谣与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马克思语)文学的双璧。诗歌是最早的文学体裁,是前于文字、伴随人类语言而产生的。研究上古歌谣,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研究文学的起源、诗歌的本质及其同其他艺术部类的关系,都是极有意义的。 上古歌谣在文字产生之前,就一直在人们的口头上创作着、流传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 诗歌 原始歌谣 散论 文学史 口头性 《弹歌》 史诗 白狐 涂山
下载PDF
巴人古歌谣之文化内涵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炳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30,共5页
从《华阳国志·巴志》中的13首古歌谣分析,巴人曾有过将獭神作为其祖先,血缘亲属和保护神加以祭记,属于图腾崇拜;德性精神为巴人之人生价值之唯一尺度,有淳朴重德的良好古风;有质直好义、天性劲勇的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 巴人 歌谣 内涵
原文传递
汉文典籍记载的两首白族古歌谣
10
作者 杨翠微 《大理文化》 2009年第4期57-59,共3页
  古代歌谣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或歌谣.有民族文字的,传承和保留得比较多.没有民族文字的,大多以口传文学的形式流传下来.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被汉文典籍收录,从而完整...   古代歌谣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或歌谣.有民族文字的,传承和保留得比较多.没有民族文字的,大多以口传文学的形式流传下来.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被汉文典籍收录,从而完整的保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 歌谣 代文学史 白族语 语言特征
原文传递
论北宋扬州诗人王令的七古
11
作者 王锡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27-33,共7页
北宋扬州诗人王令在宋代作家里,颇象唐代的李贺,他们都很短命,却给后人留下了数百首以奇警创辟为特色的诗歌。钱钟书先生曾说王令“大约是宋代里气概最阔大的诗人了”。王令的诗歌奇崛警迈,令人可惊可愕,当时就为人所瞩目。“年十数岁... 北宋扬州诗人王令在宋代作家里,颇象唐代的李贺,他们都很短命,却给后人留下了数百首以奇警创辟为特色的诗歌。钱钟书先生曾说王令“大约是宋代里气概最阔大的诗人了”。王令的诗歌奇崛警迈,令人可惊可愕,当时就为人所瞩目。“年十数岁……未尝从师为辞章,即雄伟老成,人见之皆惊”。就连公认的倔强人王安石也赞誉他“卓荦可骇”,“非安石所能及”。王令的诗歌创作,在气度上与唐代韩、孟,宋代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相同。他在《还东野诗》里云:“吾于古人少所同,唯识韩家十八翁。”所以钱钟书先生说:“王逢原作诗,心摹手追,最属昌黎。”精确地指出了王令诗歌最显著的特色。而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诗歌创作 钱钟书 王安石 欧阳修 扬州 宋代 歌谣 特色 李贺
下载PDF
巫术思维与《诗经·驺虞》的植物意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艾春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历史上对《诗经.召南.驺虞》一诗的释读理解多有歧异,多数人认为该诗是对武艺高强的猎人的赞颂之辞。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大背景下,从巫术思维和动植物意象的演化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一首反映古人观察植物物候与猪的发育、兴旺之关... 历史上对《诗经.召南.驺虞》一诗的释读理解多有歧异,多数人认为该诗是对武艺高强的猎人的赞颂之辞。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大背景下,从巫术思维和动植物意象的演化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一首反映古人观察植物物候与猪的发育、兴旺之关系的民间歌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驺虞 物候 歌谣
下载PDF
云南彝族“阿细的先基”史诗研究综述
13
作者 李澔玥 吴跃鹏 《文化产业》 2022年第20期82-84,共3页
口碑古籍即口传古籍,是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反映其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的口碑历史记录,其类型主要包括古歌谣、创世史诗、神话传说等。彝族阿细支系所流传的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作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碑古籍即口传古籍,是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反映其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的口碑历史记录,其类型主要包括古歌谣、创世史诗、神话传说等。彝族阿细支系所流传的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作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存阿细人民创造的古代文明和文化成果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整理该口传史诗在流传版本考源、史诗文本内容、文化内涵、音乐本体以及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现有研究尚待完善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述评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世史诗 口耳相传 代文明 云南彝族 口传史诗 歌谣 非物质文化遗产 神话传说
下载PDF
傣族古歌谣的本质及其教育内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志强 杨德辉 《内蒙古教育(B)》 2017年第3期18-19,共2页
