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两个小湖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 被引量:17
1
作者 唐领余 沈才明 +1 位作者 廖淦标 J.T.Overpeck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8期896-902,共7页
西藏东南部封闭湖泊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在1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Chenopodiaceae) 和蒿属(Artemisia) 为主,花粉浓度很低,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1 、7 月份和年均温分... 西藏东南部封闭湖泊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在1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Chenopodiaceae) 和蒿属(Artemisia) 为主,花粉浓度很低,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1 、7 月份和年均温分别低于现在当地7 ~10 ℃,0.5~1.5 ℃和4~6 ℃。年降水量仅250 mm 是现今当地年降水量的40 % ;12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逐渐增加,出现木本植物花粉,桦属( Betula) 和松属( Pinus)等,在9 .2~5 ka BP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8~6 ka BP是研究区气候最适宜期,1、7 月份气温均高于现在2~3 ℃,年降水量比现在当地高100 mm 左右;5.5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主要发育草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季风 花粉记录 西藏东南部 植被古气候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四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杰 郑卓 +2 位作者 Rachid Cheddadi 杨士雄 黄康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81,共13页
通过对大九湖6m长连续沉积岩芯剖面(DJH-1孔)7个样品的AMS14C年龄测定和151块孢粉样品的鉴定分析,揭示了神农架区域4万以年来植被和气候演变。末次冰期阶段大九湖附近发育森林草地或草地—草甸植被。MIS3晚期,~42-39calkaBP之间,气候... 通过对大九湖6m长连续沉积岩芯剖面(DJH-1孔)7个样品的AMS14C年龄测定和151块孢粉样品的鉴定分析,揭示了神农架区域4万以年来植被和气候演变。末次冰期阶段大九湖附近发育森林草地或草地—草甸植被。MIS3晚期,~42-39calkaBP之间,气候相对干冷,发育森林草地;~39-31calkaBP之间,气候较为湿润,草甸扩张并伴随低海拔阔叶树种的发育。MIS2阶段,草甸组分中蒿属显著增加,高海拔可能分布有荒漠草地,气候极端干冷;该时期植被带垂直下降达到1000余m,按垂直温度递减率推算,冰盛期阶段该区域温度下降约7℃左右。从冰消期开始,森林植被开始扩张,北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乔木组分依次增加。约在9.4-4calkaBP之间,演变为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林,属全新世适宜期;从约4calkaBP以来,北温带阔叶和针叶树开始增加,气候趋于凉干。通过对比区域高分辨率的洞穴石笋及高纬冰芯氧同位素记录,表明神农架区域植被环境变化对气候变化敏感,并记录了H1,YD气候突变事件;进一步体现出该区域气候环境演变主要与北半球太阳辐射控制的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有关,且与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大九湖 4万年 孢粉分析 植被古气候
原文传递
西安半坡遗址的古植被与古气候 被引量:10
3
作者 柯曼红 孙建中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7-90,93,共5页
西安半坡遗址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自1953年该遗址被发现以来,科学工作者对它使用了多种自然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周昆叔先生曾作过该遗址的孢粉分析,以探讨半坡人生活时期的古气候环境... 西安半坡遗址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自1953年该遗址被发现以来,科学工作者对它使用了多种自然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周昆叔先生曾作过该遗址的孢粉分析,以探讨半坡人生活时期的古气候环境,这是我国应用孢粉分析研究史前遗址的开端。此次为深入研究西安附近全新世的古气候,笔者在半坡博物馆大围沟剖面进行系统采样,作了孢粉分析,获得了丰富的孢粉,对研究该遗址全新世的古植被、古气候变化和地层划分,提供了新的资料。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遗址 全新世 草本植物 落叶阔叶树种 植被古气候 新石器时代 森林草原 针叶树种 文化遗址 西安
原文传递
中国史前城址略论 被引量:9
4
作者 曹兵武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8-47,共10页
中国史前城址略论曹兵武在中国的史前遗迹中,城址①是规模最大且最引入注目的。1930年山东历城(今属章丘)城子崖首先发现了典型的龙山文化城址,稍后,安阳后岗也发现了时代相近的城址。近年来河南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 中国史前城址略论曹兵武在中国的史前遗迹中,城址①是规模最大且最引入注目的。1930年山东历城(今属章丘)城子崖首先发现了典型的龙山文化城址,稍后,安阳后岗也发现了时代相近的城址。近年来河南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郑州西山,山东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时代 史前城址 学文化 全新世 人们共同体 《植物学报》 植被古气候 仰韶 遗址 良渚文化