傣族古歌谣是傣族人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本质是一种民众自发的评价活动。依据教育的内涵,傣族古歌谣具有审美认知、规范整合、寓教于乐及沟通交流等教育内涵。
关键词 傣族 歌谣 教育
下载PDF
傣族古歌谣与傣族原始宗教
15
作者 史宗龙 《思想战线》 1982年第6期46-51,共6页
江河流水,雷电风云,花草禽兽,日月星辰,这是自然现象。然而,在荒远的古代,这些自然界存在的种种现象,却成了原始人类崇拜的对象,并形成五彩斑烂的神话故事。《傣族古歌谣》是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载傣族先民的童年生活的,它是一部历... 江河流水,雷电风云,花草禽兽,日月星辰,这是自然现象。然而,在荒远的古代,这些自然界存在的种种现象,却成了原始人类崇拜的对象,并形成五彩斑烂的神话故事。《傣族古歌谣》是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载傣族先民的童年生活的,它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文学著作。难怪有人说它是“傣族诗歌的童年”,这话完全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 傣族 原始人类 代先民 神话故事 自然现象 原始先民 雷电 歌谣 原始社会
下载PDF
古歌谣《小海》源流小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国富 《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2期26-29,32,共5页
《小海》是一种古老的歌谣,从春秋至明清,一直流传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存续时间之久,为音乐史上所罕见。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察,可以确定它是一种形式非常古老的船歌,内容以即兴发挥为主,以扣打船舷作为节拍,声调激昂慷慨,具有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 小海 歌谣 东南地区 船歌 激昂慷慨
下载PDF
论《诗经》对先秦社会和文学的透视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衍存 《东疆学刊》 1995年第1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先秦社会 诗歌 周代社会 歌谣 诸子散文 先秦文学 文学现象 文学
下载PDF
古代歌谣研究中的中外诗学对话
18
作者 陈倩 顾钧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随着文化人类学等西方社会科学在文学研究中越来越多被采用,中国古代歌谣因其原发性价值而备受海外中国学重视。中国学者也在吸收西学及海外中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传统,并与海外学界对话,进一步促发了海外中国研究的更新机制。... 随着文化人类学等西方社会科学在文学研究中越来越多被采用,中国古代歌谣因其原发性价值而备受海外中国学重视。中国学者也在吸收西学及海外中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传统,并与海外学界对话,进一步促发了海外中国研究的更新机制。文章试从两方面推进以往的研究:其一,对中外有代表性的中国古歌谣研究进行梳理,描述中外学界之间、双方各自内部的对话,并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下分析各家理论、方法的特色。其二,反思海外中国学所遭遇的困境,展现大小传统同源,理性与浪漫、叙事与抒情复杂交融的中国早期文明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歌谣 文化人类学 诗学对话
下载PDF
傣族古歌谣教育警示功能的表现形式分析
19
作者 毛志强 张明霞 杨德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第A01期934-935,975,共3页
傣族古歌谣是傣族人民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的集体智慧结晶.傣族人民以傣族古歌谣为媒介形成了一套规范调节自身生产、生活及思想行为的评价规范体系,而教育警示是傣族古歌谣发挥自身规范作用的重要方面之一.傣族古歌谣中有关于自然灾难、... 傣族古歌谣是傣族人民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的集体智慧结晶.傣族人民以傣族古歌谣为媒介形成了一套规范调节自身生产、生活及思想行为的评价规范体系,而教育警示是傣族古歌谣发挥自身规范作用的重要方面之一.傣族古歌谣中有关于自然灾难、疾病瘟疫、生活中的'苦'、行为中的'恶'的记录,傣族古歌谣的警示功能总是通过鞭策与讴歌的形式发挥出来起到道德教化作用,而傣族古歌谣在人才培育中的教育警示功能主要通过寓教于乐的道德之教和仪式的集中之教,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歌谣 人才培育 警示
下载PDF
傣族诗歌的童年——读《傣族古歌谣》
20
作者 岩林 《思想战线》 1981年第4期56-57,共2页
我们傣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就目前所知,仅有关《阿銮》的叙事长诗就达五百多部。有人怀疑,这些诗是不是傣族人民自己创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单位编的《傣族古歌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说明傣族在... 我们傣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就目前所知,仅有关《阿銮》的叙事长诗就达五百多部。有人怀疑,这些诗是不是傣族人民自己创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单位编的《傣族古歌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说明傣族在远古的洪荒时代,就已经以自己充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无拘无束地歌唱自己的生活、劳动、爱情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所知 云南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歌谣 叙事长诗 诗歌发展 凤凰 童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