原文传递
长江上游地区18Ka以来的植被与气候 被引量:7
5
作者 唐领余 沈才明 LIUKan-bin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0年第S1期1-4,共4页
长江上游地区许多湖泊钻孔的孢粉记录揭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该地区的古植被和气候演变历史 ,大约在 18- 16KaBP气候寒冷干燥 ,年均温较今日低 7- 10℃ ,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 ;11-5KaBP期间研究区为暖湿的森林或森林草原阶段 ,1月份气温要... 长江上游地区许多湖泊钻孔的孢粉记录揭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该地区的古植被和气候演变历史 ,大约在 18- 16KaBP气候寒冷干燥 ,年均温较今日低 7- 10℃ ,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 ;11-5KaBP期间研究区为暖湿的森林或森林草原阶段 ,1月份气温要高出现今 2 - 5℃ ;3 8KaBP以后气温、降水量明显下降。主要是印度洋季风 (南亚季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古气候 末次盛冰期 孢粉记录 长江上游
下载PDF
川井坳陷砂岩型铀矿含矿地层孢粉组合及古气候意义
6
作者 李成元 薄海军 +6 位作者 李钢柱 樊松浩 陈磊 冯杰 周文辉 高琪 何泽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2-1277,共16页
为了厘清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准噶顺地区钻井所揭示的砂岩型铀矿含矿地层的时代,本次对钻孔内煤层及深灰色泥岩样品开展孢粉学研究工作。含矿层孢粉具有Cicatricosisporites-Cyathidites-Abietineae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Classopolli... 为了厘清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准噶顺地区钻井所揭示的砂岩型铀矿含矿地层的时代,本次对钻孔内煤层及深灰色泥岩样品开展孢粉学研究工作。含矿层孢粉具有Cicatricosisporites-Cyathidites-Abietineae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Classopollis组合特征,指示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阿尔比期。结合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分析,认为沉积时期主要物质来源于东南部巴音杭盖凸起的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小部分来源于北侧索伦山隆起的蛇绿构造混杂岩组分。对孢粉植被类型、气候带类型、干湿度类型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古植被以针叶为主,其次为常绿阔叶林,灌木和草本也有一定数量。松科、紫萁科、卷柏科等孢子和花粉与掌鳞杉科、桫椤科、里百科等热带—亚热带植物孢子和花粉混合,显示古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气候。虽然,白彦花组向上湿生植物有所增加,但是Classopollis和Jugella等旱生植物数量显著增加、针叶及常绿阔叶林有所减少,表明气候有向半干旱方向发展的趋势。下白垩统白彦花组沉积的泥-砂-泥地层结构稳定,砂体透水性好,含有较高还原组分,为含铀流体的还原沉淀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和良好的保存空间,是一套有利的找矿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碎屑锆石 植被古气候 早白垩世 二连盆地川井坳陷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嫩江组孢粉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雷 王成龙 +5 位作者 卞雄飞 张健 陈树旺 苏飞 汪博 张海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3,110,I0003,I0004,共13页
大杨树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重要的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中生代盆地。研究大杨树盆地嫩江组露头样品孢粉化石,建立雪松粉Cedripites—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雏囊粉Parcisporites组合。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嫩江组建立的孢粉化石组合以三... 大杨树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重要的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中生代盆地。研究大杨树盆地嫩江组露头样品孢粉化石,建立雪松粉Cedripites—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雏囊粉Parcisporites组合。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嫩江组建立的孢粉化石组合以三缝类孢子和双气囊类花粉为主,Schizaeoisporites属、Cyathidites属和被子植物花粉的质量分数较低,Classopollis属未见,组合特征与以往建立在松辽盆地的嫩江组孢粉组合明显不同。Lytharites、Pentapollenites、Callistopollenites、Consoliduspollenites、Retitricolpites和Borealipollis等具有时代意义的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出现,明确大杨树盆地嫩江组的沉积时代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大杨树盆地嫩江组沉积时期古植被以松柏类、真蕨类和石松类为主,古气候环境属于湿润的亚热带。该结果对大杨树盆地地层及古气候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嫩江组 孢粉组合 Campanian期 晚白垩世 植被古气候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火石岭组二段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立斌 丛杉 +2 位作者 王成龙 赵政懿 万传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5,共9页
火石岭组是松辽盆地深层的第1套火山—沉积地层,由于样品的缺乏,火石岭组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十分薄弱。为建立火石岭组的生物地层划分与对比依据,对德惠断陷DS17-6井火石岭组二段的39件碎屑岩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建立了Inaperturopllenites-... 火石岭组是松辽盆地深层的第1套火山—沉积地层,由于样品的缺乏,火石岭组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十分薄弱。为建立火石岭组的生物地层划分与对比依据,对德惠断陷DS17-6井火石岭组二段的39件碎屑岩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建立了Inaperturopllenites-Laevigato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孢粉组合。结果表明:火石岭组以高含量的无气囊花粉区别于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孢粉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Aequitriradites、Foraminisporis、Hsuisporites、Maculatisporites、Jiaohepollis、Erlianpollis和Schizosporis等孢粉化石的出现,并结合前人的火山岩测年结果,认为松辽盆地火石岭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根据孢粉资料推测火石岭组沉积时期德惠断陷的古植被以真蕨类和松柏类为主,古气候相当于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并偶有季节性的干旱事件。研究成果为火石岭组的生物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为松辽盆地古植被和古气候重建提供了新的孢粉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植被古气候 火石岭组 德惠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利用孢粉记录定量重建大尺度古植被格局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瑜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01-1212,共12页
古植被定量重建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之一,生物群区化(Biomisation)方法以特征植物功能型来定义生物群区,通过一种标准化数量方法计算孢粉谱的相似得分,以此把孢粉谱转变为生物群区类型,是进行古植被定量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 古植被定量重建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之一,生物群区化(Biomisation)方法以特征植物功能型来定义生物群区,通过一种标准化数量方法计算孢粉谱的相似得分,以此把孢粉谱转变为生物群区类型,是进行古植被定量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在前人综述文章的基础上,简述了生物群区化方法定量重建古植被格局的发展历史、具体步骤及存在问题,重点描述了以此方法为基础重建的全新世中期(MH)和末次盛冰期(LGM)的全球古植被分布格局,以及中国的古植被定量重建工作和古植被格局变化。目前的研究表明,全新世中期北极森林界线在某些地区有轻微的北移迹象,北部的温带森林带通常向北远距离迁移,欧洲的温带落叶林也大范围向地中海地区(向南)和向北扩展,在北美内陆,草原侵入到森林生物群区,但中亚地区却没有此现象,中国大陆的森林生物群区扩张,典型撒哈尔植被(如干草原、干旱疏林灌丛和热带干旱森林)进入撒哈拉地区,而非洲热带雨林却呈减少趋势;末次盛冰期苔原和草原扩张,在欧亚大陆北部逐渐混合,北半球的森林生物群区向南迁移,北方常绿森林(泰加林)和温带落叶林呈碎片状,而欧洲和东亚的草原却大范围扩张,非洲的热带湿润森林(比如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有所减少,在北美洲的西南地区,荒漠和草原被开阔针叶疏林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区化 植物功能型 孢粉 植被定量重建 植被古气候模拟
下载PDF
1994年国内历史地理论著索引
10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6年第1期226-255,共16页
1994年国内历史地理论著索引史先智一通论中国历史地理学二千年常新的学科葛剑雄了望4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地理学思考韩光辉北大学报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地理学研究赵荣自然科学史研究1区域历史地理申论——构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 1994年国内历史地理论著索引史先智一通论中国历史地理学二千年常新的学科葛剑雄了望4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地理学思考韩光辉北大学报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地理学研究赵荣自然科学史研究1区域历史地理申论——构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环节侯甬坚陕西师大学报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学 植被古气候 1994年 自然地理学 学科体系 大学学报 研究动态 古气候意义 全新世地层 历史文化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